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南邊疆中小國企改革歷程
——基于口述史和檔案資料的個舊市D廠個案研究

2015-03-29 04:18:05孫東波
紅河學院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個舊市熒光燈燈泡

孫東波

(1.紅河學院人文學院,云南蒙自 661100;2.北京大學 社會學系,北京 100871)

西南邊疆中小國企改革歷程
——基于口述史和檔案資料的個舊市D廠個案研究

孫東波1,2

(1.紅河學院人文學院,云南蒙自 661100;2.北京大學 社會學系,北京 100871)

云南省個舊市是中國西南邊疆重要的工礦城市,該市在文革時期籌建了數(shù)十個中小國有輕工企業(yè),但幾乎都曇花一現(xiàn)般“夭折”了。作者選取D廠為個案,基于口述史和檔案資料,白描式敘述該廠從初建、發(fā)展到停產的過程,詳細敘述當事人對于停產、下崗、一刀斷的感受和認識,重點分析D廠停產原因有三:市場環(huán)境限制、技改項目未成功和企業(yè)管理不善等,D廠是我國西南邊疆中小國有輕工企業(yè)的典型。

西南邊疆;中小國有輕工企業(yè);改革;口述史;檔案資料

中國國有企業(yè)改革既是貫穿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線,也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縮影。一方面,由于缺乏前人經驗可借鑒,使改革本身始終沿著“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不斷試錯;另一方面,改革也在正式制度安排下以漸進式路徑不斷前行。長期以來成為國內外轉軌經濟學家們關注的焦點。[1]1-5學者研究的對象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qū)的大型國企,[2]極少關注西南邊疆小型輕工國企。作者選取的云南省個舊市D廠,雖然規(guī)模不大,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該地區(qū)具有代表性。

研究以檔案資料和口述史資料為基礎,訪談于2011-2014年進行數(shù)次,資料以楷體標出,訪談對象簡介:男,60歲,大專文化,1974年進個舊市燈泡廠工作,學徒三年,期滿后任機長、修理工、生產班長、車間黨支部書記(1985年入黨)、車間主任、廠工會主席(黨委委員),1994年5月至1997年在云南行政管理學院學習(畢業(yè)論文:淺談企業(yè)技術進步與經濟效益),有電光源工藝助理工程師職稱。績效:主持普通燈泡28工位自動芯柱機改造為節(jié)能燈28工位自動芯柱機。

一 D廠初建,大慶式企業(yè)(1970-1978年)

個舊市是我國西南邊疆重要的老工業(yè)城市,自民國時期便有云南錫業(yè)公司等國有大型企業(yè)。[3]1-2文革時期,個舊輕工業(yè)產品缺乏,民間至今流傳著農民抱一只老母雞進城換一只燈泡的故事。1970年,市工業(yè)局決定利用當?shù)刎S富的石英砂、長石資源生產燈泡。[4]427-428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正是文化大革命鬧得最兇的時期,國家經濟建設停滯不前,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都很缺乏,各行業(yè)都在一心搞政治,導致市場上日用品緊缺,以致影響到生產部門的安全生產無法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個舊市革命委員會和地方企業(yè)的主管部門協(xié)商,在個舊籌建一個燈泡廠,各單位有錢出錢,有人出人,目的是解決各企業(yè)系統(tǒng)內部的工礦照明需要,如有多余也可解決本地市場民用照明需求。由于是系統(tǒng)內部使用,資金也是自籌,所以規(guī)模不是很大。當時籌建燈泡廠還有一個重要的政治因素,就是自力更生,大辦五小企業(yè)(小化肥廠,小水電站,小街道工廠等),減輕城鎮(zhèn)就業(yè)壓力。由此,很多行業(yè)也以相同的辦法辦起了一批小型國有企業(yè),燈泡廠也應運而生。建廠初期,一沒技術,二沒設備,好在當時不存在技術保密,也流行一句話,叫做“天下工人是一家”。我們就用“請進來、派出去”的辦法,請昆明、重慶、上海、南昌等地燈泡廠的工人技師來教我們,同時也派出一些年青、有機械常識的人員到別的燈泡廠去學習,直接安排到工序上操作,回來后就可直接上崗。遇到技術難題,有外請師傅的支援,加上自己的職工肯學、肯干,沒幾年時間,個舊燈泡廠成了個舊工業(yè)戰(zhàn)線上的一面旗幟,在全國同行業(yè)中也小有名氣了,市場規(guī)模也逐步擴大。

成立初期的D廠篳路藍縷,基本建成了從手工制作到半機械化、半自動化的普通燈泡生產線。1973年生產15-300瓦普通燈泡173.05萬只,首次盈利4.58萬元。[4]433-435

設備在七、八十年代也不是自動化,而是機械化的單臺(套)專用設備,幾臺專用設備組合成一條生產流水線,工作效率一下提高幾倍,但與當時國外的技術比,那要落后很多。當時比較先進的28頭芯柱機是南京電光源機械廠生產的,5萬元一臺,有28個工作位置,一分鐘左右轉一圈可生產28顆燈芯。到74、75年才開始使用。早期我使用的是8工位的,用手動。先把玻璃零件固定在工位上,裝上導絲,排氣管,用煤氣加空氣、氧氣加熱熔合在一起,模子一夾,然后取下放入烤箱退火。后來用上28工位芯柱機,工效提高很多,產量、質量都有很大提高。

雖然設備簡陋,但工人素質較高,不計報酬加班加點,1977年被評選為“全國工業(yè)學大慶先進企業(yè)”,在整個云南省是獨一無二的。至1978年,已具備生產燈泡3類10余個品種,年產500萬只的能力。[4]427-428

我(19)74年參加工作,被派去上海、廈門、南昌等地燈泡廠學習,學做300W以上的大燈泡,就知道他們的設備比我們先進,工人素質、技術都很強,他們都有幾十年的生產經驗,工人之間相處也很融洽,把經驗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手把手地教,至今還讓我念念不忘呢。從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我們這些憨工人沒有什么經濟頭腦,像我下班有時間就上圖書館查資料,找專業(yè)技術知識來看,特別是機械工程方面,比如學習制圖、識圖,很多自制設備都是邊干邊學造出來的。有時下班廠里組織干義務,搞突擊工作,廠里不發(fā)加班工錢,也沒人提意見,都在為廠里的事做貢獻呢,就幾十元的工資,后來就沒有這種境界了。當時我們有這樣一句口號:“白天停電晚上補,平時停電假日補”。就憑這些,77年我們廠被評為“全國工業(yè)學大慶” 先進企業(yè),成了全省乃至全國工業(yè)戰(zhàn)線的典型。(問:個舊都沒幾家吧?)個舊只有這家!(自豪地笑)當時我們廠領導到北京去領獎,回到個舊,各單位的工人敲鑼打鼓到大街上去歡迎,迎錦旗呢!

二 國企整頓、技術改進(1979-1990年)

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讓企業(yè)有更多的經營管理自主權”,1982年中央做出《關于國營工業(yè)進行全面整頓的決定》,[1]39-45在大環(huán)境的促動下,1982年D廠重點加強銷售力量,1983年全廠狠抓產品質量。至1987年,15-100瓦5個品種普通燈泡在全國行業(yè)評比中居西南地區(qū)第1名。[4]433-434

為長期發(fā)展需要,自1972年至1982年,D廠多次研發(fā)試制熒光燈,共生產熒光燈管60余萬條。[4]434雖因資金、技術限制而多次受挫,D廠仍屢敗屢戰(zhàn)。1984年D廠以2萬元購買上海復旦大學電光源研究所蔡祖泉教授最新研制的PL系列高效節(jié)能稀土熒光燈技術,8月試制成功第一支PL9瓦高效節(jié)能熒光燈管。[4]434

進入八十年代中期,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原有的廠房限制了燈泡廠的發(fā)展,同時對環(huán)境也有影響。市政府下決心把燈泡廠遷出市區(qū),重建燈泡廠。通過這次技改搬遷,生產逐步擴大,品種增加,發(fā)展了一種新光源稀土節(jié)能熒光燈,大功率節(jié)能熒光燈還是全國首創(chuàng),受到國務院稀土辦公室的重視,給了政策和資金支持。當時,我們眼光還是瞄準了國際市場同行業(yè)先進水平,引進了復旦大學電光源系教授蔡祖泉帶來的稀土節(jié)能熒光燈生產技術。生產初期都是用的自制土簡設備。①后來由我在普通燈泡28工位芯柱機的基礎上改造成能生產節(jié)能燈芯柱的設備,這臺設備在節(jié)能燈生產線上算得上機械化程度最高的一臺設備了。由于技術條件限制,人們的節(jié)能意識不強,生產成本高,三基色稀土熒光粉價格比鹵磷酸鈣熒光粉貴幾十倍,②銷量不大。

由于起步較早、吸取國內外先進技術,D廠的節(jié)能熒光燈不斷升級。1988年3月,D廠研制的18瓦以上大功率節(jié)能稀土熒光燈經過部級鑒定屬國內首創(chuàng),產品投入市場后供不應求。[4]434-4351984-1989年,為避免對市區(qū)的污染及擴大燈泡生產能力,D廠分3期向市區(qū)以北的八號洞遷移。1990年,D廠有職工941人,具備年產普通燈泡、節(jié)能熒光燈1550萬只的能力,是國內生產高效節(jié)能稀土熒光燈規(guī)格品種最齊全的唯一廠家。[4]428

三 虧損時期(1991-1997年)

經過一系列改革努力,D廠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生產發(fā)展比較穩(wěn)定。當時我國企業(yè)普遍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1]52-62早期確實收到了成效。1993年的一份經營報告顯示,1992年D廠承包經營合同指標基本完成,主要包括:工業(yè)總產值1050萬元,實際完成1525.22萬元,超額475.22萬元;產品產量普通燈泡1600萬支,實際完成1800.83萬支,超額12.55%;熒光燈70萬支,實際完成69.776萬支。③

但是從1993年開始,D廠即開始出現(xiàn)流動資金不足的情況,產量產值滑坡,當年虧損126萬元。到1993年10月,拖欠貸款已達310多萬元。1994年生產經營情況更糟:完成工業(yè)總產值921.59萬元,比1993年下降27.8%;利潤虧損402萬元。④檔案顯示,在資金缺乏的壓力下,1993年末至1995年兩年多,共向個舊市財政局、個舊市工商銀行等部門多次提請流動資金貸(借)款申請約10次以上,款額20萬元至500萬元不等。1996年向每個工人集資500元,以維持生產。

為何D廠從蒸蒸日上的狀況突然就急轉直下呢?綜合來看,大概有三個主要原因:

首先,承包責任制推行過程中,經營環(huán)境發(fā)生了急劇變化,我國國營企業(yè)普遍遇到物價水平大幅度上升、“撥改貸”和企業(yè)之間的“三角債”給企業(yè)帶來沉重的利息負擔、企業(yè)稅費大幅度增加等困難,[1]63-65這是制約企業(yè)發(fā)展的首要原因。1994年D廠一份生產報告顯示,造成資金緊缺原因有:原燃材料大幅度漲價,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價達200萬元;三角債壓力大,銷售單位欠我廠貨款270多萬元,欠外單位貨款530萬元,資金不足影響原材料供應,造成開工不足甚至停產(94年一次停產達46天),加上普通白熾燈泡價格低;職工工資、福利等項政策出臺使支出增大等,⑤都給企業(yè)造成極大困難。

國有企業(yè)始終是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管理方式。雖然放權給你了,包括你可以去賣燈泡,但是社會條件不具備,商業(yè)部門把燈泡拿去了,但是他不給你錢,他要叫你賣完這批燈泡,下一批要貨的時候才給你錢。這是資金周轉上就不靈了。另外還有一些業(yè)務人員在里面鉆空子,“我把燈泡拿給你,你給我哪樣好處,我慢慢地來收錢。” 或者是中間又把這筆資金占用,當時就有這些歪風。又管不了,你也不能開除他,(因為)用工自主權沒得,當時還是屬于全民固定工,工廠沒得權利解除任何一個工人。

其次,技改項目因資金不到位而成為“半拉子”工程,反而加重企業(yè)正常生產負擔。在研發(fā)領先的優(yōu)勢下,為擴大生產能力,D廠進行了技術改造。技改項目經省經委《云經(91)84號文》和省工業(yè)廳《云輕(91)139號文》批準于1991年10月開工建設,該項目生產綱領為普通白熾燈泡生產能力達到3000萬只/年,節(jié)能燈生產能力達到500萬支/年,項目投資2935萬元,國內配套部分共無償投資1380萬元。至92年底水煤氣站、玻璃池爐和生產車間的擴建工程等國內配套部分完成,投資990萬元。至1995年,資金到位1050萬元,其中專項貸款850萬元,自籌100萬元,⑥市財政借款88萬元,欠應付工程款250萬元,節(jié)能燈國內設備到貨92臺,還有85臺因欠款未到。⑦終因后期資本不到位,成為半拉子工程,對工廠經營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云南工業(yè)經濟小組于1995年調查認為,“D廠…引進高效設備還沒到…引進設備部分的190萬美元至今尚未落實…”⑦,“形成了大頭小尾的情況,反而加重了普通燈泡生產的負擔,導致生產成本急劇上升,企業(yè)出現(xiàn)嚴重虧損。技改項目拉管由于流動資金缺乏,被迫下馬,造成投入大量資金試車成功后,不得不停產的被動局面”。④這驗證了當時的一句俗話“不技改,等死;技改,找死”。

再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多種經濟成分蓬勃發(fā)展,使我國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境外資本大舉進入,使國有企業(yè)受到了嚴重的沖擊。[1]193-195這也是當時普通燈泡價格與價值長期倒掛的主要原因。

美國在70年代初期就把電光源等勞動密集型行業(yè)淘汰,慢慢地轉移到中國大陸的上海一代。90年代有段時間,美國制裁中國,與中國合資的產品他就不要,這些(燈泡)出口不去,就只有內銷了,凡是與上海連通的鐵路沿線周圍的、不管多出名的燈泡廠全都死掉了。杭州、南昌、福州、廈門、重慶、貴陽、安順、昆明(燈泡廠),通通地(倒閉),(一直)到個舊。云南有兩個燈泡廠,昆明燈泡廠本想來收購個舊,但是財力不足,后來它也倒了。

研究表明,“企業(yè)承包責任制在制度安排上的缺陷…為經營者以犧牲所有者利益為代價,追求職工利益或經營者自身利益最大化打開了方便之門”。[1]65-67訪談發(fā)現(xiàn),不少工人認為D廠停產是因為某些管理者蠶食國有資產和工人福利:“停產后,有廠領導投資雞石公路,還有的養(yǎng)奶牛、開干洗店、電玩室,他們從哪里來的那么多的錢?還不都是國家的錢,是我們工人的血汗錢”。

D廠的困難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1994-1995年,省、州、市政府多次派出調研工作組,開座談會,協(xié)調領導集體,使得1995年1-4月份的產量有所回升,當年虧損僅160萬元。⑧但是此時的D廠已是“回天乏術”,生產只勉強維持到1997年初。

當時各個經濟部門都在改革,包括銀行,結果技改貸款他們不能按時提供,地方政府也無法幫企業(yè)化解困難,還有種“甩包袱”的思想,把改革所必須付出的慘重代價推到職工個人的頭上來承擔。其次,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改革有些操之過急,完善的市場競爭規(guī)則還未確立,就讓企業(yè)進去冒險,難免遭遇失敗的結局。比如,我們競爭不過假冒偽劣產品,我們賣一只節(jié)能燈要十塊錢,廣東來的節(jié)能燈只要三塊錢。廣東的節(jié)能燈用的熒光粉是鹵磷酸鈣普通熒光粉,我們老老實實用的熒光粉是三基色稀土熒光粉,兩種粉的價格有巨大的差距。普通熒光粉不節(jié)能,但廠家仍然說是節(jié)能燈。資本的原始積累是血淋淋的呀。要說節(jié)能燈市場,D廠是起步比較早的了,經過十年的發(fā)展和技術積累,技術、設備、生產標準在國內同行業(yè)領先,有一套完整的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36W大功率節(jié)能燈是我們首創(chuàng)。其他廠家還在研制階段,我們已經在使用推廣階段了。這個技術后來被我廠副總工程師帶到廣東,在那里他就靠這一產品發(fā)家致富,現(xiàn)在他有了自己的產業(yè)基地,自己的公司,有了幾十億的資產。

四 停產,工人下崗、一刀斷(1997年-)

1997年5月17日,工人接到放假通知,從此工廠再未組織過生產。年底,在有關部門組織下,由市政府出資約83萬元,D廠工會、人事科和勞資科合作,與廠里的三百多名合同工解除勞動合同。

九十年代后,國家開始企業(yè)經濟體制改革,先搞承包責任制,又搞經濟責任制、廠長負責制等,都沒法改變國有企業(yè)效率低下的怪病,反把工人思想搞亂了。雖然放權(擴大企業(yè)自主權)、松綁(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還是不能挽救企業(yè)倒閉,最后一賣了之。這樣就苦了廠里的普通職工,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企業(yè)改制后,國家在轉軌過程中所需要付出的改革成本,最后都落在了工人的頭上?,F(xiàn)在燈泡廠并沒有破產,還剩下一個空架子,差職工的欠賬,比如生老病死的費用,都是由職工先支付,按政策報銷的部分,社保也不管,工廠也不管,這部分欠款累計據(jù)說差了30多萬元。一些退休老職工去世十多年都還拿不到死亡喪葬費和撫恤費,讓人心寒啊?,F(xiàn)在成了個尾巴拖起,醫(yī)保解決不了。這就是為什么燈泡廠至今不能破產的原因之一吧。政府都換了幾屆了,誰都不愿來理這個爛攤子。廠房賣了,設備賣了,職工大部分被解除勞動關系,有個別調走的,廠長書記換個單位等待退休。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按一年工齡200塊錢就打發(fā)出去了。歲數(shù)大一點的職工留在再就業(yè)辦公室管起來,這些人退休呢,說你還年青不夠格;工作呢,說你年歲大了,不能干了;想自己干呢,又沒有資本。做保姆、守工地、看大門、蹬三輪、到餐館收收洗洗,就是我們能做的工作,工資少、時間長,為了生存,有活做那是萬幸了。

1998年,勞動保障部提出了7月份所有下崗職工都要進入再就業(yè)服務中心的要求。中心負責為本企業(yè)職工發(fā)放基本生活費;代下崗職工繳納養(yǎng)老、醫(yī)療、失業(yè)等社會保險;組織下崗職工參加職業(yè)指導和再就業(yè)培訓,幫助他們實現(xiàn)再就業(yè)。[1]160-162文件規(guī)定,中心的期限一般不超過3年。3年期滿未實現(xiàn)再就業(yè)的,應與企業(yè)解除勞動關系。根據(jù)政策精神,2000年4月,D廠領導組織全民職工寫退職申請,與工廠解除關系。大部分全民工根據(jù)每年工齡381元、加再就業(yè)啟動基金4000元的標準獲得了一次性補貼,“一刀斷”后,從此與工廠沒有關系。少部分人沒有遞交申請,其社保金依然由廠里統(tǒng)一繳納。

所謂“一刀斷”是處理下崗職工的一種通俗用語。實質就是政府沒有辦法安置這些人,老是這樣拖著也影響不好,讓上級看著覺得無能。所以給點錢強行把愿意要這點小錢的職工推向社會,讓他們到市場經濟的大海中游泳去,讓他們自生自滅。燈泡廠停產時,有職工900多人,合同工占了三分之一多點,這部分人停產后被強行解除勞動合同。剩下近600人怎么辦呢?政府不管,企業(yè)沒辦法,任其自流,也沒有生活費。一年后,國家下崗職工太多了,問題大了,國家才逐步有了一些政策出臺。當時市政府拿不出錢來,對這些政策視而不見,壓下來。然后省勞動廳組織基層企業(yè)勞資部門、工會開會講政策,我參加了這次會議,知道了像我們這種停產半停產狀況的企業(yè)職工,還是應該發(fā)點生活費;發(fā)多少,文件上雖有標準,但還是要根據(jù)當?shù)亟洕芰戆l(fā)放。核心內容就是:一、代交養(yǎng)老金,二、發(fā)給生活費,三、成立再就業(yè)辦公室。回來后我們就趕快向職工宣傳,向政府申領生活費,成立相關機構,把職工安頓下來,等著重新安排就業(yè)。但個舊的再就業(yè)條件不好,老工業(yè)城市,下崗職工多如牛毛,很多企業(yè)都面臨相同的問題,哪還有空位來安置我們的下崗職工呢?按國家政策,再就業(yè)辦公室只辦三年,實現(xiàn)工人再就業(yè)后要撤消。工人每月領156塊生活費,領了一年多,[5]一個都沒能再就業(yè)。政府又出一招,推行“一刀斷”,一年工齡給你三百多塊,再給你一筆啟動資金,你出去后就自主擇業(yè),養(yǎng)老金自己交,與企業(yè)無任何關系。這樣強制性地辦了一部分。有的職工等著這筆錢應急的就簽字辦了手續(xù),很多人后來說是上了政府的當,悔之無及。還有一部分堅持不辦的,到現(xiàn)在也還是苦熬等待退休。對這部分職工政府還是養(yǎng)起,幫他們交社保,可能是政府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吧。

停產后我廠職工的生存狀況也是千差萬別,各有不同。作為城鎮(zhèn)人口,企業(yè)職工不像農村人口,只要不殘肯干就不會餓肚子,因為農民還有田地可種,工人一旦失業(yè),就無法生存了,吃水,用電,上廁所哪樣不要錢,而且他們還有家人老小需要撫養(yǎng),兩手空空,技術再好也沒用嘛。燈泡廠有些家庭夫妻、兄妹、父母都在一個單位工作,企業(yè)一垮,真是哭天不應、叫地不靈呢。生存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比如有一職工,是失地農民,政府安排到燈泡廠工作,夫妻在一個廠,一男一女兩小孩在讀小學,停產后不久,丈夫到處打短工,后得腎炎,又無錢治療,拖成尿毒癥,不治身亡。當時政府搞了個政府官員與貧困職工“結對子、幫扶”,我就介紹了州紀委書記去他家結對幫扶,逢年過節(jié)他去看看,沒時間去,辦公室秘書代勞,送點米、油之類;后來又介紹他妻子去加油站加油,屬于臨時工,干了兩年又被辭退了。始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yè)的難題。因為停產停工造成部分特殊群體職工離婚、生病死亡的還是不少呢。

當時,總工會針對下崗職工的難題做了一些調研,我把燈泡廠的實際狀況做出報告。但是當時有些媒體宣傳上抓住極少數(shù)負面消息,以偏概全,誤導視聽,說國企改革,職工死抱鐵飯碗、鐵交椅,鐵工資不放,這也不干那也不干。這是不公正的。以我自己而言,我從進廠當學徒起干到廠級領導,我都沒有這種想法和行為;停產后我在廠里“留守”,還不是到外面找活干。98年州慶,搞燈光亮化工程,我們還出去攬活來做,分幾撥人跟老板打工,我們只得點勞務費,最后還不是勞務費都沒有給得夠嘛。99年我調動工作,蹬三輪、送牛奶去了。從我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來看,國企改革,一賣了之是頂層設計有偏差,下層執(zhí)行有誤差,使廣大職工身心上受到重創(chuàng)。改制后的這些小企業(yè)每年同樣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大筆撥款,無息,不用還。所不同的是過去的撥款是給單位,現(xiàn)在是企業(yè)老板。

五 總結

通過如上回顧和梳理可見,個舊市D廠“曇花一現(xiàn)”的歷史,受國家不斷試錯、不斷前行、艱難曲折的改革歷程所左右。經過一番痛苦的摸索,我國政府、學者和企業(yè)界都逐漸認識到,產權制度乃企業(yè)發(fā)展的根本問題,只有實行股份制改革,才能引導國企的良性發(fā)展。[1]87-121可惜D廠已經無緣于建立完善的股份制企業(yè)了。

D廠經歷的階段,二十年的輝煌,五年就垮臺了。如果當?shù)卣敃r能夠把這個廠維持下來,現(xiàn)在一來可以解決部分當?shù)氐木蜆I(yè),另外職工技術也(不會荒廢了)。你看整個個舊(目前的企業(yè))除了錫、除了挖礦、除了冶煉,其它一樣部門沒得。原來輕工部門有三十幾個單位,現(xiàn)在一個不剩,賣的賣了,垮的垮了……D廠停產后,設備被別的廠家買走,廠房被以每年5萬元的租金給YX公司下屬一個子公司拿去做鋰電池原料去了?,F(xiàn)在聽說是賣給這家公司了,價值多少不清楚,錢由市經濟局保管,對老職工的欠債依然不理,政府這種冷漠的態(tài)度令人心寒。

注釋:

①所謂“土”是與“洋”相對,意指當時在國內買不到設備、又買不起國外設備的情況下,工人們用非常簡陋、原始的材料如木材、鐵皮和繩索等制作的“土”設備,很簡陋、需要的人工多、效率低,目的是試制節(jié)能熒光燈。試制成功后,設備逐漸改進至半自動化、自動化。

②熒光粉對熒光燈的質量起關鍵作用。20世紀50年代以后的熒光燈大都采用鹵磷酸鈣,俗稱鹵粉。鹵粉價格便宜,但發(fā)光效率不夠高,它適用于粗管熒光燈中。稀土三基色節(jié)能型熒光燈體積小、發(fā)光效率比普通節(jié)能燈高30%左右。

③個舊市D廠.《1992年度承包經營合同完成情況及獎罰兌現(xiàn)情況報告》,1993-3-6,個舊市檔案館檔案(全宗號215,年度93,案宗號92).

④《個舊市D廠完善“引進設備、擴大高效節(jié)能熒光燈生產能力”技術改造工程的報告》,1995-4-7,個舊市檔案館檔案(全宗號215,年度93,案宗號92).

⑤個舊市D廠.《關于申請流動資金借款的報告》,1994-6-2,個舊市檔案館檔案(卷號GD41-1-1-41).

⑥屬于項目計劃的一部分,該自籌資金來源于向職工集資。普通工人1000元/人,車間領導1300元/人,廠級領導1500元/人。1992年集資,1994年歸還。

⑦云南工業(yè)經濟調查小組.《個舊市D廠高效節(jié)能燈技改項目應繼續(xù)完成》,1995-7-3,云南工業(yè)經濟調查(第220期),個舊市檔案館檔案(卷號GD41-1-1-41).

⑧《個舊市D廠關于九四、九五年度生產經營虧損情況說明》.1996-3-20,個舊市檔案館檔案(卷號GD41-1-1-41).

[1]章迪誠,張星伍.中國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正式制度變遷[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

[2]章迪誠.中國國有企業(yè)改革編年史(1978—2005)[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

[3]《云錫志》編纂委員會.云錫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4]個舊市志編纂委員會.個舊市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5]孫東波.下崗女工社會適應角色探析——以個舊市國有企業(yè)D廠下崗職工集體行動為例[J].紅河學院學報,2012,(1).

[責任編輯 張燦邦]

Reformation Process of Mid-small State-owned Enterprise in Southwest China: A Case Study of D Factory Based on Oral-history and Archives

SUN Dong-bo1,2
(1.School of Humanities,Honghe University,Mengzi 661100,China;2. Department of Soci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By collecting oral-history data,local chronicle and archives of D factory in Gejiu,the author tried to record the reformation process of mid-small state-owned enterprise southeast China. The lessons of D factory’s failure were analyzed into three reasons: the limitation of market environment,the failure of technology reformation and the shortage of management.

Southeast China;Mid-small State-owned Enterprise;Reformation Process;Oral-history;Archives

F014

A

1008-9128(2015)03-0091-05

2014-09-27

紅河學院校級課題:個舊市國有企業(yè)下崗職工社會適應過程研究——以D廠為例(10XJY204)

孫東波(1981— ),男,山東招遠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社會人類學。

猜你喜歡
個舊市熒光燈燈泡
“燈泡”誕生記
◆ 燈具
◆ 燈具
建筑與預算(2022年5期)2022-06-09 00:55:14
個舊市關工委聯(lián)合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
◆ 燈具
建筑與預算(2022年1期)2022-02-17 06:40:40
燈泡創(chuàng)意秀
快樂語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8:54
點亮小燈泡
點亮小燈泡
家教世界(2020年1期)2020-03-07 04:57:30
個舊市總工會:茶文化推廣體驗班開班
時代風采(2019年8期)2019-12-13 06:19:29
個舊市舉行張若谷、董經凡、謝桂仙書畫作品捐贈儀式
云南檔案(2019年4期)2019-05-22 02:36:06
永顺县| 双牌县| 兴海县| 临猗县| 临沧市| 永城市| 额尔古纳市| 孝昌县| 延川县| 集贤县| 德化县| 宁南县| 温宿县| 诏安县| 开江县| 乌鲁木齐县| 宜宾县| 汕尾市| 察雅县| 尼玛县| 云梦县| 武夷山市| 永川市| 万载县| 武邑县| 建水县| 长丰县| 尉犁县| 平邑县| 遂昌县| 华蓥市| 和龙市| 奎屯市| 五河县| 衡阳县| 临沧市| 凌源市| 临泉县| 明水县| 甘南县| 临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