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游教言初論

2015-03-19 09:12:58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西游記

孟 亞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黨委組織部,重慶 400065)

西游教言初論

孟亞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黨委組織部,重慶 400065)

摘要:《西游記》是一部集文化與教育為一體的小說。從“教”字出發(fā),它是適合教化、教育、教義以及教學的好素材。從身心修養(yǎng)這一做人的根本和教育的根本出發(fā),它以化大雅為大俗的方式,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日用而不知”的人格修養(yǎng)大道理轉(zhuǎn)化為“日用而不知”的為人處事小智慧,讓人在嬉笑怒罵中,自然而然地從知之到好之,再到樂之,達到有所學、所悟、所認同、所信奉的目的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關(guān)鍵詞:西游記;教言;教育小說

收稿日期:2014-12-01 2014-12-26

作者簡介:孟亞(1978-),男,河南鹿邑人,教育史碩士,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黨委組織部副部長,研究方向:教育史、通識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識碼:A

文章編號:編號:1008-6390(2015)03-0112-03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10WX50)

所謂教言,即教育之言,教誡之語。教言是社會教化和大教育的重要素材和內(nèi)容之一。廣義上講,凡是立意于“一道德,同風俗”的活動都是教化;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顯然,教言也算是一種社會教化、泛教育、大教育或非正式教育的內(nèi)容。近年來,各式各樣的教言大行其道,或勵志成功,或心靈雞湯,或權(quán)謀厚黑,或潛規(guī)當?shù)溃炎尨蠹覍徝榔?,不勝其煩。其中,教言出處最多的當屬寬泛意義上的國學。國學的確大熱,也應當理直氣壯地熱,但熱鬧背后似乎也有一些不真實的泡沫,或“起哄”,或“虛熱”,或“作秀”,或有意無意地將其引至岔路上去。

當然,弘揚傳統(tǒng)文化,只要不往歪處去引,怎么做都是對的。但無論怎么做,無論誰來做,有四個關(guān)鍵問題可能都需要思考解決:

其一,如何讓人從知之到好之,再到樂之。

其二,如何讓人真正能從中有所學、所悟、所認同、所信奉。

其三,如何使人將“日用而不覺”的國學大教言,內(nèi)化為“日用而不覺”的生活小道理。

其四,如何從浩如煙海、博大精深的國學教言中選擇一個較小的、較合適的“點”。

這要求我們,要選擇更合適的題材和內(nèi)容,通過更合適的方式,使國學智慧和教言更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人心,讓人愿看、樂學、能悟、有得。

以《西游記》為文本和素材,講有意義、有意思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核心價值和教言智慧,就很符合這些要求。我們的具體想法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字上。

第一,這是教化的“教”。

教化,即風化、道化、風教、德教、訓導等,一般指的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政教風化、教育感化和環(huán)境影響。教化既向人們正面灌輸?shù)览?,又注意結(jié)合日?;顒邮谷藗冊诓恢挥X中達事明理,潛移默化;其核心本質(zhì)有二:一是“風”,二是“化”。

在“風”而言,古之“風化”有三個根本特點:一是擾及萬物的“入”,即傳統(tǒng)教化在學校教育之外,還浸潤至家庭、社會生活,從而在社會層面形成了一種整合性的影響力;二是化物無形的“伏”,即傳統(tǒng)教化具有行不言之教與從細處修身的特征;三是順調(diào)其心的“順”,即傳統(tǒng)教化有剛中不過與以“順”化物的主張。[1]

在“化”而言,“化”即感化之“化”、化民成俗之“化”、春風化雨之“化”,“包括推廣禮教,宣傳有關(guān)倫理道德、厲行勸善懲惡,尤其是旌德?lián)P善,作為表率和示范,以供民眾效法”[2]。

根據(jù)我們自己的理解[3],教化即合“風”和“化”二者為一,通過大教育小教育、大傳統(tǒng)小傳統(tǒng)、正式非正式等諸多方式,改變和轉(zhuǎn)化民眾的身心世界。內(nèi)容無所不包,涵蓋思想政治、道德規(guī)范、知識技能等方面;“教具”無所不用,包括教育、文學、詩歌、鄉(xiāng)約、日常讀物等多種樣式。所以說,我國古代教化在內(nèi)容上具有儒釋道三教合一、互為補充的特征;在方式上,系統(tǒng)、正規(guī)與各種非系統(tǒng)、非正規(guī)的教育感化活動,共同在社會整體層面構(gòu)成了一種整合性的教育影響力。

以教化觀之,《西游記》是一部教化小說,它的教化意義巨大。明朝陳元之在《西游記序》中說:“濁世不可以莊語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道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謔笑虐以恣肆。笑謔不可見世也,故流連比類以明意?!盵4]《西游記》從浮世,繼而為教,然后明理,再到入俗,就是教化的一個完整過程。當然,這一過程是通過“委蛇”“浪謔”“笑謔”的方式完成的,而不是尋常的“莊語”。明朝袁于令在《西游記題詞》中,說得直白:“三教已括于一部,能讀是書者,于其變化橫生之處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道不洽?”[5]清朝渾然子《悟元道人〈西游原旨〉敘》則干脆說:“從茲以往,人人讀《西游》,人人知原旨;人人知原旨,人人得《西游》?!盵6]清朝劉一明在《西游原旨序》中則作了更為詳盡的推介:《西游記》“一章一篇,皆從身體力行處寫來;一辭一意,俱在真履實踐中發(fā)出。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釋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不待走十萬八千之路,而三藏真經(jīng)可??;不必遭八十一難之苦,而一筋斗云可過;不必用降魔除怪之法,而一金箍棒可畢?!盵7]

《西游記》真有這么大的威力嗎?明清眾多詮釋者,言辭之中,雖有夸張,但不無道理。書在那里擺著,怎么解讀,其實全在自己。清朝張書紳《西游記總論》言:“以一人讀之,則是一人為一部《西游記》;以士農(nóng)工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各自讀之,各自有一部《西游記》?!髡叨钍廊酥炼?,其端又不一,故不能一一耳提面命以教之,又不能各為一書以教之,故作《西游記》,使各自讀之,而各自教之也?!盵8]

一言以蔽之,《西游記》就是一座教化的寶藏,別人解讀也好,各自教之也罷,都是為了人的成長、成功,只要認真去品悟,人人都能從中受益。

第二,這是教育的“教”。

《西游記》是一部文化小說,也是一部教言小說、教育小說。所謂教育小說,就是“強調(diào)主人公要經(jīng)歷‘成長’這一過程,并且在成長的過程中伴隨著精神和思想領(lǐng)域的成熟,是逐漸走向社會化的經(jīng)歷過程”的小說[9]。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劉半九先生說得好:“教育小說是以個人和社會的矛盾尚未激化成為敵對狀態(tài)為前提的,主人公在生活中接受教育的過程就是他通過個性的成熟化和豐富化成為社會合作者的過程?!盵10]由此可見,《西游記》不正是唐僧師徒特別是孫悟空的“個性成熟化”和“成為社會合作者”的過程,不正是成長、成功并逐漸走向社會化的過程嗎?

從這層意義上講,《西游記》確實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段饔斡洝肺幕芯繒L丁振海先生認為:“《西游記》中確實還蘊含著深刻且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教育哲理與做人道理。”[11]《西游記》研究專家李安綱教授也說:“《西游記》為我們提示了故事背后的教育真諦,而且也為我們教育孩子開了一劑良方?!盵12]陳鐵橋先生講,“《西游記》是一部寓言性的隱語書”,是“中國心商教育第一書”,也是“治病救人,施教育賢第一書”[13]。南懷瑾先生說得好:“身心修養(yǎng),正是做一個人的根本。不論你是什么職業(yè),什么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為基本修養(yǎng)的,這是中國的教育根本?!盵14]北大學者白化文教授則從勵志的角度作了詳細分析:“《西游記》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極為鮮明,而且讀者面最寬,老少咸宜。此書的副作用極小,是一部鼓舞人積極斗爭、永不灰心、為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的書?!盵15]

《西游記》就是一部這樣的傳世經(jīng)典,它從身心修養(yǎng)這一做人的根本和教育的根本出發(fā),以化大雅為大俗的方式,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日用而不知”的修養(yǎng)大道理轉(zhuǎn)化為“日用而不知”的為人處事小智慧,讓人在嬉笑怒罵中、“滿紙荒唐”中,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潛移默化地從知之到好之,再到樂之,達到有所學、所悟、所認同、所信奉的目的,產(chǎn)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因此,從這種意義來說,《西游記》也是一種“史料”,而且是典型的、教育意味濃厚的“教育史史料”。正如有論者所言,“教育小說所反映的主題,是作家所處時代精神的外化;所提供的教育素材,是當時教育狀況的反映,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是可以作為一種教育文獻來解讀的,具有史料價值”。[16]

第三,這是教義的“教”。

所謂教義,一是指禮教、名教的旨意,二是指某一種宗教所信奉的道理,三是指引申意義上的信仰、準則等含義。以此三者來看,《西游記》兼而有之?!段饔斡洝繁旧砭褪菍⒋蠼塘x與小智慧結(jié)合得極好的一本傳世經(jīng)典,儒釋道各種中國傳統(tǒng)教義、教言雜糅其中,蔚為大觀。正如清朝張含章《西游正旨后跋》所言:“《西游》之大義,乃明示三教一源,故以《周易》作骨,以金丹作脈絡,以瑜迦之教作無為妙相。”[17]這種評價非常精準,《周易》、金丹和瑜迦分別為儒、道和釋的代表,研究者大多確實從此三個角度,來解讀《西游記》的微言大義。比如,清朝張書紳《新說西游記總批》中言:“三藏真經(jīng),蓋即明德、新民、止至善之三綱領(lǐng)也。……故名其書曰《西游》,實即《大學》之別名,明德之宗旨?!盵18]這是從儒家的角度來理解的。清朝悟元子、悟一子、澹漪子等人所詮、所解的各類證道書,就是從道家的角度來理解的。當然,從佛教的角度來理解,就無需多說了,《西游記》本身講的就是取經(jīng)成佛的故事嘛??傊?,以他們的觀點來看,《西游記》簡直就是燉“心靈雞湯”的那只唯一的老母雞。從教言、教育的角度解讀《西游記》,這只是很“二”地選其萬一,試著從中舀一勺湯出來。

第四,這是教學的“教”。

眾所周知,在大學里工作,教育、教學和科研三位一體,缺一不可,其中,教育是最大的目的,科研是托底的基礎(chǔ),而教學是天然的中心。從教學的角度看,《西游記》是非常適合進行通識教育和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絕佳題材。從這個角度看,“《西游記》是一本引人向上,鼓勵有志之士努力進取,鍛煉身、心、意、性、情,克服千難萬險,勇于攀登,成為棟梁之才的人生‘教科書’?!盵19]或者,“《西游記》是寫給普通人看的人生成功學?!盵20]

當然,《西游記》不是上“思想政治課”的教科書,也不適合直接作為教科書來用,而必須在“研”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重新加工、解讀之后,才能拿來“教”、拿來“學”。說白了,這必須有一個“烹飪”的過程,而不能直接把一堆“食材”端上來。在諸多教學課程中,人文社科類通識課程就特別適合這么干。

因為通識課程的核心特征就是一個“通”字,要求教師自己先“通透”素材,再用比較“通俗”的方式,讓學生獲得一些“通識”。其具體要求有三:其一,把握基本性,選用人文社科知識領(lǐng)域里經(jīng)典、重要的元素,講給不同學科背景、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的學生聽。其二,把握主體性,針對學生的需求和興趣點,讓他們自己去悟、去堅持。看到能否悟到,悟到能否做到,做到能否堅持,堅持能否持久,持久能否有成。其三,把握整合性,體現(xiàn)學科交叉、知識整合和思維遷移的特點。[21]以《西游記》為素材和文本來講成長,就具備了這三點要求。

第五,這是諧音的“教”。

教言,教言,聽起來就和“椒鹽”差不多。椒鹽是一種調(diào)料,是花椒和食鹽的混合體,全國各地都用,但川渝大地絕對最有特色、最出名。椒鹽花生、椒鹽胡豆、椒鹽排骨、椒鹽土豆、椒鹽桃片、椒鹽蝦餅、椒鹽煎肉等等,當然還有“椒鹽普通話”,那更是一絕。作為外地人,久居重慶,對此也略知一二。重慶的椒鹽味兒,透著一股子幽默、直爽、麻利和江湖氣,與《西游記》的江湖氣質(zhì)倒有幾分相似。眾所周知,《西游記》游戲三昧、麻辣鮮香、插科打諢,讓人樂不可支之處比比皆是。因此,我們在講西游教言的時候,也不得不注意這一點?!段饔斡洝愤@份特別適合做成椒鹽口味的好“食材”,就不能用清水煮了,那樣就不能充分品嘗到美味所在。當然,即使清水煮了,也得蘸著椒鹽佐料來吃。

《西游記》貴為“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國甚至在全世界都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正如韓田鹿教授所言,“《西游記》是建立起中國下層百姓‘世界觀’的一部奠基之作”。[22]它似淺還深,似幻還真。幾百年來,解讀《西游記》的比看《西游記》的還多。那么,我們?yōu)槭裁催€要湊這個熱鬧呢?

目前,市面上的各類《西游記》研究、解讀文本,雖然很多,但大致脫不了三條路數(shù):一是純學術(shù)研究的路數(shù),學術(shù)期刊上多見,說理有余,受眾太??;二是“心靈雞湯”的路數(shù),“暢銷書”上多見,借雞生蛋,有點牽強;三是戲謔調(diào)侃的路數(shù),網(wǎng)絡上多見,好玩有余,“正經(jīng)不足”。

與之相比,用教育小說的角度來解讀,還是有一些小創(chuàng)新:第一,在題材和內(nèi)容上,將教育與文學結(jié)合起來,在《西游記》中發(fā)現(xiàn)教育,通過教育豐富我們對《西游記》的理解,通過《西游記》增強教育的吸引力。第二,在研究視角和方式上,采用闡釋學和現(xiàn)象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從《西游記》本身的存在價值出發(fā),從現(xiàn)實生活和理想生活中生發(fā)出來的作品進行還原,即:走向(回到)事情本身。第三,在形式上,這本小書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學術(shù)專著、教材形態(tài)和知識形態(tài),力圖用非教材的形式,非學究味的語言,承載學術(shù)和教材的使命。第四,在風格和體例上,更加注重故事性和可讀性,盡量保持一種輕松、詼諧、生動、有趣的敘述風格。

具體來說,我們的路數(shù)是在忠實《西游記》原有脈絡、故事和思想的基礎(chǔ)上,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提煉、總結(jié)、加工,然后用一種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來講“椒鹽味兒”的西游教言和成長智慧。雖然看起來仍不免是一鍋“亂燉”,但明顯與厚黑、解密、“水煮”、歪說、戲談等方式不同,我們的主觀目的絕對是為了讓這鍋“亂燉”更有味道、更有營養(yǎng)、更利于吸收。

參考文獻:

[1]李家智,江凈帆.論我國傳統(tǒng)教化之“風化”特征[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8):265-268.

[2]江凈帆.“教化”之概念辨析與界定[J].社科縱橫,2009(1):131-132.

[3]孟亞.權(quán)力、思想與教化——教育視域中的宋代生活倫理統(tǒng)一性的確立[D].開封: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5.

[4][5][6][7][8][17][18]蔡鐵鷹.西游記資料匯編[G].北京:中華書局,2010:578.580.601.611.619.628.638.

[9][16]趙娟.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小說研究[M].石家莊:河北大學出版社,2013:2.8.

[10]凱勒.綠衣亨利[M].劉半九.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11][12]李奇.和孩子一起成長——《西游記》中的家教智慧[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序1.序2.

[13]陳鐵橋.心解西游記[EB/OL].(2012-01-28).http://bbs.tianya.cn/post-666-20189-1.shtml.

[14]南懷瑾.身心修養(yǎng)是做人的根本[J].瞭望東方周刊,2009(10).

[15]御風樓主人.看破西游便成精[M].北京:企業(yè)管理出版社,2012:4.

[19]李志強.向《西游記》取人生真經(jīng)[M].北京: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08:封底.

[20]李劍波.人生就是取經(jīng)路——《西游記》:直指人心的智慧.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封底.

[21]孟亞,李慧玲.關(guān)于大學生素質(zhì)教育通選課的思考:以《西游成長論》為例[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4):144-146.

[22]韓田鹿.大話西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責任編輯石悅]

猜你喜歡
西游記
《西游記》校釋補苴三則
閩西游記
海峽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 08:08:24
西游記
中國漫畫(2018年4期)2018-12-05 04:05:50
西游記
中國漫畫(2018年3期)2018-12-05 03:50:20
西游記
中國漫畫(2018年1期)2018-12-05 03:25:06
西游記
中國漫畫(2017年9期)2018-01-25 20:12:14
西游記
中國漫畫(2017年10期)2018-01-25 18:42:55
西游記
中國漫畫(2017年4期)2017-06-30 08:39:17
西游記
中國漫畫(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逊克县| 大方县| 阳信县| 遵义县| 兴山县| 东山县| 黄骅市| 龙胜| 乐昌市| 北京市| 罗田县| 乃东县| 昭苏县| 辛集市| 伊春市| 建宁县| 永修县| 武穴市| 嘉鱼县| 南靖县| 辽源市| 枞阳县| 金寨县| 高雄县| 石渠县| 清新县| 龙海市| 子洲县| 全南县| 环江| 长沙市| 五莲县| 中宁县| 上杭县| 双桥区| 津南区| 乌海市| 荥阳市| 德格县| 贵阳市| 平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