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昌教小學 梁嘉麗
教學是一種體驗,而體驗需要情境。根據(jù)低年級孩子的認知和掌握知識的規(guī)律以及心理特征,在教學中我努力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境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激發(fā)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并達到樂學、好學的境界。
情境教學法同以往那種“滿堂灌”教學方法存在很大不同。在情境教學方式下,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教師的角色由課堂的主導者轉(zhuǎn)變?yōu)檎n堂的引導者,學生則成為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體,變原來被動接受為積極主動探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為此,要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樂識字,愛習作的興趣。
第一,在識字教學中,單純的識字會使教學變成枯燥無味的苦差事,讓學生望而生畏,喪失學習動機和興趣。因此,利用低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受感染的,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的特點,充分放手讓學生參與,通過借助生活中的實物,圖片來讓學生識字。
第二,“語文課標”從低年級開始強寫話訓練,提倡學生不拘形式寫出見聞和感受。低年級寫話要以習作開始,讓學生養(yǎng)成能寫好一句話的習慣。低年級的習作素材多半來自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來自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想。所以,我試著把學生帶出教室,深入生活,回歸大自然。
對于低年級學生生活經(jīng)驗不多,知識視野不豐富的情景、表達水平處于起步階級的現(xiàn)實,我開展了《我的小制作》《我喜歡的小動物》等這些切合實際生活習作主題。同學們通過仔細觀察、勇于探索、善于動手來把生活中的點滴記錄下來。我想,習作一旦離開了生活,離開了學生們的真切體驗,那學生的想象真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了。
新課標的教學模式就是要打破傳統(tǒng)木板、僵硬、枯燥的教學模式,以一種“把生活引入課課堂,把課堂融入生活”的方式教學。這就是提倡課堂上的“互動”,講究在課堂“動”起來。以表演體會情境、理解內(nèi)容,這樣的表演增添了課堂教學情趣,加深了學生對文本情境的體驗。
在教學《小鹿的玫瑰花》《玩具臺前的孩子》《玲玲的畫》等課文時,我都讓學生積極參與,自己選擇喜歡的角色,把課文當故事來演起來,學生表演得很投入,惟妙惟肖的動作、逼真的表情,把大伙都吸引起來,其他同學有的當導演、指導和評委,看了表演后,都躍躍欲試。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不僅特別接近兒童生活,而且使得課文中的角色不再是課本上的,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體中的同學,這樣,學生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chǎn)生親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內(nèi)心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使學生把課本里的知識掌握得更牢。
我們知道新時期小學生對動畫片百看不厭的特點,同時對各種新的事物接受能力較快。運用多媒體的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來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和興趣。在教學《雷雨》一文時,我于課前準備相關的課件。上課后用多媒體先是播放蟬叫的聲音,讓學生猜這是什么昆蟲叫?而這種昆蟲喜歡在做么季節(jié)里叫呢?接著播放打雷的聲音,同學們異口同聲說出課題《雷雨》。我通過借助多媒體課件,盡量做到先讓學生直觀感知后再進行理解其義,讓學生如同和作者所看到的景色一樣:火熱的夏日,驕陽似炎,雷雨前滿天烏云,一場大雷雨后,送來了一陣涼爽。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蛙鳴……感受真實,不虛設,印象十分深刻。
葉圣陶先生說:“作者胸有臆,入境始覺親?!币雽W生有文中所描繪的那種感知體驗,我們必須要創(chuàng)設一個意境和氛圍,才能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的感受。再如學習《望廬山瀑布》一古詩時,通過讓學生觀看廬山風光片,飽覽廬山秀美風光,體會瀑布磅礴的氣勢,領略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接著把詩句屏蔽起來,只播放畫面跟音樂背景,讓學生隨著畫面和音樂把詩句背出來。如此這般的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掌握語文知識,并同時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但是,我們應該明確多媒體永遠只是輔助課堂的教學,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手段。所以,在教學過程要把握好“度”,切不可濫用多媒體,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最佳效益。
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提問的方式,對于每一個人提問,都要使其的價值。既不能讓學生感覺太難,也不能讓學生感覺太容易,既要給學生有思考的余地,同時又不能打擊學生學習的信心。最好,將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樣會讓學生比較熟悉,容易回答。
例如,在學習《畫風》的時候,我先利用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再讓學生說說風能把什么怎么樣呢?風能畫出來嗎?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就能把風畫出來,他們分別是誰呢?他們是怎樣畫風的呢?你更喜歡誰畫的風?你也能畫風嗎……這樣巧設問題情境,經(jīng)貫穿課堂的始終,使課堂教學在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同時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深化。問題設計應具備怎樣的特點呢?
一是圍繞題目設計問題,捕捉眼睛,設計富有吸引的提問內(nèi)容,或者提示中心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二是抓住重點設計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問題,設計有啟發(fā)性、有思考價值、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問題。
三是抓住關鍵點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含義深刻關鍵的句子,加深學生對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發(fā)生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
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的問題要由淺入深,貼近實際,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挫折承受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能調(diào)動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根據(jù)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情景教學形式,既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情緒和感情的體驗,又能促進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內(nèi)容。讓學生擺脫“苦學”的束縛,走進“樂學”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