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新
十八屆四中全會,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作出決定。在這樣的大形勢、大背景之下,誰也不敢公然對抗法律,誰也不敢公然拒絕法律,誰也不敢公然漠視法律。但是,不要忘了這樣的事實:新中國是從封建社會走過來的,是一個“權力情結”很重的國家。
據(jù)《半月談》第23期報道:以往,縣鄉(xiāng)基層政府不管是推進經(jīng)濟建設、維護社會穩(wěn)定,還是應對群眾訴求,不少政府官員都習慣靠行政干預、用權力擺平,甚至違法違規(guī)。這種現(xiàn)象,越到基層表現(xiàn)越明顯。在依法治國、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縣的新形勢下,縣鄉(xiāng)基層政府如何轉變推進工作、開展工作的方法,無疑是一次考驗,甚至考驗才剛剛開始。
推進征地拆遷、土地流轉、環(huán)境污染、移民安置等問題眾多、群眾反應強烈等領域的工作,靠什么?基層要做的工作很多,不是有這么一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爆F(xiàn)實中,基層要完成艱巨的工作任務,要按照上級要求趕進度,不少基層干部往往就選擇以行政權力強推的辦法,至于法律,能遵守的就遵守,不能遵守的就繞著走,甚至為了贏得政績,有人不惜違法行政。對于有的地方這樣的工作方法,有人說:這是患上了“權力依賴癥”;患上“權力依賴癥”之后,不管是推進經(jīng)濟建設,還是化解社會矛盾,都是行政主導,權力開路。
西部某縣司法局一位負責人說:“一些縣領導表面上喊依法行政,實際上還是按照老一套的方法辦事,慣性思維導致他們走不出人治的怪圈?!鄙踔量h委書記、縣長讓司法局為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法律服務,有時候為住建、國土等部門當法律顧問;這只不過是走過場,最終還是領導“說了算”。這名司法局的負責人還向《半月談》記者透露:很多時候縣里的發(fā)展“顧不了那么多”,“領導一句話的事,先上車后補票,土地還沒批下來,先把項目上來再說”。這些領導并不是頭腦里沒有法律意識,但是為了政績,以權代法的事自然就干出來了。
記者隨機采訪一些縣國土資源局、環(huán)境保護局等部門的時候,不少負責人都表示要“按領導的意思來”。當記者問“為什么不按法律的程序和規(guī)定來”時,一位負責人竟然說:“領導的意思,就是法律的意思?!笔沁@位負責人真的不懂法?還是在一個縣里,在一個偏遠的地方,“天高皇帝遠”,“領導就是法”?當一個地方行使權力時,由“領導的意思,就是法律的意思”主導著思維,習慣行政干預、權力開道,也就見怪不怪了。
重慶升明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明前表示:“部分地方政府回避依法行政,大多基于一種心態(tài),就是認為解決基層紛繁復雜的社會、經(jīng)濟問題,用一些違法的手段,付出的成本較低、工作簡便、易操作。而依法行政耗時長、程序多,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償失’?!敝援a(chǎn)生這種想法,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違法成本低,違法行政制約、監(jiān)督、懲處機制不全乃至缺失。有人說:“自己是遵照上級指示干事的,即便有違法違規(guī)行為,出了問題也有上面頂著?!?/p>
在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依法行政與“行政干預、權力開道”,甚至會長時間在暗中較勁兒。一位偉人曾說過:“千百萬人的習慣勢力,是最可怕的勢力”;“行政干預、權力開道”,與“領導的意思,就是法律的意思”,應該說是幾千年封建社會形成的“權力情結”在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的必然抵觸。這股“看不見”的阻力,會將推進依法治國進程拉向反方向。
如果縣鄉(xiāng)基層政府法律信仰不堅定,勢必會讓群眾對法律失去敬畏。為什么陳舊、落后、腐朽的思維會被歷史無情的淘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現(xiàn)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需求格格不入;現(xiàn)代人、現(xiàn)代社會,崇尚社會公平正義,崇尚法律精神,崇尚秩序。法律最終會戰(zhàn)勝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