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梅
(山東大學(xué) 儒學(xué)高等研究院;山東 濟(jì)南250100)
清詞在詞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正如清末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卷一中所說的:“詞興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國初,大暢厥旨于乾嘉以還也?!保?]對于清詞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有些人認(rèn)為清詞有獨到之處,即使是宋人也未必能有所企及,像文廷式、朱孝臧等人。王國維則認(rèn)為:“唐之詩,宋之詞,皆所謂一代之文學(xué),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2]
對此,他在《人間詞話》中曾說:“蓋一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xí)套。雖豪杰之士,亦難于中自出新意,故往往遁而作他體,以發(fā)表其思想感情。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于此?!保?]403換句話說,不是清朝詞人的能力不夠,而是時代沒有給他們一個超越前賢的機遇,也就是說,生不逢時才是他們沒能超越前人的主要原因。縱觀整本《人間詞話》,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jié)論:《人間詞話》所評論的詞人中,一共有57人(不包括詞派),而其中清就占了12人(北宋18人、南宋12人、五代南唐8人、明朝4人、元朝2人、唐朝1人),包括納蘭性德、王士禛、朱彝尊、周濟(jì)、張惠言、況周頤、王鵬運、譚獻(xiàn)等等。但是,值得他欣賞的詞人卻寥寥無幾,下文就著重探討王國維對其中代表人物的評價。
雖然王國維對清詞的評價普遍不高,但有一人除外,那就是后世所稱“京華三絕”之一的著名滿族詞人——納蘭性德。王國維對清朝詞人的評價中,無論是關(guān)于納蘭本身的評價,還是對于其詞作的評價,應(yīng)該都是最高的一個。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納蘭這樣評價:“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fēng)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保?]399在這里,可以看出王國維對納蘭的推崇。在王國維看來,所謂的“自然”,就是感情上要率真,待人接物要真情而不做作,要傾注自己滿腔的熱情。納蘭性德的詞,無論是他的愛情詞,亦或是與朋友之間的交往酬答詞,他都傾注了自己的真情。就像他所寫的致好友顧貞觀那首《金縷曲·贈梁汾》,其中有一句“一日心期千劫在,身后緣,恐結(jié)他生里。然諾重,君須記。”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將納蘭對梁汾的深情和盤道出。
此外,王國維指出:“自元迄明,益以不振。至于國朝,而納蘭侍衛(wèi)以天賦之才,崛起于方興之族。其所為詞,悲涼頑艷,獨有得于意境之深,可謂豪杰之士,奮乎百世之下者矣。同時朱陳,既非勁敵;后世項蔣,尤難鼎足。至乾嘉以降,審乎體格韻律之間者愈微,而意味之溢于字句之表者愈淺。豈非拘泥文字,而不求諸意境之失歟?抑觀我觀物之事自有天在,固難期諸流俗歟?”[4]57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王國維對納蘭的評價是“豪杰之士”、“奮乎百世之下者”,而對于與納蘭處于同一時代的朱彝尊和陳維崧,王國維的評價是他們根本就不能與其相提并論;而后世的項鴻祚、蔣春霖也難以與納蘭鼎足而立。
同時,對于納蘭的詞作,王國維也是很推崇的。他在《人間詞話》第四十五則中曾說:“‘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于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保?]219這段話對納蘭的評價是頗高的。在王國維看來,那些歷史上有名的詞人與詞作,與納蘭的一比較,得出的結(jié)論竟然是“差近之”。除此之外,這些詩句也都表現(xiàn)了詩人豪放雄壯的氣魄。對于詞,向來有“豪放”與“婉約”之分,評論者大多把納蘭的詞劃入“婉約”一派,而王國維卻注意到了納蘭雄渾壯闊的一面。
而對于納蘭,王國維為什么會有這么高的評價呢?他為什么偏偏欣賞納蘭詞呢?這就要聯(lián)系到王國維的一些文學(xué)觀了。
王國維評論文學(xué),“境界”二字是首要的。他在《人間詞話》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3]181而對于“境界”,他又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保?]194很顯然,王國維所要強調(diào)的境界,不單單是從寫景中來看,作者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也是一個重點,一個人真情實感的抒發(fā)與表達(dá),也是一種境界。同時也強調(diào)詞的創(chuàng)作要注重真性情,抒發(fā)真情實感,要有一顆真誠的心。正因為如此,王國維把納蘭性德推上了“北宋以來,一人而已”這樣一個極高的位置。
除此之外,王國維對納蘭的喜歡,也與王國維自身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和其性格特征有關(guān)。王國維非常地欣賞悲情之作,叔本華以及尼采的哲學(xué)觀點對他的影響很大。在所有的詞人中,王國維最喜歡的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他在《人間詞話》中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保?]357“主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保?]362這是因為:第一,李后主的詞確實寫得好,讓王國維忍不住去喜愛。第二,與當(dāng)時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guān)。他們兩個一個是亡國之臣,一個是亡國之君,相隔千年卻能找到一個互相理解內(nèi)心苦楚的知音,李后主說出了王國維內(nèi)心的想法。而納蘭性德的詞婉麗凄涼,充滿著哀愁傷感的情緒,他的詞直抒胸臆,感情真摯,格調(diào)雅韻,清新自然,風(fēng)格十分的接近李煜,有著清朝“小李后主”之稱。這也不能不說是王國維喜歡納蘭詞的另一個原因。
對于況周頤的評價,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附錄一中這樣說:“蕙風(fēng)詞小令似叔原,長調(diào)亦在清真、梅溪間,而沉痛過之。疆村詞雖富麗精工,尤遜其真摯也。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果何為哉!”[4]46在這里,王國維說況周頤所作的蕙風(fēng)詞小令可以與北宋的晏幾道比肩,在王國維的心目中是屬于“生香真色”的“唐五代北宋之詞”。但是另一個方面,王國維又說他所作的長調(diào)“沉痛過之”類似于無病呻吟,因此在這點上,與周邦彥詞相比,他要遜色一些,但是在史達(dá)祖之上,然而王國維又把這個“沉痛過之”的風(fēng)格與朱祖謀的詞相比較,卻又能說出周頤詞多了一份“真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附錄二和附錄四中,明確指出:“蕙風(fēng)《洞仙歌》(秋日游某氏園),及《蘇武慢》(寒夜聞角)二闕,境似清真,集中他作,不能過之。”[4]46“蕙風(fēng)《聽歌》諸作,自以《滿路花》為最佳。至《題香南雅集圖》諸詞,殊覺泛泛,無一言道著。”[4]47王國維說《洞仙歌》(秋日游某氏園)和《蘇武慢》(寒夜聞角)二闕詞,與周邦彥的詞作的境界十分相似,而王國維又十分地看好美成詞。周邦彥是北宋末年著名的詞人,他的詞作堅持“本色當(dāng)行”,而這一點與王國維評價詞的標(biāo)準(zhǔn)是一致的。說況周頤的這兩闕詞境界頗似清真詞,這就說明王國維很看好這兩闕詞,這是他其他的詞作所不能超越的。而蕙風(fēng)詞《聽歌》中的諸作,王國維也認(rèn)為只有《滿路花》為最好,而到《題香南雅集圖》這些詞時,沒有一首是值得稱道的。由此可見,王國維對于況周頤的詞既有肯定又有否定。
值得注意的是,王國維對于況周頤的人品以及其詞作都有做過肯定的評價,但是對于他的詞論,王國維確是三緘其口,一點都不曾涉及。這可能與兩者對于詞作的不同的審美觀有關(guān)。就拿兩者對于南宋詞的評價來說,況周頤非常傾心于南宋詞,對夢窗詞也有很高的評價。他曾在《歷代兩浙詞人小傳》的序言中說:“詞之極盛于南宋也,方當(dāng)半壁河山,將杭作汴,一時騷人韻士,刻羽吟商,寧止流連光景云爾?其犖犖可傳者,大率有忠憤抑塞,萬不得已之至情,寄托于其間,而非‘曉風(fēng)殘月’、‘桂子飄香’可同日語矣?!保?]對于吳文英,他認(rèn)為:“夢翁懷抱清敻,于詞境為最宜。設(shè)令躬際承平,其出象筆鸞箋,以鳴和聲之盛,雖平揖蘇、辛,指麾姜、史何難矣!乃丁世劇變,戢影滄洲,黍離麥秀之傷,以視南渡群公,殆又甚焉?!保?]而王國維則不喜夢窗詞,他在《人間詞話》第十四則中說到:“夢窗之詞,吾得取其詞中一語以評之,曰:‘映夢窗,凌亂碧’。”[3]129除此之外,王國維對于詞的評論,首先標(biāo)出“境界”二字,而況周頤也非常講究“詞境”,只不過,他側(cè)重于從“詞心”也就是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這一角度去理解,與王國維提出的“境界”說中注重客觀性這一點來說,頗有差別??偟膩碚f,二者評詞的角度不同,王國維從超現(xiàn)實功利的角度出發(fā),提出“境界”說;而況周頤則從道德倫理的角度出發(fā),對“詞心”“詞境”方面進(jìn)行探討。這可能就是王國維對于況周頤的詞論三緘其口的原因了吧。
朱祖謀是晚清四大家之一,著有《疆村詞》。對于朱祖謀的評價,王國維既有肯定又有否定。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第七十則中說“《疆村詞》之隱秀”、“學(xué)夢窗,而情味較夢窗反勝”、“蓋有臨川、廬陵之高華,而濟(jì)以白石之疏越”[3]269等等說辭。王國維本身推崇詞要有“深美閎約”“要眇宜修”的特點,正巧朱祖謀詞的“隱秀”與他想要的特點不謀而合。與此同時,王國維也認(rèn)為,朱祖謀的詞不單單具有王安石、歐陽修的“高華”,而且兼?zhèn)淞私绲摹笆柙健?,因此,朱祖謀詞在“情味”上是要超過夢窗的,這個可以看做是王國維對朱祖謀的一種肯定。不僅如此,王國維還單獨評價過朱祖謀的詞,他在《人間詞話》附錄三中這樣說:“疆村詞,余最賞其《浣溪沙》‘獨鳥沖波去意閑’二闕,筆力峭拔,非他詞可能過之?!保?]47王國維以“筆力峭拔”這四個字來評論朱祖謀的這首詞,認(rèn)為這兩闕是朱祖謀詞作的壓卷之作,他的其他詞作再也沒有超過這兩闕的了。
但在另一方面,王國維稱朱祖謀的詞是“學(xué)人之詞”的“極則”,表面上看,這是對朱祖謀的一種推崇,其實不然。王國維十分地抵觸學(xué)人之詞,因為他們把夢窗詞奉為楷模,詞作的風(fēng)格都慕仿吳文英。然而王國維平生最不喜歡的就是夢窗詞,他認(rèn)為夢窗詞雖然具有格韻,但是卻好像在霧里看花一樣,始終隔著一層,看不清楚。因此,他把晚清的學(xué)人追慕夢窗詞看作是一種“棄周鼎而寶康瓠”的行為。朱祖謀作為“學(xué)人之詞”的“極則”,這在王國維的眼中便不得不大打折扣了,說他的詞是“然古人自然神妙處,尚未夢見”的。而他所推崇的“自然神妙”正是“境界說”的另外一種表達(dá)方式。由此可見,學(xué)人詞與王國維所提的“境界說”是互相矛盾的,而朱祖謀作為這一詞壇的領(lǐng)袖,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他批判的對象了。
王國維過于推崇北宋詞,通觀整本《人間詞話》,他曾多次明確提出北宋詞為最優(yōu)。如“故五代北宋之詩,佳者絕少,而詞則為其極盛時代?!保?]139“唐五代北宋詞,所謂‘生香真色’?!保?]266“余謂北宋之詞有名句,南宋以后便無句?!保?]307“詞源于唐而大成于北宋。”[3]367等等,無一不看出他對于北宋詞的推崇。在王國維的眼中,北宋詞“生香真色”,也就是說,北宋的詞作給人是一種生機勃勃,真切活潑卻又不失審美情調(diào)。由此可見,在王國維的想法中“生香真色”也就成為了一種感性的境界,也就是王國維論詞所倡導(dǎo)的“境界說”。他也曾在《人間詞話》第三十一則中明確提出:“五代、北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保?]181而他所謂的北宋之詞“有句”也是“境界說”的一種體現(xiàn)。
然而,北宋詞令中有境界,清詞中難道就沒有他所謂的“境界”了嗎?當(dāng)然不是,如陳維崧的《點絳唇·夜宿臨洛驛》、朱彝尊的《一葉落》以及顧貞觀的《金縷曲》(二首)等,無論從意境方面來說還是從情景交融上講,都可以稱作是好詞。但是王國維不看好清詞,他在《人間詞話》手稿中提到過“朱、陳、王、顧”諸家(指朱彝尊、陳維崧、王士禛、顧貞觀),但是給他們的評價卻是“便有文勝則質(zhì)史之弊”。
王國維對于詞的評價,涉及了個人的主觀偏好。他在《人間詞話》第二十四則中指出“余填詞不喜作長調(diào),尤不喜用人韻?!保?]158北宋以前的詞,小令為盛;而北宋以后的詞,長調(diào)擅勝。而在這一則中,王國維鮮明地表達(dá)了“余填詞不喜作長調(diào)”這一觀點,這也體現(xiàn)了他個人的偏好在內(nèi)。王國維此則雖然僅僅就長調(diào)立論,但也隱含著另一層意味:南宋和晚清詞恰恰是多寫長調(diào)、和韻之作的,然而王國維“不喜”作長調(diào)、用人韻,其言外之指向也是可以猜度得到的。此外,他十分地推崇北宋小令:“小令易學(xué)而難工,長調(diào)難學(xué)而易工。”[3]177這兩句也是為其偏尚北宋以前詞、鄙薄北宋以后詞張本。北宋以前詞以小令為主,而北宋以后詞以長調(diào)居多。但是,文體異同及彼此比較僅僅是王國維相當(dāng)自覺的意識,難易之說自然也只能說是一家之言。
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第九十九則中的評論,更是明顯地帶有了個人的主觀偏好:“唐五代北宋之詞家,倡優(yōu)也;南宋后之詞家,俗子也。二者其失相等。然詞人之詞,寧失之倡優(yōu),不失之俗子。以俗子之可厭,較倡優(yōu)為甚故也?!保?]344從這一則中可以看出,對于文學(xué)與政治之間關(guān)系,王國維有著與世人完全不同的判斷。他認(rèn)為唐五代北宋之詞雖然有言情過甚流為“倡優(yōu)”者,但畢竟是將抒發(fā)詞人主體的感情置于首位,而俗子則多攀乎政治主題,其實是失去了文學(xué)的方向。所以,兩者相比,“俗子”之失要遠(yuǎn)在“倡優(yōu)”之下了。在這里,王國維終究是要為純文學(xué)而鼓吹的。此外,王國維對于唐五代北宋詞的青睞貫穿在整部詞話當(dāng)中,而且這種青睞除了有學(xué)理的分析之外,還帶上了一定的個人情感色彩。平心而論,“倡優(yōu)”與“俗子”的比方并沒有見到它的妙處,而王國維借此而喻,大意不過是強調(diào)文學(xué)之“真”與“純”的重要。因為倡優(yōu)之俗乃坦誠無隱,而俗子之俗則不免虛驕和偽飾了,兩者雖然都屬于“失”,但也有失之多與失之少、失之本與失之末的區(qū)別。
總而言之,王國維對于清詞總體的評價不高。在他的眼中,三百來年的清詞,始終都沒有逃出對于宋詞的模仿這一窠臼,多數(shù)的詞人,不是模擬南宋詞,就是模擬北宋詞。無論怎樣跳來跳去,都跳不出古人所設(shè)的圈套,沒有屬于這一時期所獨有的風(fēng)彩。
[1]陳廷焯.白雨齋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9:3.
[2]王國維.宋元戲曲史[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1.
[3]彭玉平.人間詞話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2011.
[4]姚柯夫.《人間詞話》及評論匯編[M].北京: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1983.
[5]周慶云.歷代兩浙詞人小傳[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2.
[6]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廣蕙風(fēng)詞話[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44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