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衛(wèi)倉
(天水師范學院 生物工程與技術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inn)又名苜蓿、紫苜蓿,是豆科(Leguminosae)苜蓿屬(Medicago)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具有一次種植、常年收獲,營養(yǎng)價值高,適口性好等突出特點,且該植物枝葉繁茂、莖葉柔軟、適口性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栽培牧草,被譽為“牧草之王”[1-3]。紫花苜蓿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歐洲、亞洲和非洲,在我國廣泛分布在華北、西北、黃淮海、東北南部地區(qū)。近年來,隨著農(nóng)業(yè)種植結構的大力調(diào)整,我國苜蓿的種植面積也大大增加,現(xiàn)在栽培面積約有188萬公頃[4-6]。
紫花苜蓿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如葉蛋白、揮發(fā)油、皂苷類、黃酮類等,粗蛋白含量通常在22%左右,含有20種以上的氨基酸。具有產(chǎn)量高和營養(yǎng)豐富的特點,是一種優(yōu)質(zhì)牧草,營養(yǎng)價值高,各種家畜都喜歡食用,飼喂奶牛效果尤佳[7-8]。航天育種(或太空育種)又稱空間誘變育種,具有變異頻率高、變異幅度大、有益變異多、穩(wěn)定性強的優(yōu)點,優(yōu)勢明顯。近年來研究表明,經(jīng)空間搭載后,紫花苜蓿當代植株初級分枝數(shù)和單株生物量均顯著增加,莖粗無顯著變化,各種主要成分含量較之普通苜蓿有顯著變化。本試驗采用葉蛋白提取率為評價指標,選取提取液pH值、提取溫度、料液比、浸泡時間4個因素進行試驗[9-11],首先以單因素試驗確定各個因素的水平值,然后進行響應面試驗設計,從而優(yōu)選建立了航天紫花苜蓿中葉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藝條件。以期為航天紫花苜蓿資源的深層次開發(fā)和利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航天紫花苜蓿:采自天水市國家級高新農(nóng)業(yè)園區(qū)神州綠鵬航天育種基地,經(jīng)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趙強研究員鑒定為豆科(Leguminosae)苜蓿屬(Medicago)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紫花苜蓿。干燥、粉碎、過篩。
磷酸氫二鈉:天津市凱通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磷酸二氫鉀:開封化學試劑總廠;硫酸銨:金山化工廠;牛血清白蛋白:北京元亨圣馬生物技術研究所;所用試劑均為國產(chǎn)或進口分析純。
UV-9200型紫外分光光度計:北京瑞利分析儀器公司;AUY220電子天平:日本島津公司;HJ-3型恒溫磁力攪拌器:金壇市科興儀器廠;PHS-3D型精密PH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TDZ5-W型多管架自動平衡離心、TG16-W型微量高速離心機: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AUY220型電子天平、DK-8AD型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精宏試驗設備有限公司;DK-S24型漩渦混合器:江蘇海門市麒麟醫(yī)用儀器廠。
1.3.1 標準溶液配制及曲線繪制
準確稱取50.00 mg牛血清白蛋白標準品,采用去離子水定容至50.00 mL,配制成1.00 mg/mL的標準品溶液。配制標準溶液梯度為0.10 mg/mL、0.20 mg/mL、0.30 mg/mL、0.40mg/mL、0.50mg/mL、0.60mg/mL、0.70mg/mL、0.80mg/mL、0.90 mg/mL。以去離子水為參比,在波長280 nm處測定其吸光度值,以牛血清白蛋白的含量(x)為橫坐標,OD280nm值(y)為縱坐標,繪制牛血清蛋白標準曲線。
1.3.2 航天紫花苜蓿中葉蛋白樣液制備
準確稱取航天紫花苜蓿5.00 g,加入石英砂研磨,加入不同pH值的緩沖液[12],調(diào)節(jié)pH值為7.0,在設定的溫度條件下浸泡一段時間后,將混合物轉(zhuǎn)移至離心管中,利用多管架自動平衡離心機離心10 min,轉(zhuǎn)速為4 000 r/min,再取上清液于2個5 mL離心管中,然后利用微量高速離心機離心5 min,轉(zhuǎn)速為12 000 r/min。將上清液轉(zhuǎn)入另兩個離心管中,采用不同飽合度的硫酸銨分級分離苜蓿葉蛋白,每次所得蛋白再溶解后合并至同一離心管中,總體積為4 mL,吸取0.4 mL至離心管中,再加入pH值為7.0的緩沖液3.6 mL,搖勻、靜置待測定。
1.3.3 航天紫花苜蓿中葉蛋白提取工藝的建立
選取提取液pH值、提取溫度、料液比、浸泡時間4個因素依次進行單因素輪換提取苜蓿葉蛋白提試驗,各因素的水平梯度設置分別為提取液pH值3.0、4.0、5.0、6.0、7.0、8.0、9.0,提取溫度10 ℃、15 ℃、20 ℃、25 ℃、30 ℃、35 ℃、40 ℃,料液比1∶5、1∶6、1∶7、1∶8、1∶9、1∶10、1∶11(g∶mL)、浸泡時間0.5 h、1.0 h、1.5 h、2.0 h、2.5 h、3.0 h、3.5 h。按照航天紫花苜蓿中葉蛋白樣液的制備的方法逐一進行單因素試驗,并以牛血清白蛋白為標準品,在波長280 nm處測定吸光度值,對照牛血清白蛋白工作曲線,計算航天紫花苜蓿中葉蛋白提取率,確定各個因素的水平,進行響應面試驗設計,從而建立航天紫花苜蓿中葉蛋白提取的工藝。
根據(jù)牛血清白蛋白標準品的梯度溶液在波長280 nm處的吸光度值,繪制牛血清白蛋白標準曲線,結果見圖1。
圖1 牛血清白蛋白標準曲線Fig.1 The standard curve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由圖1可知,牛血清白蛋白標準曲線回歸方程:y=0.508 2x+0.283 8,R2=0.999 3(n=9),牛血清白蛋白在0~1.00 mg/mL范圍內(nèi)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2.2.1 pH值對航天紫花苜蓿葉蛋白提取率的影響
圖2 不同pH值對葉蛋白提取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pH on leaf protein extraction ratio
由圖2可知,航天紫花苜蓿葉蛋白的提取率在pH值為5.0、6.0和7.0時的提取率較高,pH值為6.0時提取率最高,且提取得到的航天紫花苜葉蛋白含的雜質(zhì)比較少,故提取液的pH值為6.0時提取效果較好。
2.2.2 溫度對航天紫花苜蓿葉蛋白提取率的影響
圖3 浸泡溫度對葉蛋白提取率的影響Fig.3 Effect of macerating temperature on leaf protein extraction ratio
由圖3可知,溫度對航天紫花苜蓿葉蛋白提取率的影響不是很顯著,在25 ℃時提取率最高,所以一般選擇室溫即可進行航天紫花苜蓿葉蛋白的提?。徊⑶壹訜嵝枰哪?,會增加試驗的成本,因此一般在室溫條件下進行即可。
2.2.3 料液比對航天紫花苜蓿葉蛋白提取率的影響
圖4 液料比對葉蛋白提取率的影響Fig.4 Effect of liquid to solid ratio on leaf protein extraction ratio
由圖4可知,料液比對航天紫花苜蓿葉蛋白的提取的影響是比較顯著的,航天紫花苜蓿葉蛋白的提取率在料液比為1∶8(g∶mL)時最大,并且隨著料液比增大提取率不再增加,緩沖液加入太少,航天紫花苜蓿葉蛋白則不能充分溶解,加緩沖液加入太多,又會增加提取體積,降低生產(chǎn)效率,因此料液比為1∶8(g∶mL)時最佳。
2.2.4 浸泡時間對航天紫花苜蓿葉蛋白提取率的影響
圖5 浸泡時間對葉蛋白提取率的影響Fig.5 Effect of macerating time on leaf protein extraction ratio
由圖5可知,浸泡時間對航天紫花苜蓿葉蛋白的提取具有較大的影響,浸泡時間比較短的時候,提取率比較低,這是由于提取液尚未完全將葉蛋白溶出;在浸泡時間為2.0 h時航天紫花苜蓿葉蛋白的提取率最高,當浸泡時間過長時,提取率又變得很低,這是由于長時間的浸泡,提取液不但將葉蛋白溶出,并且還會將其他的一些物質(zhì)溶出,進而導致葉蛋白的提取率降低,因此選擇浸泡時間為2.0 h是較為理想的。
根據(jù)單因素試驗的結果,以提取液pH值、提取溫度、料液比、浸泡時間4個因素為考察因素,進行響應面試驗,使用Design-Expert 7.5軟件,運用Box-Behnken響應面試驗設計,以航天紫花苜提取率蓿葉蛋白的提取率為響應值(Y),根據(jù)Box-Behnken試驗設計的自變量,進行響應面分析(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RSA)試驗。設計4因素3水平(共29個試驗點,5個中心點)的響應面試驗,每組試驗重復3次,取其平均值,其因素水平表如表1所示[13-15]。
表1 葉蛋白提取條件優(yōu)化響應面試驗因素與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for leaf protein extrac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以A(料液比)、B(提取液pH值)、C(浸泡時間)、D(提取溫度)為自變量,以航天紫花苜提取率蓿葉蛋白的提取率為響應值(Y),進行響應面分析試驗,共有29個試驗,其中24組試驗為析因試驗,5組試驗為中心試驗,用以估計試驗的誤差,其結果見表2所示,試驗的模型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所示。
表2 葉蛋白提取條件優(yōu)化響應面試驗結果Table 2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for leaf protein extrac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表3 響應面試驗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按照響應面試驗設計的試驗方案進行試驗,并做重復試驗,對試驗結果采用軟件Design-Expert 7.0進行響應面分析,經(jīng)二次回歸擬合后,得到4個因素與航天紫花苜蓿葉蛋白提取率之間的模擬方程為:
由表3可知,響應面試驗設計模型的F檢驗為極顯著(P<0.01),而失擬項同樣達到極顯著(P<0.01)水平,其決定系數(shù)R2=0.901 2,表明試驗模擬與實際接近,且誤差較小,能反映出各因素與響應值之間的關系。其影響非簡單的線性關系,其中A、A2、B2、C2、D2均呈極顯著影響(P<0.01),B、AC呈顯著影響(P<0.05)。
考察各因素之間相互關系對葉蛋白提取率影響,從各因素之間兩兩相互作用的響應面圖形可知,曲線走勢的陡峭程度,決定其影響的顯著程度,響應趨勢線見圖6所示。
從各因素之間兩兩相互作用的響應面圖形觀察,發(fā)現(xiàn)其中曲線走勢越陡,其影響越顯著;曲線走勢越平滑,其影響越小。航天紫花苜蓿中葉蛋白提取過程中,液料比、提取液pH值、浸泡時間和提取溫度的圖形曲線走勢較陡,說明其影響最為顯著。由Design-Expert 7.5軟件進行系統(tǒng)分析,模擬得到航天紫花苜蓿中葉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料液比1∶8.14(g∶mL)、提取液pH 6.13、浸泡時間2.02 h、提取溫度為25.15 ℃,葉蛋白的提取率為14.021 6%,結合實際試驗過程的局限性,最終確定修正后的工藝條件為料液比1∶8(g∶mL)、提取液pH 6.1、浸泡時間2.0 h、提取溫度25.0 ℃,此工藝條件下航天紫花苜蓿葉蛋白的提取率為14.023 8%。
圖6 料液比、提取液pH、浸泡時間、提取溫度的交互作用對葉蛋白提取率影響的響應曲面與等高線Fig.6 Response surface plots and contour line of effect of interactions of liquid solid ratio,macerating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leaf protein extraction rate
空間誘變育種技術是航天技術、生物技術和農(nóng)業(yè)育種技術相結合的產(chǎn)物。紫花苜蓿通過航天誘變,其營養(yǎng)成分發(fā)生改變,葉蛋白含量是苜蓿營養(yǎng)成分的主要指標之一,測定其含量變化,有利于進一步開發(fā)研究其在畜禽飼糧中的應用。在響應面提取試驗中,提取溫度并不是影響試驗結果的最大因素,而料液比和提取液的pH值則是影響比較顯著,說明在各因素共同作用時,與單因素的情況不同,具有一定的協(xié)同效應。航天紫花苜蓿為甘肅省特色飼用植物,其中葉蛋白含量較高,本試驗采用響應面試驗設計,不但克服了正交設計的缺陷,而且減少試驗次數(shù);同時還能分析幾種因素間的交互作用,從而更為全面地反映各因素水平的效果[16-22]。響應面法建立的航天紫花苜蓿中葉蛋白提取工藝條件為料液比1∶8(g∶mL)、提取液pH值6.1、浸泡時間2.0 h、提取溫度25.0 ℃,在此條件下,航天紫花苜蓿葉蛋白的提取率為14.023 8%。通過以上研究,為今后我國航天紫花苜蓿資源的深層次開發(fā)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1]李富娟,玉永雄.苜蓿蛋白質(zhì)及影響苜蓿粗蛋白含量的主要因素[J].牧草科學,2006(2):6-7.
[2]張春蘭.莜面與其他面粉蛋白質(zhì)含量的比較[J].現(xiàn)代面粉工業(yè),2010(3):41-42.
[3]姜 健,楊寶靈,王 冰.苜蓿不同部位的氨基酸組成及含量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29):643-649.
[4]崔大方.新疆苜蓿屬植物種質(zhì)資源[J].新疆農(nóng)業(yè)科學,1992(5):226-228.
[5]馬劍敏.西北地區(qū)苜蓿屬植物種植資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3):61-65.
[6]張阿英.中國紫花苜蓿地方品種SSR 分析[D].哈爾濱: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碩士論文,2002.
[7]曹致中.優(yōu)質(zhì)苜蓿栽培與利用[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2.
[8]張縱圓,彭 秧,符繼紅.新疆紫花苜蓿揮發(fā)油化學成分的分析[J].質(zhì)譜學報,2008,29(1):42-44.
[9]傅玨生,張 健,王振羽,等.試驗設計與分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10]趙選民.試驗設計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11]安建平,王廷璞.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試驗技術教程[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5.
[12]張春蘭.莜面與其他面粉蛋白質(zhì)含量的比較[J].現(xiàn)代面粉工業(yè),2010(3):41-42.
[13]HAWRYELWICA E J,ZAPATA J J,BLAIR W H.Soy and experimental cancer:animal studies[J].J Nutr,1995,125:698-705.
[14]KENNETH D R S,AEDIN C.Dietary isoflavones:biological effects and relevance to human health[J].J Nutr,2009,129:758-767.
[15]范潤鈞,陳本建,鄧 波,等.航天搭載紫花苜蓿SSR-PCR 反應體系的優(yōu)化以及引物的篩選[J].Grassland And Turf,2010,30(2):22-26.
[16]海 洪,汪 坤,金文英,等.Box-Behnken 響應面法優(yōu)化超聲波提取蠶沙中葉綠素的工藝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9,30(3):207-211.
[17]王新雯,海 洪,金文英,等.微波-超聲波聯(lián)合提取銀杏葉黃酮工藝的響應面法分析[J].食品科技,2010,35(3):189-193.
[18]BOX G E P,HUNTER W G.Statistics for experiments:An introduction design,data analysis and model building[M].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1978.
[19]任君安,楊麗娜,王 雁,等.響應面分析法優(yōu)化保加利亞玫瑰揮發(fā)油提取工藝[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3,34(15):196-200.
[20]潘進權,周鮮嬌,周培嫻.響應面法優(yōu)化牛蒡根總黃酮提取工藝[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3,34(12):270-274.
[21]BAI X L,YUE T L,YUAN Y H,et al.Optimization of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of polyphenols from apple pomace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and HPLC analysis[J].J Sep Sci,2010,33(23-24):3751-3758.
[22]周崇偉.黃花苜蓿的開發(fā)與利用[J].中國釀造,2006,25(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