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石磊,王學真
(山東理工大學 商學院, 山東 淄博 255012)
【統(tǒng)計應用研究】
居民目標消費率及消費穩(wěn)定性研究
吳石磊,王學真
(山東理工大學 商學院, 山東 淄博 255012)
文化影響居民消費的表現(xiàn)為居民消費存在目標消費率,而且表現(xiàn)出比較穩(wěn)定的特性。以過度消費的歐美國家與消費不足的東亞48個國家和地區(qū)1978-2007年的面板數(shù)據(jù)為研究對象,研究文化對居民消費的影響。首先根據(jù)單變量組間差異檢驗及回歸分析確定居民消費的影響因素,利用居民消費的擬合值作為目標消費率的衡量指標之一。其次運用部分調(diào)整模型證明居民目標消費率的存在。最后運用馬爾科夫狀態(tài)轉(zhuǎn)移矩陣證明各個國家居民消費的穩(wěn)定性。研究表明:居民消費存在目標消費率,并且由于國家內(nèi)部的個體效應,各國居民消費長期來看具有穩(wěn)定性。
居民目標消費率;居民消費穩(wěn)定性;單變量組間差異;馬爾科夫狀態(tài)轉(zhuǎn)移矩陣
消費是拉動經(jīng)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中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消費市場大國,居民消費是拉動經(jīng)濟增長的根本動力。近年來,中國居民消費率總體持續(xù)下降,居民消費對經(jīng)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居民消費需求不足已成為中國經(jīng)濟持續(xù)快速增長的阻礙因素??梢?,研究居民消費行為及居民消費影響因素顯得尤為重要。
學者們將影響居民消費行為的因素分為三類:經(jīng)濟因素、人口因素和制度因素。
第一,經(jīng)濟因素,包括收入、利率等。凱恩斯絕對收入理論指出,收入是影響居民消費的重要變量。利率可以說是對儲蓄的補償,與消費率呈負向相關關系[1]。此外,根據(jù)經(jīng)濟學理論,居民消費也受收入類型或收入性質(zhì)的影響。王學真等研究表明,收入增長性和收入永久性與農(nóng)村居民各類消費都具有正向相關關系,而收入不確定性對各類消費的影響方向有所差別。同時收入性質(zhì)對居民消費結(jié)構(gòu)的影響也表現(xiàn)出明顯的城鄉(xiāng)差異[2]。
第二,人口因素。國內(nèi)外學者相關研究初步在理論上揭示了人口因素對儲蓄、消費等方面的影響。Modigliani 等基于生命周期理論,利用協(xié)整分析方法實證檢驗中國儲蓄率和人口撫養(yǎng)比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兩者呈現(xiàn)出穩(wěn)定的相關關系[3]。Horioka等以中國各省為研究對象,利用GMM估計方法實證檢驗人口撫養(yǎng)比對儲蓄率的影響,認為人口撫養(yǎng)比對儲蓄率的影響不顯著[4]。
第三,制度因素。Hall第一次在消費模型中引入不確定性和理性預期,開辟了不確定性條件下的消費理論[5]。隨后,產(chǎn)生了許多新的消費理論,主要有預防性儲蓄理論、流動性約束理論和過度敏感性理論等,現(xiàn)代不確定性條件下的消費理論體系逐步形成[6]。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降低人們對未來收入不確定性的預期,有助于刺激消費[7]。Deaton指出金融市場的發(fā)展對消費有顯著影響,若金融市場發(fā)展滯后,則不利于消費者借貸,從而不利于消費[8]。
根據(jù)上述理論難以解釋為什么中國居民消費始終是消費不足,而美國居民消費表現(xiàn)出過度消費的特點,一個直觀的想法是文化是居民消費的重要影響因素,而文化是不易改變的,從而居民消費表現(xiàn)出比較穩(wěn)定的特性。
本文采用阿根廷、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國、哥倫比亞、捷克、埃及、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香港、匈牙利、冰島、印度、印尼、伊朗、愛爾蘭、意大利、荷蘭、新西蘭、挪威、基斯坦、日本、菲律賓、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韓國、新加坡、南非、盧森堡、馬來西亞、墨西哥、西班牙、瑞典、瑞士、泰國、土耳其、英國、美國、越南等4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面板數(shù)據(jù),時間范圍為1978—2007年,研究居民目標消費率的存在以及消費的長期穩(wěn)定性。
本文的主要貢獻為:第一,在理論層面上,指出居民目標消費率的存在,豐富了居民消費的相關研究;第二,從實證層面上,以歐美國家與東亞國家為研究對象,利用單變量組間差異、馬爾科夫狀態(tài)轉(zhuǎn)移矩陣等計量方法檢驗居民目標消費率的存在以及居民消費的長期持續(xù)性;第三,對擴張消費尤其是對中國擴大內(nèi)需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居民消費影響因素的單變量組間差異檢驗
表1是根據(jù)居民消費率的第25、50、75百分位進行分組,將所有國家在每一年度分成四組,分別為居民較低消費率組、居民低消費率組、居民高消費率組、居民較高消費率組,進行相關變量的單變量組間差異比較。我們感興趣的是擁有居民消費率高的國家特點,比如在四組的那些國家(居民較高消費率組)和在第一組的那些國家(居民較低消費率組),收入gdp(人均gdp取對數(shù))、教育水平edu(大學生入學率)、真實利率Real_i(一年期儲蓄率-CPI增長率)、利差Rategap(市場長期利率-短期利率)、社會保障ss(社會保障支出/政府總支出)、負擔系數(shù)Depend(≤15歲和≥65歲人口數(shù)/ 總就業(yè)人數(shù))、金融市場發(fā)展bank_w(銀行部門提供的國內(nèi)信貸除以GDP)、文化sex_feq(性生活頻率:一年當中性生活次數(shù)/360 天)的差別[9-10]。居民消費率、人均gdp、教育水平、真實利率、負擔系數(shù)、金融市場發(fā)展相關數(shù)據(jù)來源于世界銀行發(fā)展數(shù)據(jù)庫,利差來源于IMF國際金融數(shù)據(jù)庫,社會保障來源于IMF政府財政年鑒,性生活指數(shù)來源于Durex全球性調(diào)查報告。相關數(shù)據(jù)的選取與獲得借鑒葉德珠等人的方法并得到其幫助[11]。
利用t檢驗,檢驗第一組和第四組相關變量是否存在顯著差別。國家的特點并不隨著居民消費率的差異呈現(xiàn)單調(diào)的關系,因此通過比較第一組和第四組國家的居民消費率并不足以描述居民消費率和國家特點之間的關系。
由表1第四列可知,第四組國家和第一組國家的居民消費率差異在1%水平上顯著,對于其它變量而言,除收入外,第四組和第一組的差異均至少在10%水平上顯著。具體來說,居民消費率高的國家比消費率低的國家擁有更高的大學入學率,居民消費率與大學入學率呈現(xiàn)單調(diào)遞增關系。擁有類似結(jié)果的變量還有描述文化的性生活指數(shù)變量,居民消費率高的國家擁有更高的性生活指數(shù)。居民消費率排序前三組的國家負擔系數(shù)相似,但第四組國家負擔系數(shù)明顯提高。利差與居民消費率存在單調(diào)遞減關系。社會保障水平在第二組急劇提高,隨后逐漸下降。然而真實利率在第二組中急劇提高,隨后在第三組和第四組逐漸減弱。
表1 根據(jù)居民消費率分組的國家特征
注:數(shù)據(jù)來源于單變量組間差異檢驗結(jié)果。方括號上方是平均值,方括號里面是中位數(shù),圓括號上方為t檢驗值,圓括號里面是t檢驗的p值。
(二)居民消費的影響因素檢驗
表2提供了1978-2007年間居民消費率影響因素的面板回歸檢驗結(jié)果。表2第一列是混合OLS回歸結(jié)果,結(jié)果表明居民消費率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消費率降低,并在1%水平上顯著。隨著大學入學率、利率、負擔系數(shù)、金融發(fā)展水平、性生活指數(shù)的增加消費率顯著增加,利差和社會保障對居民消費沒有顯著影響。表2中第二列加入年度效應,第三列是考慮個體效應的固定效應估計。除了利差變得顯著,符號變?yōu)檎?,負擔系?shù)符號發(fā)生變化,金融發(fā)展水平變得不顯著外,第二列和第三列的結(jié)果和第一列結(jié)果大體相同。
這樣,影響目標消費率的因素包括:收入、教育水平、真實利率、利差、社會保障、負擔系數(shù)、金融市場發(fā)展、文化。將影響居民消費的一些常規(guī)要素與消費進行回歸,得到的消費擬合值作為居民目標消費率的衡量指標。
表2 居民消費影響因素回歸結(jié)果
注:樣本數(shù)量均為590。括號內(nèi)為z值,***、**分別表示在1%和5%的水平上變量顯著。
居民消費是否存在目標消費率也就是檢驗居民消費率是否存在均值回復過程。如果不存在均值回復,我們就能拒絕居民目標消費率存在的原假設。我們通過如下各個國家一階自相關模型,檢驗均值回復過程是否存在:
Δ(consume/gdp)t=α+βΔ(consume/gdp)t-1+εt
(1)
其中consume/gdp表示各個國家居民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Δ是一階差分。若存在均值回復,則系數(shù)β應顯著為負。
表3是β的統(tǒng)計特征,可知居民消費率存在均值回復,也就是說,各個國家存在系統(tǒng)性要素使得居民消費率不至于太高或太低,圍繞目標消費率波動。
表3 回歸模型系數(shù)(β)的統(tǒng)計性描述
表3證明居民消費率存在均值回復過程,為進一步檢驗居民目標消費率的存在性,設定如下動態(tài)模型:
(consume/gdp)t+1-(consume/gdp)t=a+b[(consume/gdp)t-(consume/gdp)*]+εt
(2)
其中(consume/gdp)*表示居民目標消費率。
表4是對居民目標消費率采用不同的衡量方式,根據(jù)模型(2)進行的回歸分析。第一列采用滯后四期居民消費率的平均值衡量居民目標消費率,第二列和第三列是將影響居民消費的一些常規(guī)要素與消費進行回歸,得到的消費擬合值作為居民目標消費率,即第二部分測算的結(jié)果。第二列采用的是OLS估計,第三列是采用Fama-MacBench的方法,即在不同年度上分別回歸,然后計算各年系數(shù)的平均值[12]。
表4 居民消費的動態(tài)調(diào)整分析
注:括號內(nèi)為z值。***表示在1%的水平上顯著。
上述研究表明居民消費存在目標消費率。為了檢驗這種穩(wěn)定性,我們利用居民實際消費率與收入、教育水平、真實利率、利差、社會保障、負擔系數(shù)、金融市場發(fā)展、文化擬合的目標消費率之差作為居民異常消費率(包括過度消費與消費不足)[11]。表5是居民異常消費率的統(tǒng)計特征。由表5可知,本文所選樣本在樣本區(qū)間內(nèi)既存在居民過度消費的國家,又存在居民消費不足的國家。
表5 居民異常消費率的統(tǒng)計性描述
進一步,根據(jù)計算出的居民異常消費率,在每個年度上將其分為四組。表6是居民異常消費持續(xù)性檢驗結(jié)果,其中panelA是在樣本區(qū)間當年屬于第四組的國家,在隨后一年有48%仍屬于第四組。在第五年,仍有32%的國家屬于第四組。同樣的結(jié)果表現(xiàn)在當年屬于第一組的國家,見表6的panelB??梢姡瑹o論是居民異常消費最高的組還是居民異常消費最低的組,都是長期存在的,且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征。
表6 居民異常消費的穩(wěn)定性檢驗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居民消費存在目標消費率,并且由于國家內(nèi)部的個體效應,各國居民消費長期來看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征。在現(xiàn)實意義上,各個國家由于個體效應的存在,居民的消費行為具有長期穩(wěn)定性,要想改變居民消費行為,必須從國家個體效應著手。特別對于中國來說,在出口導向型發(fā)展戰(zhàn)略面臨巨大挑戰(zhàn)的情形下,中國的經(jīng)濟增長亟需由出口依賴轉(zhuǎn)向擴大內(nèi)需,改變中國居民保守的消費心態(tài)是擴大內(nèi)需的重要舉措。
[1] Summers L H.The After-Tax Rate of Return Affects Private Saving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4,74(2).
[2] 王學真,吳石磊,高峰.收入性質(zhì)對居民消費結(jié)構(gòu)升級的影響分析[J].東疆學刊,2011(2).
[3] Modigliani F,S L Cao.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Cycle Hypothesi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4,42(1).
[4] Horioka C Y,Wan J.The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Saving in China: A Dynamic Panel Analysis of Provincial Data[R].NBER Working Papers,2006,No.12723.
[5] Hall R E.Stocha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Life Cycle-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8,86(6).
[6] Flavin M A.The Adjustment of Consumption to Changing Expectations about Future Incom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89(5).
[7] Hubbard R G, Skinner J,Zeldes S.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Social Insur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2).
[8] Deaton A.Saving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J].Econometrica,1991,59(5).
[9] 謝賢芬,王斌會,李雄英.城鎮(zhèn)居民消費能力區(qū)域差異的基尼系數(shù)測度[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14(6).
[10]吳石磊.中國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商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14.
[11]葉德珠,連玉君,黃有光,等.消費文化、認知偏差與消費行為偏差[J].經(jīng)濟研究,2012(2).
[12]Fama E F, MacBench J D.Risk, Return, and Equilibrium: Empirical Test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3(1).
(責任編輯:李 勤)
Household Target Consumption Rate and Consume Stability
WU Shi-lei,WANG Xue-zhen
(School of Business,Shandong Universti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12, China)
This article study the culture's influence on residents' consumption.Culture is hard to change, thus, the performance of culture's influence on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is residents' consumption exists target consumption rate, with relatively stable characteristics.The article using panel data covering 48 countries over the year 1978 to 2007 from Europe America (excessive consumption) and East Asia(insufficient consumption)with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and consumption shortage of 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1978-2007 panel dat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etermin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according to the single variable interclass difference test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n use partial adjustment model proves the existence of household target consumption rate, and the existence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stability in each country using the Markov state transition matrix.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household target consumption rate,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stability in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long term because of the internal individual effect.
household target consumption rate; household consumption stability; single variable interclass difference test; Markov state transition matrix
2015-04-15
山東理工大學博士科研啟動資金項目《擴大居民消費視角下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激勵機制及管理政策研究》(B00013)
吳石磊,女,黑龍江鶴崗人,經(jīng)濟學博士,講師,研究方向: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 王學真,男,山東臨朐人,經(jīng)濟學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農(nóng)村經(jīng)濟。
F063.2
A
1007-3116(2015)09-0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