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鷗
課前預設是對教學目標、內容、過程、方法的預先設計。課中生成是教師根據(jù)學情的變化,對目標、內容、過程、方法的適當調整。沒有預設,課堂就沒有方向;沒有生成,課堂就封閉僵化。
《題臨安邸》(鄂教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的導入階段,當學生看完介紹北宋都城汴州的短片后,我請學生用一個詞形容對汴州的印象。學生有的說“繁榮昌盛”,有的說“欣欣向榮”……正準備轉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楊世杰站起來說:“盛氣凌人?!薄鞍??!‘盛氣凌人是寫人的詞,不合適。再想想!”我愣了一下,皺起眉頭。楊世杰臉紅了,想了好一會兒,憋出一個“雄偉壯觀”。
下課后,這個片段不停地在我腦海里回放。我想,楊世杰是不是想說汴州的繁榮昌盛令人震驚,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詞語,才用了“盛氣凌人”?如果真是這樣,我的處理就很糟糕了,因為面對不曾預料的“盛氣凌人”時,我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解讀,而是從教師的慣性思維出發(fā),否定了他。如何用好這個生成的教學資源?“‘盛氣說得好!此時的汴州就是一片興盛之氣?!苯處熛瓤隙▽W生的回答,隨后話鋒一轉,指出他的不足,“盛氣凌人是個貶義詞,形容人過于驕傲。能不能換個詞來形容這種盛氣?”這樣一引一點,相信楊世杰會重新思考,說出“盛況空前”“盛世空前”之類的詞語。
想到此處,教學中的另一個片段在頭腦中鮮活起來:教學接近尾聲時,我告訴學生,古詩本來沒有句逗,書上的標點是后人加上去的?!拔骱栉鑾讜r休”一句,詩人林升用一個句號表達了對統(tǒng)治者的絕望。接著,我鼓勵學生在“幾時休”后面加上自認為合適的標點,表達自己的心聲。大部分學生想到了問號,理由也一致——表達對統(tǒng)治者的譴責。許睿鈺卻說要給這句話加省略號。理由是,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頭,統(tǒng)治者們卻在這里欣賞歌舞。他們難道只欣賞歌舞嗎?不會,他們一定還會找到更多的方式尋歡作樂。這個省略號表達了自己內心說不完的憤怒。
這種想法是我課前沒有預想到的,當時,我也肯定了她的想法,但總感覺少了點什么。少了什么呢?現(xiàn)在想來,少了順勢引導,總結提升。如何提升?及時肯定許睿鈺的發(fā)言,請她讀出自己訴說不盡的憤怒。然后,引導學生圍繞這個省略號說出自己的理解。省略號代表人們在歌舞聲中無盡的嘆息;省略號說明不僅是西湖,其他地方的南宋統(tǒng)治者也都醉生夢死,沉迷于享樂;省略號代表漫長的歲月……有了這樣的理解,學生的情感就會與詩人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教學難點就會迎刃而解。多好的契機啊,可是教師沒抓住。
布魯姆說:“沒有預料不到的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生成往往比預設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從某種程度上講,教師具備了機智靈活、科學有效地處理課堂生成的能力,才算得上一位優(yōu)秀的有智慧的教師。
(作者單位:武漢市江漢區(qū)滑坡路小學)
責任編輯??姜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