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偉
最近,房祖名、李代沫等明星因吸毒被警方抓獲曝光,明星吸毒突然成娛樂圈乃至尋常百姓的議論話題。明星作為大眾偶像,引領公眾生活消費,但我們認識的明星,正在蛻變?yōu)椤胺疵娼滩摹?;觀眾需要健康的明星效應,人們需要健康的榜樣,對吸毒和戒毒,看看醫(yī)生怎么說。
毒品的前身是藥物
自古以來,人類就與藥物結下了不解之緣?;驗榱吮苊夂蜏p輕痛苦,或為了增加歡樂,人們一直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尋找藥物。人類早就知道植物王國里有某些能夠改變情緒的物質,發(fā)現罌粟、大麻、仙人掌及古柯葉等,它們有些具有欣快或鎮(zhèn)痛作用,有些具有改變感知的效能。在古代,人類將這些植物用于治療疾病,也用于宗教儀式。但那時這些物質對社會和對使用者的心理、軀體健康引起的危害相對較輕。
科技的發(fā)展使人類進入了嶄新的階段,新技術的出現使一批批純度更高、具有更強的神經活性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藥物進入社會。當今,知識更新之快,社會變遷之速,無以倫比,同時,傳統(tǒng)的社會價值和信仰對人們的約束力大大減少,長期被人們所接受的傳統(tǒng)觀念受到了懷疑,我們知道了很多有關原子和基因的知識,但對愛情或人生的價值或建設一個更好的精神世界所知甚少,我們四處尋找答案,但卻百思不其解。此類藥物正好滿足了某些人精神上的需求——可以暫時緩解人們的焦慮、提高情緒,但同時給社會、家庭、個人的健康帶來無窮的災難。
當今社會,不管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不管是東半球還是西半球,不管是何種社會、是何種意識形態(tài),人類正面臨藥物、毒品濫用的挑戰(zhàn)。解放初期我們曾驕傲地宣布,我國是無毒國家,可三十年后,毒品卷土重來,在某些地方已構成了社會危害。有人曾對六大洲120多個新聞機構進行了民意調查,結論是“世界范圍內日益嚴重的吸毒或藥物濫用問題以及伴隨而來的暴力”被列為世界十大新聞之一。根據聯(lián)合國毒和犯罪問題辦事處估計,全球大約2億人使用非法藥物,其中1.63億使用大麻,0.34億使用苯丙胺、800萬人使用搖頭丸,0.14億人使用可卡因、0.15億人使用阿片類(0.1億人使用海洛因)。此數字并沒有包括酒精和煙草等社會性成癮物質的濫用。可以肯定,人類同毒品的斗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明星為啥要吸毒
毒品是一社會學概念,指能影響精神活動,改變情緒、心境、行為,甚至是意識狀態(tài),具有很強成癮性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禁止在社會上使用,我國的毒品主要指阿片類、可卡因、大麻、精神興奮劑、氯胺酮等藥物。
阿片類藥物是我國最主要的毒品之一,包括海洛因、嗎啡、杜冷丁、二氫唉托啡、美沙酮等。其中海洛因成癮性最強。精神興奮劑主要包括搖頭丸、甲基苯丙胺(冰毒)、苯丙胺、麻黃堿等,是目前我國使用較為廣泛,且有明顯上升趨勢的毒品。
既然很多人都知道吸毒的害處多多,但為什么還有人在嘗試毒品呢?尤其是最近明星事件的曝光,激起人們探究明星吸毒的原因。下面以吸食海洛因為例分析促使嘗試毒品的心理原因。
好奇心理:人和動物都有共同的心理——好奇,由于好奇我們才能不斷地認識世界、改造環(huán)境。然而好奇也常給人類帶來問題。
在與吸毒者的接觸中,我們發(fā)現吸毒者的相當一部分最初吸毒是由于好奇。在看到別的吸毒者在吞云吐霧時,或聽到老吸毒者談及吸毒的“深刻的體驗”時,或在被引誘之后,他們也想體驗一下吸毒的快感,盡管他們知道、或朦朦朧朧地知道吸毒的危害,不惜一試,結果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當他們明白自己已上癮時,為時已晚。
僥幸心理:認為別人吸毒成癮是因為他們意志不堅、吸毒太多,認為自己能夠控制自己,或道聽途說某某人吸了很久的毒也沒上癮,或認為試一兩下沒關系。總之,他們覺得自己不會被毒品所左右,由于這種僥幸心理作怪,過度自信,即使他們已吸毒成了癮,還僥幸認為自己想戒就能戒掉。
享樂、解脫心理:初試毒品,滋味并不好受。許多人會惡心嘔吐、頭昏、全身無力、思睡、不能集中注意,于是有人就此止步。這種難受的感覺在吸毒幾次以后逐漸消退,而快感則逐漸顯露。
逆反心理:在一部分吸毒者中,特別是吸毒青少年,他們喪失了向上的生活目標,他們與一般人有著不同的價值系統(tǒng)、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與社會格格不入,甚至對著干。我們宣傳吸毒的危害,他們認為那是無稽之談,我們認為吸毒是件極不光彩的事情,他們覺得吸毒是“英雄的作為”,在他們看來,吸毒并不是什么丟人和違反道德的行為,更不是什么不良習慣。他們并不認為自己是生活中的落伍者,相反,他們認為自己是生活中的強者。他們敢于對抗法律、藐視社會。作為“欣快藥”和“無憂藥”的毒品對他們也很有吸引力,他們以整日沉湎于毒品中為樂,以大量吸用毒品為榮。他們不僅自己吸毒,而且還拉攏其他人吸毒。因為他們要不斷擴大他們的隊伍,以顯示其吸毒道德風尚的正確性。他們不厭其煩地教練新的入伍者吸毒,免費為后來的人提供毒品。
追求刺激心理:在吸毒者中,相當一部分人尤其青少年的吸毒起因是追求刺激。這種追求刺激的心理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好奇心理,或者說二者是緊密聯(lián)系的。
毒品是怎樣讓人萬劫不復的
毒品可由口服、吸入、注射等方式進入。吸毒常常經歷以下過程:首先,嘗試階段,吸毒者常常受到種種誘惑,道聽途說吸毒的快感等等,吸上幾口,開始的味道可能不是很好受,多數嘗試者也就停留在此階段,但部分“易感者”卻沒有止步,幾次鋌而走險后,出現了快感。但吸毒者信誓旦旦認為自己與別人不一樣,“我只是為了好玩,說戒就能戒”。然后到了問題階段,吸毒者在虛假的自信支配下,為了獲得快感,持續(xù)吸毒,但問題逐漸出現了,如不好好上班、不負責任、經濟上捉襟見肘、身體消瘦等。隨著吸毒時間的延長,吸毒量也越來越大,維持吸毒的費用也逐漸增加,坐吃山空、債臺高筑往往不可避免。吸毒者應對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幾點,一是戴上假面具,騙人騙己,否認自己的問題;二是花言巧語,借錢騙錢,甚至不惜違法犯罪;三是改變吸毒方式,如改吸服為靜脈注射,既增加了快感,又減少了吸毒劑量。
此時,身體已經對毒品形成了依賴,也就是說沒有毒品在身體的存在,身體就不能發(fā)揮正常的功能。所以,一旦停止吸毒,吸毒者則失眠、焦慮、煩躁不安、流鼻涕、流眼淚、哈欠頻繁、腹痛腹瀉、骨頭痛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吸毒已經不是為了尋求快感,而是為了解決不發(fā)癮。吸毒者此時才稍稍明白毒品的厲害,但多數對此已經是無能為力了。第三階段是戒毒階段,吸毒者或許明白自己應該戒毒,或許受家人、朋友的壓力,或許因為老是被警察找麻煩,或者兼而有之,開始了戒毒。初期往往經驗不足,到醫(yī)院后,得到了美沙酮(美沙酮是與海洛因同樣藥理作用的藥物,起替代作用,免得患者發(fā)癮太重),住院幾天,感覺很好,很快出院,出院不久很快發(fā)癮,痛苦如前,想來想去,還是吸毒好,“就吸一口,下不為例”,結果掩耳盜鈴,第一次戒毒也就到此為止。
在以后的日子里,吸毒戒毒交替,有的吸毒者逐漸明白了戒毒不是好玩的,需要極大的決心與努力。加上家人朋友的幫助,社會的支持,故而相當一部分成功與毒品告別;也有不少吸毒者,認為自己無望,家屬、朋友也對其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在戒毒所看到的也多是這些人;還有一部分吸毒者或者因為吸毒過量,或者身體抵抗力下降過早離開了人世。最后階段是回歸社會。部分戒毒者成功停止吸毒,但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戒毒者需要面對許多困難、許多挑戰(zhàn),如社會的歧視、朋友的白眼、家人的不信任,沒有工作、沒有不吸毒的朋友、沒有家庭、沒有單位,身體的虛弱,心理的失眠、焦慮、抑郁等,自己無一技之長,生活失去來源等等。如果沒有社會的理解與支持、家人朋友的幫助,戒毒者很難走出這些困境。
吸毒是犯罪更是一種“病”
吸毒的性質不僅是社會關注的問題,更是處理吸毒的政策基礎。從法律角度看,吸毒是違法行為,基于此,對吸毒行為需要法律的強制措施,事實證明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僅僅把他們抓起來,關一段時間、罰款了事,并沒有解決他們的吸毒原因,更沒有解決戒毒后的痛苦,在某種情況下可能反而加重了他們的問題,特別是對社會的仇視。從醫(yī)學的角度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早就把成癮吸毒行為定義為:“一種慢性復發(fā)性的腦部疾病”,原因在于吸毒后身體各部分特別是腦部產生了許多許多的病理生理變化(這是就是疾病),吸毒者對自己的吸毒行為往往失去控制(如同患有闌尾炎的病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腹痛一樣,同樣是病態(tài);毒品成癮的老鼠同樣只對毒品感興趣,而對諸如飲食、性活動這些本能行為卻失去應有的興趣)。吸毒不僅產生不可控制行為,還能傳播艾滋病、肝炎等疾病。
戒毒99%失???錯!
提起戒毒,人們首先想到是否有一種靈丹妙藥,吃上一劑,痛苦全消、毒癮皆無,于是乎種種戒毒創(chuàng)新、戒毒突破應運而生,“三五天輕松戒毒”、“國際新方法快速戒毒”、手術戒毒等等粉墨登場,戒來戒去竟得出了“只有當兵的,沒有退伍的”這個悲觀結論來。分析起來,不外乎以下原因:
●對自己的問題認識不清:認為自己能力強,自控力好,別人吸毒上癮是因為他們意志薄弱,我沒事。
●控制力不夠,準備不足:絕大多數吸毒者都想戒毒。但隨著戒毒時間的延長,毒癮的程度增加,決心、信心逐漸下降,美沙酮還沒有減完,便強烈要求出院,后面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
●認識問題偏差:不少吸毒者,成功戒了一段時間,就認為沒事了,逐漸放松警惕,可能某次沒有把握住,自己安慰自己,或者自找借口,“就吸這一口,下不為例”,結果功虧一簣,很快又回到原來的老路上去了。
●環(huán)境影響:這是許多戒毒者面對的大困難。長期吸毒,同事都遠離他們而去,一般來說,吸毒者往往只有吸毒的“朋友”,戒毒初期,由于失眠、煩躁、情緒不好,百般無聊,不需要吸毒“朋友”的多少引誘,主動上鉤。嘴上說,已經戒了,可心里早就像貓抓的一樣。如果此“朋友”兼有販毒,或以販養(yǎng)吸,只要當著他們騰云駕霧,稍加引誘,有多少初期戒毒者能逃脫呢?吸后后悔,但已經來不及了。
●對外界期待太高:吸毒者及家屬都寄希望新的藥物、新的治療手段出現,所以一旦有“新方法”出現,都想試一試。實際上,到目前為止,靈丹妙藥沒有出現。如果哪位說自己有靈丹妙藥,可以肯定,此人要么是無知,要么是騙子。徹底消滅毒源,把毒販子一掃而光,也是一廂情愿的想法。我國確有戰(zhàn)勝毒品,保持無毒社會30多年的經驗,但那時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完成的。從人類與毒品的斗爭歷史看,此次勝利既是空前的,有可能是絕后的。吸毒、販毒與戒毒、禁毒是一場鼠與貓的長期持久的戰(zhàn)斗。
●對戒毒者、戒毒方法的要求太高:復發(fā)是吸毒行為的特征之一,如同心臟病復發(fā)、糖尿病復發(fā)、皮膚病復發(fā)、精神分裂癥復發(fā)一樣,復發(fā)不代表沒有希望。隨著復發(fā)的次數增加,戒毒者會逐漸知道戒毒是怎么回事,慢慢學會應付戒毒中的各種困難,只要有決心、自控力,還是有希望把毒戒掉。
“戒毒99%的失敗”這個結論肯定是錯誤的,國外的隨訪結果顯示,多數經過治療的成癮者(>70%)最終停止使用成癮物質或僅僅暫短使用,約15%~20%的成癮者成為慢性,反反復復10~20年,需要長期的治療。如果戒斷2年,90%的人能維持到10年,戒斷10年,90%以上能維持到20年。有人觀察使用海洛因病人20余年,發(fā)現至少有1/3的吸毒者20年后不再吸毒了。我們對長沙市芙蓉區(qū)社區(qū)的685例吸毒者進行了跟蹤,我們的結果與一般人的想法大相徑庭。通過尿檢證實,有63.7%吸毒者在隨訪的當時未吸毒。在未吸毒者中,有39.7%戒毒2年以上,31.6%戒毒3年以上,16.6%戒毒5年以上。
戒毒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很難說哪一種戒毒方法是最好的,各種戒毒方法作用于不同的地方,或多或少都有些效果。一般來說,戒毒應該有三個階段構成:脫毒階段、康復防復吸階段和回歸社會階段。
回歸社會是戒毒的最終目的,而脫毒與康復是手段。脫毒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醫(yī)學的方法與手段來減少在急性戒斷中的戒斷癥狀,為隨后的康復階段做準備。常用的是替代治療與非替代治療。所謂替代治療是利用與毒品具有相似藥理作用的合法藥物(如美沙酮、丁丙諾非)來替代毒品,然后在一段時間內逐漸減少替代藥物的劑量。非替代治療一般是對癥治療,如用東莨菪堿、可樂寧等對抗某些戒斷癥狀;戒毒中藥,如安君寧、玄夏膠囊、回生口服液對部分戒斷癥狀有較好的療效。康復階段是長期的過程,主要是針對引起吸毒、復吸的心理因素進行矯正,多數研究表明社會心理干預能針對某些問題如復發(fā)等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社會心理干預往往不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社會心理干預的方法很多,例如,通過治療改變吸毒者的認識問題的方式、行為方式,幫助戒毒者應付急性或慢性渴求,促進病人社會技能、鼓勵病人不吸毒行為等等。增加病人的戒毒動機、自控能力也是避免復發(fā)的治療之一。
編輯/趙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