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則杰
(浙江大學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杭州 310028)
讀《清人別集總目》零札
——以“虞社”社友為中心
朱則杰
(浙江大學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杭州 310028)
民國時期創(chuàng)立于江蘇常熟的文學社團“虞社”,成員多達數(shù)百人,并且不限于本地。所編《虞社社友錄》,信息豐富,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以這份社友錄作為主要線索,可以為《清人別集總目》提供不少的訂補,從而使該書更趨完善。
清詩;作家;考證;《清人別集總目》;虞社
今人李靈年、楊忠兩位先生共同主編的《清人別集總目》一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以下簡稱《總目》),首次將國內(nèi)外各主要藏書單位的有關(guān)清人別集目錄乃至部分書目卡片匯為一編,對傳世清人別集做了一次大面積的盤點,使讀者得以從中獲取大量信息,并由此按圖索驥,進而查閱原書,這個功績無疑是不可磨滅的。但是,因為此書是首次進行這樣的工作,同時由于條件限制和工作方式的關(guān)系,特別是客觀上涉及的面如此廣泛,所以其中的疏漏之處自然在所難免,并且相應(yīng)地為數(shù)也非常之多。此前不少學者,包括筆者,曾陸續(xù)撰文訂訛補闕?,F(xiàn)在再取十八條厘為一束,而以“虞社”社友為中心,或可為其他讀者,也為該書日后的修訂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王政謙,《總目》著錄其“油印本”“虎丘百詠1卷”,作者小傳僅有籍貫安徽“合肥人”。按民國二十年(1931)十二月“調(diào)制”的錢育仁編?!队萆缟缬唁洝?,以表格形式記錄近三百名社友的基本信息,其中有王政謙,“表字”“季和”,當時“年歲”為四十二歲[1]531。據(jù)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緒十六年庚寅(1890)。
需要指出的是,正如錢育仁在編后記中所說:“本次匆匆付印,不免有錯誤、遺漏之處。”[1]538該“社友錄”確實存在著不少錯誤(可參下文“陸熊祥”條)。因此,其中有關(guān)記載,特別是關(guān)于當時的“年歲”,原則上都只能作為一種參考。
王銓運,《總目》著錄其“民國14年鉛印本”“寄虹廬詩集1卷”,但作者沒有介紹。
按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其中有“王銓運”,“表字”“際亨”,籍貫原江蘇“上?!保ń裆虾#?,當時“年歲”為五十九歲[1]517。據(jù)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詩集書名所謂“寄虹廬”,“虹”蓋指上海虹橋。
又今人編纂的上?!稐钇謪^(qū)志》,第三十八編《人物》專門有一篇王銓運傳[2]983,介紹其生平甚悉。唯傳主名與字剛巧顛倒,并且所標生卒年為“1876-1934”,亦即清光緒二年丙子至民國二十三年,未詳所據(jù),不知是否可靠。
王錫玙,《總目》著錄其“民國38年無錫藝海印書館排印本”詩集一種并所附“憶清樓詩抄”,作者小傳僅有籍貫江蘇“無錫人”。按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其中有王錫玙,“表字”“素風”,“一字養(yǎng)素”,當時“年歲”為四十八歲[1]514。據(jù)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緒十年甲申(1884)。
過昭華,《總目》以“過霽云”立目,著錄江蘇無錫市圖書館藏“版本待考”《平津洛陜游草》一種,而作者沒有介紹。
按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其中有“過昭華(女士)”,“表字”“霽云”,當時“年歲”為二十九歲,江蘇無錫人[1]515。據(jù)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1903)。
過昭華不僅是一位詩人,而且還是一位畫家。今人劉瑞寬先生所著《中國美術(shù)的現(xiàn)代化:美術(shù)期刊與美展活動的分析(1911-1937)》一書,附錄第一部分之一《教育部第一次全國美術(shù)展覽會出品目錄(1929)(書畫部)》,其中就有一幅過昭華的《墨荷》畫作(編號704)[3]364。另外已故張元濟先生贈詩,也提到過這一點(詳后)。
又已故薛明劍先生編纂于民國時期的《無錫指南》,“教育”門第二部分《無錫全縣公私立中學概況一覽表》,列有過昭華擔任校長的“私立蓉陽中學”[4]260,可知她還創(chuàng)辦過學校。
又《張元濟全集》第四卷《詩文》,“詩、詞、聯(lián)、贊”部分有民國二十四年(1935)五月所作《乙亥夏游華山詩》四組,其中明確涉及過昭華的為第一組《乙亥初夏,偕陳理卿、葉揆初、徐眉軒、劉培余諸子暨葛詞蔚親家同游太華,寓北峰真武宮,遇無錫過霽云女士,遂同游東、西、南、中峰諸勝。女士有詩見貽,即步原韻》七律一首:
拄杖攀縋矩褐完,投書痛哭昔聞韓。
欲探奇勝窺林壑,遍歷艱危越岫巒。
玉女嬋娟應(yīng)有伴,瓊樓高迥不知寒。
名閨壯志真堪羨,五岳環(huán)游此造端。[5]55
及第四組《至鄭州,過霽云女士偕其弟永昭見訪。翌日招飲,登堂拜母,并晤其季弟永昌。既飽盛筵,即席賦謝》七絕二首:
道韞能工詠絮詞,更覘介弟鳳鸞姿。
名門母教超恒俗,舊學新知并女師。(其一)
畫稿詩囊收太華,又來廚下作羹湯。
我聞彼美多才藝,未許西方獨擅場。(其二)[5]56
從這些作品中可以見出,過昭華至少有兩個弟弟,她本人則喜好游歷,“舊學新知”、“畫稿詩囊”并所富贍。
過昭華《平津洛陜游草》,所收應(yīng)該就是她的游歷之作。其版本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拍賣品信息獲知,為民國年間無錫錫成公司鉛字排印本。
據(jù)前述“年歲”推算,過昭華在宣統(tǒng)三年辛亥(1911)清朝滅亡時,還只有九歲。因此,《總目》本條應(yīng)當予以刪去。而已故胡文楷先生編著的《歷代婦女著作考》,倒應(yīng)當補入附編《現(xiàn)代》。
朱顯思,《總目》著錄其“民國37年武昌久華印書局排印本”詩集一種,但作者沒有介紹。按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其中有朱顯思,“表字”“敬之”,當時“年歲”為二十八歲,湖北監(jiān)利人[1]537。據(jù)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緒三十年甲辰(1904)。唯其在宣統(tǒng)三年辛亥(1911)清朝滅亡時還只有八歲,因此《總目》本條應(yīng)當予以刪去。
朱祖賡,《總目》以“朱揆一”立目,著錄其“合撰”《乘風破浪圖倡和集》一種,小傳稱:“朱揆一,字鐵塵,常熟人。民國3年曾編刊《超然》雙月刊?!边@里多有錯誤不妥之處。
先說民國十年(1921)印行的江蘇武進“苔岑吟社”社詩總集《苔岑叢書·辛酉卷》,內(nèi)有該年《續(xù)刊尚齒錄》,以齒為序,第四十八人為:“朱祖賡,字揆一,現(xiàn)年二十八歲,江蘇常熟人?!保?]240又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其中也有“朱祖賡”,“表字”“揆一,號軼塵”,當時“年歲”為三十八歲[1]512。由此可知其名為“祖賡”,“揆一”其字,“軼塵”(“鐵塵”當系刊誤)其號,并可逆推其生年為清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
另外,這里著錄的《乘風破浪圖倡和集》,曾見互聯(lián)網(wǎng)上有拍賣品,系友人題詠朱祖賡《乘風破浪圖》的作品匯編,性質(zhì)屬于總集。因此,按照《總目》只收“別集”的體例,本條應(yīng)當予以刪去才是。
楊無恙,《總目》著錄其“民國19年常熟開文社鉛印本”《無恙初稿》等多種別集,但作者沒有介紹。
按楊無恙是著名詩人兼畫家。本名元愷,字冠南,號讓漁。又因體弱多病,自號無恙,后來即以此號行。原籍江蘇常熟港口,今屬張家港市。有關(guān)他的資料非常多,較為翔實者可見今人梁一波先生主編《張家港名賢》“傳記編”《江東詩虎楊無恙》一文[7]126-131。
有關(guān)楊無恙的諸多資料,也存在各種歧異,特別是生年。本師錢仲聯(lián)先生曾經(jīng)為楊無恙整理過著作,其《夢苕庵詩文集·文存》卷四《愛國詩人楊無恙》一文敘及楊無恙謝世與享年:“解放后壬辰歲,以肺疾歿……年五十有九?!保?]下冊,735這里“壬辰”為1952年,逆推其生年即清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前述《張家港名賢》該文正是這樣標注,并且還附有一幀寫有年歲的楊無恙照片,應(yīng)該可以確信。某些資料將其生年注為光緒十九年癸巳(1893),很可能是在計算時犯了凈減的錯誤。至于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記楊無恙當時“年歲”為四十歲[1]512,逆推其生年為光緒十八年壬辰(1892),則恐怕更不足為據(jù)。
吳瑞汾,《總目》據(jù)《安徽文獻書目》著錄其“民國15年排印本”“竹洲淚點圖題詠不分卷”一種,但作者沒有介紹。
按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其中有吳瑞汾,“表字”“子鼎”,“晚號頤道人”,安徽休寧人,當時“年歲”為五十九歲[1]530。據(jù)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
除此之外,有關(guān)吳瑞汾的資料還有很多。例如已故陳玉堂先生編著《中國近現(xiàn)代人物名號大辭典》“全編增訂本”,即有吳瑞汾小傳(編號5403)[9]502,并且還有謝世時間民國三十四年(1945),享年七十三歲。
吳瑞汾擅長繪畫。已故鄭逸梅先生所著《掌故小札》,其中專門有一篇《吳子鼎之竹洲淚點圖》[10]115,介紹該畫甚悉。而《總目》著錄的此種《竹洲淚點圖題詠》,實際上是吳瑞汾纂輯的諸家題詠匯編,其性質(zhì)屬于總集。因此,《總目》本條應(yīng)當予以刪去。
汪定執(zhí),《總目》據(jù)《中國叢書綜錄》著錄其“民國排印慕云集存本”“攀鱗附翼1卷”等,作者小傳實際僅有籍貫安徽“歙縣人”。
按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其中有汪定執(zhí),“表字”“允中”,“別號曠公”,當時“年歲”為六十二歲[1]530。據(jù)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
除此之外,有關(guān)汪定執(zhí)的資料還有很多。例如前及陳玉堂先生編著《中國近現(xiàn)代人物名號大辭典》“全編增訂本”,其中也有汪定執(zhí)小傳(編號5878)[9]544,并且還有謝世時間1955年,享年八十六歲。
陸熊祥,《總目》著錄“陸文灝油印本”“芙塘吟草1卷”,但作者沒有介紹。
按陸文灝先生系陸熊祥之子。陸熊祥別集,現(xiàn)今陸文灝先生已重新為之整理為《陸孟芙詩詞集》(孟芙其字,后以字行),排印出版(版本詳后),《芙塘吟草》即為其中第一種小集。詩詞集卷首附有《作者小傳》(無頁碼),可供現(xiàn)成采擇。
該《作者小傳》,首尾記陸熊祥生卒時間為“一九○○年(庚子)農(nóng)歷十月二十八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公歷12月19日)至“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四日……終年八十四歲”。這里至少出生的年份,《芙塘吟草》“一九三四年”(民國二十三年)詩歌《甲戌十月,為家嚴、慈花甲雙慶,謹賦六律,聊表壽親之意》第三首的首聯(lián)下句“墮地三朝警耗傳”自注“庚子十月,吾鄉(xiāng)莠民鬧事,時祥生甫三朝”云云也曾敘及[11]41,可以確信無疑。而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記陸熊祥當時“年歲”為三十歲[1]512,逆推其生年為清光緒二十八年壬寅(1902),則顯然錯誤。
根據(jù)這里的生年,可知陸熊祥在宣統(tǒng)三年辛亥(1911)清朝滅亡時還只有十二歲。并且其《芙塘吟草》現(xiàn)存詩詞作品,最早作于“一九三一年”(民國二十年)。因此,《總目》本條應(yīng)當予以刪去才是。
附帶關(guān)于《總目》著錄其“稿本”“杞鞠山房詩稿1卷”的陸寶樹(第2冊,第1217頁),作者同樣沒有介紹,而他正是陸熊祥之父?,F(xiàn)今陸文灝先生,也已經(jīng)將其別集重新整理為《杞菊山房詩詞鈔》,排印出版(版本詳后)。該集卷首同樣附有《作者小傳》[12]1-2,可供現(xiàn)成采擇。
據(jù)該《作者小傳》首尾標注及敘述,陸寶樹生卒時間為清光緒二年丙子(1876)至民國二十九年(1940)①陸熊祥《芙塘吟草》“一九四二年”(民國三十一年)詩歌《壬午臘月二十二日,恭扶先君靈柩卜葬于寶嚴楊梅園地新阡主穴,歸而感作》四首之二頷聯(lián)下句“椿凋玉砌黯新秋”自注敘及:“先君于庚辰七月初十去世。”換算作公歷為1940年8月13日。參見《陸孟芙詩詞集》,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95頁。,“得年六十又五”。這里的生年,今人江慶柏先生編著的《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據(jù)民國十二年(1923)排印聊園半野堂編《苔岑吟社尚齒錄》而考得的結(jié)果也是如此[13]424;上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記陸寶樹當時“年歲”為五十六歲[1]510,逆推其生年同樣相吻合。而陸寶樹、陸熊祥父子同為“虞社”成員,陸寶樹還曾經(jīng)主持社務(wù),該“社友錄”所記父子兩人“年歲”卻一正確,一誤差至兩年,的確有些不可思議。
陳淵,《總目》據(jù)《中國叢書綜錄》著錄其“民國15年木活字排印養(yǎng)吾齋叢著本”“蕓窗課藝1卷”等,但作者沒有介紹。按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其中有一個陳淵,“表字”“伯沖”,“號蠹園”,江蘇武進人,當時“年歲”為四十三歲[1]515。據(jù)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唯歷史上陳淵同姓名者太多,目前還不能確證就是此人,姑記以備考。
陳守治,《總目》作者小傳僅有字號及籍貫福建“南平人”。
按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其中有陳守治,記其當時“年歲”為三十五歲[1]536。據(jù)此逆推,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897)。
除此之外,有關(guān)陳守治的資料還有很多。所見最為詳細的,是其孫子陳用蘇先生所撰《先祖陳守治先生往事聞見錄》一文,收入政協(xié)南平市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南平文史資料》第十二輯[14]103-119。其中記載陳守治的生卒時間,具體為“1897年2月25日(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正月廿四日)”至“1990年9月9日”[14]103,享年九十四歲。他在一生中,曾先后參加約四十個文學社團,“虞社”只是其中的一個[14]109。其他生平事跡和別集著作之類,也都非常豐富,可供小傳采擇。
唯據(jù)陳守治生年推算并結(jié)合該文相關(guān)敘述,他在宣統(tǒng)三年辛亥(1911)清朝滅亡時還只有十五歲,尚未讀中學。因此,《總目》本條最好予以刪去。
龐樹階,《總目》作者小傳僅有表字次淮及籍貫江蘇“常熟人”。
按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其中有龐樹階,當時“年歲”為五十八歲[1]510。據(jù)此逆推,可知其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又本師錢仲聯(lián)先生所著《錢仲聯(lián)自傳·學術(shù)年表》,“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乙酉)”條記載:“秋,龐樹階先生逝世于上海,我挽以七律一首?!保?5]45這樣,龐樹階的生卒年就完整了,享年為七十二歲。
另外仲聯(lián)師所說該七律,可見其《夢苕庵詩文集·詩存》卷五[8]上冊,223-224,題作《聞拂云先生病歿海上》,“拂云”乃龐樹階別號。又綜合各處資料,可知龐樹階一名樹楷,清末光緒二十九年癸卯(1903)曾保舉經(jīng)濟科,民國初年還曾擔任常熟勸學所所長,這些也都可以作為作者小傳的補充。
單恩藻,《總目》著錄南京圖書館藏稿本詩集、詞集各一種,但作者缺少生卒年。
按今人朱德慈先生《近代詞人考錄》第一部分《悉其生平知其詞集》“單恩藻”條[16]152-153,已經(jīng)依據(jù)該稿本《花聲月意樓詞》卷二《賀新涼》小序“民國辛酉[十年,1921],余馬齒六十有六矣”云云,推得其生年為清咸豐六年丙辰(1856),卒于民國十一年(1922)以后。此外還附帶指出《總目》因字形相近而誤以“單思藻”立目,并且著錄的“詞集之卷數(shù)”亦誤。
又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其中也有單恩藻,記其當時“年歲”為七十六歲[1]517。由此逆推其生年,與朱德慈先生所考正相吻合;而享年下限,還可以后延九年。
另外曾見楊廷福、楊同甫父子兩位先生合編的《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也將“單恩藻”誤作“單思藻”[17]673。
洪鐘元,《總目》著錄其“民國25年上海明善書局鉛印本”“乾園文存1卷”,作者小傳僅有籍貫稱江蘇“無錫人”。
按《乾園文存》一書筆者未曾寓目,但檢得民國二十五年(1936)《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第九年刊》“簿錄”欄《保管部收到贈送圖書登記(二十四年七月至二十五年六月)》,內(nèi)有“《乾園文存》一卷一冊,今人尤溪洪鐘元、洪建人先生贈”一條[18]39。據(jù)此可知,這個洪鐘元乃是福建尤溪人。
關(guān)于這個洪鐘元,今人編纂的《尤溪縣志·人物志》專門有一篇小傳[19]734-735,介紹其生平甚悉,大略為民國時期曾官福建南平縣長、國民黨東路討賊軍某部駐江蘇南京辦事處主任等,1951年4月15日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軍法處公審槍決。所謂“乾園”,系其在南平縣長任內(nèi)所建,并切合其表字“乾若”。同時他還輯有《乾園唱和集》,浙江圖書館有藏,可為佐證。
另外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其中有洪鐘元,記其當時“年歲”為三十九歲[1]536。據(jù)此逆推,則其出生當在清光緒十九年癸巳(1893)。而《尤溪縣志》定其生年為光緒十八年壬辰(1892),未詳所據(jù),也不知究竟當以何者為是,且待日后繼續(xù)留意。
徐公修,《總目》著錄其“民國23年刻朱印本”“讀史千詠6卷”等,但作者沒有介紹。
按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其中有徐公修,“表字”“慎侯”,“別號署蕓”,籍貫原江蘇“青浦”(今屬上海),當時“年歲”為六十六歲[1]518。據(jù)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同治五年丙寅(1866)。
又前及陸熊祥《陸孟芙詩詞集·芙塘吟草》,“一九三五年”(民國二十四年)詩歌有《和青浦徐慎侯七十述懷四律原韻》、《又和四律,再疊原韻》連續(xù)兩題[11]60-63,前者據(jù)注系代其父陸寶樹而擬,后者則當以陸熊祥本人名義而作。陸寶樹、陸熊祥父子與徐公修同為“虞社”成員,其和詩應(yīng)該即作于徐公修“七十述懷”當年。由此逆推徐公修生年,正好也是清同治五年丙寅(1866),可以互證。
上述兩題和詩,敘及徐公修不少生平事跡。例如前者第四首頸聯(lián)上句“手拈銀髭還詠史”,自注就說:“先生刊有《讀史千詠》?!庇值谌最h聯(lián)下句“朝衣猶染漢宮香”,自注則說:“先生曾舉孝廉?!保?1]61檢已故顧廷龍先生主編《清代硃卷集成》,其中還保存有徐公修參加鄉(xiāng)試的“履歷”[20]29-48,可知他是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科的舉人。又根據(jù)“履歷”開頭小傳[20]29,徐公修“字邁生,又字品之”,而“慎侯”乃系其別號。唯小傳稱其“同治庚午[九年,1870]七月初二日生”,按照科舉“履歷”的普遍規(guī)律,這里的年份顯然是有意往遲里說,而生日則值得相信。這樣,徐公修的出生時間,換算作公歷應(yīng)該是1866年8月11日。
另外,民國十二年(1923)印行的胡漁山《味癡剩墨》,卷八《神交錄》也有一篇徐公修小傳[21]143,記其當時年齡為“五十八歲”,逆推其生年亦相吻合;又記其曾為“候選直隸州州同”,可作補充;而以“徐慎侯”立目,稱其“字公修”,則誤。
附帶關(guān)于《總目》徐公修名下著錄的一種《雙忠祠唱和錄》,從書名來看,其性質(zhì)似乎屬于總集,按體例應(yīng)當刪去。
談文灴,《總目》著錄其“民國11年談氏排印”家族叢書《桂影軒叢刊》本“夢石未定稿1卷”等,而作者小傳僅有表字稱“字祥麟”以及籍貫浙江“海鹽人”。
按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其中有談文灴,“表字”作“麟祥”,“字[號]夢石”,當時“年歲”為四十五歲[1]529。據(jù)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緒十三年丁亥(1887)。
又,與談文灴同為“虞社”以及“南社”成員,亦師亦友的高燮,其《高燮集》第一部分《文選》“傳狀”類有一篇《談麟祥家傳》,敘述有關(guān)情況更加翔實:
既而余與君先后皆盡室來滬上?!M知又未一月,而君亦旋卒矣。時為戊寅七月二十七日,年五十有二?!钢M庭梧,清光緒己丑舉人,博極群書,而尤精于醫(yī);余曾為作傳,所稱“少琴先生”者也?!治臒@,光緒癸卯舉人,皆前卒?!鰬?yīng)試,遽以第一人入邑庠。是年科舉廢,而君以多病,伏處里中,發(fā)家藏書讀
之,學益大進。民國……嘗一長其邑之圖書館,
訪求文獻,不遺余力。又嘗掌教邑之學校,學子
莘莘,無不翕服。①高燮《高燮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87-188頁。另其下文敘及談文灴著述,其中所謂“《圣師錄》、《補武原先哲遺著》”,應(yīng)標點作“《圣師錄補》、《武原先哲遺著》”,見第188頁。
這里所說談文灴的謝世時間,“戊寅”為民國二十七年(1938),距其出生正是享年五十二歲;其忌日換算作公歷,則是8月22日。其他事跡,也可供《總目》采擇。
而前及陳玉堂先生編著《中國近現(xiàn)代人物名號大辭典》“全編增訂本”,其中的談文灴小傳(編號11466)以“談麟祥”立目而稱其“字文灴”,剛巧名與字顛倒;又說他是“清末舉人”,則顯然系因其父、兄牽連而致誤[9]1083。而其作俑者,很可能是民國時期丁翔華所著《蝸牛居士全集·藝人小志》卷中“談文灴”條[22]44。
附帶關(guān)于《總目》同頁下文“談文烜”、“談庭梧”兩條,作者小傳都僅有籍貫。而前及江慶柏先生《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已分別據(jù)談文烜《鳳威遺稿》卷首許清澄所撰傳文、金兆蕃《安樂鄉(xiāng)人文》卷六所載墓志銘,列有其生卒年及若干字號[13]683。這些傳記文章,包括上引《談麟祥家傳》,以及該文提到過并同載于《高燮集》第一部分《文選》“傳狀”類的那篇《談少琴先生傳》[23]158-159,不但都可供《總目》采擇,而且按體例還應(yīng)當將其篇名之類附錄在各作者小傳之后。
另外,《總目》著錄談庭梧“英甫遺詩1卷”時,將前述叢書《桂影軒叢刊》寫成“桂庭軒叢刊”,則“庭”字當系作者名字牽連而致誤。
蔡弁群,《總目》以“蔡少銘”立目,著錄“民國14年嶺東蔡氏排印”《小瀛壺仙館叢刊》本詩文集三種,但作者沒有介紹。
按前及民國二十年(1931)《虞社社友錄》,其中有“蔡弁群”,“表字”“少銘”,當時“年歲”為三十四歲,廣東澄海人[1]525。據(jù)此逆推,并可知其出生于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
又《小瀛壺仙館叢刊》編者蔡卓勳,同樣列名“虞社”[1]525。蔡卓勳字“竹銘”,蔡弁群字“少銘”,兩人很可能系父子關(guān)系,而蔡弁群后來可能以字行。
唯據(jù)蔡弁群生年推算,他在宣統(tǒng)三年辛亥(1911)清朝滅亡時還只有十四歲,因此,《總目》中本條最好予以刪去。
[1]錢育仁.虞社社友錄[M]//清末民國舊體詩詞結(jié)社文獻匯編:第15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13.
[2]上海市楊浦區(qū)志編纂委員會.楊浦區(qū)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5.
[3]劉瑞寬.中國美術(shù)的現(xiàn)代化:美術(shù)期刊與美展活動的分析(1911-1937)[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8.
[4]薛明劍.無錫指南[M]//薛明劍文集:上冊.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5.
[5]張元濟.張元濟全集:第四卷[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8.
[6]吳放.苔岑叢書:辛酉卷[M]//清末民國舊體詩詞結(jié)社文獻匯編:第6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13.
[7]梁一波.張家港名賢[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8]錢仲聯(lián).夢苕庵詩文集[M].合肥:黃山書社,2008.
[9]陳玉堂.中國近現(xiàn)代人物名號大辭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10]鄭逸梅.掌故小札[M].成都:巴蜀書社,1988.
[11]陸熊祥.陸孟芙詩詞集[M].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09.
[12]陸寶樹.杞菊山房詩詞鈔[M].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06.
[13]江慶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14]政協(xié)南平市文史資料委員會.南平文史資料:第十二輯[G].南平:政協(xié)南平市文史資料委員會,1991.
[15]錢仲聯(lián).錢仲聯(lián)自傳[M].成都:巴蜀書社,1993.
[16]朱德慈.近代詞人考錄[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17]楊廷福,楊同甫.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下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8]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保管部收到贈送圖書登記(二十四年七月至二十五年六月)[Z]//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第九年刊.1936.
[19]尤溪縣志編纂委員會.尤溪縣志[M].福州:福建省地圖出版社,1989.
[20]顧廷龍.清代硃卷集成:第195冊[M].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
[21]胡漁山.味癡剩墨[M].上海:青年研究學社,1923.
[22]丁翔華.蝸牛居士全集[M]//丁翔華先生遺著.上海:丁壽世草堂,1940.
[23]高燮.高燮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Fragmentary Notes on the General Catalogue of Separate Collections of the Qing Dynasty: Taking the Members of the Yu Society as the Major Part
ZHU Ze-jie
(College of Media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
Yu Society,a literary association,was founded in Changshu,Jiangsu province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It had hundreds of members in the local place and beyond.The Yu Society Members Book with abundant information has an important literature value,which can provide lots of redactions and supplements for the General Catalogue of Separate Collections of the Qing Dynasty as main clue,and make it more complete.
Qing poems;writer;textual research;General Catalogue of Separate Collections of the Qing Dynasty;Yu Society
I207.22
A
1008-2794(2015)01-0104-06
2014-10-0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清詩續(xù)考”(13YJA751074);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資助項目“清詩續(xù)考”(1362);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清詩續(xù)考”(13NDJC024Z)
朱則杰(1956— ),男,浙江永嘉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清代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