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雄輝
(惠州學院 旅游系,廣東 惠州 516007)
夢想與現(xiàn)實:當代大學生社會歷史責任的考察與探究
陳雄輝
(惠州學院 旅游系,廣東 惠州 516007)
當代大學生社會歷史責任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中國夢實現(xiàn)的成敗。通過對社會歷史責任的內(nèi)涵考察,論述了社會歷史責任感應該包含三個基本品質(zhì):道德上的“善良”、政治上的“正義”和實踐上的“真理”,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當代大學生社會歷史責任的現(xiàn)狀與問題,即重“小善”而輕“大善”、重“小公”而輕“大公”、重“小真”而輕“大真”,進而從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三個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對策與思考。
大學生;中國夢;社會歷史責任
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人的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國夢的接力棒將不可避免地交到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手上?!扒嗄昱d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青年大學生能否承擔起時代發(fā)展的接力棒,最終實現(xiàn)中國夢,見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屹立東方,不僅是書寫人生華章的需要,更是華夏兒女社會歷史責任能否延續(xù)、中華文明能否傳承、社會主義事業(yè)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社會歷史責任(Social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是個古老而永恒的話題,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它就客觀而真實地存在,并且默默地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fā)展。20世紀以來,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深化和各市場主體利益關聯(lián)性的增強,國際社會對于社會歷史責任,特別是企業(yè)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研究普遍成為諸多學科領域的一個重要因子,社會歷史責任也逐漸成為現(xiàn)代公民普遍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社會是否成熟、公民素養(yǎng)是否完善的重要標志。他們普遍認為,在任何社會,有實力和能力的個人和機構(gòu)都需要為整個社會履行責任,人們所作的每個決定、進行的每個行為都必須要放在這種責任的視角中考慮。這種責任,西方比較典型的觀點包括,霍瓦德·R·博文(Howard.R.Bowen)1953年提出的“按社會的目標和價值向有關政策靠攏,做出相應的決策,采取理想的具體行動的義務?!卑5聹亍·愛潑斯坦(Edwin M.Epstein) 1987年提出的“要努力使決策結(jié)果對利益相關者有利的而不是有害的影響?!?/p>
到目前為止,人們對社會歷史責任的理解還不統(tǒng)一。以企業(yè)社會責任為例,國際機構(gòu)對其定義至少有200多種,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除了大家對企業(yè)社會責任的視角、形式的認識不同外,更重要的是企業(yè)社會責任的內(nèi)涵和外延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不斷地變化。
筆者認為,考察人(包括個人和集體)的社會歷史責任,必須將社會責任與社會歷史責任相區(qū)別,必須從人和社會的本質(zhì)關系出發(fā)。馬克思對此指出:“人的本質(zhì)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責任與社會歷史責任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社會責任側(cè)重于現(xiàn)時的時間和特定的空間(國家、民族、機構(gòu)等),強調(diào)人的理念和行為選擇對于他人和公共利益的思量和貢獻。社會歷史責任則側(cè)重于更長的歷史時間和空間,強調(diào)人們基于共同理想目標的堅定信仰和自覺行動。社會歷史責任是社會責任的前提和基礎,社會責任是社會歷史責任的反映和體現(xiàn)。
一個具有社會歷史責任感的人,應該具備以下三點基本的品質(zhì):(1)堅持道德上的“善良”;(2)堅持政治上的“正義”;(3)堅持實踐上的“真理”。道德“善良”要求人們正確把握“善”的本質(zhì),把對他人、自然、社會的關懷作為處理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會關系的基礎,倡導“大善”的思想人倫環(huán)境;政治“正義”要求人們正確把握“利益”的邊界,堅持把最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作為衡量正義與否的標準,倡導“大公”的社會氛圍和民主的政治秩序;實踐“真理”要求人們正確認識科學的作用,嚴格依照客觀規(guī)律去認識和改造世界,把客觀規(guī)律作為自己唯一的行動指南,勇于與“偽科學”做斗爭,倡導“真理”至上的組織運行機制。
簡言之,良好的社會歷史責任感不僅來自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正確認識,而且來自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注。只有把個人的前途和命運緊密地同命運共同體特別是國家、民族的興衰榮辱聯(lián)系在一起,并且化為個人和集體的自覺行動,人們的社會歷史責任感才能閃耀燦爛的光輝。
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有云:“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基于大學生特殊的歷史地位和群體性質(zhì),大學生社會歷史責任的培養(yǎng)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總的來說,經(jīng)過建國幾十年的沉淀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學生社會歷史責任感的培養(yǎng)取得了不斷的進步和一定的成績。由教育部組織的2014年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當前高校學生思想主流繼續(xù)呈現(xiàn)積極、健康、向上的狀態(tài),廣大高校學生堅決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進一步提升,對實現(xiàn)中國夢充滿信心。 與此同時,當代大學生社會歷史責任感的培養(yǎng)也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情況,表現(xiàn)在三個層面。
1.道德層面,重“小善”而輕“大善”?!靶∩啤睘椤靶g”,“大善”為“道”。部分大學生在個人修養(yǎng)上自覺認同誠信、踏實、禮貌等行為規(guī)范的同時,對人類社會特別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卻知之甚少;高喊“愛國”的同時,在對個人、社會、自然三者的相互關系處理中卻容易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漩渦之中;在“善”的理解上過于簡單和片面,在“善”的修養(yǎng)上重“術”而輕“道”,缺乏整體性、系統(tǒng)性和前瞻性,充滿功利性、短暫性和盲目性。
2.政治層面,重“小公”而輕“大公”?!靶」睘椤凹摇保按蠊睘椤皣?。部分大學生在學習目的上更多是站在就業(yè)謀生、光宗耀祖、報答父母、個人發(fā)展的角度上去考慮,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則更多地寄托在其他人身上,很多時候“愛國”僅僅成為響亮的口號;當自己發(fā)展不順或利益受到損害和削弱時,對國家的埋怨甚至不滿情緒隨時油然而生,社會公平公正與己無關,大公無私僅僅成為道貌岸然的追求;崇尚西方生活方式和文化,空談“自由民主”,對中國發(fā)展模式、發(fā)展成就、發(fā)展問題視而不見,對西方發(fā)展模式、發(fā)展成就、發(fā)展前途則充滿自豪。
3.實踐層面,重“小真”而輕“大真”。“小真”為本,“大真”為“源”。部分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缺乏真理的普遍性認識,弄虛作假,學術浮躁,高談星座,迷信風水;貪圖物質(zhì)享受,金錢至上,把金錢物質(zhì)看成唯一的“真理”;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差,不懂得換位思考,缺乏規(guī)則意識。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币陨锨闆r,雖為數(shù)不多,但影響嚴重,值得我們警醒。
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人民的夢?!皩崿F(xiàn)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三個必須”,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在中國夢的實現(xiàn)過程中,大學生應該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大學生的社會歷史責任感如何真正得到加強、鞏固和傳承,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戰(zhàn)略課題,也是一項現(xiàn)實難題。應該說,大學生社會歷史責任感的培養(yǎng)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筆者僅從教育的角度建議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可能對中國夢實現(xiàn)過程中大學生社會歷史責任的發(fā)揮起到較好的幫助。
(一)家庭教育
父母與子女之間有著天然的心靈紐帶,父母良好的行為舉止、科學的教育方法以及和諧的家庭氛圍對于子女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正如美國文學之父華盛頓所言,“讓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這是以往有涵養(yǎng)的大人明智的做法。這種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來,和大人贈給孩子們的那些最精致的禮物一樣珍貴?!比欢?,在社會日益發(fā)展的今天,家庭教育的缺陷已經(jīng)成為導致大學生人格發(fā)展障礙和社會歷史責任感缺失的關鍵因素,中國式家庭教育成為教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改善家庭教育的核心和關鍵是規(guī)范家長的教育理念和行為。具體來說,家庭教育應該彌補四個“缺失”。
1.主體平衡缺失。家庭教育的主體究竟是誰?有人說是母親,因為母愛如水,滋潤著子女茁壯成長;有人說是父親,因為父愛如山,給了孩子最安全的港灣。明確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應基于父親和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影響力。從教育學的角度分析,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力主要表現(xiàn)在培養(yǎng)孩子堅韌品格、引領孩子適應社會、幫助孩子角色認知、促進孩子認知能力等方面;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力主要表現(xiàn)在培養(yǎng)孩子友愛之情、豐富孩子感性思維、教會孩子理財能力、提升孩子勞動技能等領域。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是“雙主體”,母愛和父愛不可偏廢,只是在子女成長的不同階段應該有所側(cè)重。
2.精神追求缺失。中國當代大學生在物質(zhì)追求和條件上與西方國家大學生相比并不落后,差距在于精神追求上。當中國的家長們熱衷于在物質(zhì)領域為自己的子女創(chuàng)造“最好的條件”時,冷漠、自私、無禮、對規(guī)則缺乏敬畏之心、缺乏團隊精神等精神疾病正侵蝕著兒女們的軀體和心靈。也許,讓孩子多參加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多參加體力勞動,多學點禮儀常識,讓孩子懂得關愛他人,懂得感恩分享,懂得按規(guī)則做人辦事更為重要。
3.理念觀念缺失。在教育理念上,中國家長們要么“給的太多”,要么“給的太少”;“該給”的給的不夠,“不該給的”給得不足,對哪些“該給”、哪些“不該給”理解不透、把握不準,導致錯愛和溺愛;喜歡將自己的愿望強加在子女身上,幼兒園學小學的東西,小學學中學的東西,中學學大學的東西,大學學幼兒園的東西;義務教育階段拼命地學,大學教育階段拼命地玩,本末倒置。
4.品德培育缺失。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當中沒有擺正知識教育和品德教育、人格教育的地位和關系,知識教育至上,忽視品德教育和人格教育,直接導致不少大學生誠信意識缺失、溝通能力不足、感恩意識缺乏、個人主義嚴重、生活美感缺位等不良現(xiàn)象。
(二)社會教育
社會教育是指社會生活中對人的身心發(fā)展起積極促進作用的各種教育性因素的總和,是一國教育水平和國民素質(zhì)的重要標志。人是意識支配的動物,社會教育對個人的影響更多體現(xiàn)在思想熏陶、習慣引領、利益引導等層面,社會教育的成功意味著公民社會的成熟。筆者以為,社會教育對于大學生社會歷史責任感培養(yǎng)的影響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
1.人文素養(yǎng)
人文素養(yǎng)的靈魂,不是“技術”和“能力”,而是“以人為對象和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內(nèi)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人文精神”,它其實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基本的“德性”、“價值觀”和“人生哲學”,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會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樣化。主張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是它的鮮明標志,它以人的價值、人的感受、人的尊嚴為萬物的尺度,以人來對抗神,對抗任何試圖凌架于人的教義、理論、觀念、進行中事業(yè)及預期中目標,對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圣。 如果說大學生社會歷史責任感是魂,那么大學生人文情懷和人文素養(yǎng)則是它的根。
2.法治思維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動發(fā)展、維護穩(wěn)定能力”。何為法治思維?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講到:“從最廣泛的意義來說,法是事物的性質(zhì)產(chǎn)生出來的必然關系。”筆者以為,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法的本質(zhì)。法不單是指法律,而是指事物的內(nèi)在客觀規(guī)律。換言之,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于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guī)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法治思維的核心是辯證思維、理性思維、規(guī)則思維和程序思維。對于大學生社會歷史責任而言,堅持道德上的“善良”、政治上的“正義”和實踐上的“真理”都是法治思維的最好詮釋和體現(xiàn)。
3.公民精神
公民精神是公民社會的核心。邁克爾·沃爾澤指出:“對公共事務的關注和對公共事業(yè)的投入是公民美德的關鍵標志。” 民主意識、人人平等、積極參與是公民精神的三大體現(xiàn)。它既是社會歷史責任內(nèi)涵的延伸,也是增強大學生社會歷史責任感的有效手段。對大學生而言,公民精神缺失的最典型表現(xiàn)是敬畏精神的喪失,包括敬畏自然、敬畏他人、敬畏自己。只有學會敬畏,才能懂得尊重,才能較好地劃清個人思想和行為的界限和底線。
(三)學校教育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人的活動。人們往往把學校教育看作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尤其是高等教育,歷來承擔著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四大功能任務。“精良的教學、扎實的研究、優(yōu)質(zhì)的服務、宜人的環(huán)境,所有的這些因素,營造出美好的學習經(jīng)歷和卓有成效的教育過程。正是大學為學生提供的這種令人難以忘懷的人生經(jīng)歷激起學生對學校的熱愛和忠誠?!?這是學校教育的迷人魅力,使其在大學生社會歷史責任的培養(yǎng)當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大學生社會歷史責任的培養(yǎng)當中,學校教育在培養(yǎng)以下三個能力的貢獻責無旁貸。
1.學習能力
不少大學生到畢業(yè)之時仍然搞不懂大學的意義和方法。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時代,相對于純粹的知識,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更為重要。嚴格來講,學習能力是一個人所有能力的基礎。一個人學習專注力、學習成就感、自信心、思維靈活度、獨立性和反思力的強弱,直接決定著他的廣度、深度和高度。學習能力的高低可以理解為融會貫通的悟性、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運用邏輯推導并預測事物發(fā)展的思考方式。一旦學校教育遠離了思辨的幸福和對理論的興趣,那么我們也就遠離了思想。于是,學校教育將變得貧困、軟弱,將無法引導學生如何去了解人生、了解社會,保持人性的完整,擁有心靈的自由。有人說中國更注重知識的教學,西方更注重思想的教學。中國教育注重讓學生掌握完整的學科體系,西方卻教給人思辨的精神。這樣的解讀的確有幾分道理,也給我們的學校教育敲響了警鐘。大學生不僅要學會關注現(xiàn)實與社會,更要學會如何仰望天空。
3.責任能力
一般意義上來說,責任能力是反映行為人對自己的違法行為后果承擔法律責任的能力,它是行為能力在保護性法律關系中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與行為能力是一致的。但筆者這里談的責任能力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認識和承擔責任的意識和勇氣;第二,反思和履行責任的才能和智慧。責任的范疇永無邊際,責任的能力卻觸手可及。在一定程度上講,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強弱直接決定了社會歷史責任的高低,責任能力的大小則深深影響著社會歷史責任的實現(xiàn)。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羅伯 特·帕特南.使民主運轉(zhuǎn)起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4](英)邁克爾·夏托克(Michael Shattock).成功大學的管理之道[M].范怡紅,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葉祥松,黎友煥.國外企業(yè)社會責任研究綜述[OE].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141300100q23f.html,2011-03-11.
[6]教育部.2014年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diào)查表明大學生思想主流積極健康向上.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405/169412.html.2014-05-26.
[7]什么是“人文素養(yǎng)”?.http://www.oeeee.com/Channel/2005/200504/20050425/Preview_20050425_3.html.
2095-4654(2015)10-0035-04
2015-06-18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學科共建項目“中國夢視野下的大學生社會歷史責任研究”(GD13XMK09)的階段性成果
D432.6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