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宜興 214221)
宜興的紫砂陶器,舉世聞名,有口皆碑。不但為宜興贏得“中國陶都”的美譽,而且更使中國陶器在國際陶瓷藝林中大放異彩。這是歷代陶工們智慧的結晶,更離不開大自然恩賜的原料紫砂泥。
宜興紫砂在北宋因茶而起,在明代以質(zhì)佳、實用而興,在清代由器美、技絕而深入人心,并得以廣泛傳播,現(xiàn)今紫砂藝術的繁榮就是在此基礎上繼承發(fā)展而來。制作每件紫砂作品要經(jīng)過數(shù)十道復雜的成型工序,要完成這些工序,需靠繁多的制作工具相輔。一件作品的制作多則使用一百多種的工具,再加上紫砂藝人高超的手工技巧,這就是紫砂藝術的珍罕性。
紫砂壺按造型體系分光貨、花貨、筋紋器。光貨,其造型多以幾何體為素材、或球型、或方形、或圓方多面體等不一而論,乃是紫砂茗壺造型中藝術中最多、范圍最廣,代表性最強,影響力最大的門類之一,在其眾多的造型選擇種類中,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度够ㄌ崃簤亍吩煨突{(diào)取光貨,主要是充分展示光貨那種珠潤玉圓、渾樸大度,似行云流水的美感,產(chǎn)生視覺的親和力和壺體的動感,給人以和諧即美的感覺。
其次,《裙花提梁壺》在充分展示光貨線條美的基礎上,此壺器身為橢圓形,下部為菱花六瓣紋飾,凹凸相間;口飾云肩線與腰圓蓋板相吻合,蓋面貼如意菱花紋飾,中肩部貼百結繩紋,三彎流方式嘴,扁方體提梁乘勢而立,扁圓鈕細圓得體。將多種操作手法集于一壺,造型俏麗,線條流暢,充滿了典雅的情趣,顯示了壺藝家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仍然方興未艾,敦厚、渾樸、融圓,藝品、人品表里如一。
《裙花提梁壺》在上述立意的基礎上,為了達到光貨與花貨兩者的完善結合,通體用一種優(yōu)質(zhì)的紫泥為基調(diào),呈現(xiàn)了紫砂素色之美,用嫻熟的工藝,通過光貨用線、點、面的和諧統(tǒng)一來完成,該壺達到一種無聲的詩、立體的畫的意境。
《裙花提梁》是王寅春老師創(chuàng)作的壺型之一,此款作品與半浮雕藝術融于一體,造型俏麗,線條陰陽,合度流暢。壺身下擺如同裙擺般飄逸,即有方器的干凈利落,又有花塑器的生動形象,即有靜態(tài)的和美,又有動態(tài)的逼真,造型獨特、做工細膩,用于饋贈、自用與觀賞都是不錯的選擇!
《裙花提梁壺》的制作,是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道路上的一種探索,借壺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如何利用好紫砂壺這個極好載體,用它來表達我們對生活美好的追求,傳承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為欣欣向榮的整個紫砂事業(yè),增磚添瓦,迎來更加好的明天做一點事情,是我們作為紫砂藝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光榮。
如果說西湖就是西子,那么這把裙花提梁壺可以說是“少女西施”!《裙花提梁壺》自壺鈕至壺底依次而下,猶如一個少女著一身淡雅樸素而又極盡大自然之美的裙裳。三彎嘴,方扁形提梁乘勢而立,仿若少女婀娜挺立的身姿。然而整個裝飾卻不顯得任何矯揉造作之態(tài),提梁高高挑起,壺身自壺口向壺底猶如散落開去的裙裾,更顯出一副端莊高雅之態(tài)。青羅舞殤,流群舞魅。裙花提梁以裙花紐帶為創(chuàng)作元素,大膽的運用于紫砂壺之上。在作品之中,裙、紐、帶的細節(jié)處理尤為傳神,好似承古之風,躍古之情,裙舞飛揚,太平天下。
從紫砂礦石到紫砂壺,先要經(jīng)歷天然的風化,再碾碎加工,制作成型,還要經(jīng)受烈火的考驗,最后才能成為成品。紫砂告訴人們,凡事要能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不要在意一時的璀璨,一時的富貴與榮華,一把好壺需要積年累月的慢慢泡養(yǎng),才能生出溫潤如玉的質(zh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