陳小麗
摘 要:學習興趣是學生樂于學習、親近學習和強化學習的最直接的動力之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各種方法創(chuàng)設與渲染情境氣氛,把握住教材與情境的結合點,有意識地運用教學藝術,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知器官,讓學生在輕松、活潑、自然的情境下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收到“挈領而頓,百毛皆順”之效。
關鍵詞:情境;興趣;實驗;導語;圖畫;音樂
中圖分類號:G623.2;G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9-0098-01
學習興趣是學生樂于學習、親近學習和強化學習的最直接的動力之源。認識并運用好學習興趣的這一特性,可以成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一大助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各種方法創(chuàng)設與渲染情境氣氛,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知器官,讓學生在輕松、活潑、自然的情境下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實驗引趣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學生通過操作、感知,從形象思維到建立表象,再抽象概括,才能深刻理解、掌握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地直觀演示,用實驗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內(nèi)容的興趣。如教學北師大版第六冊《撈鐵?!芬徽n時,可以這樣導入:“在宋朝的時候,有一回黃河發(fā)大水,沖走了拴浮橋用的八只萬斤重的大鐵牛,陷在河底的淤泥里。在沒有現(xiàn)代設備的古時候,人們是用什么方法把鐵牛撈起來的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做一個小實驗:這里有一個盛滿水的大玻璃缸,在缸底有些沙子。一不小心,一個砝碼掉進了這個玻璃缸里,陷在了缸里的泥沙里。接下來,老師叫缸里的水把砝碼送回來。有一位工程師告訴我們用這樣的方法:用兩只鋁盒,把它們用架子和繩子緊緊地拴在一起。先往鋁盒里裝沙子,請同學們注意看鋁盒有什么變化(下沉)。等鋁盒下沉到臨近河沿時,拿一根繩子把砝碼拴住,另一頭綁在兩個鋁盒之間的架子上,并開始把鋁盒里的沙鏟掉,注意鏟沙時鋁盒有什么變化,拴砝碼的繩子有什么變化,砝碼隨著鋁盒的變化有什么變化(鏟沙時鋁盒慢慢上浮,拴砝碼的繩子越繃越緊,砝碼慢慢地從泥沙里拔出來了)。同學們,你們想知道是誰想出這個好辦法的嗎?(想。)請同學們看課文——撈鐵牛(板書課題)。”這樣出示課題,學生對水的浮力這一科學現(xiàn)象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為理解“叫水把鐵牛送回來”這一獨特設想打下有力的基礎,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習課文,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導語激趣
在教學新課前,教師把課堂氛圍渲染成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使學生的情感與課文的情感合拍,自然而然地入境生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浙教版第九冊《十里長街送總理》時,教師是這樣導入課題的。課件播放哀樂,教師配樂深情地講述:“我們不會忘記,工作了一夜的周總理,走出人民大會堂,看見一位清潔工人在掃地,他馬上走上前去和清潔工人握手;我們不會忘記,在飛機遇到危險時,周總理立即解下自己的傘包,大步跨到小楊眉面前,把自己的傘包給小楊眉背上;更不會忘記在傣族人民的潑水節(jié)上,周總理和藹可親,和傣族人民載歌載舞……今天,周總理要和我們離別了,讓我們在長安街靜靜地、靜靜地與首都人民一起,送送周總理吧?!闭n件中出現(xiàn)周總理的遺像,播放人們送周總理的錄像,出示課題。這樣出示課題,渲染了環(huán)境,烘托了氣氛,有些同學甚至忍不住留下了熱淚。感情的共鳴,思想的合拍,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課文情感奠定了基礎。
三、圖畫現(xiàn)境
圖畫可以把課文中描寫的景物具體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創(chuàng)設靜態(tài)和動態(tài)相結合的情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豐富了形象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如教學鄂教版第五冊《盧溝橋的獅子》時,為了使學生理解盧溝橋的獅子“有意思”,在教學中,教師充分發(fā)揮板畫的優(yōu)勢,讓學生分句讀第三自然段。每讀一句,教師就在黑板上把句子中描繪的獅子圖貼出來。這樣圖文對照,以圖釋文,學生就能領會“有意思”是指獅子樣式多而奇。這時,教師饒有興致地說:“同學們,假如是你在雕刻盧溝橋上的獅子,你會把它雕成什么樣的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爭相回答:我要雕刻一只正在睡覺的獅子、我要雕刻一只朝著你擺尾巴的獅子、我要雕兩只連著的獅子兄弟、我要雕一只正在媽媽懷里撒嬌的小獅子……想不到教師這一問,給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教師又趁熱打鐵,問:“同學們說得這么多,老師都記不過來了。你們想想盧溝橋的獅子只有這五種嗎……”教師借助圖畫創(chuàng)設情境,層層遞進,盧溝橋獅子的萬千姿態(tài)便呈現(xiàn)于課堂之上。
四、音樂渲染
美好的音樂給人以美好的感受,在教學中滲透音樂,不但能夠給予學生美的熏陶,而且能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如教學人教版第十冊《草原》時,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播放了《草原晨曲》,讓學生感受樂曲的歡快、熱烈、祥和的氣氛,把學生置于特定的氛圍中。然后,教師充滿深情地朗讀課文,配上音樂,給學生以讀書的范例;接著,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自由練讀;最后,學生交流朗讀,互評互賞,并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向全班同學展示配樂朗讀。學生朗讀興趣進一步調(diào)動起來,個個躍躍欲試,在音樂的渲染下,學生讀得聲情并茂。通過朗讀,學生眼前有景,胸中有形,心中有情,達到“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目的。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把握住教材與情境的結合點,有意識地運用教學藝術,能收到“挈領而頓,百毛皆順”之效。教師還應把握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學習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參考文獻:
[1]白云利.淺論小學語文情境教學[J].學周刊,2011(27).
[2]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