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晨明
濟南的慢與成都不同。成都是休閑的慢,享受的慢,主動的慢,濟南則是保守的慢,笨拙的慢,被動的慢。
正像作家柏楊描述中國人“我們的丑陋,來自我們不知道自己丑陋”,濟南的平凡和保守,則來自不知道自己平凡和保守。在濟南人眼中,這座城市磊落、耿直,而且本分、憨厚。
靈
有家小店這兩年在濟南火了起來,名叫“老憨豬蹄”。其經(jīng)營之道是“憨厚做人、憨實做菜、憨誠待客、憨直處事”。店名“老憨”,一下子就融入了這座城市的主基調(diào)。
濟南為何有憨的基調(diào)?那得先看這里的“風(fēng)水”:城北是黃河,城南是泰山余脈,而泰山南側(cè),即孔子故里曲阜。
這幾個地理元素可都是中國傳統(tǒng)的代名詞。于是,濟南的性格,在“娘胎”里就注定了。你若理解孔儒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影響有多深,把它乘以二,那就是孔儒對濟南的影響了。
孔儒講究中庸。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是說中庸乃最高品德,取“適合”之意。而我們?nèi)粘Kv的中庸,不過是中不溜兒的意思。
濟南就是這樣一座中不溜兒的二線城市。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俊不丑,不偏不倚,不溫不火……
從更廣的地理方位看,偌大的華北平原上,唯有濟南周邊伴生著一小撮丘陵。那些矮矮的小山,一下子就把濟南給“中和”了,致使?jié)仙砩霞扔斜狈降拇忠?,又有南方的靈性。
最大的靈性,就是泉了。濟南又叫泉城,擁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七十二名泉。然后眾泉匯流,形成了濟南城中心的湖泊——大明湖。
最富有韻味的,是老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意境——那清洌的泉水就在巷子里,就在自家院子里,舊時有些人家掀開地磚就是泉眼。
這意境美到什么程度,有詩為證:“老屋蒼苔半畝居,石梁浮動上游魚。一池新綠芙蓉水,矮幾花陰坐著書?!痹娭姓f的是著名的芙蓉泉,深藏在經(jīng)典老巷芙蓉街中。芙蓉街以及周邊的若干老巷,組成了今天濟南老城區(qū)的主體。
泉溪邊的垂柳,泉湖中的荷花,就是濟南的市樹和市花。垂柳,被解讀為生命力頑強,輕柔隨意而不失堅韌;荷花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一樹一花像極了濟南人——堅毅,隨遇而安,又充滿來自泥土的質(zhì)樸。
這就與這座城市的主人——“山東大漢”扯上了邊。
憨
山東大漢,有時就是憨厚的代名詞。
你可能沒到過濟南,但“濟南交警”、“濟南工行”也許曾耳聞,這都是前些年響當(dāng)當(dāng)?shù)姆?wù)標(biāo)兵。當(dāng)然,你可以不喜歡大紅大紫的宣傳,不信任虛頭八腦的說教,但我以一個普通山東人的身份告訴你,濟南人的服務(wù)的確熱情。我爹媽在濟南呆慣了,到了北京就常抱怨服務(wù)不好,“公交車上問個站都要挨訓(xùn)”。
到了酒場上,那熱情更是沒得說。我曾見過一個姑娘給客人敬酒,拿著三兩的玻璃杯喝白的,先向大家道歉,說以前只會放“二踢腳”(兩口喝一杯),現(xiàn)在長進了,改放“炸地雷”(一口一杯),然后一下就干了。
不過,論酒量,山東人其實敵不過內(nèi)蒙古和東北人,但作為孔孟之鄉(xiāng),山東喝酒的禮數(shù)卻是最為講究的。我看過一個落座圖示,連五陪六陪五客六客的位置都是有規(guī)矩的。敬酒也是名目繁多,什么“禮儀之邦喝酒成雙”,“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慚愧”……估計你還沒喝醉,這些花里胡哨的勸酒詞兒就把你放倒了。
一般酒席都會有魚?!邦^三尾四”,就是說魚頭沖著的喝仨,魚尾沖著的喝四個。如果你頭尾都不沾,可能正在慶幸呢,那主人又開始喊起來,“腹五背六”!這下完了,誰也逃不掉了。剛要休息,主人又把魚眼獻給你了,“高看一眼”,你不能不給面子吧。
這禮數(shù)一多,有時尷尬,有時好玩。相比之下,質(zhì)樸濟南的另一面——孝忠,就顯得有些沉重了。
濟南最大的孝文化是舜。傳說“舜耕歷山”,按濟南人的說法,歷山就是今天城南的千佛山。濟南也有舜耕路、舜玉路等路名。傳說,舜他爹媽和兄弟,都心術(shù)不正,多次害他,舜卻毫不計較,對家人不離不棄。有人干脆認(rèn)為,“濟南的直與實,淵源就在舜身上”。
微博上有個段子:有外星人掉在中國,河南人大喜:復(fù)制一個去賣錢!四川人:三缺一,一起打麻將!廣東人:洗干凈,看看怎么吃!山東人:精心包裝,送給中央!
看看,人家都講實惠,要么圖錢,要么圖樂,要么圖吃,只有山東人憨成一根筋。
笨
濟南笨,能笨到什么程度呢?
依稀記得看過一個帖子,大意是說地上掉了一根針,不同地域的人會做出不同反應(yīng):江浙人能用機敏的耳朵聽到針落地的一絲聲響,然后用磁鐵就地一滾,針就到手了,磁鐵要是找不到也就罷了;山東人則聽不到那絲聲響,只會笨拙地蹲在地上四處去摸,不急不躁,而且找不到是決不罷休的。
這種語境下的山東人、山東大漢,多半是指以濟南為中心的魯中、魯南與魯西,不包括膠東。從地域的名稱就能看出來,人家叫“膠東”,偏偏不跟著叫什么“魯東”。
濟南的笨,最直觀的反映,就是城市的“土”。
先往上看——在濟南,讓人暈眩的都市高樓少之又少,即使有幾座樓像模像樣,也頂多算是大號的火柴盒。
再往下看——腳下是真的土,塵土。風(fēng)一刮,揚塵與塑料袋就自由飛翔了。曾有濟南同事到北京出差,說“還是人家北京干凈,與濟南比簡直天上地下啊”。后來,他去了美國,才知道真正的“天上”在哪里,原來北京才是“地下”,濟南只能算“地下”的“地下”了。
山東人都知道,濟南作為省城,其實就是個“大縣城”。濟南城市建設(shè)一直比較落后,尤其是前些年,市區(qū)道路修了補、補了修,坑洼不絕。我騎著摩托就被顛翻過兩回。而城外的高速路卻很棒,于是有人說,若走高速去濟南,睡著睡著突然被顛醒,就說明進城了。
文化也土。這里缺少浪漫的基因。休息日,就是收拾家務(wù),買菜作飯洗衣拖地看孩子。平日下班就回家,然后作飯吃飯,然后看無聊的電視,再然后就洗洗睡了。這可真叫“過日子”。
十年前,濟南曾新開通一趟K52路公交車,是現(xiàn)在很常見的一種新型大巴。當(dāng)?shù)匾患颐襟w評選濟南最浪漫的事,“乘坐K52談戀愛”竟然入選。這座城市土到何等地步,你該清楚了吧?
笨笨的濟南,慢慢的濟南,沒能快速商業(yè)化,這或許是清泉、老巷之大幸。老天保佑,濟南要是成了麗江,老泉城人可就慘了。
不過,最近聽到的消息是,曲水亭街和百花洲附近的老街區(qū)正在進行改造,將成為濟南的“文化休閑旅游區(qū)”。我有一點小小的壞壞的想法——但愿這次改造“笨”一些,“慢”一些吧。
當(dāng)下的中國,缺的不是“快”,而是“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