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桂忠
實現(xiàn)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需要法治和道德共同發(fā)揮作用?!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了“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原則,強調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黨員干部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既要頭頂法治信仰,堅持依法辦事,又要心刻道德準則,踐行道德自律,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
法治的根基在于人們發(fā)自內心深處的認同,法治的偉力源于人們的真誠信仰。一旦法治成為一種信仰,人們就會發(fā)自內心地認同法律、信賴法律、遵守和捍衛(wèi)法律。沒有法治信仰,社會也就不會有法治風尚,法治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一個國家應該推崇什么樣的信仰?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還是法治靠得住些”。國家政治、經濟發(fā)展必須依靠法治,改革開放、社會穩(wěn)定也必須依靠法治。法治中國走進現(xiàn)實,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法治是否成為人們的共識,是否成為人們的信仰。
讓法治成為每個人的信仰,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才能讓依法治國得以真正實現(xiàn)。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對憲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牢固確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边@就要求黨員干部對法治要發(fā)自內心地信服,理直氣壯地敬畏。一方面要強化法治意識,始終堅持把對法律精神的依歸、對法律原則的遵從、對法律規(guī)定的踐行、對法律邏輯的自覺,貫穿于想問題、作決策的全部過程、每個環(huán)節(jié),真正把“合不合法”“符不符合程序”這些法言法語當作自己的口頭禪和座右銘,使法治精神浸潤心田,形成以法為據(jù)、以法為尺的思維習慣。另一方面,要帶頭依法辦事,牢固樹立不觸碰法律紅線、不逾越法律底線的觀念,依法厘清手中的權力、清晰法律法規(guī)、遵循權力賦予的責任,讓手中的權力在法治范圍內實施,不越位,不錯位,不出軌,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做遵紀守法的模范。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作為現(xiàn)代社會基本的制度選擇已無可爭辯,但是,法律能否真正成為塑造人們內心世界的力量,還要取決于法治文明的發(fā)展。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里,由于法律過于依賴國家強制力所固有的局限性,要實現(xiàn)國家法律對社會有效的控制,法律還需要其他社會控制手段的配合與協(xié)助,其中道德就是一個重要的手段?!盀檎缘拢┤绫背?,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备呱械牡赖率亲鋈俗龉俚幕緱l件,如果連基本的道德底線都把持不住,法律再完善也只能是徒手無力。事實上,道德和法律都是規(guī)范人的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法律是最底線的道德,道德是高標準的法律。任何社會所存在的各種法律問題可能只是表層現(xiàn)象,其背后的問題應當是道德問題,即道德自覺、道德修養(yǎng)與道德信仰。道德在促進人類共識、建立信任、形成合作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法治不可能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在道德問題面前常常無能為力。例如,面對公交車上是否該讓座、老人倒地該不該扶等問題,不能用法律來強行調整,只能用人們內心的道德強制力來予以調整。只有法律與道德密切配合,才能以內外方式調整人們的行為,社會才能更加和諧有序。
治國離不開法治,也同樣需要德治。德治與法治的范疇雖然不同,但其功能和作用同樣非常重要。兩者互為前提,互為支撐,缺一不可,這是不容置疑的。法治是他律,是一種強制的外力,是硬性底線;德治則引導自律,是一種內力的修為,是柔性的約束。自律和他律結合才能相得益彰,產生最佳效果,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走向法治社會,既要靠法律的建設和完善,也要靠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構建。
既要堅持依法治國,還要注重以德治國,這是我們黨一貫強調的方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钡赖录仁亲鋈说钠犯?,更是黨員干部必須恪守的準則。黨員干部要帶頭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堅持學以立德,崇尚廉以養(yǎng)德,做到知恥進德,追求才以輔德,不斷提高道德水準,不斷提高精神境界,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實現(xiàn)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