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體學視域下《阿Q正傳》兩個英譯本的對比研究

2015-03-19 09:12:58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阿Q正傳楊憲益翻譯

鄭 雅

(華中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文體學視域下《阿Q正傳》兩個英譯本的對比研究

鄭雅

(華中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摘要:《阿Q正傳》是魯迅小說中的經(jīng)典之作。該作品深刻剖析了國民的劣根性,以其獨特的文體風格著稱。在文學作品翻譯中,將原作品的文體風格準確傳達出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文體學相關理論為基礎,從語音、詞匯、句法和修辭層面對楊憲益夫婦和藍詩玲的《阿Q正傳》兩個英譯本進行對比分析,以考察原文文體在譯文中是否得到充分再現(xiàn)。

關鍵詞:文體;《阿Q正傳》;翻譯;楊憲益;藍詩玲

收稿日期:2015-01-30 2015-03-03

作者簡介:鄭雅(1990- ),女,湖北武漢人,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識碼:A

文章編號:編號:1008-6390(2015)03-0071-04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教改項目(133146)

一、引言

魯迅是中國文學界的巨擘。他一生借筆為刀,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解剖國民的靈魂。他的小說深刻批判了千百年來國民身上的劣根性?!栋正傳》是他的小說集《吶喊》中的中篇小說,也是體現(xiàn)魯迅憂國憂民思想的代表作。楊憲益夫婦是中國著名的翻譯家,曾翻譯多部魯迅小說,他們的譯作堪稱魯迅小說英譯的權(quán)威版本。英國知名漢學家藍詩玲(Julia Lovell)英譯的魯迅小說譯本是最全、最新的。楊憲益夫婦和藍詩玲的譯本為魯迅小說在世界上的傳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這一中一外的翻譯名家的同一譯作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擬從文體學的角度,分析兩個譯本在語音、詞匯、句法、修辭方面的異同及其對傳達原作精神的效果。

二、翻譯與文體學

文體學分析一般重點分析語音、詞匯、句法和語篇等的某些特點,包括它們的分布和重復,如在語音方面是否有押韻、擬聲詞、重音分布及強弱等;在詞匯方面,用詞是簡單還是復雜,口語化還是正式,古詞還是新詞,描寫性的還是評論性的,具體還是一般等;在句法方面,有圓周句、省略句、倒裝句、簡單句、復雜句、對偶句、排比句等;在修辭上,有明喻、暗喻、轉(zhuǎn)喻、擬人、類比、仿擬、矛盾修辭法等藝術(shù)手法。

風格的翻譯是文學作品翻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部文學作品都由內(nèi)容和風格組成一個統(tǒng)一、不可分割的整體。同樣的文本信息,采用不同的文體風格所傳達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因此,在翻譯文學作品時首先要體會原文寫作風格,其次要將原文的內(nèi)容和原文的寫作風格傳達出來,在譯語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英國學者亞歷山大·泰特勒(Alexander Tytler)提出“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1],強調(diào)了譯文的風格和寫作方式應該與原文相一致。而Leech & Short認為,“SENSE +STYLISTIC VALUE=(total) SIGNIFICANCE”[2]20,即作品的所傳達的意思與其文體價值之和才是整個作品的意義。文學作品翻譯作為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在不損害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原文體充分再現(xiàn)才能更大程度上實現(xiàn)文化交流這一目的。因此,在翻譯文學作品時不僅要傳達意思,而且要在譯文作品中再現(xiàn)原文的風格筆調(diào)。

三、譯文分析

魯迅的小說向來以辛辣的風格著稱,《阿Q正傳》也不例外。這部作品運用了譏諷、反語、幽默、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法,具有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以下從語音、詞匯、句法和修辭層面分析楊憲益夫婦(以下簡稱楊譯)和藍詩玲(以下簡稱藍譯)兩個英譯本,考察原文本的藝術(shù)特色是否在譯文中得到充分再現(xiàn)。

(一)語音層面

語音研究是語言研究的奠基石,也是研究文體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文學作品中,文中的言外之意都是借助語音途徑來實現(xiàn)的。語音對文學文本具有補充或呼應的作用。另外,英國詩人Alexander Pope 說過,“The Sound must seem an Echo to the Sense”[3]10。也就是說,語言的聲音和作品的意思是相互照應的,或是對作品意義起到烘托作用。作者一般通過押韻、擬聲等修辭手法來實現(xiàn)語音上的美感或是其他特定效果。

例1“‘君子動口不動手’!”阿Q歪著頭說。[4]232

楊譯:“‘A gentleman uses his tongue but not his hands’!” protested Ah Q,his head on one side.[4]233

藍譯:“‘A true gentleman fights with his head,not with his hands’!” Ah-Q quoted,his head twisted to one side.[5]90

例2……但泥土仍簌簌的掉,阿Q的腳也索索的抖。[4]266

楊譯:The mud wall started crumbling,and Ah Q shook with fear.[4]267

藍譯:As the surface of the wall crumbled,Ah-Q’s feet began to tremble beneath him.[5]101

在例1中,阿Q因王胡比他捉的虱子大而且多,心里不服氣,于是對后者破口大罵,最終卻勢單力薄,被王胡痛打一頓才作罷。阿Q因為瑣事被王胡打,在這里是學讀書之人文縐縐地講話,“君子動口不動手”,向王胡求饒,用語上與他自己流浪雇農(nóng)的身份不相符,讓讀者聽了啼笑皆非。原文“口”(kǒu)和“手”(shǒu)的韻母相同,即這兩個字在讀音上押韻。在朗誦和詠唱時會產(chǎn)生和諧感,這是古漢語常有的特點。而且,“動口”與“動手”形成鮮明對比。楊譯本中分別將這兩個字翻譯成了“tongue”和“hand”,喪失了原文的語音文體;藍詩玲將其分別翻譯為“head”和“hand ”,讀音比較接近,兩個詞押頭韻和尾韻。因此,藍譯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保留了原文的語音文體,同時也很好地傳達了語意。所以說,例1中,藍詩玲的譯本更好地傳遞了原文的風格。

例2中,阿Q自從因向趙太爺家的女傭吳媽“求愛”,惹惱了趙家,被趙家辭退后身無分文,生計就成了大問題。一天,又冷又餓的阿Q來到了靜修庵的墻外,一看四下沒人,就爬到墻上準備跳到庵內(nèi)尋覓可吃的東西。原文“簌簌”(sù sù)和“索索”(suǒ suǒ)讀音相近,而且是一對疊詞,而疊詞具有增加語言的韻律感、模擬聲音和展現(xiàn)動作、表現(xiàn)心里活動的作用。文中的“簌簌”形容了阿Q腳上的泥土往下掉的聲音,使讀者如臨其境;而“索索”具有雙重意思:一是形容人害怕、不安的心理狀態(tài);二是擬聲詞,形容細小聲音。在這里兩種解釋都是合情合理的。本來還算勤勞的阿Q生計成了問題,沒有飯吃,無奈要去偷靜修庵的東西。一方面,他腳上的泥土往下掉,所以他站不穩(wěn),自然腳也跟著顫動;另一方面,阿Q可謂是“讀書”人,他還是為“偷”的行為感到難為情,所以心里難免不安。楊譯將“索索”譯為“shock with fear”沒有把另一種意思譯出來,和前面的“crumbling”也無任何押韻;藍詩玲的譯本中用了兩個詞“crumble”和“tremble”來表達“簌簌”和“索索”,這兩個詞押尾韻,和原文神似。而且,“tremble”不僅有動作的顫抖,還可以表示心里的害怕不安,模糊化處理達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故藍詩玲的譯本更好地傳遞了原文的語音文體。

(二)詞匯層面

詞的選用與文學作品的文體密切相關。具體來說,詞的選擇決定了作品的文體,因而對其最終意義的傳達具有重要影響。例如,演講中多用通俗易懂的詞語以便觀眾能聽懂,不用或少用偏僻詞。上流社會的交流中多用正式、具有繁文縟節(jié)性質(zhì)的詞。受教育程度比較低的人多使用非正式語、縮略形式(如wanna,alrighty)等。因此,詞的正式或不正式,褒義或貶義,簡單或復雜,具體或抽象等都是文體學研究的內(nèi)容。譯文中的選詞要和原文的詞體基本對應,符合原文的用詞風格,以準確傳達其內(nèi)涵。

例3……則我既不知與阿Q是否同宗,也未曾受他子孫的拜托。[4]200

楊譯:but I do not know whether I belong to the same family as Ah Q or not,nor have his children or grandchildren ever entrusted me with such a task.[4]201

藍譯:I know neither of any personal blood connection with Ah-Q nor of any request from his descendants to create such a document.[5]80

例4于是他決計出門求食去了。[4]264

楊譯:Then he made up his mind to go out in search of food.[4]265

藍譯:He decided to go out in search of sustenance.[5]100

在例3中,作者魯迅正在為該給這篇傳記起什么名字而發(fā)愁。各種傳記都與阿Q這個人物的身份不符,這時作者想到用“家傳”,但又顧忌到自己和阿Q并非同一個宗族,而且阿Q的“子孫”又沒有托付他寫這個傳記,因此要棄用這個名字。在“子孫”的翻譯上,楊譯為“children or grandchildren”,而藍譯為“descendants”,哪一個更符合原文選詞呢?首先,原文用詞上還是比較正式的。將“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與“descendant”相比,前者顯拖沓,且后者比前者更正式。其次,在此“子孫”是泛指代詞,意為“子孫后代”,即阿Q的后人,而非僅限于子孫兩代人。藍詩玲將其譯為“descendant”,這個詞與原文選詞更吻合,故譯文更佳。

例4中,阿Q丟了工作,去找工作又無果,因為貌似工作都被小D給攬走了。回到住處土谷祠,他發(fā)現(xiàn)自己身無分文,也沒有什么可以變賣的。饑腸轆轆的他決定出門“求食”去了?!扒笫场庇迷谶@里不僅顯示了阿Q處于饑寒交迫的境地,更突出了他地位卑微,連人和動物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都沒有辦法滿足?!扒笫场笔切稳輨游飳ひ捠澄锏挠谜Z,用在阿Q這個人上顯示出他的身份地位低下,具有悲劇性,反映出當時社會“吃人”的狀況。因此“求食”是把阿Q作為人的活動貶低為動物的覓食行為。在楊譯文中,“求食”為“in search of food”;而藍詩玲將其翻譯為“in search of sustenance”,區(qū)別就在于“food”和“sustenance”。兩個詞都有“食物”的基本意思。然而,“food”是一個意為“食物”的中性詞,體現(xiàn)不出阿Q的填飽肚子都成問題的窘境和急需食物來維持生計的狀況;“sustenance”更側(cè)重“人和動物賴以生存所必需的養(yǎng)料”,如果沒有就無法健康地生存下去,即“維持生命的東西”[6]1783。故藍詩玲的翻譯“in search of sustenance”更有力地表達出了原文阿Q“求食”的落魄境地,更符合原文詞匯文體。

(三)句法層面

句子是能夠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同樣的內(nèi)容可以分別用陳述句、反問句、長句、短句、簡單句、復雜句、命令句、感嘆句等句子表達出來,相應地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語言效果。研究文學作品不僅要注重文中說了些什么,而且要研究怎樣說的。因此句法特色組成整個作品文體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例5“和尚動得,我動不得?”[4]238

楊譯:“If the monk paws you,why can’t I? ”[4]239

藍譯:“Sauce for the goose,sauce for the gander!”[5]92

例6然而要做這一篇速朽的文章,才下筆,便感到萬分的困難了。[4]198

楊譯:And yet no sooner had I taken up my pen than I became conscious of tremendous difficulties in writing this far-from-immortal work.[4]199

藍譯:But as I take up my pen to begin this distinctly mortal work,the infinite difficulty of it again deters me.[5]79

在例5中,阿Q剛剛被“假洋鬼子”打了一頓,心里覺得甚是屈辱,恰巧迎面走來了靜修庵的小尼姑,謾罵小尼姑后開始對她動手捏臉,以此來轉(zhuǎn)移之前受的屈辱。當小尼姑責問阿Q時,他說了上面的話。魯迅用寥寥幾筆就把阿Q胡亂攀比的丑陋心理,強詞奪理、恃強凌弱的特點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了。“和尚動得,我動不得?”是一個反問句,其否定的形式代表了堅決的肯定,即和尚可以對你動手動腳,我肯定也可以。但是它比一般的肯定句“和尚動得,我當然動得”要更有力,語氣更加強烈。楊譯采用了一個反問句,基本可以產(chǎn)生和原文一樣的“頂撞”小尼姑的文體特色;而藍譯直接將其歸化為英語中的一個諺語,完整句子為“What is sauce for the goose is sauce for the gander”[7]1771。字面意思是“給母鵝的調(diào)味汁也該給公鵝”,引申為“他人可以做的事情,在相同的境況下我也可以做”。雖然說這個句子意思大致和原文一致,但不能和原句產(chǎn)生相同或類似的效果。同時這個肯定的陳述句失去了原文反問句的氣勢,語氣也要弱很多。再者,原句中的“和尚”在翻譯時不宜省略掉。因為,作為出家之人,和尚是最動不得人世間“色心”的。但在阿Q眼里,連不該犯戒的和尚都可以挑逗尼姑,為何比和尚更有資格想女人的普通凡人——他自己卻動不得呢?原文體現(xiàn)了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內(nèi)涵的佛家禁忌,而在藍譯中明顯丟失了原文的對比。因此,從句法角度看,楊譯比藍譯更勝一籌。

在例6中,從后文介紹得知,阿Q是“三無人員”:無名字、無地位、無籍貫。要想給這樣的人寫傳記,自然是困難重重。從原文的“然而”“才”“萬分”幾個詞語強調(diào)說明了作者在創(chuàng)作《阿Q正傳》時遇到的這幾個巨大困難。楊譯用了一個倒裝句,其作用是強調(diào)、突出作者遇到的困難以及使描寫更生動。藍譯采用的是正常語序,雖說基本表達出了原文意思,但句子表達平實無華,其產(chǎn)生的強調(diào)效果顯然沒有楊譯和原文強烈。因此,在這個句式上,與原文文體所產(chǎn)生的效果上相比較,楊譯更佳。

(四)修辭層面

“修辭”就是修飾言論、言辭,是人們在交談、創(chuàng)作或文學作品中,使用的一些特殊方式來強調(diào)說明、夸張、渲染等,其目的是為了產(chǎn)生更好的表達效果?!栋正傳》中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矛盾修辭法和仿擬是其中的兩種。

例7阿Q不幸而贏了一回,他倒幾乎失敗了。[4]222

楊譯:Ah Q was unfortunate enough to win and almost suffered defeat in the end.[4]223

藍譯:…the one time Ah-Q was unfortunate enough to win,he lost almost everything.[5]87

例8“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肮?!”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4]238

楊譯: Ah Q roared with delighted laughter. The men in the tavern joined in,with only a shade less gusto in their laughter.[4]239

藍譯:“Hahaha!” Ah-Q laughed merrily. “Hahaha!” his audience joined in,with only slightly less enthusiasm.[5]92

在例7中,原文使用了矛盾修辭法。矛盾修辭法,即用意義相反的詞語來形容同一個事物[6]1234,其目的多是為了更強烈地表達句子的意思,讓讀者產(chǎn)生出乎意料、回味有余的感覺。原文解讀:對于一般人來說,贏錢是幸運的;而對阿Q來說,贏了錢倒成了他不幸的根源了,因為他贏錢反而挨打了?!暗箮缀跏 闭f明阿Q成功運用精神勝利法,最終沒有失敗。因此阿Q贏錢(被打)→不幸→失敗→精神勝利→勝利。楊譯和藍譯基本表達出了原文的思想內(nèi)容。不過,在“他倒幾乎失敗了”的翻譯上,楊譯更佳。原因是,原句意思是阿Q差點沒能精神勝利。藍譯回譯過來是“他幾乎失去了一切”。阿Q本來就一無所有,在賭博中贏的錢早已在一片混亂中被眾人搶走了,何來“一切”?因此,藍譯沒有理清原文內(nèi)涵,從而未能成功處理這個矛盾修辭法的表達。故楊譯略佳。

仿擬是一種重要的修辭手法。它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有意模仿為人熟知的語言材料,仿造出新的詞、短語、句子、篇章。其目的是使語言活潑生動,或使之具有諷刺色彩,引人發(fā)笑,因此具有產(chǎn)生強烈的諷刺性和幽默感的作用。在例8中,原文使用了仿擬的修辭手法。“九分”是作者有意模仿詞語“十分”而仿造出的新詞語,滿含幽默地鄙夷了酒店里的看客齷齪的靈魂、缺乏對弱者的同情心。由于他們并沒有和阿Q一樣親自調(diào)戲尼姑,故不覺得十分滿足,所以只有“九分得意”——比阿Q少一分得意。兩個譯文基本表達出了原文的意思。不過,楊譯只翻譯了看客們比阿Q少一分得意,和藍譯一樣沒有運用同樣的仿擬手法完美展現(xiàn)魯迅對阿Q和看客們的辛辣諷刺。因此,未能較好體現(xiàn)原文的修辭風格?,F(xiàn)提供改譯,以就教于方家:

“Hahaha!” Ah-Q laughed whole-heartedly. “Hahaha!” the audience in the tavern laughed half-heartedly.

四、結(jié)語

文體學的引入拓展了文學翻譯研究的視野。在文學翻譯中,作品的意義和風格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兩者應得到充分重視,以期更好地將原作的思想、風格精髓轉(zhuǎn)換到譯入語中。魯迅的小說注重遣詞造句,以其獨具一格的文體著稱,在翻譯魯迅小說時應注意其文體風格的再現(xiàn)。藍詩玲的譯文在語音、詞匯的層面再現(xiàn)原文文體比較成功。楊憲益夫婦則在句法層面比較成功。在修辭層面,矛盾修辭法方面兩者基本再現(xiàn)了原文文體;而在仿擬的修辭手法上,兩者的翻譯不盡人意,偏離了原文文體。總的來說,魯迅小說的英譯本在文體上不能和原文相媲美,亟待更完善的英譯本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參考文獻:

[1]Alexander Fraser Tytler.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M]// André,Lefevere (ed.). 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A Sourcebook.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128-135.

[2]Leech,Geoffrey & Short,Mick. 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M]. London: Longman,2007.

[3]王佐良,丁往道. 英語文體學引論[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7.

[4]魯迅. 吶喊[M]. 楊憲益,戴乃迭,譯.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5]Lu Xun. The Real Story of Ah-Q and Other Tales of China[M]. Julia,Lovell (tr). London: Penguin Books,2009.

[6]Hornby,A.S.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K]. 第6版.石孝殊,等,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牛津大學出版社,2004.

[7]陸谷孫. 英漢大詞典[K]. 第2版.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亦筱]

猜你喜歡
阿Q正傳楊憲益翻譯
楊憲益-戴乃迭《紅樓夢》英譯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證
紅樓夢學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34
《阿Q正傳》中阿Q形象賞析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9:35:27
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mào)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
小議翻譯活動中的等值理論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6:47
從文化因素的翻譯賞析《阿Q正傳》兩個法語版本的翻譯
淺談魯迅《阿Q正傳》的思想意義
淺析《阿Q正傳》中的心理描寫
青春歲月(2015年21期)2015-12-15 11:25:55
新青年(2015年4期)2015-05-18 12:59:29
《金絲小巷忘年交》
新青年(2015年4期)2015-05-18 12:59:29
讀者(2011年9期)2011-05-14 16:14:09
葫芦岛市| 舒兰市| 策勒县| 宣汉县| 莲花县| 井陉县| 浏阳市| 瓦房店市| 大竹县| 民丰县| 讷河市| 卫辉市| 永兴县| 乡城县| 威信县| 德钦县| 天水市| 井陉县| 万全县| 平定县| 化隆| 鹤庆县| 武隆县| 周口市| 盐城市| 读书| 昌宁县| 大冶市| 正定县| 合江县| 新巴尔虎右旗| 镶黄旗| 于田县| 莆田市| 南华县| 乌苏市| 论坛| 临漳县| 阜新市| 大石桥市| 右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