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儒家孝道的美學意蘊探析

2015-03-27 20:52:58李仁君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15年2期
關(guān)鍵詞:意蘊美學

李仁君

(阿壩師范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系,四川 汶川 623002)

本期共發(fā)四篇文章?!度寮倚⒌赖拿缹W意蘊探析》一文很有新意,很少看到從美學角度來研究孝道的。該文提出崇高是孝道主體的重要審美形象,禮是孝道的行為藝術(shù)表達,孝道也表現(xiàn)了道德主體的審美價值傾向,和諧之美是孝道追求的社會終極目標,這些觀點不僅有學術(shù)新見,而且對于弘揚實踐孝道也具有重要實踐意義。《論“五四”前后的“孝”與“非孝”——以文化史“大傳統(tǒng)”的視域為主要考察》一文文獻扎實,對五四前后各種弘孝、非孝的學說觀點進行了較為詳實的論述,以往人們多注意對這一時期非孝思想的研究,該文對兩方面的思想都進行了考察,這對了解當時兩種觀點的爭論是非常有助益的?!冻擎?zhèn)化背景下孝道的演變與傳承》一文現(xiàn)實感很強,該文認為孝道本是中國農(nóng)民安身立命之道,卻在現(xiàn)代城市化的過程中受到了嚴重挑戰(zhàn),作者認為應(yīng)該堅守孝道,實現(xiàn)“記得住鄉(xiāng)愁”的城鎮(zhèn)化。最后一篇是通過解讀《論語》這個文本,來闡釋孔子的孝道思想及其意義。這些文章的觀點都非常有借鑒價值。

(主持人肖群忠,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儒家孝道的美學意蘊探析

李仁君

(阿壩師范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系,四川 汶川 623002)

摘要:孝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道德范疇之一,“道”之于孝不僅具有本體、規(guī)律和原則的意義,還具有深刻的美學意蘊。崇高是孝道主體的重要審美形象,禮是孝道的行為藝術(shù)表達,孝道也表現(xiàn)了道德主體的審美價值傾向,和諧之美是孝道追求的社會終極目標。從一定意義上講,仁愛之心和正確的審美觀是儒家孝道的起碼要求和基本前提。當今社會,愛心缺失和審美錯位是影響傳統(tǒng)孝道美德大力弘揚的瓶頸因素,深入發(fā)掘傳統(tǒng)孝文化的道德價值和美學價值對于弘揚傳統(tǒng)孝道美德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主持人語:

關(guān)鍵詞:儒家孝道;美學;意蘊

中圖分類號:B82-054.9

文獻標識碼:碼:A

文章編號:號:2095-4824(2015)02-0005-06

收稿日期:2014-11-11

作者簡介:李仁君(1977-),男,四川儀隴人,阿壩師范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講師,哲學碩士。

孝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道德范疇之一,“道”之于孝具有深刻的美學意蘊。從孝的內(nèi)涵來看,孝子本身就是崇高的審美形象;儒家以禮來規(guī)范孝,使孝的實踐變成一種藝術(shù)行為;孝親還需要子女具有正確的審美價值觀;而追求和諧之美正是孝的社會終極目標。孝作為一種“道”,所蘊涵的美學意味是十分深刻而廣博的。

一、孝道在本體論意義上的美學意蘊

“道”是什么,《周易》說:“形而上者之謂道”[1]302?!靶味稀笔侵脯F(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和原因,是一個抽象概念。作為一種本體論假設(shè),道家主要從外在世界尋找依據(jù),即自然;先秦儒家則從人性的內(nèi)在規(guī)律出發(fā)尋找終極性根據(jù),強調(diào)做人處世要合乎人性規(guī)律。道家和儒家對“道”的理解雖有差別,但在認為“道是一個辯證統(tǒng)一體”的觀點上是一致的,即“一陰一陽之謂道”[1]286。同時,儒家也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人性為何這樣”,追問的答案是“天命”,“天命”是使人性原本如此的自然而然的力量。從這一點來看,道家和儒家都強調(diào)“道”是至高無上的原則性、規(guī)律性的客觀存在。綜合看來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具體理解“道”。首先,“道”是飄忽不定、陰陽合一、虛實相繼的合規(guī)律性存在物?!暗馈憋h忽不定,充滿生氣和活力,是合乎人性規(guī)律的,人們追求并保持它,就達到“道”與“心”的統(tǒng)一;陰陽是自然而然的普遍法則,陰陽是相伴而行、缺一不可的,陰陽是“一對一”而不是“一對多”或“多對一”的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是數(shù)理和諧的美的存在物;“道”是變動不居、周流六虛的,虛實在變化中彼此消長但又不游離于對方,這是虛實相繼的美的存在物。第二,“道”的生命力在于“易”?!吧疄橐住盵1]287,“《易》有太極,是生兩儀”[1]299?!暗馈辈恢皇亲陨泶嬖诘耐昝牢铮且粋€不斷生成萬物的存在者。世界之所以美就在于其具有生命活力,“道”正是世界萬物的生命源泉。第三,“道”在時間美學意義上體現(xiàn)為“永恒”與“無限”。“人是自卑的生存者”[2]148。人作為經(jīng)驗世界的個體存在物是有限的,人的理性同樣是有限的,人對于自身的有限性和外部世界的變化莫測,感到無比的憂慮與孤寂,超越有限達到無限和永恒是人類的終極性關(guān)懷,“道”正是彌補人的生命缺陷而達到的永恒確證,人的生存便有了完整性意義。第四,“道”在于保持本性的“真”?!吨杏埂氛f:“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3]46儒家之“道”不完全在于客觀或主觀,而是客觀的“天命”與主觀的“性”的統(tǒng)一體,保持本性與天命一致就是循道,“道”的一致性和統(tǒng)一性就是“真”。由于“本性”也是變化的,這就是“性相近也,習相遠也”[4]263, 所以孟子從性善論出發(fā),強調(diào)人要順應(yīng)本性的發(fā)展,如“惻隱之心”[5]236就是本性、善端;荀子則從性惡論出發(fā),“無偽則性不能自美”[6]180,認為需要外力進行規(guī)范,引導人向自然之性的方向發(fā)展。由此可見,“道”既是至善,也是至美至真的。孔子把“志于道”[4]88作為自己最高理想追求,“朝聞道,夕死可矣”[4]44,而這個“道”就是追求人類美好社會的理想,實現(xiàn)禮樂安邦的政治目標,所以他又說: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jīng)》。

儒家的道德范疇很多,比如仁、義、禮、智、信、剛、毅、木、訥、勇、恭、寬、直、敏、惠等等,而在眾多道德范疇中,唯有孝與道合用最為常見。“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盵7]239儒家賦予“孝”以“道”的本體論意義,是因為“孝”與“道”極為相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7]270。孝合乎人性本真,是宇宙的普遍規(guī)律,它精細惟微,無處不在,所以“通”?!巴ā毙蜗蟮亟衣读恕靶ⅰ钡拇嬖跔顟B(tài),因為“孝”是天經(jīng)地義,是普遍規(guī)則,是人性完整的體現(xiàn),是美的;而“不孝”代表著人性缺陷與畸形,是粗糙與丑陋的象征,所以“孝”則“通”,“不孝”則“不通”。“通”還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孝”的動態(tài)意義體現(xiàn)在對生命的不斷追問中,子女的生命來源于父母,父母的生命又來源于祖輩,所以“孝”有著更高的敬祖意義;“孝”的生命動態(tài)意識還表現(xiàn)在延續(xù)觀念上,“生生”就是孝道,儒家主張“不孝有三,無后為大”[5]165,香火不斷,代代相傳,這就是圓滿。“通”也是時間軸上一種永恒的追求,儒家對人生有限性的認識既不同于道家的浪漫主義(肉身不老),也不同于佛家的虛無主義(靈魂不朽),而是一種現(xiàn)實主義,即個體生命是短暫而有限的,但由于生命是代代相傳的,整個血脈系統(tǒng)是可以無限延續(xù)的。血脈延續(xù)不斷,就可以使生命超越有限而達到無限,“孝”的血脈意識正是基于時間意義上對生命的能動認識。“孝”之于“通”,還有一個意義就是“性相近”而“通”,人類的孝觀念源于對父母的感恩意識和敬愛意識,是一種自然血緣親情,屬于人性本真之道,它體現(xiàn)了人倫關(guān)系中最自然、最純粹、最真摯的人性之美,因而人性是橫向相“通”的?!靶⒈驹从谠嫉挠H親之愛”[8],親親之愛是摒棄了功利算計的愛,是擯斥了矯揉造作的愛,這種“愛生于自然之親情”[9],是自然的,也是崇高的。孔子強調(diào)“父子相隱”,其理由就是如果一旦毀壞了人性中的“直”,那么社會必將向著“禮壞樂崩”的方向發(fā)展??傊寮艺J為“孝”是宇宙的規(guī)則和人性準則,近乎于“道”,所以稱之為“孝道”?!巴ㄓ谏衩鳌毙蜗蟮卣f明了“孝”在宇宙中的運行規(guī)則,“通”是“孝”作為“道”在宇宙間運作的藝術(shù)性表達。

二、崇高:孝道主體的審美形象

崇高具有強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它是正義的勢力壓倒邪惡所展示出來的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鬃诱f:“大哉!堯之為君!巍巍呼!”[4]113孟子說:“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盵5]306“大”象征人類強大的精神力量,“大”的“光輝”形象就是崇高之美,柳宗元說:“子之崇高,無媿三事”,三事,指事父、事師、事君,可以說崇高就是孝道主體的審美形象。具體說來,孝道主體的崇高表現(xiàn)在形象的自由性、協(xié)調(diào)性、積極性三個方面。

首先,孝道主體內(nèi)心體驗的自由性。儒家主張仁德的操守不是外力的強制約束,主要在于道德自覺自律,比如“我欲仁”[4]99,“從心所欲不逾矩”[4]13,“為仁由己”[4]171,“內(nèi)得于己”[10]217為德等等。孝為“仁之本”[4]2,“德之本”[7]221,也是一種自覺自律之行為,子女踐行孝道須是自由的,否則就是愚孝??鬃诱f:“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4]15孝不是物質(zhì)上的攀比,也不是炫耀于世的刻意做作,在物質(zhì)贍養(yǎng)上盡力而為,在精神贍養(yǎng)上保持一顆“敬”心?!熬础笔切⒌暮诵膬?nèi)容,它超越物質(zhì)束縛達到崇高精神的感悟與體驗,是一種有別于功利主義算計,不承受于無限思想負擔而達到的絕對精神自由。

其次,孝道主體形象的協(xié)調(diào)性。協(xié)調(diào)就是中和之道,《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盵3]46人的內(nèi)在情感有節(jié)制地表現(xiàn)出來就是中和,孝發(fā)于內(nèi)心之“愛”并以“禮”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是個體情感與道德規(guī)范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種行為藝術(shù)情感的表達就是一種中和之美。《說文解字》釋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盵10]173“承”即順承,順承就是一種協(xié)調(diào)、和諧,老人與子女情感互動、融為一體就是孝。由此看來,原始意義的孝并不是后來的愚孝;孝順也不是盲目地順從父母意志,而是父輩與子輩之間一種順暢、和睦、協(xié)調(diào)的親情關(guān)系。漢代趙岐認為“不孝有三”[5]165中“阿意曲從”[5]166是第一“不孝”,而“無后”雖“為大”,但卻排在第三。原因就在于“阿意曲從”破壞了親子之間的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子女在“阿意曲從”中主體人格形象扭曲,人格的不平等必然導致整個孝道倫理架構(gòu)的轟然崩塌,從而使“孝”向著相反方向發(fā)展。所以,不管是從孝道主體的內(nèi)在情感而言,還是從孝道主客體關(guān)系而言,孝道主體必然是協(xié)調(diào)的,協(xié)調(diào)構(gòu)成美的形象。

第三,孝道主體人格的積極性?!缎⒔?jīng)》上說:“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盵7]221給父母提供必要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是孝道的基礎(chǔ)和起點,所以作為子女首先應(yīng)該是積極勞動。儒家孝道認為:“孝有三……其下能養(yǎng)”[7]171,“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7]237,“涖官不敬,非孝也”[7]171,“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5]187等等都是說明物質(zhì)贍養(yǎng)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對子女積極性人格進行了規(guī)定。勞動本身就是創(chuàng)造美,子女在勞動過程中,將自己的情感、意志、才能等本質(zhì)力量自由地表現(xiàn)出來,形成勞動美;同時勞動也產(chǎn)生了勞動者自身的美。不僅如此,孝道還強調(diào)子女通過積極努力,實現(xiàn)“立身”的人生目標?!傲⑸怼本褪恰傲⒐?、立德、立言”,從個人方面而言,做到“立身”就是孝道的終極目標。這與儒家倡導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積極性人格是一脈相承的。勞動、進取、向上的積極性人格正是孝道對道德主體的規(guī)定和要求,孝道中主體人格形象就是健康的形象、積極的形象、美的形象。

三、禮:孝道的行為藝術(shù)表達

禮是儒家道德哲學的重要范疇,是倫理道德內(nèi)在屬性的外在顯現(xiàn)?!夺屆分薪忉尪Y: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即禮指通于事物之理而表現(xiàn)出的一種外在行為規(guī)范。道德表現(xiàn)在行為上,需要禮的規(guī)范和約束,符合禮的規(guī)定才是道德的。禮在孝道中就是一種行為藝術(shù),這種行為藝術(shù)首先要源于人的自然本性,體現(xiàn)孝道關(guān)系中的人情美;其次,孝道主體在方式上表現(xiàn)出規(guī)范和適中的行為美;第三,在贍養(yǎng)、喪禮和祭禮方面要體現(xiàn)禮節(jié)美。

禮體現(xiàn)孝道關(guān)系中的人情美。禮源于性情。孟子說:“辭讓之心,禮之端也”[5]72,認為禮發(fā)端于謙辭禮讓的情感;還說:“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5]236,意思是謙辭禮讓是人本來就有的自然本能,而不是外物滲透于身。禮是人內(nèi)德的體現(xiàn),離開內(nèi)德就不可能恒久地保持禮節(jié),即使偽裝也是可以辨別的,這是禮道的規(guī)律。孝道中也有不少直接關(guān)于禮的規(guī)定,比如喪禮、祭禮,而《王制》中的“冠、昏、喪、祭、鄉(xiāng)、相見”[7]108六禮,《禮運》中的“喪、祭、射、御、冠、昏、朝、聘”[7]109八禮,《昏義》中的“冠、昏、喪、祭、朝、聘、鄉(xiāng)、射”[7]213八禮,很多都涉及對父母的禮儀。這些禮儀首先要發(fā)自內(nèi)心而體現(xiàn)人情美。《禮記》中說:“此孝子之志也,人情實也,禮義之經(jīng)也,非從天降也,非從地出也,人情而已矣。”[7]223孝體現(xiàn)真實情感,并需用禮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孝道中的人情美可用一個“敬”字來概括,儒家主張“不敬,何以別乎”[4]15,“祭如在”[4]31,“大孝尊親”[7]171,事親以敬等等,在本質(zhì)上就是主張人性的回歸。孝道就是遵循自覺自然的人性規(guī)律,通過禮的規(guī)范,讓人性褪去偽裝和功利色彩,回歸到真實情感的本真狀態(tài),孝道中人情美的美學意蘊便在于此。

禮是孝道主體的行為美。孝親行為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愛,魏晉時期摯虞在總結(jié)《孝經(jīng)》語錄時說:事親以敬,美過三牲。對父母的敬愛之心要以“禮”來規(guī)范,曾子說:“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禮之貴”[11]40。荀子認為:“禮者,斷長續(xù)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6]177“禮”就是要不偏不倚,表達內(nèi)心的敬愛之心,使內(nèi)心與外在行為保持一致。儒家認為孝親僅有一顆炙熱的心還不行,孝親行為還要合乎“禮道”,“禮道”就要規(guī)范而適中,阿諛奉承、曲從恭維父母不能算作孝。曾子以孝著名,一次因為沒有逃避酷杖而被其父打暈,醒來之后還彈琴取悅父親讓其寬心,孔子認為這樣做不對,可能會陷其父于不義(義者,宜也)之中。如何做到規(guī)范而適中的孝禮呢?近代文人周秉清的話有很大啟示:“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養(yǎng)蒙便讀) ……總之,孝道行為要以禮來規(guī)范,禮要體現(xiàn)內(nèi)心的敬愛之心,禮要規(guī)范而適中。孝道中,禮的規(guī)定充滿了藝術(shù)色彩,是一種合乎時宜的,內(nèi)心與外在、情與貌、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相統(tǒng)一的行為藝術(shù),行孝就是主體行為美的特定表達。

孝道中的禮節(jié)美。孝道中具體要講究哪些禮節(jié)呢?孟懿子向孔子請教“何為孝”,孔子回答:“無違”,就是不要違背“禮”的規(guī)范??傮w說來就是兩個方面:“事生”和“事死”,即“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4]14?!笆律笔紫纫龅阶尭改笟g心,孔子說的“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7]171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二是要記住父母的生日,并以父母高壽為幸,關(guān)心父母的身體健康,所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4]49,“父母唯其疾之憂”[4]15等等。三是每天要向父母請安問好,《三字經(jīng)》中講“晨則省,昏則定”,說的就是每天早晚請安問好讓其寬心,同時也可以掌握父母的身體狀況。四是重要日子要向父母行大禮,比如古時的成人禮、婚禮等都要嚴格按照禮節(jié)規(guī)定向父母行禮,以感謝父母的生育、養(yǎng)育和教育之恩。對于“事死”,儒家首先強調(diào)要按照棺槨的重數(shù)、衣服的層數(shù)的等級要求進行安葬。比如“故天子棺槨七重(層),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極也”[6]172。其次是主張“三月之殯”,“故三月之葬……是致隆思慕之義也”[6]174,即讓孝子守靈三個月后再下葬,以表達對死者的尊重、思慕和緬懷之情。第三是倡導“三年之喪”。荀子對喪禮十分重視,他說:“三年之喪,何也?曰:稱情而立文,因以飾群,別親疏貴賤之節(jié),而不可益損也”;“三年畢矣哉!乳母、飲食之者也,而三月;慈母、衣被之者也,而九月;君曲備之者也,三年畢乎哉”。[6]186父母之恩比天高、比海深,其死后為其守孝三年是性情所致,是天經(jīng)地義的??傊⒕锤改?,禮節(jié)十分重要,要做到“無理不動,無節(jié)不作”[12]162,“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坐如尸”[12]143,“祭祀之美,齊齊皇皇”[12]934。同時,在孝道禮節(jié)中還要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愛,即“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7]169。由此可見,孝道禮節(jié)是孝道主體在特定活動儀式上孝心、孝情、孝行和孝禮的藝術(shù)表達,孝親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情景化、內(nèi)在化的“藝術(shù)”活動,是“愛”的藝術(shù)境界的高度升華和集中表現(xiàn)。

四、孝道主體的審美價值取向

什么才是美?就孝道而言,孝道客體往往代表著衰老、弱小、死亡、病態(tài)、遲緩、邋遢等等,這些形象在形式上都是“丑的形象”。如果孝道主體沒有一個正確的審美價值取向,就很難在真正意義上踐行孝道。對于美的判斷應(yīng)該至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美以真、善為前提。關(guān)于美與真、善之間的關(guān)系,許多美學思想家都進行了探討。比如:法國古典主義美學家布瓦洛就認為“只有真才是美”[13]81,法國藝術(shù)家羅丹認為事物的“內(nèi)在真理”就是“美的本身”[14]2,我國漢代王充則直接提出了“真美”這一概念。而在我國儒家思想中,以善為美的觀點十分常見,如強調(diào)“里仁為美”[4]41,“先王之道,斯為美”[4]8,“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盡其美”[6]88等等。再聯(lián)系審美實踐經(jīng)驗來看,美與真、善是密不可分的,形式的美是以內(nèi)容的真與善為前提和基礎(chǔ)的,而真、善的統(tǒng)一體不管以何種形式表現(xiàn)出來也應(yīng)該是美的。同樣,孝道關(guān)系中,父母對子女的愛既是真情的流露,也是善意的表達,所以父母在子女心中應(yīng)該是美的。

其次,美丑一體共存。審美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現(xiàn)象,美的本質(zhì)在于其社會性,就像美學家認為的那樣:“美作為客觀物質(zhì)的社會存在,它不是單純的自然”[15]115。而“客觀事物不僅有美與丑的對立,而且美與丑這兩種對立因素常常存在于同一事物之中”[16]231,說明要判斷事物的美丑性質(zhì),不能僅從某些方面作出評判,因為“美的事物自身有矛盾性,它的整體中往往有丑的因素”[16]41。就孝道客體而言,在生育、養(yǎng)育、教育子女的歷史歲月中付出真情與慈愛,換來的卻是青春容顏的慢慢消褪。如果僅從“單純的自然”的角度來看,無所謂美丑,或者說是“丑的”。但由于人是社會性動物,美的本質(zhì)也在于社會性,父母對子女的“真”和“善”在這里是作為“單純的自然”之形式的“丑”而存在的,是“美丑”統(tǒng)一的、“內(nèi)容美”壓倒“形式丑”的“美的存在物”。

第三,孝道中的“化丑為美”的審美藝術(shù)。這里的“丑”是相對于老年父母形體、衣著、行為而言,從外在看來,這些都是不美的。老年父母是“丑”的自然物包裹下的“美的存在物”,要透過外在形態(tài)看到“美的本質(zhì)”,需要在孝道實踐中掌握“化丑為美”的審美藝術(shù)。“化”就是端正審美態(tài)度,以正確的審美理想為目標,以“真善”為衡量美的標尺,在審“丑”中進行情景化、藝術(shù)化的靈心點化和再現(xiàn)加工,“把哪怕是掩蓋在不美的外形之下的美揭示出來,從而讓人們更便于認識生活中被掩蓋著的美”[17]287,使理想美、情感美、藝術(shù)美感結(jié)合起來,化丑為美。此時的老年父母在子女心中轉(zhuǎn)化為“美的存在物”的藝術(shù)形象,這一形象在子女心中便有著強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這種感染力就是美。

古語說:“兒不嫌母丑”。其實,“丑”不是父母的本質(zhì)特征,作為子女,應(yīng)該具有正確的審美價值取向,透過父母體形、衣著和行為的外在形式,把握其內(nèi)在的“真、善”的價值特征,讓父母的形象成為子女審美過程中最為美麗的藝術(shù)形象。

五、和諧之美:孝道的社會終極目標

實現(xiàn)社會和諧是儒家思想所追求的最高理想,這個理想的和諧社會就是大同社會,大同社會的具體內(nèi)容概括起來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4]66,這一社會理想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就是一幅“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4]166的美好生活畫卷。社會和諧是孔子實現(xiàn)“仁”的理想社會,而“仁”的根基就是孝道,所以孝道的社會終極目標就是社會和諧,和諧就是美。

人是社會的主體,社會和諧的起點是人自身的和諧。儒家孝道主張“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7]221,是行孝的開始,“毀傷”包括五個方面,即“惰其四支”,“博弈好欲酒”,“好貨財,私妻子”,“從耳目之欲”,“好勇斗狠”[5]187,也就是說身體懶惰、縱欲身體、傷害身體都是“毀傷”?!抖Y記》中說:“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盵7]174“全”就是身體結(jié)構(gòu)的完整,完整的本身就是美的表現(xiàn)。同時,孝道主張對父母要“敬愛”,要用“禮”來克制自己的行為,做一個心靈平和、人格健康之人,使個體身心和諧,身心和諧就個人而言就是一種最高尚、最健康的美。

社會關(guān)系實質(zhì)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人際關(guān)系之美源于孝道。儒家對“仁”十分重視,認為“仁”就是人際關(guān)系的準則。仁是什么?《論語》釋仁:“愛人”[4]182,《說文解字》釋仁:“親也,從人,從二”[10]161,《中庸》釋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3]95,《禮記》釋仁:“上下相親謂之仁”[7]179……具體說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4]83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241的“忠恕之道”代表“仁”的兩個方面,“忠恕之道”是人際關(guān)系交往的基本原則。可以說,孔子的“仁學”用時尚的話來講就是人際關(guān)系學說,而維系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起點就是孝親。因為人在社會中所接觸的人是形形色色,性格各異,而父母則是最為關(guān)心自己、親近自己的人,如果與父母都不能很好相處,何況外人呢?所以只有對父母有一顆真誠的愛心,才有可能去真心對待別人。孝道在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目標上所追求的就是人際關(guān)系和諧友善之美。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儒家對家庭關(guān)系十分重視,希圖以血緣為紐帶,以孝道為基礎(chǔ),以仁愛為核心建立起一種健康、美好的倫理家庭模式。在家庭關(guān)系中,血緣親情最為重要。由于年齡的差別,長輩與晚輩的關(guān)系又最為重要,所以儒家特別重視孝道,孟子說:“事,孰為大?事親為大”[5]161,《說文解字》則直接把孝定義為:“善事父母者”[10]173。俗話說“四世同堂”,“家和萬事興”,“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意在說明孝道在維護一個美滿和諧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這個美滿和諧家庭還需要持續(xù)發(fā)展,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和諧美,儒家強調(diào)“不孝有三,無后為大”[5]165,“父母生之,續(xù)莫大焉”[7]248的道理就在此。如果拋開 “男子至上”的封建觀念,從正常生育和人類繁衍的角度來看,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孟子認為家庭和諧美滿,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5]15,“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5]156的“推恩原則”,和諧美滿的社會理想就可以實現(xiàn)。孟子十分推崇堯舜時期的道德社會,認為那是人類最為理想的社會形態(tài),要實現(xiàn)這樣的社會就要從孝道開始,所以說“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5]252。

政通人和是社會和諧的保證??鬃又鲝垺暗抡保献映珜А叭收?,屈原追求“美政”,都是希望建立一個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理想政權(quán)模式,其精神價值永遠閃耀著人性的光芒。儒家認為孝道是實現(xiàn)理想政治的根本,即“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4]2?!抖Y記》則把孝道與政治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認為:“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涖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zhàn)陳無勇,非孝也。”[7]171《孝經(jīng)》中孝道的政治化、法律化傾向更為明顯,認為孝就是“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7]221,并對社會各階級、各階層的孝道進行了細致的劃分,提出“五等之孝”說。為了維護孝道在政治中的地位,《孝經(jīng)》還以立法的形式對不孝行為進行了處罰規(guī)定,即“五刑”,認為“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7]257。在社會教育中,儒家認為孝道是道德教育的根本,“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7]221,由此可見,在儒家思想中,孝道在社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是實現(xiàn)政通人和的美好政治理想的前提和根本。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美也是孝道所追求的。儒家孝道不僅局限于人類社會,還涉及整個自然界,追求人與自然之間融合、協(xié)調(diào)、和諧之美。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美好生活環(huán)境,這也是儒家仁愛精神的時代價值所在??鬃訌娬{(diào)“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4]97,認為捕魚不要用系滿魚鉤的網(wǎng)繩,不要射殺巢中的鳥兒,因為可能傷害到?jīng)]有長大的魚鳥,并認為這是一種不孝的行為,即“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7]172。漢代儒家董仲舒也認為:“酷熱之氣,焚燒山林,是其不孝也。”[18]193孔子的弟子高柴在喪親期間,以孝親的仁愛之心對待萬物,受到了孔子的高度贊揚:“柴于親喪,則難能也;啟蟄不殺,則順人道;方長不折,則恕仁也?!盵19]148儒家把自然萬物納入人類道德共同體之中,以建立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關(guān)系為目標,這種自然生態(tài)美學觀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綜而論之,儒家孝道不僅是一種道德范疇,同時也具有深刻的美學意蘊。孝的目的就是要實現(xiàn)人類個體、人與人、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使人類行為通過“明明德”達到“止于至善”[3]3的美好境界——道的境界,所以孝就是一種“道”。通過對孝道審美意蘊的分析,就不難理悟到儒家至圣孔子在二千多年前發(fā)出的深情呼喚——吾志在《春秋》而行在《孝經(jīng)》的人生境界,不難體會到孝道之所以成為重要的傳統(tǒng)美德之“美”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陳德述.周易正本解[M].成都:巴蜀書社,2012.

[2]唐代興.當代語義美學倫綱——人類行為意義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3]王國軒.大學中庸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4]張燕嬰.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5]金良年.孟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安小蘭.荀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7]胡平生,陳美蘭.禮記孝經(jīng)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8]舒大剛.談?wù)劇缎⒔?jīng)》的現(xiàn)代價值[J].尋根,2006(4).

[9]肖群忠.夫孝,德之本也——論孝道的倫理精神本質(zhì)[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1).

[10]許慎.說文解字[M]. 北京:中華書局,1963.

[11]陳桐生.曾子子思子譯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9.

[12]孫希旦.禮記集解·仲尼燕居[M]. 北京:中華書局,1989.

[13]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西方美學家論美和美感[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0.

[14]奧古斯特·羅丹.羅丹藝術(shù)論[M].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78.

[15]楊恩寰.美學教程[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16]王朝聞.審美談[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7]王朝聞.王朝聞文藝論集:第2集[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

[18]董子.春秋繁露譯注[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19]王國軒,王秀梅.孔子家語譯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11.

猜你喜歡
意蘊美學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外婆的美學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06
生活美學館
“寶釵撲蝶”意蘊新探
紅樓夢學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2:46
詠史詩的哲學意蘊(外三則)
中華詩詞(2017年7期)2018-01-22 02:19:58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歷史課點評的意蘊
“妝”飾美學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
論秦觀詞的感傷意蘊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3
赤壁市| 即墨市| 襄汾县| 辽中县| 桐庐县| 瓦房店市| 专栏| 百色市| 建宁县| 阿合奇县| 林周县| 潜山县| 衡南县| 小金县| 邮箱| 丹东市| 元阳县| 拉萨市| 札达县| 陇南市| 黄大仙区| 武安市| 富平县| 阳谷县| 桓台县| 吴桥县| 定日县| 修武县| 稻城县| 庐江县| 武乡县| 聂拉木县| 漯河市| 罗城| 赣州市| 石渠县| 当涂县| 金川县| 浪卡子县| 都匀市| 兴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