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鳳舉,宋 剛,陳國禮,鄭玉霞,王世山
(1.山東省安丘市人民醫(yī)院放射科,山東 安丘 262100;2.山東省臨朐縣人民醫(yī)院放射科,山東 臨朐 262600;3.山東省濰坊市人民醫(yī)院放射科,山東 濰坊 370700)
先天性手裂畸形2例
姜鳳舉1,宋 剛2,陳國禮1,鄭玉霞1,王世山3
(1.山東省安丘市人民醫(yī)院放射科,山東 安丘 262100;2.山東省臨朐縣人民醫(yī)院放射科,山東 臨朐 262600;3.山東省濰坊市人民醫(yī)院放射科,山東 濰坊 370700)
手畸形,先天性;放射攝影術
先天性手裂畸形極為罕見,國內僅有少量個案報道。筆者遇到2例,現(xiàn)報道如下。
例1,男,7歲,因右手畸形來院就診。出生后即發(fā)現(xiàn)右手中指缺如,示指與無名指之間呈分叉狀,相當于第3掌骨處皮膚有一隆起,觸之硬,活動時無疼痛。左手正常。無家族史,無其他遺傳病史。X線平片示右手第3掌骨發(fā)育較細小,遠端略細。其遠端尺側有一段長約2 cm的短細管狀骨,中指缺如(圖1)。
例2,男,28歲。查體見雙手中指缺如,皮膚有一深裂直達第2、4掌骨之間前1/2,皮膚完整,無瘢痕。出生后即發(fā)現(xiàn)雙手中指缺如。無家族史,無其他遺傳病史。身體無明顯先天性畸形發(fā)現(xiàn)。X線平片示雙手第3掌骨及中指對稱性缺如,雙手示指與無名指呈分叉狀(圖2)。
先天性手裂畸形,又稱為龍蝦手畸形、龍蝦鉗手、手裂、缺指(趾)綜合征[1-3]。 手裂并不僅限于人類,黑猩猩、羅猴、家貓及鼠類也可罹患此病。胚胎發(fā)育原因為中央縱裂發(fā)育不良,即手部中央的骨質和相應的軟組織結構均受到抑制。多有顯性遺傳病史,馬茂林等[1]曾報道一個家族4代 64例中,有手裂足裂畸形20例。研究[3]證實,其染色體畸變發(fā)生在染色體7q21.2~q21.3區(qū),畸形的染色體至少兩區(qū)。
先天性手裂、足裂畸形表現(xiàn)為手足的中央3個指(趾)中的1個或數(shù)個伴隨相應的掌(跖)骨缺失,形成一個大而深的“V”形裂缺,有的可直達腕(跗)骨。手裂可伴足裂,少數(shù)可伴唇裂、腭裂、多指(趾)、并指(趾)和脛骨缺失。先天性手裂畸形可分為 3型[3]:Ⅰ型,常為雙側并累及手、足,通常有家族史;Ⅱ型,為非典型分裂手,常為單側,且不累計足部,常無家族史,掌骨也呈部分不完全缺失;Ⅲ型,有1、2或3個中央指列缺失伴并指或多指畸形。本組中,例1為Ⅱ型,例2為Ⅰ型。
本病診斷方法簡單,X線平片即可滿足診斷要求。手術治療為將手裂處、背掌側皮膚行“V”切除,同時切除發(fā)育不良的第3掌骨,然后將第2、4掌骨靠攏,在張力下縫合肌腱,用 2根細的克氏針將第2、4掌骨橫貫固定,縫合皮膚。術后6~8周拔除克氏針[4]。
圖1 男,7歲,右手X線正位平片。右手第3掌骨發(fā)育細小,其遠端變細;第3掌骨遠端尺側有一段長約2 cm的短管狀骨,中指缺如 圖2 男,28歲,雙手X線正位平片。雙手第3掌骨及中指對稱性缺如,皮膚可見一深裂直達第2、4掌骨之間前1/2,雙手示指與無名指呈分叉狀。
[1]馬茂林,王爭鳴,林田.缺指(趾)綜合征[J].放射學雜志,1992,8(1):23.
[2]張東友.一例罕見的先天性畸形——龍蝦鉗征[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4,28(1):69.
[3]姚仲倫.手裂畸形一例報告[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0,16(6):348-349.
[4]南征.手部先天性畸形手術的治療[J].中外健康文摘,2012,9(5):194-195.
2014-11-14)
10.3969/j.issn.1672-0512.2015.05.045
宋剛,E-mail:fangsheke20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