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晉希子
(山西大學 文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成人禮,又稱“成丁禮”,是人身體發(fā)育到成熟年齡時,人們用特定儀式對此肯定和強調(diào),是人生禮儀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自然性狀的文化反映,人類文化的傳承的載體”[1],賦予了它宏闊的教育意義和社會意義。在晉東南地區(qū),人們通常在孩子十二或十五歲時為他們舉辦成年儀式,稱之為“圓鎖”、“開鎖”等,各地叫法不一。山西長子也稱之為“圓羊”,本文使用在當?shù)剌^為常用的“圓鎖”禮來稱呼這種儀式。在長子,無論男女,“圓鎖”都是在孩子15歲時,選取與出生日(陰歷)同月中的任意一天,具體的“圓鎖”儀式過程較為復雜。
在當?shù)?,人們認為“圓鎖”對孩子的一生十分重要,所以會邀請親朋好友以及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屆時來家參加孩子的“圓鎖”儀式。儀式一般是在中午十二點左右進行。但是“圓鎖”儀式的準備工作需提前一天,主要在三個不同時間段、不同地點進行。
在長治地區(qū),重大的日子里如春節(jié)、結婚等,都會有“請神祖”環(huán)節(jié)。對祖先的認同,首先體現(xiàn)在相信祖先之靈的存在,其次是相信這些靈魂對現(xiàn)世社會仍然積極關注著,最后是人們認為祖先之靈的在場能夠體現(xiàn)儀式的重要性?!皥A鎖”,作為人們在誕生禮和婚禮之間的一項重大人生禮儀,請“神祖”不可缺少。孩子在15周歲“圓鎖”的前一天晚上,會選擇在村中的十字路口或是在墳墓前,敬獻準備好的素菜、糕點、水果等供品,然后燒香燭、黃紙,意味著來請“神祖”回家參加“圓鎖”,小孩則進香,行跪拜之禮,以表尊敬。
“圓鎖”當天,必須早早去村里的“奶奶廟”謝神、還愿。在農(nóng)村,這些廟宇供奉的神靈,其突出功能就是送子、佑子等。特別是“有些家庭,如果在懷孕期間到廟里求過子,圓鎖這天一定要去還愿。去時帶一些供品和禮物。有些人家甚至在廟里搭臺唱幾場戲”[2]。
晉東南幾乎村村有都有自己的村廟,有的叫“奶奶廟”,有的叫“老爺廟”、“土地廟”。作為村落主要的公共信仰空間。人們“圓鎖”時都要到“土地廟”里祭拜?!皥A鎖”禮祭拜的主要步驟有二:一是擺放祭品,二是磕頭上香。有些家庭還有第三步就是誦經(jīng)祈福。以調(diào)查的裴家莊溫家為例,具體過程有四個環(huán)節(jié)。上香磕頭;“土地爺爺”和“土地奶奶”面前共上4柱香,分前后兩排,前1后3排列,其他神靈前均上3柱香,然后磕三個頭。擺放祭品;每人左手上系紅布條后才能開始擺放祭品。祭品包括:1、紙做的袖珍衣服、鞋子、書包等;2、食物有饃、麻糖等;3、每位神靈前還要放六塊錢。誦經(jīng)祈福;在擺放祭品的同時,“圓鎖”孩子的老姨(當?shù)厝私兴吧衿拧保谒妥由駨埾汕俺钜欢魏缶瞎俪?分鐘之后,朝張仙神左中右三個方向各磕三個頭。收尾;最后將紙衣,鞋子,書包等燒掉,將錢放入功德箱中,其他吃食收起一部分帶回家中,接著在廟門口放鞭結束。
這一環(huán)節(jié)開始于8時左右,主要由“圓鎖”女孩的姥姥、媽媽、老姨來到“土地廟”。他們會根據(jù)各位神靈的神祗功能、重要程度的不同擺放不同種類、數(shù)量的祭品。祭品的準備由家庭情況、個人意愿的不同存在多寡之別,有些地方還會為神靈做衣服,紅幔,紅燈籠等,重在表達自己的對神靈保佑的感謝之情。
在長子農(nóng)村,多數(shù)家戶面朝院子的墻體外部都會貼有天地的神像,“圓鎖”儀式前的最后準備工作就是在院子里。大約11點左右,人們會在天地神像的面前準備一張比較大的供桌,用來供奉食品、衣帽以及香爐等“圓鎖”儀式時所需的供品。這些供品中最主要的就是親戚們準備的做成羊頭形狀的蒸饃,當?shù)厝私小罢粞颉?。在長子“圓鎖”時,“蒸羊”到底由誰準備,說法不一。有的說必須由姥姥家準備,有的說只要是親戚就可以,有的說但凡參加“圓鎖”的親戚都必須準備。無論誰,至少要準備至少三份,每份必須準備15只羊,一個蒸羊代表一歲,由3個大羊,12個小羊組成,大的約直徑1.5寸,小的0.5寸。另外供桌上還需擺放親戚們準備的從頭到腳的新衣物,有的地方還要根據(jù)“圓鎖”孩子的性別,為男孩準備帽子,女孩準備頭巾?,F(xiàn)在也有家庭將蛋糕擺放在供桌上。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麻糖等油炸食品作為供品,具體數(shù)量依家庭不同的經(jīng)濟狀況而定。供桌上除了供奉食品和衣帽外,還需放置1個香爐,用于請神、謝神之需。至此,準備工作結束。有人認為蒸羊習俗與先祖炎帝有密切的聯(lián)系,代表炎帝氏族的圖騰便是羊圖騰。甚至有人對蒸羊習俗給出了更詳細的文化解釋。
圓鎖儀式正式開始前,要求“圓鎖”的孩子跪在供桌旁等待親朋好友的到來。大約正午十二點左右,“圓鎖”儀式才正式開始,主要有兩大環(huán)節(jié),共四個步驟。
在北方,初生的孩子都有戴“長命鎖”的習慣,通常是為孩子做滿月時由姥姥準備銀鎖并將其戴在孩子的脖子上,表示把孩子鎖住,希望孩子長命百歲。在長子流行“三生日”的說法。所謂“三生日”,就是孩子從出生那天到15周歲之間過的三個生日,通常是滿月、三個月和第三年過的生日。在這三個生日中選其一,由孩子的姥姥準備“長命鎖”。有些地方還要準備老虎枕頭、新衣褲等,此外還要為男孩準備帽子,為女孩準備頭巾。
“圓鎖”當天的掛鎖環(huán)節(jié),是初生兒帶“長命鎖”的延續(xù)。這天,孩子跪在供桌旁邊,由其母親、姥姥等人將一根系有紅布條和三把鎖子的鐵鏈掛在孩子身上,并將另一頭鎖在供桌的桌腿上。長子各地戴鎖時間不一,人員不定,甚至形式也有差異。如長子縣丹朱鎮(zhèn)城關鄉(xiāng)的陳家莊村,人們“戴鎖”不是將鐵鏈和鎖子拴在供桌腿上,而是將火杵定在土地里,把鐵鏈拴在火杵上。他們認為將火杵“定”在土地里,意味著孩子生根了,當?shù)胤Q“長住了”,然后再把帶有鎖子的鐵鏈拴在上面,稱之為“戴鎖”。
將掛鎖的鐵鏈固定好之后,就可以進行開鎖。在長子,給孩子“開鎖”的人不限男女,只要求三個人必須是不同的姓氏。但有些地方則認為男人“開鎖”要比女人吉利,而且要求給孩子“開鎖”的人必須是“全人”。即父母健在,沒有離婚史,品質較好的人。“開鎖”時,如果圓鎖孩子為女孩則要在頭上蓋一塊紅布,男孩要戴一頂帽子。接著三個開鎖人按照年齡從高到低依次為孩子打開鎖,并將套在孩子脖子上的鐵鏈取下,表示孩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解除桎梏。開鎖后孩子和家人要在供桌前給請來的祖先、神靈磕頭。
從戴鎖到開鎖,雖然各地存在細節(jié)的不同,但是卻都反映出同一個文化主題——對生命的擔憂和解除危機的期盼。在農(nóng)耕時期,人們把對生命易失的恐懼寄托在“戴鎖”儀式上,希望通過戴鎖把孩子鎖住,不讓他受鬼怪侵害,平安長大。如果說“戴鎖”環(huán)節(jié)是由父母對孩子生命的擔憂而成俗,那么“開鎖”儀式則象征著生命危機的解除。
在長子,長輩給孩子把“鎖”打開之后,母親會將供桌上每家準備的蒸羊各拿出一些同開鎖時的鐵鏈、鎖子用一塊紅布全部包起來,讓“圓鎖”的孩子抱著。由同輩的孩子拿著掃帚驅打三下“圓鎖”孩子,孩子可以躲跑。根據(jù)性別差異躲跑方向也不相同:女孩子只能朝著家門口往外跑,表示女兒最終是要出嫁離開家的人;如果是男孩子,掃帚一打就得往家里樓上跑,表示娶媳婦往家?guī)Щ厝?,朝樓上跑則寓意步步高升。
在整個“開鎖”儀式中,“天地”始終在場,謝神儀式也貫穿始終,事先擺好的豐盛食物以及每一次的燒香、磕頭都滿含感謝之意。開鎖儀式的謝神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把之前用紙做好的衣服、鞋子、紙錢等通過焚燒寄送給神靈,然后上香磕頭再次表示感謝。最后燃放爆竹將神靈送回,同時宣告儀式結束。
“圓鎖”禮包含的一系列儀式內(nèi)容,使孩子進行了從少年到青年、家庭到社會的身份轉換。如果說驅打更多體現(xiàn)著父母對孩子未來發(fā)展的成長期盼,那么謝神則更多的體現(xiàn)了父母實實在在的精神寄托,一方面感謝祖先和神靈對孩子的保佑,另一方面將心底對孩子未來發(fā)展的擔憂與期盼寄托于神靈。
隨著時代變遷、城鎮(zhèn)化發(fā)展,部分民俗失去了生存空間和文化環(huán)境,但是“圓鎖”禮不僅沒有消逝,反而越來越被重視。只是“圓鎖”禮儀上融入了現(xiàn)代技術和觀念。
過去的“圓鎖”禮通常都是在自己家中院子里,來幫忙的鄉(xiāng)親在“圓鎖”結束后圍坐在院子里吃飯。現(xiàn)在基本都會在飯店舉辦“圓鎖”禮,又名“開鎖宴”?!伴_鎖宴”較之傳統(tǒng)圓鎖禮有兩大顯著變化:第一,“圓鎖”禮的舉行由小范圍的局部參加變?yōu)槁≈厥⒋蟮难缦畲?。第二,“圓鎖”禮的參與形式從供品準備、儀式幫忙向禮物饋贈發(fā)展。
舊時“圓鎖”禮多側重儀式過程,禮節(jié)繁多、冗長?,F(xiàn)在簡化儀式,在保留過去“圓鎖”禮核心環(huán)節(jié)的前提下增設新環(huán)節(jié),具有現(xiàn)代性、時代感的成人禮應運而生。
現(xiàn)代的成人禮,在內(nèi)容上經(jīng)歷了揚棄與再加工,突出了新的文化元素,將攝像、樂隊,專業(yè)司儀等融入其中。增加了孩子和父母的致辭、鞠躬等,用更文明、更人性的方式表達人們內(nèi)心的情感訴求。
民間一直認為在開鎖之前孩子的身體、智力是自然的生物狀態(tài)?!伴_鎖”儀式可以把孩子的智慧之門打開,就長子當?shù)氐恼f法:“開鎖以后人就開竅了,有靈氣了?!薄伴_鎖”儀式在整個“圓鎖”過程中都是至關重要的,人們將自己的美好期盼賦予其中,使其具有了“通過”的意義,認為經(jīng)歷了“開鎖”的孩子,不僅會有健康的體魄,還會有非凡的智慧。“圓鎖”禮作為現(xiàn)代成人禮儀的主要形式突出了它的教育功能?,F(xiàn)代“圓鎖”禮增設的父母寄語、子女感恩等環(huán)節(jié)喚醒了孩子的感恩意識,中國傳統(tǒng)的孝悌、人倫、敬祖意識得到很好的展演,不失為一種道德、倫理的教化。孩子可以通過在場參與整個過程,警醒他們已經(jīng)告別了童年,邁向“成人”行列,“具有一定的自省功能”[3]。
[1]王潔敏.試論成人儀式的本質屬性[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1):346.
[2]李中林.上黨人生禮儀[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6.
[3]何生海,劉一鳴.文化社會學視角下的“圓鎖”習俗[J].東疆學刊,201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