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華
縱觀紫砂發(fā)展歷史,有兩條主線:一、紫砂藝人在紫砂造型、制作工藝、裝飾手法、工藝技法等方面,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日臻完善;二、文人、士大夫參與合作紫砂的造型設計、裝飾陶刻、工藝改良等方面,使紫砂有了更新、更快、更合理的發(fā)展。可以說前者是內因,后者是外因;前者是基礎,后者是動力;兩者互為補充,互為啟發(fā),才能達到現代盛世紫砂的局面。
清代著名金石書畫家陳鴻壽為溧陽縣縣宰時,他從溧陽出發(fā),經二百里水路來宜興與紫砂藝人合作,創(chuàng)新了紫砂壺陶刻裝飾,同時在壺款的設計上開創(chuàng)了許多新款壺樣,其中最為經典的紫砂壺被后人總結為“曼生十八式”。當代李鐵映先生,不遠千里,不辭辛勞由京華來宜興與紫砂藝人探討、研究,創(chuàng)新壺款,他從近幾年設計的百余種新款壺樣中,篩選出最為經典的18種壺款,定名為“鐵映十八式紫砂”。
“鐵映十八式紫砂”參照古代經典壺款作為造型創(chuàng)意基礎,以沖茶品茗的實用器具為紫砂功能,這些紫砂壺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理念與情趣,融藝術創(chuàng)意于生活之中,且方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18種造型各異的壺款中,有改變傳統(tǒng)方器的,如烏龍壺和普洱壺,此二款壺形方中寓圓,其壺蓋皆以圓蓋造型處理,以小圓合于大方之中;有竹段壺創(chuàng)意系列,如力踐壺、紫竹壺,此二款壺形以竹段為壺體造型,壺嘴、壺把以竹節(jié)裝飾,壺蓋上貼以竹葉,靈動自然;有加入現代設計理念的異形壺,如玄石壺、天籟壺,此兩款壺形、壺體取自于一高一矮光滑圓潤的鵝卵石造型,壺蓋上壺紐以小石塊狀絞泥裝飾點綴而成,大石之中立著小石頭,又以紫砂做成,別具特色;有吸收傳統(tǒng)造型改良的提梁壺款,如金鐘壺、晚晴壺,此兩款壺形以傳統(tǒng)光素器制成壺體,金鐘壺為提帶式造型,晚晴壺以圓環(huán)狀造型處理,各具獨特風韻;有以絞泥手法制作而成的歸真壺,此壺在壺體下端絞出一圈藍、黃相間的絞泥紋樣,好似一條小河蜿蜒流淌于壺體,生動自然;有造型創(chuàng)意幾何壺款,如三元壺、明鑒壺,此兩款壺形由壺底、壺體、壺蓋3圓體組合而成,3圓體相連,渾然天成;有吸收民間工藝造型又抽象變化的龍人壺、游心壺,龍人壺壺身如傳統(tǒng)放大的玉環(huán),壺紐以紅山文化中的玉龍圖騰為造型設計,而游心壺外形以民間葫蘆狀造型處理,別致而富于生活氣息,此兩款壺的造型汲取了民間工藝品的精華,又增添許多新穎生機;又有傳統(tǒng)壺款改良后的造型,形成獨立創(chuàng)意設計的壺款,如善善壺、博仙壺、世極壺、龍井壺,其中善善壺以如意橋紐裝飾壺蓋,博仙壺則用母、子壺同在一壺之中,壺紐以小壺造型裝飾處理,世極壺以壺蓋打開是一小茶杯的功能取勝,龍井壺配以靈活、變化的壺嘴、壺把,一動一靜,別開生面。
除壺的造型設計創(chuàng)意之外,“鐵映十八式紫砂”還精選上等紫砂泥原礦料,其中有紫泥、底槽青、紅皮龍、段泥、老段泥、青灰泥、墨綠泥等等,泥色多樣又融于壺款設計之中,豐富了此系列組壺。該系列組壺,整體造型獨特,創(chuàng)意新穎,用泥講究,礦料多樣,制作精良,從而使“鐵映十八式紫砂”表現出古樸大氣、厚重典雅的藝術特色。此系列組壺在整體取名上,也與以往壺名有所不同,并都由我刻成印款印在壺底部,同時又給每款壺名配上相同名稱的文化茶。一壺、一印、一茶,三者結合,既增加了文化含量,又使壺用以喝茶的實用功能更為增強,巧妙地把壺與茶搭配在一起??梢哉f“鐵映十八式紫砂”是紫砂歷史上的又一次創(chuàng)新,是繼“曼生十八式紫砂”后名士、文人參與紫砂合作、創(chuàng)新的又一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