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雨佳
暮春旅游,仍需防寒
霍雨佳
暮春(包括“五一”假期)是旅游的黃金時節(jié),氣候不冷不熱,物候鳥語花香。但也有不少旅游者以為夏季來臨了,而忽略寒冷的存在。事實上,在暮春的旅途中,受自然大氣候、地域或局部小氣候的影響,寒冷就像是潛伏的幽靈,時常會侵襲人們的身體(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所以,旅行箱里一定要準備防寒的衣服(如羊毛衫),遇上寒冷,及時加衣,這樣才能確保旅行的愉快和順達。
(1)謹防“五月寒”。氣象統(tǒng)計表明,五月中旬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出現(xiàn)“平均氣溫15攝氏度以下、最低氣溫10攝氏度以下”的“五月寒”天氣的幾率也高達30%(“五一”長假出現(xiàn)“五月寒”的幾率更高)。在這種天氣下,人們的感覺是寒冷的,而這種寒冷最容易侵入肌體,不僅容易傷風感冒,而且還會導致“舊病”復發(fā)或加重。所以,暮春旅游,要特別關注旅途沿線和旅游地的氣象情況,如遇降溫,要多穿些衣服,寧可熱一點,也不能受涼。
(2)注意早晚溫差的影響。暮春時節(jié),氣溫日差較大(就是通常人們說的“早晚涼,中午熱”)。暮春的晴日,早晚寒意明顯,此時,旅游者多在旅館,起居一定要注意保暖。到了中午,常常艷陽高照,熱氣撲面,此時,旅游者多在路上或車上,面對近30攝氏度的氣溫,就可能脫掉外套,從而獲得一路清爽。但進入室內后,一定要及時穿衣,因為“春季室內氣溫低于室外,室內外溫差為負值”,從溫暖的室外進入冷涼的室內,必須注意“春捂”,否則容易受寒致病。也有一些人是回到旅館再脫衣,此時,要特別注意:脫衣后幾分鐘內,只要沒有強烈的熱感,就應該及時加衣;等到“涼意”明顯時再穿衣,就已經(jīng)晚了。
(3)不可忽視地域小氣候的影響。一般而言,河面、湖面、江面、海面的溫度比陸地要低很多,所以乘船艇時,不僅要注意安全,也要注意防寒。暮春時節(jié),洞穴內的氣溫也比外面低很多,所以進去游玩時,同樣要注意安全和防寒。至于高山,每上升100米,氣溫大約遞減0.65攝氏度,所以在“高處不勝寒”的山頂,防寒最為重要。由于高山索道的普及,很多旅游者在山腳下不備衣,而到了山頂就出現(xiàn)“冷得發(fā)抖”的癥狀——山頂處不僅氣溫低,風也很大。
(4)警惕“春風”致病。春風大致有兩類,一類是晴日下“拂面不寒的楊柳春風”,可導致精神分裂癥、情感性和更年期精神病患者癥狀加重,此類“特殊人群”在這類春風下萬萬不可外出。當然,對普通的旅游者,在這類春風下,必須注意預防花粉過敏癥。另一類春風是冷空氣戰(zhàn)勝暖空氣后形成的“寒風”,旅行者宜盡可能躲避此類春風,或用保暖措施抵御此風。否則,不僅容易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一些心腦血管病患者也常常因為麻痹大意而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報紙上就曾報道過一位老年人在旅游的路上,因為不堪忍受車廂內污濁的空氣,而將車窗一直半開著。結果,還沒等到下車,老人左邊嘴角歪了,左眼位置偏了,鼻唇溝變平了,說話也變得非常不清楚。到了醫(yī)院,立刻被醫(yī)生診斷為“面癱”,原因是“過度接觸寒冷的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