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揚(yáng)
魯迅小時候,家里送他到“三味書屋”去讀書。老師叫壽鏡吾,是個老秀才,挺有學(xué)問。
這天上“對課”,專門學(xué)對對子。先生出上句,學(xué)生們對下句。壽先生出了個三字句:“獨腳獸?!?/p>
題一出,學(xué)生們就七嘴八舌地對起來。有的對“二頭蛇”,有的對“八腳蟲”,還有的對“九頭鳥”,真是五花八門,什么都有。
在學(xué)生們亂喊亂叫對得正歡的時候,只有魯迅沒有吱聲。他是在用心琢磨更好的下聯(lián)。等大伙兒安靜了,魯迅才不慌不忙地說出了自己的下句:“比目魚。”
壽鏡吾聽了,連連點頭,夸獎魯迅說:“好!周樹人對得頂好(魯迅原名周樹人),我出的‘獨角獸的‘獨字,不是個數(shù),可有‘單的意思, 周樹人對的‘比目魚的‘比字,有‘雙的意思,拿‘比來對‘獨,真是再好不過了??梢娭軜淙耸莿恿艘环X子的,你們應(yīng)該好好向他學(xué)習(xí)?!?/p>
又有一回,壽先生出了個五字對:“陷獸入阱中。”
這是說,讓野獸掉進(jìn)陷坑里。魯迅想到了《尚書》里的句子:“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意思是在華山的南山坡放馬,在桃樹林旁邊的野地里放牛)。”于是,他馬上對出:“放牛歸林野?!?/p>
魯迅的下聯(lián)得到了壽先生的夸獎。少年魯迅的對課本上,畫滿了表示“優(yōu)秀”的紅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