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 孟凡偉 皇甫傳杰 劉傳樂
摘要:文化作為各大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學校教育育人的理念,同時也是高校育人的主要平臺與重要載體。思想政治作為黨和國家開展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將其應用到大學文化教育過程中具有較好的凝聚功能、熏陶功能以及引領功能,同時他還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其能夠積極響應社會以及時代的發(fā)展需求,此外思想政治教育還是弘揚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徑。大學校園在進行文化 建設時,一定要充分認識到高校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并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適當?shù)膽玫叫@文化的建設當中,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本文將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思想政治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配合以及實現(xiàn)方式等方面來對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
關鍵詞:思想政治;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教育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一)引領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馬克思理論與我國實際情況所產生的輕感性素養(yǎng)、重理性素養(yǎng)規(guī)范的歷史產物,他不僅闡述了我國的基本國情,同時還為我國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指明了道路。大學校園在進行文化建設時,通常會將德育教育貫穿其中,以便于讓學生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在此過程中,將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感性的德育教育有機的結合想在一起,可以使學生的智慧以及道德意識得到同步提高。通過利用思想政治為學生提供自由、民主、嚴謹、寬松的校園環(huán)境。將法制觀念、主體觀念、校訓、校風融入人才的培養(yǎng)中,使他們在健全人格的同時,充分發(fā)展其個性,并使這二者處于高度協(xié)調狀態(tài)。
(二)熏陶功能
高校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時,思想政治教育則是整個文化建設的精神所在,他對學生的成長以及發(fā)展起到了無聲啟迪的作用,使學生的行為得以規(guī)范,并對其精神品質起到較好的塑造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應用于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利用校園的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對學生的道德情操具有一定的陶冶作用,使其形成正確的社會觀、價值觀,同時也可以對其行為形成規(guī)范,他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自我發(fā)展以及理想人格的完善情況。人的行為習慣、道德情操以及思想信念與其所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息息相關,大學校園作為一個微社會,其文化以及環(huán)境對學生道德行為的塑造以及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時,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功能主要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感染,寓教于景,將枯燥的道德教育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展現(xiàn)出來,這樣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還有利于積極向上的文化在校園中的傳播、蔓延。通過讓學生耳濡目染,讓其在每天的生活中得到熏陶,以便于從精神以及心理方面來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塑造。
(三)凝聚功能
教育是形成導讀凝聚力以及向心力的主要文化傳播途徑,思想政治教育則是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群體意識以及集體意識,讓學生將個人融入到整個校園文化中,增加學生的歸屬感以及被認同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一個群體樹立起共同的價值觀,將共同道的德準則與行為規(guī)范維系在文化理念之上,形成校園精神凝聚力。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形成共同的價值追求以及政治信仰,從而為實現(xiàn)共同的價值目標而奮斗。高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過價值理念的整合與凝聚,在思想與精神層面實現(xiàn)共同政治目標,具備共同價值信仰,從而形成凝聚力與向心力。
二、大學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
(一)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有較強的超前性以及時代性
就我國的情況而言,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只是社會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一個方面,整個社會文化的建設與經濟體制、政治體制之間密切相關,而校園文化建設則隨著社會文化建設的改變而變。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學生作為其主體,他們具有勇于探索、善于思考以及思維活躍等特點,他們對于新事物的接收能力較強,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可以集眾人所長,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通過對學生的聰明才智進行適當?shù)囊龑В涂梢詣?chuàng)造出具有超前性以及時代性的校園文化。
(二)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有較強的適應性與自主性
歷史證明,人們生活的環(huán)境直接決定了人的立場、思考問題的角度以及思想認知水平,文化作為一個復雜的概念,人們對它的認知情況主要取決思考問題的角度。高校校園文化是指學生、老師以及管理人員在管理、教育、服務等過程所形成的精神與物質財富,它既能對人的行為以及認知形成一定的約束,同時也是一種精神寄托。因此,在建設大學校園文化時,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一定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與尊重,讓其發(fā)揮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人翁作用。對于學生自主開展的課外活動,老師必須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讓學生開展自主活動,提高他們的獨立性,使其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三)寓教于樂
新形勢下,傳統(tǒng)的理論式思想政治教于已經滿意滿足學生日益增長求學需求,基于此,必須將思想政治教于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方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學校園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盡量將教育內容融入到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讓學生在參加活動時,不僅能放松心情,還可以在玩耍中接受到先進知識以及思想的熏陶。事實證明,富于創(chuàng)意、效果頗佳的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在全國各地高校中層出不窮,有效地完善了高校校園文化的實踐體系,且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三、結語
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個性培養(yǎng)、道德觀塑造以及價值觀塑造方面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同時,思想政治教育還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精神所在?;诖?,大學校園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應從提高大學生政治認知、政治覺悟方面著手,進而提高大學生政治參與角度出發(fā),力求培養(yǎng)青年學生樹立崇高的社會價值理念與人生目標。
【參考文獻】
[1]馬賽,趙堃.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結合[J].價值工程,2012(13):261-262
[2]朱琦.略論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湖北社會科學,2012(10):192-194
[3]馬驥,趙玉言.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01):131-133
[4]白青,姜利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啟示[J].棗莊學院學報,2010(06):139-141
[5]張恒.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中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藥學教育,2011(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