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建
(長沙理工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0)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敏感性
鐘 建
(長沙理工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0)
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對英漢文化之間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并且進一步發(fā)展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當今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通過分析語言與文化之間相生相息的關系以及對比英漢文化的差異,來探討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融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進行文化植入,闡明了必須把英語教學與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之中如魚得水。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英漢文化的差異;文化背景知識;文化植入
大學英語教學是為了實現學生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們順利地進行交流的目的,旨在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這種跨語言的交流本質上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由于大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真正地與外國人交流的機會并不多。加上語言測試項目中關于語言文化的內容少之又少,導致教師和學生都忽略了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的學習,只在乎語言知識點的講解。久而久之,學生只單純積累語言的知識點,不了解語言的背景文化知識,最終導致難以真正使用語言,只能應付簡單語言筆頭考試。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盡量把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融入教學之中,這樣,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提高才會水到渠成。
在西方,國際跨文化學術界有一個經常被提及的術語,那就是文化敏感性(Cultural Sensitivity)。那到底什么是文化的敏感性呢?通俗的來說,如果想讓自己的觀點和價值取向變得具有文化敏感性,就是要讓自己在談論一個事物或者現象時意識到自己相同的行為或者言論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大背景下會有不同的文化理解并且產生不同的行為結果。很多生活文化問題之所以出現爭議,就是人們忘記了談論它時自己所處的文化大背景。另外,文化內容從功能角度分為兩類:交際性文化和知識性文化。知識性文化指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教育、法律等文化背景;交際性文化包括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交際性文化是指用外語成功交流所需遵循的行為準則。(張曉英,2009)。文化敏感性即人們具備識別不同國家文化的能力,借此有效的解決跨文化交際中出現的交際障礙。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敏感性是指在深刻理解本族語文化的基礎上對第二語言國家文化的觀察、理解及反應能力。大部分學者認為文化敏感性是指能理性地理解、抓住、辨別與自己文化有明顯差異的異國文化特征。
語言作為一個日常交流的工具,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語言是文化的基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文化對語言也有制約作用。在掌握一門語言時,必須先了解這個民族的文化,也就是了解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好這門語言。文化又是語言所承載的內容,人類用語言創(chuàng)造了文化,文化反過來又豐富了語言的表達方式。兩者關系十分密切。在語言和文化的關系研究方面有兩種說法,即“語言與文化”和“文化中的語言”。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語言與文化的相輔相成,但又不能合二為一的相互依賴的關系。
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師的長期教學目標,然而,久而久之,英語教學就變成了以英語語言知識點的講解和訓練為重點的應付考試性教學,完全忽略了西方文化背景知識融入的重要性,大多數教師一致地認為只有通過聽、說、讀、寫,練的“題海”式訓練來掌握一門語言的語音、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才能使學生順利通過考試,真正地獲得一門語言。他們認為只有這樣的教學策略,學生才能迅速地掌握一門外語。其實不然,雖然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有某些相通或者相似之處,但二者之間存在著太多的差異,學生如果不能了解并區(qū)別這些文化方面的差異,他們在真正的語言交際中就會出現交際障礙,不可避免地出現語用失誤。因此,學習語言離不開學習文化,語言的本質的差異其實質也是文化的差異。換句話說,語言的教學即文化的教學。中國人用英語同英語國家的人們交流時需要考慮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更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必須想辦法提高學生對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它折射出文化的各個方面。中西文化差異是一個內容豐富且復雜的問題。我們要想靈活地使用這兩種語言來表達和交流我們的思想,除了掌握兩國的語言文字本身之外,還必須學習兩種語言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不光要讓兩種語言文字等值,更要讓兩種文化意義等值,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如魚得水。誠然,英漢文化是兩種根本不同的文化,他們的淵源和歷史發(fā)展道路各不相同,兩種文化根植的歷史背景、地理環(huán)境、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都不相同,漢民族根植于農耕文化,西方文化是典型的外侵性商業(yè)文化、海洋文化。正是因為如此,不同類型的文化產生了不同的思維方式,也深深鑲嵌于人們交流的語言之中。
誠然,文化是個具有鮮明個性的概念,兩國文化的差異如果反映到語言上,也就形成了語言上的不同。的確,一門語言是特定文化的產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也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一門語言的使用必然遵循文化的某種規(guī)則。因此,必須把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教學結合起來才能順利地進行跨文化交際(徐善清,2001)。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第一,風俗習慣的差異,比如中西方人民在日常交流中有不同的稱呼、問候、聊天、恭維等的表達方式。第二,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異,而理解宗教信仰差異是理解文化差異的鑰匙。第三,中西方人們的思維方式的差異,眾所周知,思維方式的差異會引起社會交際觀念和語言表達方式的差異。由此可見,中西文化的巨大差異給學生的跨文化交流帶來許多的障礙。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西方文化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對比中西文化差異,理解并接受中西方語言文化差異,使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更加順暢。
眾所周知,語言教學不僅是教授一門語言,而且是教其文化。沒有目的語的文化知識要成功交際是非常困難的”。但在實際教學中,“文化意識”無論是在課堂內還是在課堂外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就語言和文化兩個角度而言,要理解其一,就需要理解其二,因此為了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技能,在傳授一門語言的同時,解釋其文化就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由此可見,教師對目的語文化背景知識的解釋有利于學生克服語言學習中的文化障礙并能使其獲得較好的外語交際能力。
我們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恰當地處理語言與文化教學的關系顯得十分重要,教師要使學生意識到語言學習與文化學習是相輔相成,相生相息的。美國社會學家G.R.Tucker和W.E.lambert認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只教語言不教文化會使學生們漸漸地失去學習興趣,久而久之,他們不但不想學習語言符號本身,也不想了解使用這一符號系統(tǒng)的國家。反之,如果學生在學習一門外語的同時也提高他們的文化敏感性,便可以挖掘他們想了解這門語言的動力和興趣。由此可見,文化的學習滲透在語言的學習之中非常必要,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可采用如下具體策略來進行教學。
1.教師自身需要諳熟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密切關系,不斷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明確第二語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指導學生課前課后多接觸一些現代英語文學讀物,在課堂上,多結合課本選擇性介紹一些反映西方文化側面的文章,對其進行詳細介紹,組織同學進行對比學習,就其中西方不同歷史背景、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進行對比討論,例如介紹中西方人們的餐桌禮儀,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了解和接受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性,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外看一些國外的電影,看一些介紹西方文化的文章和學術雜志,讓同學們從閱讀材料中總結對比中西文化,有意識地學習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適應性,以適應新的大學英語教學的要求。
2.學校需要設法讓學生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聘請外教授課。學生們體驗另外一種文化氛圍,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更有利于獲得第二門語言。當然,外教上課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地接觸和了解西方文化的機會。與外教面對面的交流,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聽到純正的語音,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還能學到許多課堂上、書本上學不到的外國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比如什么時候、什么場合、什么方式、怎么說,說什么等等(Hymes,1972)
3.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組織學生收集相關的西方文化資料,以便進行實物詮釋。如不同國家人民的飲食、服飾等方面的雜志和網絡圖片,還比如講解西方地理常識、問候方式,用來開闊學生的眼界,增長學生的見識。另外,組織學生參與英語角、英語沙龍、英語辯論賽、英語交友晚會、專題講座、即興演講等等,在這些文化的氛圍中學習語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樣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不同的文化風俗和審美標準,并且可以感受外國的風土人情,以提高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適應性,學生們通過閱讀,積累大量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對二語所屬文化的認知與把握也會變得更全面,更成熟。
4.教育部門要調整師資的選拔機制,做好教師的職前培養(yǎng)和職后培訓。目前大學教師培養(yǎng)與培訓不能夠真正切切地提高大學教師的文化敏感性。我們國家目前對教師的職前和職后培養(yǎng),只是一種以學科教學專業(yè)為導向的培養(yǎng),僅僅重視強調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技能的提高,缺乏對教師多元文化知識學習的教前要求。這個問題需要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
總之,文化教學必須植入語言的教學之中。語言是某個特定文化的載體,與文化有著相生相息的關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應該滲透到語言教學之中,教師要結合大量的教學實踐經驗,探索出最恰當地文化與語言教學相結合的方法。要有目的性地引導學生學習文化背景知識,運用網絡媒體等教學方法和途徑,來激發(fā)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其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1]張曉英.在精讀課中培養(yǎng)文化敏感性和能力[J].外研之聲,2009.
[2]徐善清.東西文化差異對英語學習者的心理影響分析與對策[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1.
[3]Hymes.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In Pride,J.b.&J.Holmes(eds.)Socio- ling - uistics[C].Harmondswnrth:Penguin,1972.
2095-4654(2015)10-0071-03
2015-06-27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