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古音同”看《詩切》的訓詁思想及語言發(fā)展觀

2015-03-23 02:48余堅
文教資料 2015年35期
關鍵詞:毛傳同音古音

余堅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從“古音同”看《詩切》的訓詁思想及語言發(fā)展觀

余堅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210097)

“古音同”是《詩切》中的一個關鍵術語,反映了作者的訓詁思想及語言發(fā)展觀。通過《詩切》在“古音同”這個術語下的種種解說,我們了解作者的訓詁思想、語言發(fā)展觀及“音同(近)義通”、“音同假借”、“聲義同”、“字同”、“字同”等其他術語。本文從“古音同”的判斷依據(jù)、使用對象、反映出來的訓詁思想和語言觀以及存在的問題四個方面對這一術語進行了研究。

《詩切》“古音同”訓詁思想因聲求義

《詩切》是清代訓詁學家牟庭(1759—1832)所撰寫的一部研究《詩經(jīng)》的重要著作,在清代《詩經(jīng)》學史中具有較高的地位。訓詁術語是研究《詩切》訓詁的起點?!肮乓敉笔恰对娗小返囊粋€關鍵術語,分析書中的這個術語,能幫我們更加了解作者的訓詁思想和他的語言發(fā)展觀,以及其他一些訓詁術語在書中的含義以及作者使用這些術語的實質。

《詩切》一書中明確使用“聲同/音同/古音同”這個術語的地方132處,除去重復出現(xiàn)的則有111條,如:參、椮、聲同(頁15),據(jù)此知敗、鞁古聲同(頁151),殆、迨音同(頁181),牙、吾、虞古音同(頁224)等。據(jù)分析,書中所認為的某字與某字古音同,與我們今天用古音學研究結論并不完全相同。我們擬從“古音同”的判斷依據(jù)和使用對象入手,通過對存在差異的地方進行分析,以期窺探出作者的訓詁思想以及對語言發(fā)展的一些認識。

一、“古音同”判斷依據(jù)

從書中的論述來看,作者判定某字與某字古音相同主要有以下幾個依據(jù):

1.古文獻中的聲訓和諧聲材料,如:

(1)《后漢書·張衡傳》注曰:“肅肅,清也?!薄端貑枴纷⒃唬骸懊C,清也,靜也?!庇喟?,《車攻》《毛傳》曰:“蕭蕭,言不喧嘩?!薄吨芏Y·甸師》正大夫注曰①:“蕭字或為莤,莤讀為縮?!薄镀咴隆贰睹珎鳌吩唬骸懊C,縮也”。據(jù)知肅、蕭古音同。肅肅亦蕭蕭也,蓋清靜無聲之貌也。《毛傳》云:“肅肅,疾貌”,《黍苗》鄭箋云:“肅肅,嚴正之貌”,《鴻雁》《毛傳》云:“肅肅,羽聲也”,《鴇羽》《毛傳》云:“肅肅,鴇羽聲也”,皆非矣。(《周南·兔苴》“肅肅兔罝”條,頁72—73)

(2)《鄭箋》曰:“射,厭也?!庇喟?,射,古音若絮,《釋文》音亦,非也。《孟子》曰:“庠者,養(yǎng)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此《孟子》因聲以訓義,古字庠與養(yǎng)、校與教、序與射皆同音也。養(yǎng)之漸漬而養(yǎng)成之,射者重復而絮告之,皆是教人之法也……(《小雅·車牽》“好爾無射”條,第1634—1635)

例(1)作者根據(jù)《周禮·甸師》鄭大夫的注音(“蕭字或為莤,莤字讀為縮”)與《七月》毛傳的聲訓(“肅,縮也”)來判斷肅、蕭古音同的。例(2)作者引用《孟子》對“庠”、“?!?、“序”的釋義,并點明孟子的釋義是“因聲以訓義”,來判斷庠與養(yǎng)、校與教、序與射同音。

2.古文獻中的異文材料,如:

(1)《毛傳》曰:“洵,遠也”,《釋文》曰:“洵,呼縣切,本或作詢,誤也。《韓詩》作夐,夐亦遠也。”……然則夐、洵古音正同,韓、毛字異,其音義無異也。(《邶風·擊鼓》“于嗟洵兮”條,第311—312頁)

3.古文獻中的釋音材料,如:

(1)……余按,《水經(jīng)注》曰:“齊人言廣音與光同?!薄盾髯印ざY論》曰:“積厚者,流澤廣?!薄洞蟠鞫Y記》作“流澤光?!薄夺屟浴吩唬骸拌妫湟病?,孫炎本作“光,充也。”《樂記》鄭注“孔子閑居”,鄭注皆曰“橫,充也。”《淮南·原道訓》高注曰:“橫,讀桄車之桄”?!稘h書·王莽傳》曰:“昔唐堯橫被四表”,《堯典》作“光被四表”,又漢人謂“橫門”曰“光門”,可知古讀橫、廣、光皆同音矣……(《大雅·文王》“於緝熙敬止”條,第1774頁)

(2)……濯當讀為祧,《周禮·春官》:“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廟祧?!编嵶⒃唬骸肮蕰鲎麇?,鄭司農(nóng)云‘濯讀為祧’”。據(jù)此知濯、祧古音同。(《大雅·文王》“文王伊濯”條,第1966頁)

例(1)中在說明光、廣、橫音同時就使用了《水經(jīng)注》和《淮南·原道訓》高誘注中對“廣”、“橫”二字的釋音作為例證。例(2)作者據(jù)鄭注提供的異文和鄭司農(nóng)的注音來判斷“濯”、“祧”二字古音同。

4.利用中介的同音字,即若A與B同音,B與C同音,則A與C也同音。如:

……《考工記》曰:“鐘縣謂之旋”,鄭注曰:“旋屬鐘柄,所以縣之也?!薄斗窖浴吩唬骸八钥h,宋、魏、陳、楚、江、淮之間謂之環(huán),或謂之環(huán)?!薄斗窖浴分碍h(huán)”,即《考工記》之“旋”,其聲同也。據(jù)此知嫙、還同聲,信也……(《齊風·還》“子之還兮”條,第881頁)

此例作者先從《考工記》鄭注和《方言》釋音中證明“環(huán)”、“旋”同音,因為旋與嫙、還與環(huán)同音(聲符相同),因此,嫙、還同音。

5.利用古注中所認為的聲誤字。如:

《說文》曰:“敗,毀也”,《呂氏春秋·義賞篇》高注曰:“敗,破也”,成十六年《谷梁傳》曰:“四體偏斷曰敗”,《大戴禮·少間篇》曰:“草木跟鞁傷,則枝葉必偏枯”,盧注曰:“敗字當誤為鞁?!睋?jù)此知敗、鞁古聲同,今俗語毀破木皮謂之鞁,即敗之古音,詩人之遺言也。(《召南·甘棠》“勿翦勿敗”條,第151頁)

此例作者根據(jù)盧文弨注《大戴禮》所認為的“敗”字誤寫作“鞁”而認為敗、鞁音同。

二、“古音同”的作用和使用對象

從全書來看,作者說明古某字與某字同音,大多數(shù)是想通過同音字來釋義,具體說來,有以下幾種情況:

1.破假借。

(1)《毛傳》曰:“匏謂之瓠,瓠葉苦不可食也?!薄跏稀稄V雅疏證》曰:“匏之聲轉為瓢,瓠之假音為壺,又為華,其疊韻為瓠。《七月》篇‘八月斷壺’,《毛傳》‘壺,瓠也’?!督继厣贰熳訕涔先A,不斂藏之種也’,注云‘華,果蓏也’。”案,華當讀為瓠,瓠、華同音……(《衛(wèi)風·匏有苦葉》“匏有苦葉”條,第335—336頁)

此例作者是用“瓠”、“華”同音來說明“華”為“瓠”的假借字。

(2)“躬”,《表記》作“今”。余按:躬、今古音同?!睹姟纷鳌肮?,聲之誤也,當據(jù)《表記》讀為“今”?!多嵐{》云:“躬,身也”,非矣。(《衛(wèi)風·谷風》“我躬不閱”條,第375頁)

又,“躬”當讀為“今”,“閱”當讀為“脫”,皆古假借字,詳《衛(wèi)風·谷風》篇。(《小雅·小弁》“我躬不閱”條,第1453頁)

通過這兩條對比可知,作者是把“躬”作為“今”的假借字。

2.從語源上來解釋詞義。

這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變易式的,一種是孳乳式的。變易式的同源詞是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讀音不同的同義詞,實際上是一個詞因古今方俗讀音的不同而導致在用字上產(chǎn)生了不同的寫法。因此,若是能說明被釋詞與釋詞在讀音上具有的聲轉關系,在意義或用法上具有相同的地位,就能達到詞義解釋的目的。

孳乳式同源詞是由詞義的引申變化造成的,詞在其意義引申變化的過程中,會因為區(qū)分的需要而產(chǎn)生新詞。通過孳乳式同源詞解釋詞義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同源詞在剛分化的時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兩個詞互相通用的情況,因此可以通過同源詞來解釋詞義。二是同源詞意義雖然不同,但具有相同的語源義,因此也可以通過找同源詞的辦法找到被釋詞的語源義,然后根據(jù)語境來解釋詞義。本書在一些地方就使用了探求語源的方式,利用“古音同”這個術語來解釋詞義。

變易式同源詞如:

(1)《書大傳》鄭注曰:“其,發(fā)聲也?!薄妒酚浖狻芬稘h書》注曰:“沛人語初發(fā)聲皆言其,其者,楚言也。高祖始登帝位,教令言其,后以為常爾?!庇喟矗浩?、該古音同。今時文案多用該字,即古教令言其之遺聲也。迨其者,言意必之辭……(《召南·摽有梅》“迨其吉兮”條,第180—181頁)

(2)《毛傳》曰:“緜蠻,小鳥貌。”《大學》作“緡蠻”。余按:緜、緡古音同。今俗語凡小甚者謂之緡蠻然,詩人遺言也。然則緜蠻者,小貌,非鳥貌也?!俄n詩》薛君章句曰:“緜蠻,文貌”,朱《集傳》曰:“緜蠻,鳥聲”,皆非也。(《小雅·綿蠻》“綿蠻黃鳥”條,第1733頁)

例中的“其”與“該”、“緜蠻”與“緡蠻”都是意義相同而字形不同,作者通過尋找同源詞(“該”、“緡蠻”),通過它們聯(lián)系作者當時的今文或俗語,從而達到釋義的目的。

孳乳式同源詞。除上文所提到的“肅”與“宵”、“庠”與“養(yǎng)”、“教”與“?!蓖猓€如:

(1)《旱麓》毛傳曰:“濟濟,眾多也?!庇喟矗骸皾薄ⅰ褒R”古字聲同。《廣雅》曰:“濟濟,敬也?!薄都懒x》曰:“齊齊乎其敬也?!薄夺屛摹贰褒R齊舊音子禮切”,可證濟濟即齊齊也。此言馬行齊一,足不相過之貌也?!睹珎鳌吩疲骸皾鷿烂病?,非矣。(《齊風·載驅》“四驪濟濟”條,第928頁)

(2)《呂氏春秋·序意》高注曰:“良人,君子也?!薄睹献印穭⑽踝⒃唬骸皨D人稱夫曰良人?!薄痘瓒Y》“媵衽良席在東”,鄭注曰:“婦人稱夫曰良”。余按:良、郎古聲同?!稄V雅》曰:“郎,君也?!薄渡賰x》鄭注曰:“良綏,君綏也。”今俗語婦人稱夫曰郎,即良之古聲,詩人之遺言也?!睹珎鳌吩唬骸傲既耍朗乙病?,非矣。(《唐風·綢繆》“見此良人”條,第1034—1035頁)

3.解釋《詩經(jīng)》篇目名。

此例在書中僅發(fā)現(xiàn)一條,此條是作者在駁斥鄭玄認為詩中所說的“梁山”地處韓國的一條證據(jù),認為篇名“韓奕”中的“韓”是后來的編詩者所加,是為了避免與《大雅·抑》相混淆。(見《大雅·韓奕》“奕奕梁山”條,第2371頁)

三、“古音同”所反映出來的訓詁思想及語言發(fā)展觀

從上文的分析來看,作者搜集異文材料、聲訓材料、古注的釋音材料,都是為了證明某字與某字同音,而證明同音字的最終目的,則是想通過同音字(詞)來釋義。作者釋義所利用的同音材料可分為三種,分別是音同假借字、變易式同源詞、孳乳式同源詞。這三類材料實際上反映的就是語言文字在使用和發(fā)展演變過程中的三種現(xiàn)象,而作者利用“古音同”這個術語來對《詩經(jīng)》文本中的詞進行訓釋時,則反映了作者對這三種現(xiàn)象的深刻認識。具體說來,作者對于詞的形音義三者關系及其相應的作用是很清楚的,同時,作者也認識到語言是發(fā)展變化的,古今的語言或有變化之處,或有不變之處。

關于詞的形音義三者關系,作者認為音起樞紐作用、形起表征作用、義起決定作用。

音的樞紐作用,是指某詞與某詞的關系,某字與某字對于詞的關系,首先是反映在讀音的關系上的。作者通過“古音同”來解釋詞義,實際上就是在說明某詞與某詞、某字與某字對于其所代表的詞在《詩經(jīng)》時代所存在的關系。作者把求音作為求義的第一步,說明了讀音的樞紐地位。形的表征作用,是說字形因它的表音作用,可以反映一詞在一時一地的讀音變化;也因為字形的表音作用,在古文獻中會出現(xiàn)幾個讀音相同的字形表示一個詞的情況,雖然這幾個字形的讀音可能會因為語言的演變而變得不同。從用“古音同”釋義來看,作者看出了詞形(字形)在詞中的地位,即詞形對于詞音的表征作用。也就是說,同一個詞可以用不同的字形來表示,對于某些詞來說,字形只起表音的作用。義的決定作用,是指詞的意義在一詞區(qū)別于它詞,一詞與它詞相聯(lián)系的關系中起決定作用。讀音是詞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對一些詞而言,字形也只是對詞的讀音起到表征的作用,而要說明一詞與它詞之間的關系,最終仍得從詞義上找到依據(jù)。作者認為某字與某字古音同,實際上認為的是某字與某字其所代表的詞,或本為一詞,或是同源的關系,因此可以在意義上相互解釋。

至于語言的發(fā)展變化,今音的不同已是事實,作者認為古音相同,則是承認了語音的古今變化。作者先求古音,根據(jù)古音來尋求古義,則是承認詞的古今變化。

只有對詞的形音義三者關系以及語言的發(fā)展變化都具有一定的認識,才能在用字復雜的古文獻中,透過不同的字形,從古音出發(fā),找到文字背后其所表示的詞之間的關系,才能用某字與某字古音同解釋詞義,達到訓詁的目的。

四、“古音同”背后值得思考和商榷的地方

作者所認為古音相同的字,用我們今天所考求的古音結果來講,多數(shù)是不完全相同的(據(jù)我們統(tǒng)計,111組音同字中,有75組古音都是相近的),如肅、蕭古音同(頁73),然而“肅”上古屬入聲心母覺部,“蕭”上古屬平聲心母幽部,聲母相同韻母相近,我們只能說它們古音相近或相通,又如古讀棘、力同音(頁955),而“棘”上古屬入聲見母職部,“力”上古屬入聲來母職部,韻母相同而聲母不同(聲母可相通),也只能說它們古音相近或相通。因此,本文推斷,作者所認為的 “古音同”,是作者基于某些條件下的一種假設,即在與《詩經(jīng)》時代相當?shù)墓盼墨I中,若是存在可以用作聲訓、互為異文、意義或用法相同的兩個字(詞),則可以認為這個字(詞)在《詩經(jīng)》時代或《詩經(jīng)》之前的某個時代古音相同。

作者使用“古音同”這一術語來進行詞義的訓釋,是從“因聲求義”這一訓詁理念出發(fā)進行考慮的,這可以從他運用這個術語進行釋義的整個過程看出來?!耙蚵暻罅x”訓詁理念的運用存在一個前提,即語詞的發(fā)展存在一種衍生性的變化,首先是有一個源詞,在源詞的基礎上詞進行衍生變化,通過源詞衍生發(fā)展出來的詞在詞義上有源詞詞義的“影子”,在詞音上與源詞詞音有音轉的關系。然而,清代人似乎并沒有很好地解決這個前提的問題,他們更像是根據(jù)以往的訓詁經(jīng)驗對詞的音義關系進行的一種系統(tǒng)性地總結,然后再把這種總結出來的理論運用于對更大的、更豐富的古文獻材料的訓詁實踐當中。真正開始解決這個前提性的問題的是章太炎、劉師培、黃侃等人,如章太炎認為“諸言語皆有根”、“物名必有由起”以及討論詞“實”、“德”、“業(yè)”之間的關系(見章太炎《國故論衡·語言緣起說》);劉師培認為“古代之名詞,非具體之名詞也,僅抽象之名詞耳”,古人“因物立名”,是“詳外延而略內容”,因此有同名而異物之詞(見劉師培《左盦外集·正名隅論》);黃侃則在其師學術思想的基礎上把“聲近義通”的理論基礎、操作原則、操作方法等都做了很好的闡釋,對傳統(tǒng)因聲求義存在的缺陷(“同音者雖有同義,但不可言凡”)也進行了說明。

之所以說“古音同”實際上是一種假設,是因為清代人普遍存在的思想局限在本書上也存在,通過這個術語可以看出來:1.正如上文所說,異文、聲訓、意義或用法相通并不能完全證明某字和某字讀音相同,這些材料只能反映某一個時代某字與某字的音同或音近。2.某字與某字音同也并不能代表意義就一定可以互通。因此,書中用“古音同”這個術語連接的字組中,不僅存在同源關系的詞,也存在假借關系的字。3.筆者認為古音同的兩個字(詞)古義也相同,實際上假設的是在時間比較遠的某個時代,存在某一個詞,這個詞在之后的某個時代,或存在兩種寫法,或分化成兩個意義或用法相通的詞,但不管是哪一種分化,只要往上追溯,認為它們古音同,就可以用一個字(詞)解釋另一個字(詞)。這是清代學者對“聲近義通”的成因,未從語言上作出一個合理的解釋而進行的一種假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狀況。

注釋:

①正大夫,“正”阮?!妒?jīng)注疏》本《周禮正義》卷第四作“鄭”.

[1]清·牟庭.詩切(全五冊)[M].山東:齊魯書社,1985.

[2]王寧.訓詁學原理[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8.

[3]孫雍長.訓詁原理[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

猜你喜歡
毛傳同音古音
《毛詩故訓傳》的修辭觀研究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古音在某部”的解析
康有為藏西夏字書《同音》殘葉版本考
《同音》二字格探析
從上古文獻看白一平—沙加爾上古音構擬
談白一平—沙加爾上古音體系的幾個問題
English Jokes: Homonyms
從中古音看陜西紫陽縣方言聲母的演變
鄭玄《毛詩箋》之“興”探微
富裕县| 黔东| 崇信县| 曲沃县| 景德镇市| 麟游县| 平陆县| 山东| 筠连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万荣县| 屏南县| 南充市| 略阳县| 安新县| 厦门市| 建平县| 黄浦区| 阜平县| 北川| 台中市| 唐海县| 尉犁县| 尖扎县| 大理市| 怀化市| 登封市| 桦南县| 康马县| 台州市| 白朗县| 进贤县| 宁明县| 皮山县| 黄梅县| 大关县| 卫辉市| 政和县| 郓城县| 仙游县| 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