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 菁,曾鋒蓮,劉路明
(廣西交通科學研究院,廣西 南寧 530007)
?
交通噪聲對萬鶴山自然保護區(qū)的影響分析
位菁,曾鋒蓮,劉路明
(廣西交通科學研究院,廣西南寧530007)
位菁(1984—),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交通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工作;
曾鋒蓮(1983—),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交通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工作;
劉路明(1984—),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交通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工作。
摘要:萬鶴山自然保護區(qū)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多種鷺鳥的重要繁殖地,而防城至江山公路從該保護區(qū)附近經過。為分析公路交通噪聲對該保護區(qū)鷺鳥及其生境的影響,文章采用模式計算法對保護區(qū)代表性點位噪聲值進行預測,并結合工程特性和保護區(qū)鷺鳥習性進行噪聲影響分析,提出相應的降噪措施建議,以實現公路建設與保護區(qū)生態(tài)保護相協調。
關鍵詞:交通噪聲;鷺鳥;公路建設;影響;降噪措施
0引言
防城萬鶴山鳥類自然保護區(qū)是以鷺鳥及其棲息地為保護對象的縣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地處十萬大山南部沿海丘陵區(qū),位于東南亞和亞洲東北部之間的候鳥遷移通道上,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多種鷺鳥的重要繁殖地之一,高峰時期萬鶴山棲息的鷺鳥數目達10余種3萬多只,是現存較少的大規(guī)模鷺林,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價值和保護意義。而防城與江山公路從該保護區(qū)附近經過,公路在原有舊路基礎上進行拓寬提級改造必然帶來車輛增多、車速增快,從而導致公路交通噪聲貢獻值增加,引起鷺鳥棲息地環(huán)境質量的下降。相關研究表明[1-2],鷺鳥對棲息地聲環(huán)境的變化較為敏感,其擇偶、繁殖、筑巢均有可能受到交通噪聲影響。為了解防城至江山公路交通噪聲對保護區(qū)聲環(huán)境質量的影響程度,本文采用模式計算法對保護區(qū)代表性點位噪聲值進行預測;結合工程特性和保護區(qū)鷺鳥習性,對公路交通噪聲對鷺鳥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降噪措施建議,以使公路建設與保護區(qū)生態(tài)保護相協調。
1公路及保護區(qū)概況
防城至江山公路位于防城港市防城區(qū),現狀技術標準低(二級公路標準),路基寬度窄(僅寬8.5 m),成為制約當地交通順暢的瓶頸路段,為此,擬將其改擴建為設計速度100 km/h、路基寬度26 m的一級公路。
萬鶴山自然保護區(qū)范圍為以萬鶴山(N:21.714 05,E:108.316 012)為中心、半徑500 m的區(qū)域,保護區(qū)未進行功能區(qū)劃;根據調查,該保護區(qū)內許氏家族房屋附近鷺鳥營巢密集,鷺鳥主要在距保護區(qū)約1 km的防城港西灣紅樹林帶覓食,偶在萬鶴山前的水田覓食。
根據相關研究,保護區(qū)萬鶴山上現有牛背鷺、白鷺、夜鷺、大白鷺、池鷺、中白鷺、粟葦和黃嘴白鷺等8種在鷺林內營巢繁殖;蒼鷺在春秋兩季遷徙過境時常在萬鶴山作短暫歇息,未見營巢繁殖[3]。每年鷺鳥遷徙過境的高峰期是春季3月底至4月底、秋季9月中旬至10月底。每年鷺鳥的繁殖期主要在3月中旬至6月底。除夜鷺外,其它鷺鳥早上5點30分左右開始出巢覓食,一直到傍晚6點左右才逐步歸巢歇息;而夜鷺的生活習性則剛好相反,即傍晚出巢覓食,早上歸巢[4]。
公路樁號K3+900~K4+900長1 km路段以路基形式從該保護區(qū)東側水田處經過,與保護區(qū)邊界最近距離約86 m;與鷺鳥營巢棲息地——萬鶴山的最近距離約290 m。公路該路段為舊路擴建:現有路基寬8.5 m,擬往遠離保護區(qū)方向拓寬至26 m,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公路與保護區(qū)邊界之間的區(qū)域,大部分為土丘阻隔;少部分為水田,無障礙物遮擋(以下簡稱開口段)。
2公路交通噪聲對保護區(qū)鳥類的影響預測與分析
分路段來看,與保護區(qū)之間隔土丘的路段,無鷺鳥營巢或覓食,交通噪聲不涉及影響鷺鳥棲息;開口段路側為水田,有鷺鳥覓食,且遠處萬鶴山有鷺鳥營巢,因此本公路交通噪聲對鷺鳥棲息產生影響的路段主要為開口段。
本文采用《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huán)境》(HJ2.4-2009)[5]附錄A.2中推薦的公路(道路)交通噪聲預測模式,定量預測公路開口段交通噪聲對保護區(qū)的影響程度。
車流量參數選取公路營運遠期的飽和交通量,為236 22標準車/d;車型比按設計資料取值,小型車∶中型車∶大型車=71.2%∶15.5%∶13.3%;晝夜比取8∶2;設計車速100 km/h;路基寬度26 m;該路段路堤路塹起伏小,不考慮聲影區(qū)的衰減;過保護區(qū)路段線路平直,不考慮坡度影響;瀝青路面噪聲修正值取0;開口段不考慮障礙物阻隔的衰減量;噪聲疊加預測采用的背景值為不受舊路交通噪聲等影響區(qū)域的實測值。
在開口段選取2處代表性點位進行預測,分別為1#萬鶴山前保護區(qū)邊界距路最近處、2#萬鶴山營巢地,2處與公路紅線距離分別為105 m、290 m。
保護區(qū)內聲環(huán)境質量執(zhí)行《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區(qū)標準,即晝間55dB(A)、夜間45dB(A)。
1#、2#點位在公路交通量達到飽和時的晝夜間噪聲預測值及其與現狀噪聲監(jiān)測值的對比情況見表1。
表1 代表性點位噪聲預測結果一覽表dB(A)
與現狀監(jiān)測值相比,1#、2#點的噪聲預測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增加值在0.7~3.4 dB(A)。鷺鳥對棲息地噪聲變化較為敏感;結合保護區(qū)鷺鳥習性來看,公路交通噪聲對鷺鳥棲息的影響季節(jié)主要為鷺鳥遷徙過境的春秋二季,尤其是鷺鳥繁殖期間,影響最大;晝間和夜間均有鷺鳥棲息,因此公路交通噪聲對鷺鳥的影響時段涵蓋晝間及夜間。此外,保護區(qū)臨路側水田處偶有鷺鳥覓食,交通噪聲也可能引起鷺鳥驚飛。
由表1預測結果可知,保護區(qū)內的1#、2#點位在本公路交通量達到飽和時的噪聲預測值晝間分別為53.9 dB(A)、51.4 dB(A),夜間為47.7 dB(A)、43.5 dB(A);據研究,鳥類棲息地噪聲值超過50 dB(A),鳥類繁殖密度下降概率為20%~98%;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交通噪聲頻率(2~4 kHz)正好也是鳥類最佳聽力范圍,因此交通噪聲將一定程度掩蓋鳥類鳴叫聲,影響鳥類之間覓食、擇偶等交流,進而導致繁殖率下降。而本公路開口段保護區(qū)邊界處及營巢地的晝間噪聲預測值均在50 dB(A)以上,有可能對保護區(qū)邊界附近水田鷺鳥覓食、營巢地鷺鳥繁殖交流造成干擾??梢姳竟方煌ㄔ肼晫υ摫Wo區(qū)的影響不容忽視。
與《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區(qū)標準相比較可知,保護區(qū)1#點晝間及2#點晝夜間的噪聲預測值能達到1類區(qū)標準,但1#點在夜間超出1類區(qū)標準2.7 dB(A)。
此外,公路營運過程中的一些突發(fā)噪聲,例如鳴笛聲、車輛顛簸產生的噪聲值更大,更容易對鷺鳥造成驚擾。
3過保護區(qū)路段降噪措施建議
(1)常用的降噪措施有聲屏障、綠化降噪帶等;聲屏障雖然降噪效果好,但景觀功能不佳;綠化降噪帶寬度>10 m時,降噪量可達4~5 dB(A)[6],可滿足本項目降噪要求,并能營造自然的生態(tài)景觀。為此建議在公路經保護區(qū)的開口路段臨保護區(qū)一側設置降噪綠化帶,具體設計如下:綠化樹種以高大喬木樹種為主,采取木本植物與草本植物、常綠樹與落葉樹、針葉樹與闊葉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綠化,不得利用外來物種進行綠化;建議路側種植4行喬木,3行灌木,并采用疏透型綠化,即灌木在喬木中間;植株要求:喬木樹苗胸徑≥15 cm,成林植株高度≥10 m;整個路側綠化帶寬度≥20 m;通過增加綠化植被高度與寬度,形成生態(tài)屏障,減緩公路營運對保護區(qū)的不利影響;并避免鳥類遷徙過程中飛行過低造成撞死撞傷;并起到降低公路營運交通噪聲的效果。采取降噪綠化帶措施后,保護區(qū)噪聲值可達到聲環(huán)境1類區(qū)標準要求,并控制在50 dB(A)以下。
(2)經過保護區(qū)路段應設立警示牌、禁鳴、限速標志,警示牌用以提醒過往車輛司機謹慎駕駛;禁鳴標志提醒司機在該路段禁止鳴笛,以免驚擾鳥類;限速標志提醒司機勿超速駕駛,造成交通噪聲值增加。
(3)加強保護區(qū)路段公路養(yǎng)護,如有路面損毀應及時進行修補,以防車輛顛簸帶來噪聲增大。由于減速帶往往與車輛輪胎接觸產生的噪聲、振動更大,為此不建議在保護區(qū)路段設置減速帶。
(4)鷺鳥及其生境是萬鶴山自然保護區(qū)的主要保護對象,而公路對保護區(qū)生物及環(huán)境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本公路建成后,應開展噪聲及生態(tài)的跟蹤監(jiān)測工作,以便深入了解受本公路交通噪聲影響下鷺鳥的動態(tài)趨勢以及保護區(qū)保護功能的變動情況,為生態(tài)恢復和科學管理提供依據。
4結語
(1)防城至江山公路營運期交通噪聲將造成萬鶴山自然保護區(qū)生境質量的下降,保護區(qū)代表性點位噪聲預測值較現狀增加0.7~3.4 dB(A),且1#點在夜間超出聲環(huán)境1類區(qū)標準2.7 dB(A),有可能對保護區(qū)邊界附近水田鷺鳥覓食、營巢地鷺鳥繁殖交流造成干擾。
(2)建議在公路經保護區(qū)的開口路段臨保護區(qū)一側設置降噪綠化帶;過保護區(qū)路段設立警示牌、禁鳴、限速標志;定期對保護區(qū)路段路面進行養(yǎng)護,并開展噪聲及生態(tài)的跟蹤監(jiān)測,以盡可能降低公路噪聲對保護區(qū)鷺鳥的影響。
參考文獻
[1]FOPPEN R,REIJNEN R.The effects of ear traffic on breeding bird populations in woodland II.Breeding dispersal of male willow warblers(Phylloscopus trochilus)in relation to the proximity of a highway[J].J Appl Ecol,1994,31:95-101.
[2]BERRY K H,A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off-road vehicles on birds and other vertebrates[C],Washington DC:USDA Forest Service,1980:451-467.
[3]黃付平,黎向東,周放,等.廣西防城港市萬鶴山鷺林動植物資源的初步調查[J].廣西林業(yè)科學,2002,31(1):29-31.
[4]黃付平,黎向東,周放,等.廣西防城港市萬鶴山鷺林植物的初步研究[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2,18(3):121-126.
[5]HJ2.4-2009,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huán)境[S].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Traffic Noise on Wanheshan Natural Reserve
WEI Jing,ZENG Feng-lian,LIU Lu-ming
(Guangxi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Nanning,Guangxi,530007)
Abstract:Wanheshan Nature Reserve is the important breeding place of various egrets in China’s southeast coastal areas,and Fangcheng-Jiangshan Highway passes through from the vicinity of this reserve.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highway traffic noise on the egrets in this reserve as well as on their habitats,this arti-cle predicted the noise values of representative points in this reserve by using the model calculation method,and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habits of egrets in this reserve,it analyzed the noise im-pact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noise reduction measures,so as to achieve the harmony between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the reserves.
Keywords:Traffic noise; Egrets; Highway construction; Influence; Noise reduction measures
收稿日期:2015-04-01
文章編號:1673-4874(2015)05-0107-03
中圖分類號:U491.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282/j.cnki.wccst.2015.05.029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