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啟德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高校教育國際化勢在必行,促使交換生項目快速發(fā)展。交換生項目在日趨增多的同時,新問題也不斷涌現。本文著重闡述了開展交換生項目的意義,分析了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完善交換生項目的對策。
【關鍵詞】交換生;意義;影響因素
實施交換生項目的意義
1.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優(yōu)化教學資源。
2.可以提高學校國際知名度,擴大學校開放的程度。
3.加快高校國際化進程,促進知識傳播,加快高校國際化進程。
4.提高學生素質,增加國際就業(yè)機會??梢蕴岣邔W生素質,增加國際就業(yè)的機會。學生交換會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學會國際交流、分享、合作,提高國際競力。
交換生項目影響因素分析
筆者對項目內在校171名學生,進行了關于交換生情況的問卷調查,發(fā)現項目內幾乎全部的學生都愿意參加交換生項目,但是在考慮是否去交換的時候,主要考慮以下幾點因素:
1.家庭經濟能力的制約
學生的家庭經濟背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跨境交換生項目的開展。根據雙方院校的交換生合作協議,雙方高校通?;ッ鈱W費,但是交換生需要自行承擔護照簽證、往返機票、住宿和當地生活費。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相對于很多歐美國家居民的收入而言,我國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學生愿意承擔的費用是有上線的,過高的費用會使學生顧慮重重,望而卻步。
2.交換學校的知名度
項目中有40%的學生在考慮交換生項目的時候最關注交換學校的知名度,可見國際國內對學校的認可非常重要。問卷顯示,60%的學生更傾向于去美國的大學,35%的同學對歐洲的大學更為青睞。可見,發(fā)達國家的高校在國際知名度、教育質量、國際競爭力等方面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在教學內容上,適當地融入國際理解的知識,學生在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更能體會到國外的歷史、地理、政治、價值觀,這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增加了趣味性。
在教學手段上,學校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為教學輔助手段,將教學信息通過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等形式展示給學生,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同時,考核形式豐富多樣:在線考試、上機考試等考試形式,既提高了時間使用效率,又提供了準確、全面的考試成績分析,為教師評學提供了科學的數據。
在教學評價方面,名校除采用傳統(tǒng)的期中檢查、期末考試、平時測評等方法外,還有研究報告、小組討論及匯報、案例研究等方法。因此,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需要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和評價內容多元化。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體現在將教師評學、同學互評、學生本人自評等都納入評價體系;評價內容的多元化體現在既包括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也包括學生課外作業(yè)和實踐的完成情況;既考查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也考查學生在團隊中發(fā)揮的作用;既關注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掌握程度,更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傊虒W評價是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全面評價。
3.交流的時間是否合適
有近17%的學生選擇了要考慮合適的交流時間。項目交流從大二下學期到大四上學期都有,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有17%的同學愿意在大二下學期出國,57%的同學愿意在大三上學期出國,22%的同學愿意在大三下學期出國??梢妼W生有自己的學習生涯考慮,希望能在自己合適的時間出國,而不影響自身的學習計劃。
筆者認為,在大學三年級出去交流可能是最好的時機,一方面,學生對自己的專業(yè)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知道將要學什么,想要學什么,有了自己看法和見解;另一方面,學生經過前兩個學年的積累,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和一定的適應能力,能夠更好地適應外界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而大四的學生更多地面對求職和升學的壓力,學習和生活的重心轉移,交換效果不高。
4.學分互認體系健全與否
學分互認,指實行學分制管理的不同高等院校之間,互相認可學生跨校所修的學分。學分互認條件是已修讀課程與應修讀課程課名稱相同或相近 ,學分大于或等于應修讀課程學分,且任課教師或課程所在學院認同兩門課程可以互認。
有13%的學生認為學分是否能夠互認是交換生項目重要的考慮因素。學分轉換制度和學分認證制度是交換生項目順利實施的關鍵之一。
建立統(tǒng)一的學分認證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要完成國內外高校間的學分轉換,需逐步制訂、驗證、協調和實施相關課程學分指標體系。一是開展交換生項目的學校間應對專業(yè)必修課、公共必修課、專業(yè)選修課、語言培訓課、綜合素質課等盡可能統(tǒng)一名稱,例如公共必修課及選修課在國(境)外稱之為通識教育課程,對各門課程所要達到的學分作出明確規(guī)定。對于相應學科所要完成的學分、要求各學科之間的學分換算方法及原則作出詳細規(guī)定,并簽署協議。二是學校內部各部門如教務處、二級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機構之間要作好協調。三是出國(境)學習的學生,不管是學習專業(yè)還是學習語言,都應在接收學校學習相應的專業(yè)課,并取得一定的學分。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大陸高校的跨境交換生項目在開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既有學校層面的,也有學生個人層面的;既有管理方面的,也有不是管理本身的問題,卻存在于管理過程中,制約著交換生項目管理工作的開展問題。
面對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不斷增強的趨勢,我們應在國際交換生項目中不斷地反思,在項目運作的過程中盡快解決目前存在的各種問題,在不斷擴大交換生規(guī)模的同時,不斷提高交換生學習的質量、管理工作水平。
提高我國大陸高校的交換生管理工作水平絕不能閉門造車,要積極學習國外高校在交換生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通過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同時立足于我國高校實際,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從而推進我國大陸高校交換生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EB/OL].[2010-12-24].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zhuanti/2010zqyj/
[2]袁本濤,潘一林.高等教育國際化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清華大學的案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9)
(作者單位: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國際交流合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