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純
吉林省集安廣播電視臺,吉林集安 134200
影像組接、聲音組接與疊加字幕是編輯電視新聞畫面的主要內容。本文分別對此進行了闡述。
為了讓觀眾能夠對電視節(jié)目形成正確的判斷與理解,需要進行影像組接。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1)與時序邏輯相契合。為了使鏡頭連貫性得到保持,一是可以選擇保持時序連貫,即對事件或者動作演變過程按時序進行組接;再者還可以選擇保持邏輯連貫,即組接內容符合邏輯發(fā)展原則。
2)選擇恰當?shù)溺R頭長度。確定鏡頭長度,應考慮多種因素的制約。首先要以鏡頭內在的信息內容“量”、影像構成的復雜程度以及全片的整體節(jié)奏對鏡頭進行處理;比如編輯人代會和政協(xié)會等一些大會的畫面時,一般一個固定畫面的長度在3至5秒,如果太短顯得太碎,視覺效果不好,觀眾看著也不舒服,一個運動鏡頭要有起幅,有落幅,體現(xiàn)完整性。這就要求記者在拍攝過程中就要拍好,特別是大型會議,要求當天采訪當天播出,我們就必須分秒必爭,要提前策劃,設計好鏡頭,為后方編輯打好基礎,為新聞正常播出爭取時間。在記者畫面拍攝回來稿件還沒寫完的時候,如果編輯手頭沒有其他活,在畫面采集的過程中就應該看一遍畫面,做到心中有數(shù),把有用的質量好的畫面篩選出來,為編輯新聞做好充分的準備。
3)與軸線規(guī)律一致。在對節(jié)目進行影像拍攝和編輯時,為了要保證其在同一時空,所以要求相鄰鏡頭必須保持統(tǒng)一的法則,稱之為軸線規(guī)律。通俗來講,就是在拍攝一組接下來會被組接在一起的相同主題、相同場面的不同鏡頭時,拍攝總方向要始終保持在被拍攝對象向前延伸出的軸線相同側,否則會在組接時發(fā)生“跳軸”現(xiàn)象,導致影像中的對象發(fā)生朝向上的改變,使空間的統(tǒng)一感受到破壞,給觀眾帶來理解上的障礙。
4)保持流暢的鏡頭銜接。鏡頭要想保持自然流暢,對諸如動作、聲音、心理活動等編輯點的選擇非常重要。鏡頭按照感性形式劃分,可分為靜態(tài)與動態(tài),所以可以順應形態(tài),使其形式上保持視覺連貫性。一般常用的方法是靜與靜相接,動與動相接。
5)注重轉場技巧。不同場景與空間的兩個鏡頭之間存在專業(yè)的銜接方法,這種方法叫做轉場,常見的有特技轉場、特寫轉場以及聲音轉場和承續(xù)轉場。在新聞和專題節(jié)目中這些都被經(jīng)常采用,如我臺制作的紀念記者節(jié)宣傳片,還有城市形象展示片和廣告片,就采用了很多特技轉場、特寫轉場這種影像組接的方式,播出后很炫目,有很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而且效果也非常好,還有一些同期聲中間有剪輯的地方,就需要加個轉場,視覺效果能更好一些。
音樂、音響、語言三部分構成了電視新聞的“聲音”。其中,我們通常所說的同期聲(語言實況音響)和播報播音語言稱之為有聲語言。在編輯處理播報語言時,要注重播音員的選擇應與節(jié)目風格相匹配;主持人必須配話外音;播音人熟讀稿件,節(jié)奏與情起要進行仔細處理,與播報內容和影像協(xié)調一致;與畫面以及其他的傳播要素之間的對位要進行準確控制,要把握新聞、專題、風光片等各種題材的稿件,苦練扎實的基本功,做到各種題材的稿件,駕馭自如,游刃有余。語言實況音響(同期聲)要求:同期聲作為電視新聞報道中的重要聲音元素,越來越受到新聞工作者的重視,不同同期聲的交互使用可使節(jié)目的節(jié)奏富于變化,強烈沖擊著觀眾的視聽感受。
運用好同期聲能使電視新聞主題更加突出,畫面更加豐富,增強新聞報道的真實感和現(xiàn)場感,賦予新聞報道以鮮活的生命,體現(xiàn)電視新聞聲畫互補、水乳交融的整體完美宣傳效果。但是如果運用不當,效果常常會適得其反。我們有些記者在同期聲的運用上把握的不算太好。有時同期聲的內容太長,語言不簡潔,四五十秒,顯得拖拉,這時候就需要把一部分有價值的信息提煉出來,充實到稿件當中。有的被采訪者不自然、做作,有記者導演的跡象、被采訪人表達能力差、聲畫兩張皮游離于主題之外、所用同期聲文字稿件當中已經(jīng)表述、畫面構圖不合理。比如,在編輯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有:有的采訪對象坐在椅子上,姿態(tài)不雅觀,給觀眾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缺乏親和力;記者拍攝的角度不理想,畫面不干凈,陪體亂糟糟;同期聲中竟說一些官話、套話,缺乏新聞價值,這就需要我們在編輯過程中做到有選擇的取舍。
那么,哪些情況下才適合運用同期聲呢?本人認為有這幾方面。
1)純粹的現(xiàn)場新聞事件。如重大會議、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開工、竣工等活動以及突發(fā)事件等等,我們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嘗試,效果很好,比如全市的重點項目開工,例如:康美新開河人參產(chǎn)業(yè)園開工、豆古離宮工程奠基等等,這些意義比較重大,較有影響的新聞事件,都比較適合記者現(xiàn)場報頭或采用現(xiàn)場同期音響,以增強新聞節(jié)目的真實感和現(xiàn)場感。
2)一些政策性強的問題或就某一社會關注的熱點事件營造輿論聲勢??筛嗟亟柚诼?,關鍵處采用原人原聲,以客觀公正地反映事件原貌,避免報道者本身的主觀意圖。
3)反映人物的思想和感情。在人物新聞中,為了能夠幫助觀眾對人物精神面貌有一個深入了解,在對人物進行客觀介紹的基礎上,可以安排人物進行自我陳述,有助于人物新聞結構的豐富和內容的多姿多彩。
畫面編輯還承擔著片子的配樂工作,雖然畫面編輯與作曲不同,但卻與作曲有著相同的“創(chuàng)作”作用。它的特點是剪輯加工符合風格的音樂,讓其與片子融為一個有機整體。這里提出的“加工”,就是讓音樂經(jīng)過編輯具有情感,與節(jié)目主題相契合。所以編輯者要掌握大量不同風格的音樂,在聆聽的時候要能夠聯(lián)想到該音樂應該用于怎樣的場景、畫現(xiàn)、內容、樂器以及怎樣的節(jié)奏能夠表現(xiàn)出怎樣的情緒,逐漸的聽得多了,想得多了,感覺就來了,古人寫文章講究“起承轉合”,水到渠成,配樂也是一樣。
運用字幕同樣是電視新聞編輯的重要內容。它主要包括主導型字幕、獨立型字幕、表達型字幕等基本形態(tài),伴隨現(xiàn)代科技的進步與發(fā)展,多元化字幕文字形式成為必然,它甚至成為了新聞節(jié)目的一種“包裝”。所以字幕的運用應該格外注重,必須秉承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原則,在字體的安排與選用上、字幕與畫面和圖像布局與搭配、畫面與字幕畫面色彩協(xié)調性、節(jié)目風格和情調與字幕的和諧統(tǒng)一等方面要進行正確處理。通過各個要素之間的優(yōu)化組合,使傳播需求得到統(tǒng)一滿足,尤其是文字書寫的大眾化和規(guī)范化應特別注意,堅決杜絕和避免怪異字、杜撰字以錯別字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
記得一位經(jīng)濟日報的資深記者曾經(jīng)如此感嘆:記者的幸福就在于他可以成為歷史進程的見證,可以直面社會熱點,可以服務國計民生;而編輯的幸福則在于他匯聚民聲,展示精彩,回應百姓,我想這也可以作為我們基層編輯記者的工作準則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