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效民
豐富而活躍的校園生活
除了學生自治會以外,各種各樣的學生社團也非?;钴S。早年的南開大學,屬于研究學問的有文學會、教育研究會、政治學會、哲學會、科學會、經濟學會、商學會、星會、尋光會、英文學會、國語演說會等等;屬于服務類的有畢業(yè)同學會、校役夜校、平民學校、各省同鄉(xiāng)會等等;屬于文化娛樂型的有音樂會、唱歌會、新劇團、舊劇研究會和各種臨時性游藝會。此外還有各種類型的運動會、考查團和旅行團等臨時性組織。
成立這么多學生社團有什么作用呢?第一,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校里有那么多社團,可以讓學生在團體活動中找到各自的興趣所在。曹禺小時候本來想學醫(yī),后來考入南開大學后讀的是政治學。但由于他在南開中學時就受到話劇的熏陶,最終還是在話劇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二,它可以抵制功利主義的影響,改變讀死書、死讀書的學風。1921年科學會成立時,大學部主任凌冰到會祝賀。他說:“本大學自開學以來,學生均忙于功課,是以課外組織頗少,今日諸君自動地組織之科學研究會,實勝慶幸。研究學問要自動地研究。研究科學,要為科學而研究科學。不可雜以實用的思想,研究科學要問‘怎樣——How,不可問‘為什么——Why。因為研究科學若問‘為什么,一定引到不可思議的地步,而為科學進步的阻礙?!保ㄍ?,第446頁)凌先生的意思,是說研究科學是沒有理由的。如果事先設定一個堂而皇之的目的,比如說為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之類,就會把科學引上歧途。第三,它有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增進友誼,從而培養(yǎng)一種合作向上、不斷進取的團體精神。
在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張伯苓的表現(xiàn)給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張伯苓就把話劇當作練習演說、改良社會的一種好形式。為此,他自編自導自演了南開公演的第一個話劇《用非所學》。該劇寫了一個從歐美留學歸來的賈有志,他本來抱著“工程救國”的理想,卻在名利誘惑下混跡于官場,成為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的典型。多少年后,人們還是對它的現(xiàn)實意義給予高度評價,并說張伯苓“可謂我國話劇第一人”(《張伯苓與南開大學》第58頁)。從此以后,每逢校慶南開都要上演話劇。另外,張伯苓的弟弟張彭春在戲劇理論和創(chuàng)作上貢獻很大,也是南開出身的大師級人物。
張伯苓對體育極為重視。他曾經促成第一屆遠東運動會的召開,并擔任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遠東運動會總裁判。他還擔任過華北體育運動會會長,中華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名譽會長,國民政府教育部體育委員會委員以及許多大型運動會總裁判。至于學校運動會的總裁判,更是非他莫屬。了解這些情況的人都說,張伯苓先生對中國現(xiàn)代體育運動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他的領導才能與精神感召力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南開的體育,在抗日戰(zhàn)爭前是很有名的。從校史資料看,在球類方面,它有“執(zhí)全國牛耳”并號稱“五虎”的籃球隊,有“雄視華北”而且是“球輸精神不輸”的足球隊,還有至今在許多公立大學都很少擁有的壘球隊、棒球隊、網球隊。在田徑方面,南開曾多次參加遠東運動會、華北運動會等國際國內比賽,并獲得許多錦標。這一切與張伯苓對普及體育活動、弘揚體育精神的深刻理解有關。他說:“我‘提倡運動目的,不僅在學校,而在社會;不僅在少數選手,而在全體學生。學生在校,固應有良好運動習慣;學生出校,亦應能促進社會運動風氣。少數學生之運動技術,固應提高,全體學生之身體鍛煉,尤應注意。最要者學校體育不僅在技術之專長,尤重在體德之兼進,體與育并重,庶不致發(fā)生流弊?!保ㄍ?,第65頁)
為了讓同學們在運動中獲得身體和心靈的愉悅,張伯苓提倡“仁俠”的運動精神?!叭蕚b”精神的含義很豐富,簡單說就是在運動中要有誠實公平的態(tài)度、光明磊落的行為、勝不驕敗不餒的作風。他認為,在比賽中獲勝固然重要,但千萬不要使用不道德的手段。因此他反復告誡學生:“正當的失敗比不正當的勝利更有價值”(《南開大學校史資料選》第547頁)。這正是體育精神的真諦所在。
此外,南開的“壁報生活”也很活躍。據統(tǒng)計,1947年全校有20多個壁報社團,其中有系辦的,也有社團辦的。有三日刊,有周刊,也有旬刊。這些壁報為大家提供了尋求真理、發(fā)表意見的園地,“完全是青年人愛民主、愛真理之表現(xiàn)”。(同上,第466頁)
校園被毀,精神還在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本侵略軍違背國際公約,公然派飛機轟炸南開大學。隨后,日本兵又進入校園到處放火,使學校變成一片廢墟。1937年7月31日,《中央日報》報道說:“兩日來日機在天津投彈,慘炸各處,而全城視線,猶注意于八里臺南開大學之煙火。緣日方因二十九日之轟炸,僅及兩三處大樓,為全部毀滅計,乃于三十日下午三時許,日方派騎兵百余名,汽車數輛,滿載煤油到處放火,秀山堂、思源堂(以上兩大廈均系該校之學堂)、圖書館、教授宿舍及鄰近民房,盡在煙火之中。煙火十余處,紅黑相接,黑白相同,煙火蔽天,翹首觀火者,皆嗟嘆不已?!保ㄍ?,第82頁)
日本軍隊為什么對南開大學下此毒手呢?這與他們對南開的特殊忌恨有關。
早在1916年,張伯苓曾在沈陽作了題為《中國之希望》的演講。出于好奇,張學良聽了這次演講。在談到中國面臨的危機時,張伯苓說:“每個人都要自強,只要人人有了自我,中國就亡不了。我們必須有這么想的氣概,不管人家怎么說,自己要有這種信念!”這些話使十幾歲的張學良感到強烈的震撼。后來他談到這一經歷時說:“我能有今天,全是張校長當年的話起了作用?!?/p>
1927年,日本窺視東北的野心日益明顯,張伯苓到沈陽、大連考察后,在南開大學成立“滿蒙研究會”(后改為東北研究會)。研究會的活動得到張學良的支持。畢業(yè)于南開中學的著名美籍華裔學者何炳棣說,在東北研究會主持下,編寫了一本《東北經濟地理》的教材,非常系統(tǒng)地介紹了東三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何先生認為:“這本教材無疑是當時國內有關東北地理有限著作之中最好的一部?!祥_中學能如此愛國,編印出專門教材,開一專門新課——這個紀錄,可以向近代世界各國所有的中學‘挑戰(zhàn)?!保ㄍ希?92頁)endprint
1930年,張學良改組東北大學,張伯苓派出身于南開、后來又留學英國的寧恩承前去擔任執(zhí)行校長,對張學良幫助很大。在這前后,張學良也捐贈土地、巨款,支持南開大學?!熬拧ひ话恕笔伦円院螅瑬|北大學遷入關內,南開大學接收該校不少學生。當時,張伯苓還出任天津抗日救國會領導人,積極組織聲援東北同胞的活動。長城抗戰(zhàn)期間,他又多次派學生去前線慰問抗日將士,并親自寫信鼓勵他們努力殺敵,為國爭光。西安事變爆發(fā)后,張伯苓致信張學良,希望他以大局為重,釋放蔣介石,和平解決危機。
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第18屆華北運動會在天津召開,“南開啦啦隊”在看臺上突然打出“勿忘國恥”、“收復失地”的標語,并發(fā)出激越的呼喊。全場三萬多人為之震驚,并報以震天動地的掌聲。當時日本駐天津的最高長官梅津就坐在主席臺上,他當即向運動會副會長兼總裁判張伯苓提出抗議,但張伯苓反駁說:“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土上進行愛國活動,這是學生們的自由,外國人無權干涉。”梅津憤然退席后,向天津當局提出抗議。日本駐華使館也向南京政府進行交涉。據說當局要張伯苓管束學生,于是張把學生領袖召來,所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們討厭”;第二句話是“你們討厭得好”;第三句是“下次還這么討厭”,但“要更巧妙地討厭”(《張伯苓與南開大學》第46頁)。此外,駐扎在八里臺附近的日本軍隊經常騷擾南開大學,雙方還發(fā)生過較大沖突。這顯然是日本侵略者對南開恨之入骨的原因。
對于南開面臨的危險,張伯苓早有預料。1935年他去南京,在南開校友聚會時說:“‘九·一八以后,尤其何梅協(xié)定簽字以來,平津一帶隨時可有戰(zhàn)局。同學們固應愛護母校,但尤應愛國。天津如被侵襲,早受日人嫉恨的南開學校,其遭遇破壞自屬必然。但我們不可因此對抗日有所顧慮。南開學校與國家比,實不算頂重要。有中國在,則南開縱使遭到破壞,何患不能恢復?!保ㄍ?,第302-303頁)南開校園被毀后,蔣介石對張伯苓說:“南開為中國而犧牲,有中國就有南開?!笨梢娫诳谷諉栴}上,二人的意見多么一致。張伯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敵人此次轟炸南開,被毀者為南開之物質,而南開之精神將因此挫折而愈益奮勵?!保ā稄埐呒o念文集》第261頁)后來,蔣介石所說的“有中國就有南開”,曾經廣為流傳。這句話,他好像反復說過。南開校友唐賢可說,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每逢南開校慶,蔣介石都要親臨祝賀。1944年校慶時,他看到蔣介石到重慶南開中學探望張伯苓,臨走時,他清楚地聽到蔣介石對張伯苓大聲說:“有中國就有南開在。”(《張伯苓與南開大學》第264頁)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南開大學與北大、清華在長沙共同組建臨時大學,隨后又轉移云南,成立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西南聯(lián)大為國家保存了學術文化命脈,譜寫了中國人在抗日戰(zhàn)爭中弦歌不絕的佳話。在這方面,允公允能、愈挫愈奮的南開精神起了不容低估的作用。
辦學五十年,美名傳天下
其實,早在1935年張伯苓就因為華北形勢緊張,想把南開遷往四川。當時他利用開會之機到重慶考察,決定在沙坪壩建立分校。第二年年初,張伯苓赴南京籌款,蔣介石表示支持,并認捐5萬元。這樣一來,各級官員如孔祥熙、張群、劉湘等政界要人以及社會名流都紛紛捐款資助。當年8月,重慶南渝中學(后改名重慶南開中學)正式建成,張伯苓自任校長,并成立南渝中學董事會,張群、吳鼎昌、盧作孚、胡子昂等人擔任董事。
1938年4月西南聯(lián)大成立后,張伯苓與北大校長蔣夢麟、清華校長梅貽琦擔任校務委員會常委,共同負責學校工作。不過,自從當年7月張伯苓出任國民參政會副議長之后,他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國民參政會方面。國民參政會是抗戰(zhàn)期間成立的一個具有戰(zhàn)時國會性質的機構,其成員為社會各界的領袖人物。張伯苓以私人力量辦學數十年,能夠獲此殊榮,可謂名至實歸。盡管如此,他還是身在江湖,不忘教育。1940年,他在病中對南開同仁說:“我個人一生從事教育,此志不渝,雖近因參政會事和政治發(fā)生關系,但絕不忘掉本身事業(yè)?!?943年4月5日是他68歲(虛歲)壽辰,他還立下這樣的誓言:“為國家,為南開,當再努力十二年,至八十歲再退休?!保ā稄埐吲c南開大學》第306-307頁)
這時的張伯苓,已經是譽滿中外的教育家了。1942年10月,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的代表威爾基來中國訪問,專門參觀了重慶的南開中學。他回國后撰寫《天下一家》,高度評價了張伯苓的辦學成就。
1944年1月,國民政府為褒獎張伯苓終身從事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向他頒發(fā)一等景星勛章。
同年4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為張伯苓祝壽時,引用蔣介石的話寫了一首賀詩:“‘有中國必有南開,兩園桃李一手栽。從心所欲不逾矩,凱歌重上八里臺?!睆母腥说脑娋渲胁浑y看出,人們早已把張伯苓的奮斗精神與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念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政府宣布南開大學改為國立,張伯苓仍然擔任校長。但是張伯苓向蔣介石表示:南開大學“愿仍以人民社團立場,繼續(xù)努力,以貫徹為國服務之初衷”。后來他還說:“南大因為經濟關系暫行改為國立,十年后仍將改為私立?!?/p>
人們對張伯苓不愿意把南開變?yōu)閲⒋髮W作過種種解釋,比如說不愿意受蔣介石控制等等,實際上都有誤讀之嫌。一所大學由私立變成國立,不僅經費有了保障,而且地位大大提高,這本來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為什么張伯苓卻要堅持改為私立呢?這與他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以民間辦學的方式,“貫徹為國服務之初衷”有關。事實上,不用說社會發(fā)展到今天,就是在古代,中國也有“學在民間”的傳統(tǒng)。也就是說,如果無視民間的力量,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辦代替,不但不會把事情辦好,還會挫傷每一個人的愛國心和積極性。國外的許多私立大學,都辦成世人仰慕的名牌大學,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張伯苓要走的也是這樣一條道路。他希望大家都要對社會盡一份義務和責任,而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推給國家,由政府來包辦。對于這個問題,缺乏“允公允能”精神的人,以及沒有現(xiàn)代社會理念之輩,是不會理解的。endprint
1946年,張伯苓赴美國治病,被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6月9日,南開旅美校友會七十余人在紐約集會,為張伯苓補祝七十周歲大壽。會上,老舍、曹禺朗誦亦莊亦諧的長詩一首,歌頌了老校長的偉業(yè),表達了大家對他的欽佩——
知道有中國的,
便知道有個南開。
這不是吹,也不是嗙,
真的,天下誰人不知,
南開有個張校長?!
不是胡吹,不是亂講,
一提起我們的張校長,
就仿佛提到華盛頓,
或莎士比亞那個樣。
雖然他并不稀罕作幾任總統(tǒng),
或寫幾部劇教人鼓掌。
可是他會把成千論萬的小淘氣兒,
用人格的薰陶,
與身心的教養(yǎng),
造成華盛頓或不朽的寫家,
把古老的中華,
變得比英美還更棒!
…………
詩中還寫到日本鬼子對張伯苓恨得要命,他們甚至說:“有這老頭子,我們吃天津蘿卜也不消化!”但是,在南開校園被毀后,老校長“抹一抹鼻梁”說:“哼!咱老子還有昆明和沙坪壩!”(《張伯苓與南開大學》第249-253頁)
1947年1月,美國加利福尼亞某大學還授予張伯苓名譽法學博士學位,第二年,上述《另一個中國》在美國出版,胡適著文全面介紹了南開的誕生經過。在文章最后,他引用了張伯苓的一段話:“我對未來充滿希望。南開事業(yè)是無止境的,發(fā)展是無限的。讓我們拿出以往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同心協(xié)力,使南開在建設祖國的事業(yè)中,成為重要的一員?!保ㄍ?,第97頁)
晚景凄涼與遺囑之爭
然而,未來是否就像張伯苓希望的那樣呢?
1950年3月,張伯苓回到闊別多年的南開大學,還對未來充滿希望。在巡視校園以后,他對記者發(fā)表談話說:“四十九年前,因感于帝國主義之壓迫,而決心從事教育。初與嚴范孫先生辦學,學生不過五人,今日南開學生已不可勝計,中國經此次抗戰(zhàn),不平等條約終獲解除,此即為余數十年前辦學之目的?!彼€說,我深信中國前途非常光明,因為中國人有智慧,能吃苦,又有古老的文化傳統(tǒng)。這個文化傳統(tǒng)與各國比較雖然各有短長,但我們決不能丟棄。(同上,第310頁)
正當張伯苓全力以赴重建南開的時候,蔣介石邀請他出任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并辭去南開大學校長。考試院院長本來想請胡適擔任,但胡適執(zhí)意不肯。盡管張伯苓再三推辭,卻還是拗不過蔣,只好勉強赴任。行前,他召集骨干教師囑咐兩點:其一,本校各院系聘請教師,素有和衷共濟精神,今后也應該如此;其二,本校私立時代,節(jié)省人力,用人少而效率高,如今改為國立,也要保持這一傳統(tǒng)。可見他念茲在茲的還是“私立”二字。
張伯苓是在1948年6月內戰(zhàn)最激烈的時候出任考試院院長的。大概是由于時局和身體的雙重原因吧,他在南京呆了不到半年,就飛往重慶養(yǎng)病。一年后,南京國民政府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追擊下,先遷廣州,再遷重慶,但還是難以立足。這時蔣介石父子多次動員張伯苓前往臺灣或美國,張以衰老多病謝絕了他們的好意。據說,當時傅作義曾向周恩來反映張伯苓還在重慶,周便托人給張捎來“老同學飛飛不讓老校長動”(同上,第260頁)的書信,從而堅定了張伯苓留下來的決心。
1950年5月,張伯苓從重慶返回天津時路過北京,他在老朋友傅作義家逗留好幾個月?!爸匀绱?,是周恩來考慮到張伯苓即時返津,可能會遭到激進學生的斗爭?!保ā稄埐叩淖詈笪迥辍罚妒湃サ拇髮W》第72頁,同心出版社2005年版)事實果然如此,當張伯苓于9月中旬返回南開時,南開大學的“進步師生”對他并不歡迎。
如果說這些遭遇對于“愈挫愈奮”的張伯苓還可以忍受的話,那么下面的情況對于這位古稀的老人來說,則是致命的一擊。這一年10月17日是南開46周年校慶,張伯苓很早就做好了參加校慶活動的準備。但是到了那一天,“南開中學不允許他進入,而南開大學也只安排他在相關活動中坐一般座席。自此,他變得沉默孤獨,常常呆坐在居室,以手擊頭,神情頹喪,嘆息不已,自感平生工作全被否定……”(同上)。顯而易見,在這種情況下,他的精神世界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經過一個凄涼而漫長的冬天,到了1951年2月23日,張伯苓與世長辭,享年75歲。前幾年他立下的“為國家,為南開,當再努力十二年,至八十歲再退休”的誓言,也同時化為泡影。
張伯苓去世后,有幾件事非常蹊蹺:一是國內媒體的反應十分冷淡,即使是周恩來親臨吊唁,也未公開報道;二是直到張伯苓逝世之后44天,追悼會才正式舉行;三是在張伯苓身后,居然出現(xiàn)大陸版和臺灣版兩份遺囑。
關于第一件事,媒體的反應說明它們的功能已經完全改變,《大公報》所代表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至于周恩來的活動為什么沒有報道,還有待于相關檔案公開后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關于第二件事,顯然與前一件事有關。有意思的是追悼會既不在南開大學,也不在南開中學,而是在南開女中的禮堂舉行。悼詞由多年擔任南開大學秘書長的黃鈺生宣讀,也可以看出其規(guī)格低到不能再低的程度。悼詞開頭有這樣的話:“這個追悼會,適應了許多人感情上的要求;這個追悼會,可以起團結和教育的作用,”(《張伯苓與南開大學》,第273頁)這些話似乎暗含著許多難言之隱,也表現(xiàn)出在政治高壓下,知識界殘存的一點頑強的個性。
至于第三件事,則需要多說幾句。據黃鈺生介紹,大陸版的張伯苓遺囑是由他執(zhí)筆的。他說:“張校長是1951年2月14日中風的,當時已經口角歪斜,不能說話了,但神智還清楚,”有人提議應該為校長寫一個遺囑,“比較起來,我和張校長最接近,在南開的時間也較久,所以大家推我起草?!彼€說:“在伯苓先生逝世前三四天,我拿了遺囑草稿,讀給他聽,那時他雖然不能說話,但聽力還好,心里也很清楚。我一段一段地念,他一段一段地表示同意;念完全篇之后,他挑大姆指,表示贊賞?!保ā稄埐呒o念文集》第40-41頁)當時在場的人,除了張伯苓的家屬和黃鈺生之外,沒有其他人。
盡管黃鈺生在遺囑中以張伯苓的口吻對新政權予以高度評價,說“今日之人民政府為中國前所未有之廉潔的政府,其發(fā)展生產,友好蘇聯(lián)之政策,實為高瞻遠矚之政策。凡我同學,允宜竭盡所能,合群團結,為公為國,擁護人民政府,以建設富強康樂之新中國。無限光明遠景,余將含笑九泉以待之?!钡菍τ谶@份遺囑,周恩來在審讀時還是表示遺憾。
據說臺灣版遺囑的落款日期是“中華民國四十年二月二十二日”,即張伯苓逝世的前一天。黃鈺生把這份遺囑斥為偽造。他舉例說,其中有些駢體排比的句子,比如“惟始皇陰狠,秦廷終于覆亡;巢闖跳梁,沐猴寧能成事?”顯然“不是張伯苓先生的口吻和筆調”。當然,臺灣方面也不相信大陸版的遺囑是張本人的意愿。有人說,當時張伯苓已經是“身為楚囚,失去個人行動與說話自由”了(同上,第41-42頁)。
除了這些眾說紛紜的歷史之謎之外,唯一不用爭論的是:張伯苓走了,連同造就他的那個時代。于是半個多世紀以來,盡管南開的名字還在,校園還在,但是張伯苓對私立大學的理解,以及他創(chuàng)辦私立大學的精神,卻再也沒有出現(xiàn)……(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