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從異化到回歸
——基于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分析

2015-03-30 22:30
當代教育與文化 2015年2期
關鍵詞:異化生活課程

楊 曉

(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山西臨汾 041000)

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從異化到回歸
——基于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分析

楊 曉

(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山西臨汾 041000)

日常學習生活是學生活動和發(fā)展的基礎,學生是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塑造出來的,新課程改革究其根本是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重建。研究從學生異化的日常學習生活現(xiàn)狀出發(fā),用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理論分析學生異化的日常學習生活的不同表征及其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回歸學生本真學習生活的路徑。

日常生活;列斐伏爾;異化;全面發(fā)展

日常學習生活是學生活動和發(fā)展的基礎,課程改革的精神只有落實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才是最徹底和最實在的。課程改革是一個價值重建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無疑是使教育回歸到“人”,關注學生的需要、情感和態(tài)度生長的土壤——日常生活。學生是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塑造和培養(yǎng)出來的。離開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來考察課程實施的狀況,研究者實際上已經抽掉了課程實施的豐富性和生動性,剩余的可能是沒有血肉的新課程實施的理念和普遍性知識。這與課程改革要求學校教育回歸到學生生活世界,使學生成為主體的思想完全相悖。然而,十余年的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是什么樣的,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離理想的全面發(fā)展相差多遠,研究者應該如何看待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變化與重建?這些問題不僅是教育主管部門考量課程實施效果的重要指標,也是課程研究者在引領課程改革價值取向中需要回答的問題,更是課程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試圖把學生的日常生活擺到臺前,從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角度對學生現(xiàn)實的日常學習生活世界進行分析和認識,從日常生活入手理解課程改革中各種關系的深層聯(lián)系以及發(fā)展變化,剖析學生日常生活的深層矛盾及其原因,確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學生日常生活的轉型,以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與日常生活批判理論

(一)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

1.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全息性

日常學習生活是學生最現(xiàn)實最具體的生存場域,是學生一切活動和發(fā)展賴以存在的基石,也是學生全面且富有個性發(fā)展教育目的實現(xiàn)的依存之處?!叭粘I钆c一切活動有著深層的聯(lián)系,并將它們之間的種種區(qū)別與沖突一并囊括于其中。日常生活是一切活動的匯集地,是它們的紐帶,它們共同的根基。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造成人類的和每一個人的存在的社會關系的總和,才能以完整的形態(tài)與方式體現(xiàn)出來”。[1]日常學習生活以既定的方式給學生呈現(xiàn)世界的圖景、社會的進程以及學校生活的全部。盡管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為教師熟悉卻不能深刻理解,但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恰恰包含理解課程改革的全息性信息。當前進一步理解、深化課程改革的發(fā)展,需要關注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感受和體驗。日常學習生活對學生來講不是可有可無的背景,而是蘊含著課程改革的內在機理,內含著課程改革的實際狀況和特點,潛移默化為學生的生活方式,體現(xiàn)了學生的生活質量。

2.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矛盾性

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作為學生存在的基礎,其中存在著豐富的矛盾性?!爱斎粘I顐鬟_出一種穩(wěn)定性和永恒性的意象時,它又是短暫的和不確定的;當其被線性的時間所控制時,它又被自然循環(huán)的節(jié)奏所更新和彌補;當無法忍受其單一性和慣常性時,它又是節(jié)慶、愉悅和嬉戲的;當其被技術理性和資本邏輯所控制時,它又具有僭越的能力”。[2]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一方面呈現(xiàn)出既定、重復、平凡、瑣碎、固定步調、單調乏味等特點,但同時它永遠保留著生命與希望的活力。日常學習生活的希望在于某種瞬間的新奇美妙,學生都可以在平庸無奇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追求豐富多彩、創(chuàng)意迭出、新鮮奇異的美好,把知識、自我、自然、社會融為一體,把身與心、自我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相統(tǒng)一,把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相統(tǒng)一。在這個統(tǒng)一的生活世界里,學生實現(xiàn)自我與超越自我的統(tǒng)一,學生在現(xiàn)實之中超越邏輯與理性經驗的束縛,實現(xiàn)體驗的突變與創(chuàng)造,表達主體的覺醒意識;在這個統(tǒng)一的生活世界里,學生不僅有對科學知識、理性思維的追求,而且還有靈性的活力、創(chuàng)造性的能力和對世界的感性的認識。在這個統(tǒng)一的生活世界里,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質,善用感官和知覺,注重與異己者的對話和交流,重視實踐操作能力的發(fā)展,善用各種材料,明了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人,喜歡什么、追求什么、夢想什么,每位學生都是身、心、靈統(tǒng)一的完整的人。

(二) 日常生活批判理論

20世紀哲學研究從宏觀敘事轉向了微觀日常生活。胡塞爾、海德格爾等哲學家強調哲學研究不再忽視和躲避日常生活,而應為它的轉變作出貢獻。[3]關注人的問題需要關注人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研究是哲學研究的首要問題。列斐伏爾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代表,在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研究領域中成績卓著。他把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異化理論作為日常生活批判的利器,深入剖析日常生活,以期重建現(xiàn)代人的日常生活。

1.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核心

在列斐伏爾看來,“總體的人不是現(xiàn)實的狀況,不會一勞永逸地生成,而是一種理想的圖景,是一個無限開放的過程。總體的人是變化的主體和客體,又是個體的人,是消除了異化的人,自由的人,是自然主義和人本主義的統(tǒng)一,是自由集體中的自由個人”。[4]在列斐伏爾的眼里,總體的人是“自由與責任的統(tǒng)一,是多維需要和多重價值的統(tǒng)一體:既有物質生理的需要,也有精神、社會、文化和自我創(chuàng)造的需要,總體性革命就是對平凡個人的日常生活進行關懷和幫助的過程”。[4]人的全面發(fā)展只有在歷史過程中才能得到具體的理解,而在歷史過程中只有以全面發(fā)展的人作為終極價值懸設和目標追求才有意義,才能得到合理的理解。[5]

2.用辯證法來理解人的異化與全面發(fā)展

列斐伏爾認為,異化是社會生活的常態(tài),除了馬克思所說的勞動異化,還有各種各樣的異化,這種異化滲透于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任何事物都存在異化;沒有異化就等于事物發(fā)展沒有矛盾;異化作為人全面發(fā)展的對立面,并非都是壞事,而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人和社會的進步并非體現(xiàn)為一勞永逸地擺脫一切異化;異化是人發(fā)展的必然,只要存在個體意識與現(xiàn)實的矛盾,異化就必然存在。[6]在全面異化的日常生活中,人異化為被其他事物主宰不能自主的客體,變成了虛假卻又真實的生活傀儡,但日常生活的多維性、多價值性卻隱含著改變自身的可能性。[7]

在列斐伏爾看來,全面發(fā)展的人是人性的復歸和異化的揚棄,是人類永遠追尋的夢想,而不是一個歷史事實。全面發(fā)展是對異化的無限性的一種限制。全面發(fā)展的人在自己的對立面、通過異化而創(chuàng)造自身并達到自身的現(xiàn)實性。[8]人類的理想就是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的觀點給人的發(fā)展賦予了意義和方向。

整體辯證地看待人的全面發(fā)展與異化,能夠理解人的異化狀態(tài)中蘊含著全面發(fā)展的可能與必然,人的異化和局限性中蘊含著人的本質與無限性,這種無限性指引人擺脫并克服生存中的有限性,使自己走向全面發(fā)展。異化是人的生存困境,與人的真正本質相左。正是人的異化迫使人不斷地完善自我,并改造自我,使自己趨于全面發(fā)展。

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異化及其表現(xiàn)

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是學生存在的前提和背景。正如無法選擇家庭、出身、性別一樣,學生對所處的日常生活也無法加以選擇。學生總是生活在既定的生活境遇之中,這樣的日常生活總是發(fā)生、形成于過去而又存在于現(xiàn)在、指向未來,這樣的日常生活不僅影響、塑造著學生的生活內容,而且也制約著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發(fā)展需要。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做一考察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異化及其表現(xiàn)。

(一)學習生活節(jié)奏與結構的異化

學生每天的生活節(jié)奏重復固定不變。如學生所言,“每天起床以后,先吃飯嘛,吃完飯就上早讀,早讀下了然后就是跟著那個上課,然后中午就吃飯睡覺,然后下午再上課,就是沒有什么特別的么,很平凡的一天,總是這個樣子,沒什么新鮮的”。據(jù)統(tǒng)計顯示:在這樣的生活節(jié)奏中,學生每天學習時間長達12~14小時之久,小學生每天睡眠不足10小時的達86.9%,中學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時的達43.4%。[9]學生生活世界的主要內容是:學習、吃飯、睡覺、運動。其中學習是第一位,吃飯、睡覺、運動都是服務于學習的?!懊刻煲赛c奶,吃點肉和雞蛋,學習很累,要增加營養(yǎng)”,“活動時間里我們學校強制性地把所有教室的燈都關掉,讓學生活動”。在固定、重復、既定的生活節(jié)奏中,學生長時間靜坐學習,使他們失去了正常的睡眠時間、運動時間和休閑時間。這種生活節(jié)奏讓學生感受到的就是“平凡和乏味”。

(二) 學習內容與方式的異化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花大力氣優(yōu)化課程結構,增設綜合實踐活動課、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其目的在于通過學生親力親為、動手操作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滿足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然而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實際學習內容沒有發(fā)生多大變化,學生沒有選修課,綜合實踐活動課每周上3課時的只占16.1%,只上1課時的占37.8%,而且這些課程多數(shù)是教師在教室里講給學生聽的。[10]從綜合課程實施的現(xiàn)狀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方式并沒有得到改觀。雖然學生也深有體會,學習方式的改善與學習成績呈正相關,[10]但學生學習的常態(tài)就是“看書、念書、背書”。學生認為記憶背誦比理解、思考更重要,認為背誦記憶是學習的基礎,也是認知活動中的首要目標。記憶背誦的結果就是貌似學生掌握了知識、認識了事物,但這種認識是虛假的。因為不能在實際情境中解決真正問題,結果造成眾所周知的“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學生只有參與、體驗、感知、探究事物才能認識事物,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

(三)學習目的與需要的異化

考大學是學生上學的直接目的,這是學生、教師、家長生活目標的平均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使每個學生、學校消融在“考大學”的存在方式之中,規(guī)定著每天的生活,并全力投入到有利于考大學的籌劃活動中。學生喜歡參加學校組織的運動會,籃球比賽,拔河比賽,元旦文藝晚會,詩歌朗誦比賽,歌唱比賽,作文比賽等。這些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和發(fā)展自我的平臺,促進學生了解社會、自然和自我。但這些活動在學校同樣是與高考掛鉤的?!耙驗閷W校給各班定指標,你們班必須考上多少,今年吧,特長生也納入這個評價體系。你們班必須達幾個特長生,不管哪方面的,比如說編導啦,音樂啦,體育方面的,只要有就行”。如果社會實踐活動不與高考掛鉤,縱然也使學生了解社會、參與社會活動,但這些活動往往流于形式可有可無了?!吧鐣嵺`活動,哦這個啊,學校不是發(fā)張表么,每次都要總結的,社會實踐啊,到哪實踐,我就去超市幫人家推購物車,然后去簽字呀什么的,就參加過那么一次,然后第二次的時候感覺老師不重視了,只是把那個寫上,然后簽完字就行了,也就都簽字,其實沒干”。如此看來,當下不是學生的目的,未來才是學生的目的,學生沒有活在現(xiàn)在,而是希望著將來,既然準備著將來能夠幸福和快樂,那么當下生活的刻板沉悶就可以忍受。

三、對異化的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分析

(一)異化的生活節(jié)奏減弱了日常生活的豐富性

列斐伏爾認為,任何節(jié)奏都是社會節(jié)奏和生物節(jié)奏的結合體。[11]學校節(jié)奏有別于自然節(jié)奏或生理節(jié)奏,學校節(jié)奏的優(yōu)勢地位改變了學生的生理節(jié)奏。學校生活節(jié)奏作為社會節(jié)奏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具有支配性的優(yōu)勢,學生總是通過遵守學校作息時間安排服務于學習目標。學生用學校的硬性規(guī)定克服自然節(jié)奏的散漫、自由、任意和隨機。學生在學校社會節(jié)奏的規(guī)范下,每天需要在教室里坐十幾個小時。按照列斐伏爾現(xiàn)代社會時間觀點來看,學生的抵押時間(學習時間)過長,缺乏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時間(休閑時間)。[12]每天的體育活動和鍛煉也被視為是為學習服務的;睡眠更是為學習服務的。除此之外,學生的喝水、排泄都受到學校環(huán)境和學習生活的影響。有學生從不在學校喝一口水,從不在學校上廁所。社會節(jié)奏必然地支配著學生的日常生活,自然節(jié)奏或者生物節(jié)奏也以潛在的方式影響著學生的日常生活。學校、教師認為縮短學習時間不能讓學生把所有的心思集中在學習上,沒有時間保證就無法保證學習成績的提高。教師、家長和學生都認為,只有把大量的時間投入到學習中才能取得好成績。固然學習時間越長表明學習越刻苦,但它并不表明學生學習成績越好,也不表明學生更具有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不能表明學生得到了全面發(fā)展。正是由于學校社會節(jié)奏對學生自然生活節(jié)奏的優(yōu)勢,才使我們不由得反思:我們的教學質量究竟是依靠時間的堆積還是依靠智慧的培養(yǎng)?

(二)異化的學習內容割裂了生活經驗的多樣性

在列斐伏爾看來,真正的日常生活不是用數(shù)字來計算的。而是人在具體化、經驗的空間里感知空間,人通過身體的感知來認識日常生活世界。[13]但教師常常忽視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從課本出發(fā)的教學只重視知識的傳遞,重視積累符號形式的知識,強調的是知識的量,而不是知識的本質;從文字出發(fā)的知識重視的是普適化知識的記憶,而不是在實際生活經歷中個人的態(tài)度和方法。用書本知識來代替學生對世界的認知,不是教學生推理,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而是記住現(xiàn)成的知識和結論。任何教學如果不是從學生生活、活動中引發(fā)出來,就會流于貧乏而毫無生命力,而且這樣教學的結果只能讓學生相信書本現(xiàn)成的結論。實踐證明,以課本作為學習的向導,學生越是密切地、直接地從社會環(huán)境中學習,他所獲得的知識越真實、有效?;貧w到學生的本真日常生活就是要拓展學校的范圍,把教室和自然聯(lián)系在一起,把學校和社會聯(lián)系在一起,拓展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讓學生與社會互動聯(lián)結,學生與學生、教師、自然互動聯(lián)結,增加學生對事物的體驗和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生存的能力。

(三)異化的學習目的阻礙了學習方式的個性化

考大學這一既定的、唯一的目的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傳統(tǒng)支配下習得的學習方法和日常生活一樣極富頑強的慣性和生命力。學生根據(jù)慣例和傳統(tǒng),重視學習過程中的記憶背誦。雖然老師、學生都強調理解,也能意識到思維能力的重要,但學生往往忽視從自己的體驗出發(fā),通過感官認識事物、感悟世界所帶來的快樂;忽視運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尋找、發(fā)現(xiàn)、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規(guī)律;忽視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陀^上導致了現(xiàn)實中傳統(tǒng)的課程與教學方式依然隨處可見、隨時可見,而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反而成為偶爾的點綴。正如許多課程研究者和一線教師所說的,新課程理念與現(xiàn)實是“兩張皮”,“新瓶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嘴巴說說而已”,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四、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回歸之路

從異化的學生日常生活回歸到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的的日常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種緩慢和全面的過程。并且一遇到困難,回歸的方向就可能偏移,甚至可能再一次回到傳統(tǒng)的老路上。本文用日常生活批判理論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批判不是要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而是要革新其中一些環(huán)節(jié)和要素,不斷地朝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終極目標努力。

(一)激發(fā)學生多種學習需要改變學習目的的單一化

學習知識和參加考試是學生對學校最深刻的印象。讀書考大學是學習的唯一目的,目的的單一構成學生可選擇的余地非常有限。要讓學生充分地全面發(fā)展,首先需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目的,使學生明了實際社會生活對人發(fā)展的多種需要。學生的需要越多,目的就越多,他越能意識到他的存在,他的潛力就越能被激發(fā),他越能在各種學習活動中發(fā)展其愛好和個性,越能展示其能力和個性,越能增加他選擇的機會,他越能自由地發(fā)展自我。如果說把考大學看成是學生謀求好工作有好生活滿足求生需要的目的,其他為社會、為他人的目的則需要家長、校長、教師和學生花心思去創(chuàng)造去發(fā)現(xiàn)。眾所周知,這種創(chuàng)造與發(fā)現(xiàn)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它會受到外界的阻力和限制,有時會在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有時還會在學生自身內部發(fā)生矛盾沖突。沖突的核心在于,學校常常被視為是學習知識、訓練技能、幫助學生順利考上大學的地方,這樣學生的日常生活就局限于書本和教室。但真正的教育并不只是掌握知識學會學習,更重要的還有學會做事、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生存。真正的知識也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和符號,而是人與自然、他人、社會、自我相遇,對話中看到的、聽到的、感悟到的世界樣貌。如果把人認識世界的樣貌抽掉個人的體驗和感悟,留下的就只是客觀化、抽象化、系統(tǒng)化、不易被人理解的標準的知識體系。因此,變革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不僅要變革教師和校長的想法,而且還要變革學生和家長對求生之外的生活的看法,后者的變革比前者的困難度更大,甚至可以講,這是社會范圍內教育理念的變革,這也是造成課程實施“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長”的重要因素。

(二)用藝術與愛改變日常學習生活節(jié)奏的呆板化

如何改變學生學習生活的異化現(xiàn)象,主要看學生能不能在教學的生活世界中得到鼓舞、充實、提高和創(chuàng)新,教師能不能在課堂上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把教學過程當成是藝術的創(chuàng)造過程。質言之,教師成為藝術家。教師是否是一位藝術家,取決于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時候自己是否有想象力,在培養(yǎng)學生具有同情心的時候自己是否有同情心,在培養(yǎng)學生具有反思能力的時候自己是否具有反思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的時候自己是否具有洞察力等等。教師憑借自己的專業(yè)能力打破按部就班重復機械的教學過程,仰賴于教師的反省、想象、創(chuàng)造、激情和耐力,依據(jù)適合的知識和情境的理解,做出最恰當?shù)呐袛?,采取最適合的明智的行動。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不僅需要創(chuàng)意智慧,而且還有情感的付出,這種情感就是對學生的愛。如果沒有強大的愛作為動力,教師只會把教學看成完成任務獲得基本生存資料的手段或工具,從來不會把教學看成是與自己的生命息息相關的美感經驗。教學需要教師有愛,從愛出發(fā),就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愛出發(fā),就能創(chuàng)造出學生和教師喜歡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從愛出發(fā),教師就能理解每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愛出發(fā),每位教師的工作就會充滿新奇和奇特;從愛出發(fā),每位教師的工作就是一個塑造有靈魂有生命有活力的藝術品的過程。除此之外,還要增強教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不是教師公開課的裝飾品,而是讓教師從沉悶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放出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和特質。教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是需要培養(yǎng)的,這種自我培養(yǎng)需要教師回到事物本身,作為“陌生人”重新面對事物,[14]進行原型的、基礎的知覺體驗,表達感受,激發(fā)想象,引導教師回到本真的感覺、情感、意象、直覺、欲望、熱情、向往等靈性的領域,打破日常生活的沉悶,顛覆被認為理所當然的假定,實現(xiàn)教師身體、心靈和智慧的統(tǒng)一。

(三)用整合的地方性知識改變學習內容的統(tǒng)一化

學生面對的課程內容是普適化、統(tǒng)一化、確定性的知識,這些知識內容一般遠離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學生若要深刻理解教科書中的內容,就要把這些內容建立在自己日常生活經驗的知識——地方性知識基礎之上。地方性知識是與一個特定的地方長期孕育出來的知識。這種知識為當?shù)厝藗兲峁﹤鹘y(tǒng)規(guī)范以及社會價值,同時它也引導、規(guī)范當?shù)厝藗兊纳罘绞?。它不僅是社會經驗和知識的綜合,而且是人們面對熟悉或是陌生事物挑戰(zhàn)的決策基礎。它是社區(qū)的歷史和當前經驗的積累。借著學習舊知識,新知識得以生成,這正是地方性知識得以源源不絕永不止息的主要原因。[15]學生知識的建構主要來自于特定地域的知識整合,學生的課程需要在整個社區(qū)場域中來理解和構建。教師可以結合本地文化遺產、自然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等,規(guī)劃系統(tǒng)的課程和教學活動。

(四)重構日常生活的美好瞬間改變學習方式的機械化

在列斐伏爾看來,傳統(tǒng)的教學就是被“疆域化”為一成不變的機械性生活。[16]療治機械呆板生活的靈丹妙藥是開展人性化的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日常生活的美好。人性化的教學堅信學生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學生有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堅持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直觀參與式的體驗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建構學習內容,批判反省學習策略,落實發(fā)展學生多元智能和自主學習的理念。人性化教學就是打破例行公事的教學所帶來的單調和機械、老套和僵硬。在開放的空間里讓師生在共時性和有動力性的節(jié)奏中互動,學生在開放的空間里進行探究,在探究中體驗緊張、需要、欲望、興趣、想象和自我袒露的反省思考,這樣自然、人性和學習的節(jié)奏是一致的。[17]在這種人性化教學中,學生體驗一種完整、純粹和圓滿的生活世界,是有意義的生活的一部分。[18]讓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感官活動和諧一致,實現(xiàn)人的身、心、靈的統(tǒng)一發(fā)展。人性化的教學就是創(chuàng)造性地重構學生日常生活里的那些美好“瞬間”,讓生命內在的創(chuàng)造性和變化性重新得到認識和擴展,使學生突破自身的局限和過往經驗的束縛,更新學生自我,促進學生發(fā)展。

在這十余年中,越來越多的教育者認識到課程改革是漸進的,而非革命的;是迂回的而不是線性的發(fā)展;是艱難的實踐而不是浪漫的指點;是課程與教學文化的轉型而不是一兩堂示范課的表演;是社會變革和運動而不是小打小鬧的個別學校的變化發(fā)展。盡管政府、學校也希望對學生的生活世界進行改革,要求改革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和繁難偏舊的學習內容,倡導教師和學生采用符合學生發(fā)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外在的力量并沒有引起學生日常生活的內容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學生作為主體并沒有主動去變革陳舊的學習生活方式,或者說學生在傳統(tǒng)學習方式左右下并沒有能力改變日常生活。這也使專家、教育者和學生看到,新課程改革試圖改變學生的日常生活并非是自然而然的,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必須在學生日常生活的層面尋找改革的動力。如果沒有學生日常生活的真正變革,任何變革都將只是少數(shù)專家、研究者基于自身信念的空想。也可以說,只有當一項改革政策所倡導的觀念真正進入到學生和教師的日常生活之中,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實踐被不斷地重復,并轉化為人們高度熟悉和共同分享的內在信念的時候,課程改革才能真正取得效果。

[1] Henri Lefebvre.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M].Trans by John Moore,Verso,1991:97.

[2] 汪原.日常生活批評與當代建筑[J].建筑學報,2004,(8).

[3] Henri Lefebvre.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Trans.By Sacha Rabinovitch,London,1971:202.

[4] Garidiner,Michael E.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M].London and New Yok:Routledge,2000.

[5] 劉懷玉.現(xiàn)代性的平庸與神奇——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哲學的文本學解讀[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

[6] 吳寧.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爾哲學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 吳寧.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理論探析[J].哲學研究,2007,(2).

[8] Henri Lefebvre.Dialectical Materialism[M].1968:170.

[9] 蕭黎.南京市1144名中小學課后休息時間調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3,(6).

[10]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十年[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139.

[11] Henri Lefebvre.Dialectical Materialism[M].Trans by John Sturock,Jonathan Cape Ltd.London,1968.

[12] Sefa G.J.,Hall,B.L.,& Rosenberg,D.G.Indigenous Knowledge in Global Context[M].Toronto UTP,2002.

[13] Henri Lefebvre.E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M].New York,1971.

[14] Joseph,P.B.Seeing as stranger:Teacher’s investigations of lived curriculum[J].Jouranl of Curriculum Studies,39,(3):283-302.

[15] Jim.Garrison.Dewey and eros :wisdom and desire in the art of teaching[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1997:125.

[16] Henri Lefebvre.E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M].New York,1971.

[17] Henri Lefebvre.Rhythm analysis[M].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2004.

[18] John Dewey.Art as experience[M].New York:Minton,1934:274.

(責任編輯 張永祥/校對 一心)

The Life World of Student’s Learning:From Alienation to Person’s General Liberation——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 Theory

YANG Xiao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Shanxi,041000,PRC)

Everyday life of learning is the space for student activities and student development,from which students are shaped.The fundamental goal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to reconstruct students’ everyday life of learning.Henri Lefebvre’s Critique on everyday life is adopted in this paper to inspect students’ everyday life in the proces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The the representations,the influences and the causes of the alienation of students’ everyday learning life are analyzed.Then,means of leading students back to normal everyday learning life are suggested to promot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deepen the curriculum reform.

everyday life;Lefebvre;alienation;all-round development

2015-01-10

香港大學橫向合作課題“Achievement vs.All-roundedness:High stakes examinations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in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s”階段性成果

楊曉(1971—),女,山西運城人,山西師范大學副教授,教育學博士,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G 455

A

1674-5779(2015)02-0074-06

猜你喜歡
異化生活課程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數(shù)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fā)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A—Level統(tǒng)計課程和AP統(tǒng)計課程的比較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生活感悟
無厘頭生活
柘荣县| 三明市| 凤冈县| 临潭县| 株洲市| 康保县| 浏阳市| 任丘市| 蒙城县| 会泽县| 高碑店市| 修武县| 广安市| 荔波县| 莫力| 保定市| 迁西县| 信丰县| 休宁县| 福安市| 池州市| 清河县| 镇坪县| 天等县| 义乌市| 海晏县| 金阳县| 厦门市| 朔州市| 镇雄县| 巴东县| 集安市| 县级市| 库伦旗| 贵定县| 繁峙县| 乐平市| 洪雅县| 双柏县| 潼关县|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