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腮腺混合瘤13例臨床分析

2015-04-02 19:31:55劉金有黃山經濟開發(fā)區(qū)中心醫(yī)院口腔科影像科安徽黃山245000
實用臨床醫(yī)學 2015年9期
關鍵詞:腮腺面神經混合

萬 宇,劉金有(黃山經濟開發(fā)區(qū)中心醫(yī)院.口腔科; .影像科,安徽 黃山 245000)

腮腺混合瘤13例臨床分析

萬 宇a,劉金有b(黃山經濟開發(fā)區(qū)中心醫(yī)院a.口腔科; b.影像科,安徽 黃山 245000)

目的 探討腮腺混合瘤的CT診斷價值與手術治療方法。方法 對13例經過手術病理證實的腮腺混合瘤患者的CT表現及手術治療方法、術后并發(fā)癥等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13例腮腺混合瘤患者,CT呈邊緣清楚、密度均勻、強化均勻者12例,手術證實為良性混合瘤; CT呈分葉狀或圓形密度不均勻,邊緣模糊,輪廓不清者1例,為惡性腫瘤。12例良性混合瘤患者,3例出現術后并發(fā)癥,其中面神經麻痹2例、 涎瘺1例。結論 腮腺混合瘤臨床表現多樣,根據CT影像學表現初步明確診斷。根據腫瘤部位、形態(tài)及大小,設計合理的手術方案,可明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

腮腺混合瘤; CT表現; 手術治療; 并發(fā)癥

腮腺混合瘤又稱腮腺多形性腺瘤,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唾液腺腫瘤之一,幾乎占據了整個唾液腺腫瘤的80%左右[1]。雖然病理證實腮腺混合瘤屬于良性腫瘤,但其較高的復發(fā)率和浸潤包膜的惡變傾向又將其納入了臨界性腫瘤的行列[2]。目前CT既能發(fā)現腫瘤,又能為術前評估和預后提供科學的依據,已成為腮腺腫瘤的主要檢查手段;手術治療仍然是腮腺混合瘤的有效治療方法[3]。腮腺混合瘤臨床表現多樣,術前不易確診,且術后易復發(fā)。因此,為提高對其的診斷與治療效果,有效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和術后復發(fā)率發(fā)生,筆者對黃山經濟開發(fā)區(qū)中心醫(yī)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3例腮腺混合瘤患者的CT表現及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腮腺混合瘤13例,男9例,女4例;年齡24~73歲,平均(45.5±7.5)歲,高發(fā)年齡段為35~55歲;就診病程1~25年,平均為7年。均經手術病理證實。

1.2 臨床表現

13例均表現為無痛性腫塊,生長緩慢,無自覺癥狀,若其囊性變部分繼發(fā)感染,可有腫脹疼痛。呈球狀,分葉或不規(guī)則狀,邊界清,質地中等,捫時呈結節(jié)狀,發(fā)生于腮腺深葉的混合瘤常向頜后及咽部突出。本組瘤體位于腮腺淺葉9例,深葉4例。

1.3 CT檢查方法

采用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750HD寶石能譜CT機,根據定位像進行容積掃描,掃描范圍自胸廓入口至雙側膈頂區(qū)。CT平掃,掃描參數為:管電壓120 kV,管電流300 mA,FOV 50 cm×50 cm,層厚5 mm,層間距5 mm,矩陣512×512。掃描前禁食6 h,常規(guī)仰臥位,至少包括腫瘤上下區(qū)域各15 cm左右。然后采用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注入濃度為300 mg·mL-1非離子型對比劑碘海醇100 mL行增強掃描,靜脈期80 s開始掃描,部分患者3~5 min后延遲掃描,增強掃描參數為:120 kV,260 mAs,層厚5 mm,512×512。掃描完成后,對原始圖像數據進行重建,觀察腫瘤部位、形態(tài)、邊界及遠處轉移情況。圖像資料由2名副主任醫(yī)師共同閱片后達成共識,評價病變的CT平掃和雙期增強特征。1)腫瘤數目、大小、形態(tài)、部位、邊界、密度、腫瘤轉移、腫瘤供血動脈的來源、數目、形態(tài)等;2)CT增強方式:探討是否為均勻強化,不均勻強化的病灶是否存在始終不強化的囊變壞死區(qū),是否存在結節(jié); 3)CT增強程度:主要分析雙期增強CT值增加幅度,比較延遲期與動脈期增強幅度。

1.4 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以徹底切除為原則。腫瘤的包膜常不完整,多被腫瘤細胞浸潤,而侵犯腫瘤外的鄰近組織。在進行手術切除時,切除范圍應足夠大, 患者手術均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并于術中行快速冰凍病理檢查。采用傳統(tǒng)的全腮腺切除術進行治療,即將腮腺淺葉、腮腺深部組織以及腫瘤全部摘除。依據患者腫瘤部位和大小,在耳周行“S”形手術切口或在耳后和下頜行弧形切口。沿切口將皮下組織切開及頸闊肌,掌握腫瘤與腮腺嚼肌筋膜連接的密切程度,將腮腺組織和術區(qū)暴露出來。采用從面神經末梢分支向主干神經進行解剖的方法,掌握面神經分支的先后順序,盡量保留患者的腮腺導管、多數分支導管,深葉和淺葉腺體。并對涉及的全部分支管分別進行結扎。采用House-Backmann(HB)面神經功能損傷分級測定法對患者術后7~10 d 的主要面神經分支功能損傷情況進行評價,密切觀察術后的臨床表現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患者出院后定期對疾病的復發(fā)情況進行隨訪。

1.5 并發(fā)癥的處理

包括復發(fā)的處理和并發(fā)癥的處理。并發(fā)癥的處理:1)面癱:主要為暫時性面癱,多在幾個月內恢復,同時口服神經營養(yǎng)藥物和進行面部的理療;永久性面癱患者需行面神經移植術。2)涎痿:吸盡殘留腮腺內的多余積液,行局部加壓包扎,進食前口服阿托品,1個月3 次,以上治療無效者可行放療。復發(fā)的處理:多采用手術治療,可適當的擴大手術切除范圍,但不宜過大,分析不同方式的手術治療及其術后處理對患者預后的影響 。

2 結果

13例腮腺混合瘤患者中,CT呈邊緣清楚、密度均勻、強化均勻者12例,手術證實為良性混合瘤; CT呈分葉狀或圓形密度不均勻,邊緣模糊,輪廓不清者1例,為惡性腫瘤。12例良性混合瘤患者,3例出現術后并發(fā)癥,其中面神經麻痹2例、涎瘺1例。

3 討論

腮腺混合瘤也是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其往往是指一種含有腮腺組織和黏液以及軟骨樣組織的腮腺腫瘤[4]。腮腺混合瘤一般主要來源于腮腺上皮,其腫瘤內除上皮成份外,還常伴有黏液和軟骨樣組織等。腮腺混合瘤往往多發(fā)于腮腺,其次為腭部及頜下腺。腮腺混合瘤多見于中年,且一般無明顯自覺癥狀,生長過程緩慢,病程可達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目前,腮腺混合瘤的復發(fā)率逐年增加,并且惡變趨勢也不斷加強[5-7]。因此,早期手術切除是挽救腮腺混合瘤患者寶貴生命并進一步提高其生活質量的關鍵措施。

腮腺混合瘤術前準確的診斷非常重要。因為腮腺組織為低密度影,腫塊組織常為實質性,所以對比明顯,CT平掃即可清楚地顯示腫塊。對于腫塊較大、密度不均或較模糊的病例,靜脈增強能更清楚地顯示腫塊的輪廓、內部密度的變化特征及周圍結構的侵蝕改變,尤其是周圍靜脈與腫塊的關系。對于深葉腫瘤,CT有助于了解其對顳下凹和咽旁間隙的累及情況,更易觀察腫瘤與脂肪層的關系,CT檢查對外科醫(yī)師決定手術方案,確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案具有重要價值。在分析CT圖像時應注意腫瘤和莖突乳突孔的關系,如莖突乳突孔與腫瘤之間無正常腺體可提示面神經受侵,手術時面神經分離困難。

腮腺混合瘤的傳統(tǒng)術式為有效避免手術復發(fā)而擴大切除范圍,往往將腫瘤連同包膜及其腫瘤周圍的正常腮腺組織一并切除[8-9]。隨著現代醫(y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全新手術理念的日益更新和完善,研究發(fā)現小切口的部分組織切除也同樣可以達到相同的手術治療效果[10]。腮腺腫瘤區(qū)域性切除術則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術式的弊端,其不僅僅是單純切除腫瘤組織,而是將患者的腮腺腫瘤連同周圍部分正常的腺體一同切除[11]。區(qū)域性腮腺腫瘤切除術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部分腮腺組織和腮腺導管,從而能將剩余腺體分泌的大部分涎液通過腮腺導管而流入患者的口腔,盡可能的保留了患者剩余腺體的正常分泌功能,同時手術瘢痕短且有效減輕了耳周區(qū)和面部的凹陷畸形,對于術后并發(fā)癥的減少和促進傷口愈合均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

近年來隨著CT等這些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的運用,已基本上可以做到明確診斷,對于個別可疑惡性病變的患者,也可采用術中快速冰凍切片技術來確定手術方案。不必再采取術前穿刺的有創(chuàng)檢查方法來增加復發(fā)的風險。腮腺混合瘤的最終診斷依靠術后病理確診。

[1] 馮群來,程德新.腮腺混合瘤術后并發(fā)癥的臨床分析[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0,26(2):276-277.

[2] 高學琴,楊志國,董亞鵬.腮腺混合瘤60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雜志,2014,9(3):122-123.

[3] 徐明,董飛君,吳偉.保留腮腺主導管腮腺淺葉切除術的臨床應用[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0,10(3):209-210.

[4] 韋燕飛,莫小勤.腮腺混合瘤切除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24):3008-3009.

[5] 徐秋華,燕山.腮腺惡性淋巴瘤和惡性淋巴上皮瘤的超聲診斷研究[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1,17(26):453-455.

[6] 韋玉潔.手術治療腮腺混合瘤120例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9):1351-1352.

[7] 鄧忠,譚東輝.兩種術式治療腮腺混合瘤的臨床觀察[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9,15(3):223-225.

[8] 容蘭.腮腺混合瘤術后復發(fā)和并發(fā)癥的原因及防治[J].腫瘤,2010,23(3):246-247.

[9] 唐志明,冉強,鄒習忠,等.腮腺常見良性腫瘤的CT診斷與鑒別診斷[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2,19 (10):1650-1652.

[10] 盧文彬.多層螺旋CT在腮腺混合瘤中的診斷價值[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14,23(3):249-250.

[11] 程浩,張艷,馬春芬.探討腮腺混合瘤的CT診斷及誤診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8):58.

(責任編輯:況榮華)

Mixed Parotid Tumor: Clinical Analysis of 13 Cases

WAN Yua,LIU Jin-youb(a.DepartmentofStomatology; b.DepartmentofImaging,HuangshanEconomicDevelopmentCenterHospital,Huangshan245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T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mixed parotid tumor.Methods CT findings,surgical treatment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other data of 13 patients with pathology-confirmed mixed parotid tumor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Among the 13 cases of mixed parotid tumor,CT showed clear edge and uniform density and enhancement and surgery result confirmed benign mixed tumor in 12.In addition,CT showed lobulated or rounded uneven density,blur edge and unclear profile and surgery result confirmed malignant tumor in 1 cases.Among the 12 cases of benign mixed tumor,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3 (2 cases of facial paralysis and 1 case of salivary fistula).Conclusion Mixed parotid tumor has a variety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and the initial diagnosis can be made by CT manifestations.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shape and size of tumor,reasonable surgical options can be designed to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mixed parotid tumor; CT manifestations; surgical treatment; complications

2015-02-02

萬宇(1977—),女,學士,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口腔頜面外科的臨床研究。

劉金有,主任醫(yī)師,E-mail:jing6512@yeah.net。

R739.8; R445

A

1009-8194(2015)09-0066-03

10.13764/j.cnki.lcsy.2015.09.027

猜你喜歡
腮腺面神經混合
混合宅
現代裝飾(2022年5期)2022-10-13 08:47:36
浮針治療面神經麻痹的研究進展
一起來學習“混合運算”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動態(tài)增強MR表現
超聲檢查對腮腺腫大的診斷價值
油水混合
腮腺脂肪瘤:1例報道及文獻復習
蒙西醫(yī)結合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療效觀察
面神經麻痹80例的護理干預體會
混合所有制
塔城市| 略阳县| 收藏| 册亨县| 新宁县| 大同县| 阿拉尔市| 康定县| 安国市| 濮阳县| 襄垣县| 驻马店市| 陈巴尔虎旗| 天峻县| 松原市| 龙海市| 绍兴市| 磴口县| 五大连池市| 井研县| 文昌市| 册亨县| 贡嘎县| 全州县| 滕州市| 孝义市| 鸡西市| 廊坊市| 贵州省| 达拉特旗| 洞口县| 汤阴县| 镇宁| 炎陵县| 延吉市| 福泉市| 宁武县| 乌海市| 综艺| 股票| 玛纳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