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莉莉,王月華
(山東省諸城市畜牧獸醫(yī)管理局,山東 諸城262200)
本試驗通過對新城疫疑似病例的發(fā)生背景及流行病學進行調查,臨床癥狀及病理學變化詳細觀察,并進行病毒的分離、鑒定及序列分析,對本病例做出了確切診斷,并對發(fā)生原因進行了分析,報告如下。
2013 年3 月,山東省泰安市某蛋雞養(yǎng)殖場的40日齡育成雞雖經弱毒苗和油乳劑滅活疫苗3 次免疫(分別是7 日齡ⅣH120 新城疫-傳支二聯疫苗1 倍量滴鼻,28 日齡ⅣH120 新城疫-傳支二聯疫苗2 倍量飲水,35 日齡注射新-支-流三聯油苗注射免疫),10 000 只育成雞突然發(fā)生以采食下降、精神沉郁、呼吸困難、排黃綠色便為主要特征的疾病。發(fā)病后第2 天開始死亡,死亡率迅速上升,高峰時每天死亡400 多只,死亡雞只3 000 余只,死亡率超過30%。
本雞群自40 日齡起,部分雞出現精神委靡,病程較長的病雞出現觀星、扭脖、翅下垂、癱瘓等神經癥狀;羽毛蓬松,有明顯呼吸道癥狀,病雞呼嚕、甩鼻、張嘴呼吸;食欲減退,嗉囊積液,排黃綠色稀糞,呈急性病程,高峰期日死亡達400 余只,死亡率超過20%。經調查該場305 日齡的產蛋雞群2 周前曾出現過呼吸道癥狀,拉灰綠色稀糞,采食量下降,產蛋率下降20%左右,死亡30 余只。
剖檢見腺胃乳頭及腺胃與肌胃交界處出血,十二指腸末端、空腸中部卵黃遺跡后4 cm 處,回腸起始部淋巴濾泡處黏膜腫脹、充血、出血、潰瘍,盲腸扁桃體黏膜腫脹、充血、出血,直腸黏膜點狀出血;氣管黏膜附有黏液,黏膜充血。
4.1 病理組織學檢查 腸黏膜上皮細胞壞死、脫落,黏膜固有層淋巴細胞浸潤、充血,黏膜固有層淋巴濾泡處淋巴細胞壞死、崩解,眼觀潰瘍處黏膜發(fā)生出血性壞死,肌層出血,黏膜固有層水腫呈典型漿液性炎癥。非潰瘍處黏膜固有層也見明顯充血、出血,淋巴細胞大量浸潤;脾臟見淋巴細胞灶狀壞死;部分病雞腦膜充血、出血,血管周圍淋巴細胞大量浸潤,呈明顯的血管袖套現象,并見明顯的衛(wèi)星現象、噬神經現象,小膠質細胞結節(jié)狀增生。
4.2 病毒的分離和鑒定
4.2.1 病毒分離 將病料經尿囊腔接種9~12 日齡的雞胚8 枚,0.2 mL/枚,37 ℃孵育,,棄去24 h 內死亡胚,無菌收取96 h 內的死胚和活胚尿囊液。第1代8枚中有6枚雞胚在72 h出現死亡,致死率達75%,死亡雞胚胚體出血、水腫。將收獲的尿囊液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梯度倍比稀釋,測定血凝活性,結果分離病毒對1%雞紅細胞的血凝效價為7Log2。
4.2.2 細胞病變觀察(CEF 細胞接種) 制備雞胚原代細胞。在無菌條件下采取9~11 日齡的雞胚,至滅菌的平皿中,去除頭、爪和內臟,并用眼科剪剪成1 mm3小塊,用PBS 清洗,并靜置幾分鐘,待組織塊下沉,棄去上層洗液,再加洗液,如此反復沖洗3 遍后,棄去上清液。于沉淀組織塊內加入2 mL 的0.25%胰酶,放入到37 ℃溫箱中進行消化,每隔2 min 輕輕搖動1 次。取出后小心吸棄上層胰酶溶液,用PBS 輕洗2 次后加入些許5%生長液,用吸管將細胞團塊吹打開。靜置片刻,將上清液通過4 層紗布過濾。細胞計數,最終將細胞稀釋成5×105個細胞/mL,取8 mL濾液于細胞瓶中。放入到37 ℃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分離出的病毒能在CEF 細胞上生長,引起典型的細胞病變。
4.2.3 病毒感染力的滴定(TCID50的測定) 按Reed和Muench 氏法計算:距離比例=(高于50%HA分數-50%)/(高于50%HA 分數-低于50%HA 分數)。
TCID50的對數=高于50%的病毒稀釋度的對數+距離比例×稀釋系數的對數。
距離比例=(100%-50%)/(100%-37.5%)=0.8
本試驗高于50%的病毒稀釋度的對數-4,距離比例為0.8,稀釋系數的對數為-1,LgTCID50=-4+0.8×(-1)=-4.8,即TCID50=10-4.8/0.1 mL,即病毒作10-4.8稀釋,每孔接種0.1 mL 能使半數細胞孔有細胞病變。
4.3 免疫學鑒定
4.3.1 抗體檢測 對發(fā)病雞群先后進行了2 次抗體檢測,第1 次于發(fā)病后第3 天,第2 次于發(fā)病后第15 天。另外,還對該雞場305 日齡的產蛋雞群還進行了抗體檢測,每次檢測20 個樣品。
表1 發(fā)病雞群及產蛋雞群新城疫抗體檢測結果
從表1 可以看出,育成雞雞群發(fā)病剛開始時檢測,新城疫抗體水平很低,平均效價為3.2 個滴度,2 以下的占25%;當發(fā)病后15 d 時檢測抗體水平顯著上升,平均效價達7 個滴度,為發(fā)病初的2.22 倍,7 個滴度以上的占60%,11 個高度以上的達10%,且抗體水平的離散度較大;產蛋雞群抗體水平較高,平均效價為11 個滴度,10 個滴度以上的占80%,其中13個滴度以上的占25%,且抗體水平離散度較大。分析檢測結果可知,育成雞群因感染新城疫病毒,抗體水平迅速升高,出現較大離散度;而產蛋雞群也屬于新城疫感染雞群,據調查發(fā)現本雞群以前確實曾出現過呼吸道癥狀和產蛋下降現象。
4.3.2 血清中和試驗 將分離毒株分別與EDS、ND、QJ(H5)、RE-4(H5)、RE-5(H5)、S2(H9)等6 種標準陽性血清等量混合,然后按照常規(guī)方法進行血凝試驗。只有新城疫陽性血清能夠完全中和分離病毒,而其他5 份陽性血清都不能中和本病毒,可初步判斷為新城疫病毒感染。
4.4 病毒分子生物學鑒定
4.4.1 PCR 測定 根據GenBank 中ND 全基因組序列,設計合成引物。用提取的RNA 進行反轉錄:采用10 μL 反轉錄體系,反應體系及條件如下:70 ℃5 min,然后加入M-MLV,42 ℃30 min,95 ℃2 min。用制備的cDNA 進行PCR:采用50 μL PCR 體系,反應條件如下:經94 ℃5 min 變性,然后94 ℃30 s ,50 ℃30 s,72 ℃40 s,30 個循環(huán)擴增,72 ℃10 min 延伸。反應結束后,取5 μL PCR 產物用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擴增結果。將PCR 擴增產物進行1.2%瓊脂糖凝膠電泳,結果出現700 bp左右的一條亮帶,與預期的目的片段大小一致。
4.4.2 遺傳進化分析 將鑒定陽性的質粒送到博尚公司測序。并與GenBank中登錄的NDV參考株基因進行序列比對,構建系統(tǒng)進化樹。所用病毒GenBank登錄號為:AY288987.1,AY288989.1,AY288993.1,AY288999.1,EU518677.1,EU518680.1,EU518681.1,EU518682.1,EU518683.1,EU518684.1,JN872181.1,JN942027.1,JN942028.1,JN942031.1,JN942032.1,JN942039.1,JN942040.1,JN967789.1,JQ697743.1,JQ697744.1,JX974435.1 等。本分離毒株與GenBank上登錄的ND 參考毒株的同源性達到90%,說明此次疫情的是由新城疫感染病毒所致。本分離毒株與Newcastle disease virus isolate chicken/MX/NC04-635/2010(JQ697744.1)的同源性達到100%,屬于同一分支。
我國各類養(yǎng)雞場都非常重視新城疫免疫,當前隨著疫苗的廣泛使用,新城疫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免疫雞群常見非典型新城疫發(fā)生,雞群暴發(fā)典型新城疫的情況已比較少見,但該雞群在已進行3 次免疫的情況下還是暴發(fā)了典型新城疫。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源于雞群免疫失敗,另一方面則因在易感期感染了強毒新城疫病毒。發(fā)病3 d 時檢測該雞群新城疫抗體結果表明,免疫水平較低,2 個滴度以下的占25%,該雞群發(fā)病后死亡率也是20%左右,這說明該雞群暴發(fā)典型新城疫的最直接原因是新城疫免疫失敗。
Patti J M 等研究表明,長期的免疫預防能導致NDV 的變異而產生強毒株,變異毒株與疫苗株在生物學特性、血清學和遺傳學上有較大的差異,致使現有的NDV 疫苗免疫后不能形成有效地保護。在免疫選擇壓的作用下NDV 的毒力有增強的趨勢,目前基因Ⅶ型d 亞型超強毒株在我國廣為流行,即使經多次免疫的成年雞群也難以抵擋住強毒新城疫病毒的侵襲,常發(fā)生非典型新城疫。
鑒于以上發(fā)病原因,建議從無免疫抑制病如傳染性腔上囊病、雞貧血、馬立克病、白血病等種雞場引進雞苗;在免疫前后飲用電解多維以減少雞群的應激反應。僅靠疫苗來消除ND強毒感染是不行的,要從根本上控制和消滅ND的發(fā)生,除選擇適合的疫苗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外,更主要是采取綜合性防疫措施,減少或消滅雞群中的ND 強毒,阻止外界的ND 強毒進入雞群,最終達到控制ND 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