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反墮胎法案看《美國悲劇》中羅伯塔·奧爾登的命運

2015-03-21 02:02王春俠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5年7期
關鍵詞:悲劇家庭生活

王春俠

(長春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31)

女性文學在世界文學中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女性文學和女性作家為女性地位的聲張和女性意識的覺醒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每一部流傳經世的文學巨著中,千姿百態(tài)的女性形象的塑造給讀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并引發(fā)社會對女性生存狀況的思考。西奧多·德萊塞的代表作品《美國悲劇》所關涉的社會背景、社會輿論思潮以及女性生存的卑微地位成為女權主義者研究的話題。

一、《美國悲劇》原型故事梗概

西奧多·德萊塞是20世紀美國文學中第一位將城市下層人物生活作為素材的杰出作家,開創(chuàng)了美國小說以城市生活為背景的創(chuàng)作先河。德萊塞出生在印第安納州的特雷霍特鎮(zhèn),《美國悲劇》中的男主人公克萊德·格里菲斯的早年家庭生活經歷就是作者本人的真實生活寫照。

《美國悲劇》出版于1925年,是依據歷史上真實的犯罪案件并經過作者的重新組合而創(chuàng)作完成。1906年發(fā)生了切斯特·吉勒特(Chester Gillette)謀殺格蕾絲·布朗(Grace Brown)的案件。吉勒特出生在一戶貧窮的家庭,少年時期遭到父母拋棄后,只能靠打短工養(yǎng)活自己。在偶然遇到自己的叔父,并在他叔父所擁有的工廠中謀得職位后,吉勒特憑借與叔父家的聯系漸漸和上層社會有了交往。與此同時,吉勒特在他所工作的工廠里與一個名叫格蕾絲·布朗的秘書發(fā)生了性關系并使其懷有身孕,吉勒特怕此不光彩的緋事壞了自己的名聲,就誘使布朗和他一起私奔。倆人來到大穆湖上劃船,吉勒特趁機把布朗掀到湖里溺死。1908年,切斯特·吉勒特因將格蕾絲·布朗溺死而犯謀殺罪被紐約州法院判處死刑。

《美國悲劇》依此歷史真實案例而創(chuàng)作。小說中的男主人公克萊德·格里菲斯與故事原型有著相同的生活背景。在窮苦潦倒的生活中,克萊德通過打工生涯體味到金錢的魅力。為了能夠躋身富有家庭并追求與富家女桑德拉·芬奇莉結婚,他將已懷孕的工廠女友羅伯塔·奧爾登謀害,終獲蓄意謀殺的罪名而被施以極刑。此部小說一經問世就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西奧多·德萊塞用超強的悲劇效果、引人警醒的道德震撼力和深刻的心理描寫為我們展現了當時的美國社會現實。他揭示了當時美國社會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念以及物欲訴求支配道德品性的社會現實,為廣大讀者正確評價美國夢的實現提供了多維度的觀察視角。他在作品中間接反映出禁止女性墮胎的社會詬病,折射出美國當時社會發(fā)展的局限性與落后性,為學者體察女性生存的不堪境地提供了可參照的依據。

二、羅伯塔·奧爾登對命運的訴求

在愛情和夢想求索的過程中,羅伯塔·奧爾登的命運受到克萊德出人頭地美國夢的主宰而起伏不定,從而使自身命運受男主人公生活軌道的左右。羅伯塔難免要經受資本主義社會傳統的男權思想熏陶,在熱烈追求新生活的意愿下會遵奉女性為社會第二性的信條,屈服于男性的淫威。當然,羅伯塔也是當時適應社會變革的女性代表,她們在資本主義工業(yè)化的發(fā)展中極力主張參與社會生產和生活。

首先,羅伯塔體現了新時代女性要求獨立的萌醒意識。在工業(yè)生產初期,大部分中產階級的美國白人女性還沒有走出家庭的束縛,參與就業(yè)的意識十分淡薄。到了20世紀初期,女性雖然加入到社會生產之中,但還是受到社會輿論的排斥,女性一旦結婚,就不得不退居家庭,相夫教子,操持家務。女性加入勞動隊伍,通常被社會認為只不過是想賺取零用錢,滿足自己對物質生活的需要。家庭中的就業(yè)模式還是以男性勞工進入工廠就業(yè)為主,男性是家庭經濟的來源者;女性則很少進入工廠,大多數留守家中,照管家務。但是,對貧困階級家庭中的女性來說,她們的生活處境難以如此安逸,生活的壓力迫使她們紛紛走向社會,賺取定量的薪金以補充家庭的花銷。所以,此時期的部分女性不再維持著一貫的女性形象,她們摒棄了傳統的家庭主婦角色,積極參與社會工作,貼補家庭的花銷用度。[1]大量社會底層單身女性通過就業(yè)賺取的薪資貼補了家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經濟的困窘局面。女性在經濟上獲得獨立,就不用依附男性的經濟權威,從而在生存的價值觀念上增強了自信心。羅伯塔就是這群具有獨立萌醒意識的女性一員,她能夠走出家庭作坊,參與到勞動大軍之中,說明她已經具有了不甘像母輩那樣蝸居在家庭中討生活的決心。

其次,羅伯塔具有追求美好愛情生活的意志品質。工廠招臨時工,漂亮的羅伯塔·奧爾登應聘進了工廠,工作在克萊德的管轄范圍之內。在工作單調、生活乏悶之時,兩人在克倫湖游玩時不期而遇,之后便有了約會。兩人因生理和氣質方面的吸引,逐漸產生好感,繼而發(fā)展成戀人關系。對兩人之間的愛情發(fā)展,羅伯塔從未持有懷疑的態(tài)度,她如同眾多對愛情充滿美好希冀的少女一樣,期待自己的愛情能夠開花,結出豐碩果實。當她接受克萊德的求愛示好時,她就是懷著神圣、認真的態(tài)度來看待這一情感,并以走入教堂為最終目的。而且,在克萊德的多次引誘、挑逗和脅迫下,羅伯塔固守著傳統的道德觀念,固守著對愛情圣潔的看法,也固守著對克萊德人品的信任,拒絕了克萊德得蜀望隴的占有欲求。在她內心深處,愛情應該被尊重,應該互相體諒、兩情相悅。

再者,羅伯塔對生活具有忍辱負重的堅韌精神。在克萊德的折磨下,羅伯塔不得不就范,并最終發(fā)現自己懷孕。而此時的克萊德卻因追逐富家女桑德拉而開始疏遠羅伯塔,并下定決心與她一刀兩斷。為了她所信任的愛情,也為了腹中胎兒,羅伯塔一再懇求克萊德能夠重新回到她身邊。其間,不管克萊德怎樣冷落她,不管承受克萊德怎樣的辱罵、厭棄,她都寧愿認為這只是克萊德的一時糊涂,始終堅信愛情的美好,仍舊憧憬克萊德會回心轉意。為了能實現她所固守的幸福,羅伯塔甘愿一再低聲下氣地懇求克萊德,在她身上充分體現出不向命運低頭、為了生活而忍辱負重的堅韌精神。

三、美國社會對墮胎行為的態(tài)度

羅伯塔內心向往自由、獨立,追求愛情的忠貞、甜蜜,但她對人生美好的向往和追求都被現實的反墮胎法案擊毀。反墮胎的律法和社會規(guī)約改變了羅伯塔對自身命運的訴求。分析反墮胎法案對于羅伯塔·奧爾登命運的影響時,有必要了解美國社會對于墮胎行為的態(tài)度。

在墮胎問題上,美國歷來存在兩種看法。一種是傳統的天主教觀點,認為“殺戮胎兒是不人道的”,墮胎就是謀殺;認為尚在發(fā)育的胎兒就是人的生命,應該予以保護?;诖朔N認識,美國社會形成“生命派”群體,支持保護胎兒權益。在他們的倡議下,很多州出臺了限制墮胎的法律。懷孕婦女要么冒著生命危險接受非法墮胎,要么就只能被迫接納一個自己無力撫養(yǎng)的孩子。近幾十年來,又出現了一股新的保守勢力,有人稱之為“新右派”,他們認為懷孕是對性行為應負的后果,只有禁止墮胎,才能防止性放縱和道德敗壞。從1977年開始,“新右派”多次向國會提出反墮胎法案,包括要求國會宣布墮胎為殺人罪。美國部分宗教保守派也極力反對婦女運動的一些主張,對60、70年代美國社會出現的性解放、性平等和墮胎權利等現象大肆攻擊,認為其違背了上帝的意志,顛倒了正常的男女關系,扼殺了上帝賦予的生命權利。[2]

另一種是自由派觀點,支持墮胎合法化,認為女性有權決定是否生育子女,這是女性的隱私權和選擇權,他人無權干涉。而且,從婦女的生命、健康和發(fā)展出發(fā),認為確認墮胎選擇權為婦女的憲法性權利是有利的。[3]

70年代初,女權主義者決定將其斗爭目標集中在支持婦女墮胎權與爭取《平等權利修正案》的通過方面。經過努力,1972年國會通過了《平等權利修正案》,到該年底已有22個州相繼批準該修正案,女性獲得了一定的權利保護。1973年1月22日,最高法院對“羅訴威德案”作出裁決,并得出結論:(1)在懷孕三個月以前,孕婦和醫(yī)生可以自行決定和實施墮胎手術;(2)懷孕三個月以后,州可以基于對孕婦健康的保護,對墮胎的條件進行合理的規(guī)定;(3)到懷孕七個月(即離開母體可以存活的胎兒時期),州為保護潛在生命的合法權益,可以選擇禁止墮胎,除非根據醫(yī)學判斷,為了保護母親生命和健康不得不墮胎。[4]這個判決推翻了46個州的反墮胎法,肯定了妊娠第一期(妊娠頭3個月)婦女具有自主決定的權力??梢哉f,最高法院的這一裁決是美國墮胎合法化的開端。

生育、繁衍后代是女性的特有生理屬性,但又因為女性參與社會生產活動而具有了不可否認的社會屬性。社會施與不同性別的人類不同的行為期望,也稱為性別角色。每種文化都必須使其成員社會化并按照性別角色的要求接受這些角色和行為的合法化。[5]生育權利就是女性的性別角色之一,女性應當有權利決定在社會化過程中按照生活的需求來決定生育的繼續(xù)或終止。授予女性終止或繼續(xù)懷孕的決定權,有利于女性擺脫對男人的依賴,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加方便地參與工作,以及積極地尋找機會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四、羅伯塔·奧爾登受反墮胎法案的悲劇性影響

反對墮胎的人士稱,生兒育女是上帝的意旨,不能隨意殘殺胎兒。他們稱墮胎的人是殺人犯,不僅反對任何情況的墮胎,也反對一切控制生育的方式,包括服用口服藥物等。從深層次而言,反墮胎主張的施行是資本主義的男權社會為了維護自身牢固統治,為了使女性始終處于受奴役、受欺壓的境遇。因為禁止墮胎迫使女性不得不接受為人母的身份,并且在生活中完全喪失支配個人生活的自由,她們的生活空間被養(yǎng)育和教育子女所填滿,生育子女后的生命軌跡在子女成長的歷程下運轉,女性生存的使命就是呵護子女的成長、成人、成才,她們存在的價值就是以家庭為軸心,聽命于家庭的需要。完全圍繞家庭而展開的新一輪生命周期使女性無暇顧及個人事業(yè)與教育的發(fā)展,尤其是包括養(yǎng)育子女在內的家庭勞動常常使女性得不到任何經濟回報。這使女性對男人本來就有的經濟依賴更加嚴重,女性對家庭所投入的精力越多,所投入的時間就越多,在經濟上就變得更有依賴性。

羅伯塔就是這種為了壓制女性而實施反墮胎政令的犧牲品??梢约傧?,若當時社會對墮胎行為并非持否定觀點,羅伯塔能夠打掉讓自己所謂的愛情蒙羞的胎兒,她就不會承受成為未婚媽媽而被社會唾棄的恐慌,也就會理性看待她與克萊德之間的愛情是否還有挽回的必要,尤其是在認清克萊德為了權勢富貴而拋棄舊愛的鄙夷嘴臉后,就會放手這一段不值得再去珍惜的虛偽舊情,果斷地斬斷一切,開始自己的新生活。而克萊德也可能不會為了達成自己自私的夢想走上犯罪的悲劇道路,他會極盡一切能事游說羅伯塔去墮胎,然后心安理得地拋棄她。事實上,克萊德就是這樣做的,只不過當時的墮胎行為為非法,羅伯塔未能很好地配合他來完成這一夙愿而已。歸根結底,若當時社會能夠允許墮胎的行為發(fā)生,克萊德就不會想出結束羅伯塔生命的方式來服務自己迎娶富家小姐的奢求;羅伯塔也就不會為這場無果的愛情付出生命的代價。因此,《美國悲劇》看似是克萊德在金錢至上、等級觀念森嚴的社會尋求實現美國夢的悲劇,實則是反墮胎法案這條隱線導致的無數個羅伯塔·奧爾登這種未婚先孕姑娘們的人生悲劇。

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從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引申出所有人都一樣、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他說,人進入社會并不是為了過一個更糟糕的生活,并不是為了享受更少的權利,恰恰相反,是為了享受更有保障的權利,人的自然權力是他的民權基礎。[6]而當時美國社會中的悲劇豈止僅僅涉及羅伯塔·奧爾登一人?又有多少女性在缺乏合法生育權利保障的基礎上淪為社會道德欺壓與國家政治統治的犧牲者?

五、結語

墮胎問題盤根錯節(jié),既是自然科學與哲學的斗爭,也反映了宗教、黨派和政治的矛盾與沖突,困擾著整個美國社會,成為一個十分令人關注和憂心而又不易解決的社會問題。坦普爾大學美國黑人研究教授穆爾菲·阿桑蒂(Asanti)認為:“美國過去曾是歐洲各民族的縮影;而現在的美國則是全世界的縮影?!盵7]只有美國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尋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羅伯塔·奧爾登式的女性悲劇才不會重演。而一切問題的解決都有待于美國社會體制的變革、演進,有待于美國社會文明的不斷提高,有待于美國社會保障的日漸完善。

[1]王春俠.二戰(zhàn)后美國女性就業(yè)變化的研究(二戰(zhàn)后至80年代)[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16.

[2]曾倩.20世紀70年代美國反女權主義運動析評[J].懷化學院學報,2004(6):77.

[3]高知鳴.從羅伊訴韋德案到凱西案——選擇權與生命權的漫長較量[J].法制與社會,2008(9):85.

[4]鄧冰,蘇益群.大法官的智慧[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

[5]George E.Dickinson;Michael R.Leming.Understanding Families:Diversity,Continuity and Change,Boston:Allyn and Bacon,1990:91.

[6]朱世達.美國市民社會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15.

[7]Douglas K.Stevenson.美國人民生活與社會概貌[M].呂佩英,王恩銘,譯.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25.

猜你喜歡
悲劇家庭生活
偉大的悲劇
泄洪的悲劇不能一再上演
家庭“煮”夫
戀練有詞
生活感悟
近視的悲劇
無厘頭生活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一曲悲劇英雄的贊歌——《偉大的悲劇》解讀
尋找最美家庭
龙南县| 团风县| 安徽省| 田东县| 安顺市| 金华市| 辛集市| 宁都县| 福泉市| 大安市| 墨玉县| 招远市| 富源县| 延边| 鹤岗市| 长葛市| 乌兰县| 克拉玛依市| 奉化市| 蚌埠市| 奉新县| 抚顺市| 彩票| 新竹县| 渭南市| 郯城县| 温宿县| 延津县| 新平| 平潭县| 蒙自县| 高淳县| 清苑县| 桓台县| 寻甸| 乌拉特中旗| 梁河县| 中西区| 于田县| 龙胜| 咸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