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1739年寧夏大地震后的災區(qū)重建

2015-04-16 15:01:32李學勤徐愛信楊雙利徐寶學
防災科技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滿城災區(qū)乾隆

李學勤,徐愛信,楊雙利,徐寶學

(1.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國地震局辦公室,北京 100036;

3.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北京 100872;4.四川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1739年寧夏大地震后的災區(qū)重建

李學勤1,徐愛信2,楊雙利3,徐寶學4

(1.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國地震局辦公室,北京 100036;

3.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北京 100872;4.四川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1739年大地震對寧夏地區(qū)城市體系、軍事系統(tǒng)、社會經(jīng)濟和人民的財產(chǎn)安全造成了嚴重破壞。清朝政府一面組織賑災,一面積極籌備災區(qū)重建工作,在待建城址的勘定、人員的選擇、物料的供應等方面都有周密安排,尤其重視滿城及相關軍事設施的建設。為了恢復災區(qū)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清政府采取了減免賦稅、興修水利、發(fā)放農(nóng)具、耕牛等措施,成效卓著。但此次災區(qū)重建過程中出現(xiàn)的貪污腐敗和決策失誤等弊端,足為前車之鑒。

1739年;寧夏大地震;災區(qū)重建;軍事;農(nóng)業(yè)

0 引言

歷史上寧夏地區(qū)地震頻發(fā),就清代而言,“自順治至雍正年間,雖屢有地震……每歲小動,民習為?!?。[1]255然而,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發(fā)生的地震尤為劇烈,對寧夏及周邊地區(qū)的城市體系、軍事系統(tǒng)、社會經(jīng)濟和人民的財產(chǎn)安全造成了嚴重破壞。地震發(fā)生后,清政府一面組織賑災,一面積極籌備災后的重建工作。關于此次地震,陳明猷[2]、劉源[3]、趙令志[4]都有了總體的論述,王曙明[5]、王永超[6]討論了救災行動及其效果,馬建民[7]探討了震后重建中的阿炳安貪污案;馬建民和陸寧[8]介紹了楊大凱“怠忽”案。但在災區(qū)重建方面的論述還不夠全面深入。本文以此次地震為研究對象,討論震后的災區(qū)重建工作,以期對當代社會的災后重建有借鑒作用。

1 府縣城鎮(zhèn)的重建

乾隆三年大地震對于寧夏地區(qū)的城市系統(tǒng)造成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寧夏滿、漢兩城同時傾覆。據(jù)時任寧夏將軍的阿魯奏報,滿城將軍衙署、兵丁民房盡皆塌坍。此時正值冬季,家家都設有火盆取暖。房屋坍塌之后,屋下又燃起大火,所能撲滅的僅“城中數(shù)處”。各城樓亦有坍塌,“城垣雖未塌坍,俱皆下陷,以致城門不能開展。”[9]120-121同時,漢城大火延燒五晝夜,“官兵民房,俱皆倒塌”。[9]122-124據(jù)乾隆《寧夏府志》載,平羅、新渠、寶豐三縣城垣、堤壩、房舍盡倒,共壓死官民男婦五萬余人。[10]

震災發(fā)生后,首先緊要的是被災民眾的安置。甘肅巡撫元展成和川陜總督查郎阿是最先考慮災民安置及災區(qū)重建的地方大員。元展成給皇帝的報告中在考慮災民安置的同時,提出了關于寧夏城垣、倉庫、監(jiān)獄、衙署、兵民房屋修建之事。[9]146-147查郎阿建議對房屋倒塌的災民,暫令撿磚塊木植搭蓋窩鋪,作為棲息之所,等次年春融之時,按間給予銀兩,修葺房屋。[9]152-154災民暫時得到安置之后,管寧夏各級官員會同欽差班第商酌災區(qū)的重建事宜。

1.1 城址的勘定與重建的規(guī)模

此次大震后,寧夏府城已成一片廢墟。欽差大臣班第決定首先重建寧夏府城。但考慮到“寧夏為臨邊重地”,又有“黃河襟帶于東南,賀蘭屏藩于西北”的戰(zhàn)略地位。其地勢平坦開闊,有唐徠渠、漢延渠環(huán)抱左右,“上下易于稽查”。而且,倒塌房屋的基址仍在,其斷木殘磚亦可為修造之用。[9]182-183因此,班第建議府城仍在舊址上修建。只是“舊址雖存,若即幫築其上,新舊不能相附”,理應削除平坦,“俱照舊式建造”。[9]182-183總司工程的阿炳安經(jīng)仔細勘察之后,了解到原址重建的困難及舊城“城高而薄,不甚堅厚”的缺點,提出:一方面“于舊址以內(nèi)收進二十丈建城,尚不須刨挖舊基,工省而堅”;另一方面,依照“滿城之式,城根寬以二丈五尺,城身連垛共高三丈,較舊城厚實堅固”。[9]259-260另外,平羅縣城亦有坍塌,“皆應照依舊式建筑”。[9]182-183其它各地倒塌的城垣、衙署、監(jiān)獄、廟宇等,也應“一并建造”。[11]

1.2 人員的銓定

在遴選負責重建工程的人員方面,查郎阿等奏請起用丁憂離任的涼莊道道員阿炳安總司災區(qū)的重建工作。此人之前建造巴爾庫爾城及涼州滿城時,既能克期竣工、節(jié)省錢糧,所修城池也十分堅固,且在用人方面恩威并施,成效甚著。其余所需人員,由阿炳安從現(xiàn)任文武官員里揀選明白勤干者任用,由其統(tǒng)一調(diào)撥。這樣的人事安排既能夠方便調(diào)配,提高辦事效率,又能夠責權明確,以便查察。因為此次地震的破壞極重,寧夏府城幾乎需要重新建造,工程耗費巨大,“必先估計合式”。在工程預算方面,“外省精于料估者實乏其人,而工部現(xiàn)行做法則例未奏頒發(fā),且工料名色各處方有不同”,憑空揣摩,難免出錯。然“料估不能明確,報銷必致齟齬”。查郎阿奏請皇帝于“工部挑選最為熟諳工程之人,攜帶做法則例來寧,于未開凍之先,公同確估,指示劃一”。[9]177-178工部覆議,“既有專司協(xié)辦,復有各員”,若工部再派人員,若意見不一致,反而導致不便,仍責令原派官員專司其事。又因工程繁劇,工部建議自六部中“各派賢能司官一員,會同地方官共理一切估修事務”。[12]168可見,寧夏地方重建過程中,清政府中央與地方各部門之間,形成了明確的分工:中央做出工程預算,地方總司工程實施,再向中央報銷賬目。中央六部各派官員,既能在處理復雜的“料估”事項上相互協(xié)同補充,也形成中央外派官員的相互監(jiān)督,以免某部官員與地方官員勾結(jié)舞弊事情的發(fā)生。地方官員亦可對中央官員的辦事效率進行監(jiān)督,所謂對“伊等勤敏之處聲明具奏”。但是,這樣的管理結(jié)構(gòu)和人事安排,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卻有許多漏洞,并沒有遏制住貪污腐敗事件的發(fā)生,阿炳安貪污案即是一例。

1.3 物料供給及所需費用

寧夏府城重建所用物料,除了部分就近使用府城原址的斷木殘磚外,[9]182-183其余多是從外地運來,其中所用木植多采自莊浪一帶的棹子山。[9]306-308所費不僅有物料費,還有運費,既包括了寧夏府縣城市的建設費用,也包括滿城及其它各軍事營堡的建設費用。其中最大的兩項工程:寧夏府城“共費帑銀三十一萬四千五百二十九兩零”;滿城“共費帑銀一十五萬六千五百二十三兩零”。[10]

1.4 以工代賑與城市重建

以工代賑既可以解決災民的食糧,又可以補充災區(qū)重建人手的不足,是集災民救濟與災區(qū)重建于一身的一舉兩得的辦法。這種辦法在中國古代王朝尤其是清代的賑災活動中被普遍使用,而最能夠發(fā)揮效力的便是在震災中的運用。寧夏地震后,新任川陜總督鄂彌達在奏折中就提出,將地震后人口的救濟與城市建設、河渠修浚結(jié)合起來,以達到城池修浚、災黎存活、死生得所的目的。[9]257-258

參與重建工程的工匠,既有當?shù)貫拿?,也有從別處雇傭人員。[9]259-260至于工匠所需工錢,因?qū)幭牡卣鸢l(fā)生后,本地已無存留物資,外地物資又運不進來。為恢復重建又調(diào)集了大批工匠夫役,需要大量的糧食和生活用品,致使物價上漲。辦理工程的阿炳安等人以“匠工口食維艱”、“夫役不能飽騰”,奏請“照別府急工例,每匠日給七分,夫役六分”。[9]291-293同時,鄂彌達等商議以銀糧兼給的辦法來緩解因糧價上漲引起的匠役買食困難?!白米h每工搭給糧八合,照部價于匠役應領工銀內(nèi)除算,如愿全領銀者皆聽其便,匠役不致買食艱難,市價皆不致騰貴,以均有益”。[9]259-260

2 軍事系統(tǒng)的重建

寧夏是中國歷代王朝控御西北的軍事重鎮(zhèn)。清朝建立以后,對于西北邊防的安定尤為重視,不僅設置了將軍轄區(qū),駐軍屯田,還設立了專門駐扎八旗軍隊的滿城。地震后,滿城官兵衙署、房屋塌毀嚴重。清政府對于寧夏滿城的重建,并不是在原址上簡單恢復,而是在反思震災中社會失控及舊滿城軍事防御不足的基礎上重新部署,是一種更加成熟的戰(zhàn)略上的考慮。滿城舊址地基在低洼之處,土性松軟,本非可以建城之地。而且,滿、漢城之間的道路在未地震之前“每歲夏秋,積水泥濘,必須繞道”,地震之后又損毀嚴重。鑒于此,滿城的新址選在“漢城之西十里,平湖橋之東南”。此處“高燥而方平,土色堅潤,東至漢城俱系平坦大道,往來便捷”。在軍事戰(zhàn)略方面,新滿城“右倚賀蘭,氣勢雄壯,可以垂萬年業(yè)利之安,可以為漢城犄角之勢”。[9]184-185另外,鑒于舊滿城周圍城垣狹窄,兵丁與家屬往來不便。而震災發(fā)生以后,軍屬的傷亡對兵丁精神上造成了巨大的打擊,許多兵丁“精神恍惚”,給軍隊的救災行動造成了阻礙。新滿城在改善原有不足的情況下,修建了軍隊家屬的居留地點,屋旁“各有余間,于兵丁家口實為便益”。[9]184-185

“寧夏賀蘭山橫城口、平羅等處為蒙古出入之所,周圍盡屬草地”。乾隆帝“敕諭寧夏在事文武大臣,擇沿途緊要城堡塘汛營房”,“務急首先修筑”。[9]309洪廣營、花馬池、靈州、玉泉、廣武、興武、橫城、石空、寺堡等處,以及平羌、威鎮(zhèn)、鎮(zhèn)朔、鎮(zhèn)北、鎮(zhèn)羅、韋州、臨河、紅山、棗園、毛卜喇、寧安、清水等軍事營堡,在清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皆依照舊式補修和重建。[9]182-183

此外,此次地震中,滿漢官兵傷亡嚴重,軍隊減員甚多?!扒覊簲琅字?,均屬額兵,不可空缺”。[9]227-233為防備和賑災之便,地方大員一面調(diào)撥未被災的周邊軍隊暫時駐守府城,一方面著手開展兵員補充工作。班第等人商定,“將現(xiàn)有另戶包衣披甲,混同挑選健壯堪以應差者六百名,應付步兵之差。其余六百名步甲之缺,恭請圣恩,暫行調(diào)換為六百名養(yǎng)育兵……嗣后披甲缺出,由步甲、養(yǎng)育兵內(nèi)挑取壯實者充補。如此調(diào)換辦理,則數(shù)年之后,繁生滿洲等均得長成,于兵丁生計亦大有裨益”。[9]227-233軍餉暫時由官當鋪的生息銀和甘肅藩庫所存銀兩中發(fā)放。作為軍營中緊要之物的軍裝器械亦多有損毀,除部分刨挖出者,其余損失從正項錢糧中撥款補造。[9]213-214而蒙古人經(jīng)常出入的賀蘭橫城口、平羅等地損壞的軍備兵器和馬匹,更令速為補修和買辦,缺額兵丁及時挑充。[9]309

3 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

3.1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恢復

首先,賦稅的蠲免減輕了農(nóng)民生產(chǎn)、生活的負擔,加速了災區(qū)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和重建。地震發(fā)生后,寧夏、寧朔、平羅、新渠、寶豐五縣被災最重,清政府將五縣本年應徵地丁及糧米草束雜稅等項悉行豁免,“如有舊欠,亦著蠲除”,以便“殘毀之邊城可復當年之富庶”。[9]243-244對于靈州、中衛(wèi)等被災較輕之地,給予倒塌房屋修葺資費,及損失人員埋葬之費外,并不免租稅。[9]243-244

其次,寧夏平原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全賴水利灌溉。大清、唐徠、漢延三渠干道五百八十八里,支渠二十六道,共計九百三里,“源遠流長,用之不竭”?!拔┣杜?、底口,歲需修理,每年百姓各按田畝均派人夫柴草,分段興修于清明”。地震時,各渠淤塞、裂縫之處甚多,岸湃也倒塌數(shù)百處。若“淤塞之處,俱挑挖疏通,裂縫倒缺之處,俱修筑完固”,則修理之需數(shù)倍于以前每年的花費,非當?shù)孛袢怂艹袚?。幸有政府動撥錢糧,災民踴躍參與,方于乾隆四年三月二十六日竣工放水。[9]279-280另有惠農(nóng)、昌潤二渠,自雍正年間開通以后,從寧夏各地招民墾殖,后又在灌溉區(qū)設新渠、寶豐二縣。地震發(fā)生后,二渠“震圮尤甚,沿河堤埂沖決甚多”,[9]159-162“邑裁渠廢,田地淹塌,民人散出”。[9]315-317惠農(nóng)渠很快得到修復,民眾“莫不歡欣鼓舞,舊存戶口已悉令歸農(nóng),流移戶口亦徧諭招徠”。[9]315-317昌潤渠的重修待到乾隆三十(1765)年,由寧夏縣通吉堡溜山子黃河支津重新開口,至永屏堡歸入黃河,不僅在干渠口建閘管水,還另設退水閘以退余水,[13]678對于水渠也多了一層保護。

再次,地震后,災民生產(chǎn)工具、生活所需皆被損壞,農(nóng)業(yè)耕作難以恢復。乾隆四年二月初九日,內(nèi)閣奉上諭督促地方官對于寧夏被災之后牛種力量不足之處應“速行辦理”。[9]226政府除對于被災民人給予口糧及房價,鰥寡孤獨無依者送入養(yǎng)濟院外,對寧夏、寧朔、平羅三縣無牛貧戶,每戶借給牛價銀八兩,以資耕種,所借銀兩分作四年還清。繼任甘肅巡撫黃廷桂到任后,又奏請將以上三縣應還所剩尾欠盡行豁免,[9]367-368農(nóng)民悉得放心生產(chǎn)。在惠農(nóng)渠灌溉區(qū)水利暢通以后,招墾新來之民戶甚多,生產(chǎn)牛力、農(nóng)具、籽種更不敷用,生活亦無著落。甘肅布政使徐杞奏請“借以牛具籽種,賞給口糧”,并照夏、朔、平三縣之創(chuàng),每戶借牛具銀八兩,并按所撥之地借以籽種。所謂“飽餐”尚能“力作”,最急需的自然為“口糧一項”,徐杞又奏請對于“新招之民,每戶賞給口糧五斗”。[9]315-317如此,人民“耕作有資”,生活有保障,也能早日歸還所借銀糧。

3.2 賑糧調(diào)劑與倉廒的修建

地震發(fā)生后,災區(qū)各地倉廒俱已倒塌,倉貯損耗頗多。寧夏府城倉廒倒塌糧食外露,城中饑餓百姓“或以手掬,或以襟兜,不拘米豆”,“熬成湯粥暫為度命”。[9]179-181新建不久的新渠、寶豐二縣,新渠倉廒“俱陷入地中”,“糧石俱在水沙之內(nèi),令人刨挖米糧熱如湯泡,味若酸酒,已不堪食用,四面各成土堆”;寶豐“倉廒亦半入地中”。[14]4寧夏、寧朔、新渠、寶豐、平羅五縣約略存糧十萬余石,又從固原運糧八千石尚不敷救濟,而就近之平慶各屬倉貯亦無多,只好自路途遙遠的“涼州府屬之武威、古浪二縣額糧”及柳林湖等處屯種收貯之富余糧中調(diào)派,車船相繼運往災區(qū)。[9]159-162可見此次震災之后,不僅寧夏倉儲所剩無幾,就是周圍乃至涼州府的倉儲亦有耗減。

倉廒倒塌,壓存糧石亟需清理,而倉廒一時不能驟建,糧食外漏,難于看守。[9]211-212況且寶豐、新渠糧食“尚有在冰沙之上”的,一到春融之時,勢必顆粒無存。[14]5除雇覓附近百姓車輛“及時趕運”外,查郎阿一面奏請從甘州、涼州二府調(diào)撥十萬條軍需夾布口袋來寧備用,[9]211-212一面加緊組織寧夏倉廒的修建工作。因震災之后,又頻遭水旱,新任川陜總督鄂彌達組織散賑的同時,“又飭令在寧夏地方多貯倉糧,以備不時之需”。[9]300-301到乾隆四年七月,“寧、朔二縣已經(jīng)蓋完倉廒共一百八十三間,積儲有備”。[9]298-299

3.3 關于恢復寧夏商業(yè)經(jīng)濟的討論

寧夏由于其天然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物產(chǎn)豐富,與北方民族貿(mào)易頻繁。地震后不久,即是春融之時,農(nóng)事方興,本地物品奇缺,外省商賈不至,一切所需物料亦難于購覓。而塞北少數(shù)民族之食糧,往往靠從寧夏貿(mào)易,地震之后寧夏貿(mào)易斷絕,塞外民族所攜貨物又不能銷售,所需日用也無處購買,可謂“內(nèi)外蕭索,重鎮(zhèn)荒涼”。為使本地商業(yè)得以恢復,人民生活有保障,查郎阿建議先利用寧夏這一邊防城市的便利,招四方之富有商人與北方民族在此交易。既可以接續(xù)起以往的邊鎮(zhèn)貿(mào)易,又可刺激本地飲食等服務業(yè)的先行恢復,進而使“夷人既得以所有而易所無”,“寧民又得因互市而獲利益”。另一方面,查郎阿奏請“照甘肅土方之例增加捐款”。[9]208-210軍機處以收益無多駁回。但同意本省各紳衿富戶中情愿捐資者前赴寧夏赒恤災民、招集人戶、捐辦工程,并按樂善好施例,交部從優(yōu)議敘,分別錄用。[9]220-221繼任總督鄂彌達再次提出“開捐”一事。[9]220-221然兩次“開捐”提議均被否決,僅留紳衿捐納一例,減緩了商業(yè)恢復的進程,也影響到社會經(jīng)濟的全面恢復。

4 結(jié)論與討論

在乾隆三年寧夏大地震救災過程中,清朝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反應很迅速,除了賑災事宜,災區(qū)重建也很快提上了日程并著手進行實施。重建方案既考慮到寧夏作為邊防重鎮(zhèn)的軍事地位,亦考慮到寧夏社會經(jīng)濟恢復中的地方特點。在城鎮(zhèn)的重建中很好地結(jié)合了集賑濟與城鎮(zhèn)建設于一身的以工代賑的辦法,節(jié)省了人力財力,又安置了失業(yè)災民。并克服了震前寧夏城鎮(zhèn)建設中的許多不足,使得重建后的寧夏各城鎮(zhèn)營堡不僅堅固實用,而且戰(zhàn)略地位更加突出,最典型的即是滿城的新址重建。滿城重建中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考慮到軍屬的安置,這既是對震災中許多士兵因“精神恍惚”而“戰(zhàn)斗力”減弱的反思,亦是軍事建設中的一種人文化考慮,也是“精神救災”的一個典型案例。救災的效率和效果也是值得稱道的。新任總督鄂彌達到寧夏后,即對震后四個月的重建工作進行了訪察和總結(jié):軍民房屋已建成十之二三,滿城移建“甚屬得宜”,河渠疏浚“已完大半”,城垣堡社陸續(xù)興修,“寧民俱獲安生”。[9]257-258至乾隆七年四月二十四日,“原議應修城垣共二十四處內(nèi),寧夏滿漢兩城、靈州屬之臨河堡、中衛(wèi)縣署之廣武營、寧朔縣屬之北鎮(zhèn)堡俱經(jīng)完竣,又中衛(wèi)縣城及所屬之棗園石空鎮(zhèn)羅三堡、寧朔縣之平羌堡、靈州屬之橫城、紅山二堡,并平羅縣城一切城垣俱已修整,惟有衙署、門洞、角樓等項未完工程無幾”。[9]257-258當然,災區(qū)的重建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只是文中所論述的這幾個方面,是要經(jīng)歷一個較為漫長的全方位的建設過程的。

雖說災區(qū)重建工作處理相當?shù)靡耍耸掳才派弦脖M可能地責權明確,協(xié)同與監(jiān)督并用。但仍不可避免地埋下了許多隱患,最突出的就是災區(qū)重建工程中的官員貪污。此次災區(qū)重建中最大的貪污犯正是被任命總司重建工程的阿炳安。阿炳安侵貪寧夏城工帑項一案直到乾隆九年才被川陜總督慶復揭發(fā),此時,阿炳安已死。據(jù)研究此案的馬建明[8]估計,“阿炳安侵冒案的涉案金額可能在十萬兩以上”。[7]此貪污案給清政府敲響了警鐘,乾隆皇帝諭旨敦促“陜省現(xiàn)有應辦城工,該督撫等亦當以是為鑒”。[11]另外,對于商業(yè)貿(mào)易的恢復,地方大員與中央一直達不成一致意見,致使長時期的討論淪為一紙空文,不僅沒有拿出一個解決的辦法來,反而誤了商業(yè)發(fā)展的時機。這兩方面的教訓,當今中國社會各項事業(yè)建設亦不能不竭誠吸取。

[1] 清·汪繹辰.寧夏小志[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0.

[2] 陳明猷.乾隆三年的寧夏大地震[J].西北史地,1983(2):51-58.

[3] 劉源.乾隆三年寧夏大地震[J].歷史檔案,2002 (2):91-96.

[4] 趙令志.乾隆三年寧夏府地震考[J].寧夏社會科學,2004(4):75-82.

[5] 王曙明.試論乾隆三年寧夏府大地震的荒政實施[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4):121-126.

[6] 王永超.乾隆三年寧夏大地震救濟芻議[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09(2):96-99.

[7] 馬建民.乾隆三年寧夏大地震后城鎮(zhèn)重建與阿炳安侵冒案述略[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17-23.

[8] 馬建民,陸寧.檔案文獻所見乾隆三年寧夏地震災賑中楊大凱怠忽案述略[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1):95-98.

[9] 中國地震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明清宮藏地震檔案(上卷壹)[Z].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

[10] 清·張金城,楊浣雨.寧夏府志[J].乾隆四十五(1780)年刻本.

[11]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Z].北京:中華書局,1985.

[12] 北京市地震局,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清宮藏地震檔案(下卷壹)[Z].北京:地震出版社,2007.

[13] 石嘴山市志編纂委員會.石嘴山市志(上冊)[Z].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1.

[14] 清·徐保字.平羅記略(卷八)[M].道光九年(1829)刻本.

Reconstruction of the Disaster-hit Areas after 1739 Ningxia Earthquake

Li Xueqin1,Xu Aixin2,Yang Shuangli3,Xu Baoxue4
(1.Institute of Geophysics,C hina E 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1,C hina;2.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36,China;3.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4.Sichuan Electromechanical Institut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Panzhihua 617000,China)

The 1739 Ningxia earthquak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local urban systems,military systems,social economy and the safety of people’s property.On one hand,the Qing government delivered relief.On the other hand,it actively put manpower and resources into preparations for reconstruction,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Manchu city and the military installations in it.In addition,the Qing government took such measures as reducing taxes,launching water-conservancy projects and providing farm tools and cattle to recover the agriculture of the disaster-hit areas.However,malpractices such as corruption and decision failures during the reconstruction are good lessons.

1739;Ningxia earthquake;reconstruction of the disaster-hit areas;military;agriculture

P315.9

:A

:1673-8047(2015)04-0092-05

2014-05-05

地震行業(yè)科研專項(201208001)

李學勤(1968—),女,本科,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檔案學及歷史地震檔案研究。

猜你喜歡
滿城災區(qū)乾隆
50萬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災區(qū)
安慶石化:馳援災區(qū)顯擔當
乾隆眼中的木魚石
華人時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54
少兒美術(快樂歷史地理)(2019年6期)2019-10-12 08:21:32
滿城盡是黃金果
紅土地(2018年11期)2018-12-19 05:11:04
一湖山水滿城詩
當代貴州(2015年34期)2015-06-13 11:52:18
浪漫滿城
小說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7
滿城花開
火花(2015年1期)2015-02-27 07:40:07
災區(qū)笑臉
赴災區(qū)日記
中國火炬(2009年1期)2009-07-24 14:26:12
永兴县| 泗水县| 清河县| 临江市| 罗城| 定安县| 扶沟县| 崇明县| 吉隆县| 舞钢市| 彰化县| 彰武县| 鲁甸县| 汤原县| 桐梓县| 柳林县| 江门市| 山阳县| 紫云| 禄劝| 湟源县| 延边| 盐山县| 耿马| 丁青县| 永福县| 芦溪县| 建平县| 霍林郭勒市| 广昌县| 平定县| 收藏| 广汉市| 通许县| 白山市| 潮安县| 土默特左旗| 仁化县| 威远县| 会理县|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