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太平春》傳承信息研究

2015-03-09 09:03:16黃壽恒
文山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guān)鍵詞:壯劇

黃壽恒

(廣西民族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太平春》傳承信息研究

黃壽恒

(廣西民族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摘要:平調(diào)唱本《太平春》是珍貴的壯字古籍。它將北路壯劇看家唱腔正調(diào)的歷史追溯到了1681年。它夾帶著兩個劇情梗概。三個文本為梳理壯劇發(fā)展史和師傳譜系提供了豐富的線索。

關(guān)鍵詞:唱本;《太平春》;壯??;藝師

一、《太平春》文本概況

《太平春》是廣西百色市田林縣壯劇藝師閉克堅先生收藏的一冊文獻。20.1cm ×13.2cm大小,線裝本,紗紙材質(zhì)。扉頁寫“岑黃班合書 (央白平調(diào))太平春(唱部) 大清康熙二十年編立 黃福祥抄本 民國元年記”。正文共十首,每首都有標題,依次是:《亥問魯》《問喜事》《問蘭麼》《問保瞞》《問包公》《問神農(nóng)》《問觀音》《問唐皇》《問嫩聖》《唱清皇》。漢譯依次是:《唱開頭》《唱喜事》《唱新居》《唱保寨》《唱包公》《唱神農(nóng)》《唱觀音》《唱唐皇》《唱正月》《唱清皇》。每首篇幅16~56句不等,總共312句,每豎行兩句,每句五字?!逗桇敗泛汀秵栂彩隆返恼那胺謩e有“中爺”和“橫賴”,另有在旁??钡淖?個。整本正文共計5×312+3× 10+2×2+5=1599字。扉頁與正文皆為毛筆手寫正楷字體,從右至左豎排,以繁體為主,也有個別不是繁體,如“獨”字。

在封面封二之間的對折空間中,夾有兩張紗紙,各26.5cm×20.1cm,部分已被蟲蛀損壞,分別是劇目《三姐下凡》和《張喜龍女》的劇情梗概,從右至左豎排,以繁體為主?!度阆路病仿淇钍恰包S福祥抄”,《張喜龍女》的落款信息較為豐富,故將后者添加標點轉(zhuǎn)換成簡體字抄錄在此(難認字標為“囗”;不改錯別字):

《張喜龍女》(《換妻》):

說話從前,甫農(nóng)有一少年,姓張名喜,其父早亡,母子二人日子難渡,靠打魚為生。一日,捉得單眼魚去買,人見可怕,走了幾街仍賣不出,放回河中,讓魚回生。魚甚感謝。此魚正是龍王之三女,名叫彩妮,見張善心,有意相助。有次張喜打不得魚,囗囗報母,悲傷投河。幸得彩妮搭救,并愿婚配,囗囗養(yǎng)母。張喜不依,打不得魚。經(jīng)彩妮多次勸告,勉強答應(yīng),帶回見母,拜堂成親不表。

且說正月十九,城上廟會,人山人海。張喜夫妻同行看熱鬧,當天有財主王金銀外游,選美作樂,到街歇,問店。店答廟會美女多端,大伙同往廟會囗。王見彩妮美如仙女,回來派媒說親,一次不成,二次財同去,說我囗囗喜換妻。彩妮答應(yīng),加房換房地換田。財主答后,當眾寫好囗書,永不反悔。換后,將要成親之時,彩妮全身發(fā)熱放光,財主難以近臨,暈迷自死。張喜夫妻團園。劇終。

朱勝明原著,黃從善再編,嘉慶八年書。

黃福祥再錄,民國三年記。

二、央白與平調(diào)

今天的央白村是田林縣舊州鎮(zhèn)下轄的村屯,轄有央白上屯、央白中屯、央白下屯。李錦芳先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廣西田林、西林和隆林一帶現(xiàn)代‘央×’類地名豐富,當?shù)貕炎暹€能繪聲繪色地敘述布央人如何逃難而來,如何開墾了田地,有的還租給壯族耕種”[1]3,央白正是這類地名,可惜《太平春》里沒有明顯反映布央人的語言和社會生活。

清央白與平調(diào)的關(guān)系得從舊州說起。舊州街古稱“龍圩”,目前當?shù)貕颜Z稱舊州街為“h??1lu??2”,與漢名“龍圩”有音譯對應(yīng)。龍圩于元朝致和元年(1328年)成為安隆州治所,四百年后,清朝雍正七年(1730年)移西隆州治到扁牙,后又遷到新州(今屬隆林各族自治縣),龍圩設(shè)守府,從此稱為“舊州”[2]1- 3。從明清司署廟宇、粵東會館、關(guān)帝廟、城隍廟、觀音廟、文昌廟、北府廟、岑氏宗廟、法國教堂、武顯將軍及一品夫人合葬墓等眾多遺址看,明清時期舊州的文化曾經(jīng)繁盛一時。即便是行政中心東移到潞城鄉(xiāng)、樂里鎮(zhèn)之后,“解放前的舊州古鎮(zhèn)商貿(mào)也是較繁榮的。有大興街、月盛街、廣東街三條街。交易活動主要在大興街,街道長200米,寬5~6米,街道鋪卵石等?!盵3]

發(fā)生在舊州的文化大事,至今仍被世人津津樂道的,莫過于北路壯劇的第一次搭臺演出。據(jù)《田林縣志》梳理,北路壯劇是在八音班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明代初,壯族群眾已組織起八音班,每逢紅白喜事、歡慶、集會,演奏八種樂器(時代不同,八種樂器亦有所區(qū)別,當時是嗩吶、笛子、二胡、琴、小鼓、小鑼、小镲、銅鈴[4]4,只奏不唱。清朝順治年間,舊州常有馬幫和客商歇宿,來自各地的人常常坐在宿店門前閑談,或表演各地的民間說唱。舊州街及其周邊村鎮(zhèn)的八音班從中得到啟發(fā),將舊州壯族山歌的曲調(diào)加以改進,創(chuàng)作出【平調(diào)】,配以民歌的內(nèi)容進行演唱,是為“八音坐唱”。經(jīng)過“板凳戲”“門口戲”“游院戲”“地臺戲”的發(fā)展階段,逐漸產(chǎn)生了對唱、角色、化妝、舞蹈等戲劇要素,八音班由樂團向戲班演變。清乾隆年間,從四川學戲回來的那度屯山歌手楊六練將那度和舊州的兩個戲班組合成“龍城班”,于乾隆三十年(1767年)在舊州街搭起戲臺,演出《農(nóng)家寶鐵》,角色有6個,表演有程式,念唱用壯語。[2]769這場演出被田林縣認為是“標志北路壯劇演化基本定型”[5]1。

“后來,楊六練返回那度辦戲,‘龍城班’由朱勝明執(zhí)主,央白‘戲歌班’由岑如、岑宗執(zhí)主?!盵4]6那度屯在舊州街西南,央白屯在舊州街南部,央白距舊州街更遠,也有兼職演戲和唱歌的班子。田林北路壯劇十代杰出藝師,出生成長于央白的有岑如/岑宗、岑秀龍/岑會明、黃從善、廖法倫①、黃永貴,占五代之多,這與央白在“八音坐唱”“板凳戲”“門口戲”“游院戲”“地臺戲”等階段的充分發(fā)展不無聯(lián)系。

但【平調(diào)】是不是央白人所創(chuàng),已難證實?!短酱骸范嗵幇选皏uen歌”與“diuh調(diào)”并舉,如以下五句:

句1:

句2:

句3:

句4:

句5:

句1的“vuenmoq”之前有動詞“gueg做”,故解釋為名詞性的定中詞組“新歌”。句2的“vuenmoq”只能解釋為“歌新”。兩處應(yīng)均是說山歌歌詞新,因為一鄉(xiāng)一鎮(zhèn)范圍內(nèi)的山歌調(diào)子相當固定,倘若央白八音班標新立異編出新的山歌調(diào)來服務(wù)于一方百姓,勢必難以得到當?shù)匕傩盏恼J可。“diuh調(diào)”雖是從“vuen歌”改進而來,但已分清界限,有了專屬名稱,因此,名詞“vuen”僅指山歌,不兼指【平調(diào)】。

句3和句4組成排比,只有前三字的結(jié)構(gòu)相同,在沒有押韻束縛的情況下,句4沒有與句3“gueg做”相呼應(yīng)的動詞,表明后二字并不追求結(jié)構(gòu)相同,“diuh調(diào)”無須跟“vuen歌”一樣充當賓語,所以句4的“diuhmoq”是主謂詞組“調(diào)新”。句5的“Vuen bingzdiuh raeuz moq(唱起咱們的新平調(diào))”既可以是說唱詞新,也可以是指【平調(diào)】這個調(diào)子問世不久帶著新鮮感,還可以是指央白班子所唱【平調(diào)】調(diào)子進行了創(chuàng)新。參照句4,第三種可能性更大。【平調(diào)】是八音班改造舊州山歌,配以唱詞,用來增加演出節(jié)目,賺取出場費維持班子運轉(zhuǎn)的?!懊總€八音班都在技藝上鉆研提高,按四句一首進行改革,平調(diào)因而誕生?!盵4]49如是這樣,當時各地的【平調(diào)】很有可能是不盡一致的,央白的八音班為了提高競爭力,自然要標榜自己的調(diào)子更新鮮、更好聽,這倒可以解釋《太平春》強調(diào)“diuhmoq(調(diào)新)”和標寫“央白平調(diào)”的原因。

央白藝人的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在土戲登臺表演之后,依然延續(xù)。岑如、岑宗嫌【平調(diào)】曲律平緩,一曲四句不便換氣,演唱吃力,便改為一曲唱兩句。到晚年,兄弟倆發(fā)現(xiàn)【平調(diào)】連唱兩句不便于后臺提示唱詞,又將【平調(diào)】改為一句,每句頭尾有襯腔和間奏。演員唱了一句,趁間奏聽幕后提示下一句唱詞,避免了許多忘詞冷場的現(xiàn)象。他們的弟子黃從善為樹立【平調(diào)】作為主要唱腔的地位,給【平調(diào)】正名,叫做【正調(diào)】。【正調(diào)】后來跟隨時代和觀眾的審美標準繼續(xù)有所變化和提高,到了廖法倫時代,趨于定型,這便是當前北路壯劇的看家唱腔。[4]50- 54

三、《太平春》里的作者

(一)岑黃班

岑黃班的傳承譜系目前尚無資料可考,這個班名應(yīng)是表示班中有岑姓和黃姓兩位領(lǐng)頭人物,也許是岑姓班主和黃姓班主將各自的班子合并,故取名“岑黃班”。據(jù)閉克堅藝師介紹,“太平春”的意思是,改土歸流以后,人民生活得到好轉(zhuǎn),生產(chǎn)得到發(fā)展,那個時候沒有土匪,沒有兵荒馬亂,地方太平,百姓安居樂業(yè),感覺像是處于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春天。這與最后一首《唱清皇》歌頌國泰民安的主題相符。“唱本”的意思是這本書是專門用來唱的,沒有道白。應(yīng)是先有唱詩的流行,男婚女嫁、喬遷之喜、過新年等等喜慶熱鬧的日子,當?shù)匕傩?,至少是有錢人家,喜歡延請八音班奏樂歌唱,以此助興。這種民間曲藝形式,至今在田林縣境內(nèi)還能見到,是由農(nóng)村業(yè)余壯劇團表演的。主人家請劇團去演戲,在吃飯之后、演戲之前,劇團就拉起樂器,演唱恭賀的話語。閉克堅說:“《太平春》不是劇目,都是歌唱村寨、唱新年、唱保寨、進新房,但是劇團都應(yīng)該要懂這個,你劇團不會,人家請去恭賀喜事,你要什么來唱?”筆者2014年4月15日到舊州街上采訪龍圩劇團時,雖然他們沒有唱本,但是劇團團長能張口即來,歌頌主人家寨子好。歌詞大意是寨子風水怎樣的好,寨口怎樣符合風水,寨里房子怎樣漂亮,父老鄉(xiāng)親怎樣熱情而幸福,與《太平春·唱保寨》不大相同。時過境遷,百姓的審美觀也會發(fā)生變化,要求現(xiàn)在的唱詞與古代一致,當然是不切實際的,何況同一時代里,各班子團隊所唱的詞兒也一定不盡相同。岑黃班挑選優(yōu)秀的唱詞,記錄成冊,主觀上方便排練,客觀上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文獻遺產(chǎn)。他們說“岑黃班合書”,歸為集體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團結(jié)精神,可見這是一支有活力的團隊。至于岑黃班是純粹的八音班,還是既唱八音又演土戲的戲班,則需要更多的材料來推測。

(二)朱勝明

《太平春》內(nèi)夾《張喜龍女》劇情梗概的原著者朱勝明,是舊州壯劇藝人供奉的祖師。黃福祥曾將其父黃永貴所作的一首詩傳給閉克堅,詩曰:“一楊二岑黃廖楊,彈唱本地好風光。先師恩惠凝甘露,歷代歌聲傳四方。”這首詩記述了六代的土戲藝師,但黃福祥不清楚全部所指是誰,這激發(fā)了閉克堅開展土戲歷史調(diào)查的使命感。調(diào)查結(jié)果,“一楊二岑黃廖楊”分別是楊六練、岑如/岑宗、岑秀龍/岑會明、黃從善、廖法倫、楊蓮。六代藝師的戲劇人生均有不凡成就,朱勝明未在列,是由于他對于土戲發(fā)展所做的貢獻不及同時代的楊六練和岑如/岑宗。

丘振聲、潘其旭先生曾在舊州見到寫著“舊州列代前傳后奏祖師朱勝明之神位”的牌位。采訪了游揚等舊州壯劇藝人后,丘、潘二位先生的記錄是,“初期的壯劇班叫做‘壯漢班’,因為那時主要使用邕州官話(屬西南漢語方言桂柳話——原注),壯話用得較少,只是偶爾用在插科打諢的說白中”,“唱壯話是在‘反亂’即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之后”,丘、潘據(jù)此認為:“‘土戲’這種純粹的壯劇形式的形成,離現(xiàn)在只有100多年或更多一點時間?!盵6]然而,以閉克堅為代表的田林縣文化人的調(diào)查結(jié)果,比丘、潘的更為詳實可靠。閉克堅從19歲起,為了學習壯劇藝術(shù),幾乎走遍了演過壯劇的村寨,一方面向老藝人請教做戲表演,一方面調(diào)查壯劇歷史,掌握了很多戲班的傳承譜系。資料顯示,游揚所在“螺陽劇社”可追溯到1764年由楊六練合并那度屯八音班和舊州地臺戲班而成立的“龍城班”。楊六練到四川老家做生意而折本,學戲之后回到舊州,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率“龍城班”用壯話演出搭臺戲,這段經(jīng)歷,是由楊六練的后代、那度人楊公春1964年告訴閉克堅的。三年后,楊六練回那度另組戲班,“龍城班”交由舊州街上人朱勝明執(zhí)主。所謂“土漢班”是指稱清末黃永貴早期組建的戲班。黃永貴(1853~1914)曾是讀書人,到南寧應(yīng)考,被邕劇迷住,棄功名而學邕劇,回來舊州后,先后組建“萬和班”和“共和班”,都是模仿邕劇,導(dǎo)致唱念夾著土話和邕州官話。“共和班”雖曾應(yīng)邀于光緒十三年(1887年)到梧州演出,但舊州當?shù)芈爲T土戲的群眾并不認可,稱之為“土漢班”,有戲謔之意?!巴翝h班”后來放棄漢語,改吸收邕劇的其他特點,專心演回土戲,是在從梧州回來之后,距離太平天國首都天京陷落(1864年)十余年。2014年4月,閉克堅向筆者展示從田林縣六隆鎮(zhèn)嶺屯劇團新發(fā)現(xiàn)的一本劇情梗概集,紗紙材質(zhì),豎排繁體毛筆書寫,封面有“央白班,土戲,廖法倫用本,咸豐十年春”等字樣。咸豐十年(1860年)春,太平軍正在江南與清朝官兵激烈交戰(zhàn);黃永貴不滿十歲,尚未登上戲劇舞臺。這本廖法倫用過的劇情梗概集,是“土戲”稱謂遠早于“土漢班”的鐵證。

(三)黃從善

黃從善生卒年不詳,男,央白人,嘉慶十年(1805年)仍在世傳戲,是田林縣北路壯劇十代杰出藝師當中的第四代。他對北路壯劇的貢獻有:將壯劇主要腔調(diào)【平調(diào)】更名為【正調(diào)】;音樂伴奏從只拉正線發(fā)展為正反合聲;向外傳戲甚多,足跡遠至隆林、富寧。舊州鎮(zhèn)八渡口戲班曾有“黃從善先師之位”的牌位,黃從善因此獲得“先師”封號。[4]171《張喜龍女》雖然可能是從兄弟劇種移植過來,但改編成了“甫農(nóng)(壯族儂人支系自稱)”的故事,故事情節(jié)曲折,文字簡練,體現(xiàn)了黃從善較高的漢語水平和編劇水平。

(四)黃福祥

黃福祥(1896~1964),男,是黃永貴到田林縣八桂鄉(xiāng)平六屯上門后養(yǎng)育的第三子。從小繼承父業(yè),功底深厚,生、旦、文、武全能,唱、做、念、打俱佳。因有拳術(shù)功底,尤其擅長武旦,成功塑造過花木蘭、穆桂英、樊梨花、楊金花等舞臺形象,被群眾譽為“樊梨花”。他的成就有:表演技藝高超,武打變化多端、花扇剛?cè)嵯酀?、唱腔婉轉(zhuǎn)清新;每到一地教戲,都為當?shù)貞虬嗬L制戲服;將馬骨胡的半反線改為大反線伴奏,加強了表現(xiàn)力;創(chuàng)作

【正調(diào)慢板】【丑角調(diào)】等唱腔;在田林、隆林、富寧等地傳戲頻繁,僅在田林縣境內(nèi)就教出20多個戲班;啟用女演員,改變了壯劇以前男扮女裝的做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參加百色地區(qū)、桂西壯族自治州等級別文藝匯演,獲得“民樂特等獎”等榮譽。群眾尊稱他為“老師”。黃福祥帶出的優(yōu)秀徒弟有其子黃芳聲和盧福海、閉克堅等人,他鼓勵閉克堅為土戲奉獻畢生精力,親手把黃永貴所傳下的《臺符》②與他手抄《太平春》和34個劇本交給閉克堅。從“編立”“原著”“再編”“再錄”“記”等落款用詞看,黃福祥是有意識的對前人作品做搶救性的謄寫的(閉克堅猜測是因為進入民國,改朝換代了,其父黃永貴命他抄寫的),可以相信他謄寫時的態(tài)度是認真、嚴謹?shù)?,再者,民國元年?912年)黃福祥只有16歲,剛登臺表演一年,尚無資歷對古本進行刪改,應(yīng)不會任意添加“嘉慶八年”、“康熙二十年”等字眼,也應(yīng)不會對《太平春》的字句擅自改編。

四、閉克堅與《太平春》

閉克堅(1938~ ),男,生于田林縣利周瑤族鄉(xiāng)百達屯,1958年上門到凌云縣朝里瑤族鄉(xiāng)六作村那巴屯定居。閉老從小學習土戲,10歲即登臺表演,17歲時正式成為黃福祥的徒弟。閉老曾向筆者介紹他與《太平春》有關(guān)的經(jīng)歷,大體是:

1964年6月,黃福祥在百色傳藝,因病在地區(qū)醫(yī)院住院。閉克堅多次探望,細心照顧,讓黃福祥深受感動,交給閉克堅36冊土戲文獻,囑咐他代代相傳,繼承師志。這36冊本子,除了《太平春》和《臺符》,其余是劇本,一本是一幕戲,一本能唱一晚上。有些劇目,閉老看的京劇、粵劇、彩調(diào)里都沒有發(fā)現(xiàn),是壯劇獨有。有幾本是北路壯劇還未進入搭臺階段之時的平地戲提綱,寫“第一場”,接內(nèi)容,“第二場”,接內(nèi)容,還沒成劇本,是提綱戲。有些劇本的年代比《太平春》久遠,有一本寫“定國寶珠,康熙五年演,平地戲”,還有“田子金,順治末年演”。這些可以證明《太平春》之前已有土戲(平地戲)了,可惜后來付之一炬。“文革”時期,禁唱風流歌,禁演古裝戲,閉老于1968年在表演《秦香蓮》時,被紅衛(wèi)兵拉下臺來,游街批斗、毆打監(jiān)押,受盡恥辱,險些送命。家中的土戲物件也慘遭厄運,劇本和戲服被燒毀。在紅衛(wèi)兵來抄家之前,閉老將自認為最重要的三本——《太平春》《臺符》和《儂智高》裝在油鹽罐里,埋在菜園中。三本幸免于難,是幫助后人研究壯劇的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物。

在閉老當時的眼里,《儂智高》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儂智高是壯族英雄,昆侖關(guān)戰(zhàn)敗后曾在今天田林縣八渡瑤族鄉(xiāng)建設(shè)營壘,英雄足跡留在田林;《太平春》之所以珍貴,是因為歷史悠久,并且與劇本有別;《臺符》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是土戲掌臺請師用本,內(nèi)列土戲師傳之名。后兩本又是重中之重,是作為土戲傳承人必須掌管的信物,是壯劇師傅身份的標志。閉老打算交班給傳承人黃景潤時,將這些交給黃景潤保管。

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百色地區(qū)文化會議在田林召開,各縣與會代表在討論壯劇歷史時,有西林、隆林、凌云等縣代表發(fā)言認為他們是北路壯劇發(fā)源地。閉老把這三本獻出來,并用長期調(diào)研所掌握的大量材料,縷清了北路壯劇起源于田林縣舊州鎮(zhèn),傳播于西林、隆林、凌云、富寧等地的歷史線索,獲得與會代表的贊成。

注釋:

① 《田林縣戲曲資料匯編》《廣西北路壯劇教程》等材料將田林北路壯劇師傳第五代和第六代寫作“廖法輪”“楊連”,據(jù)閉克堅口頭介紹,應(yīng)是“廖法倫”“楊蓮”。

② 筆者發(fā)現(xiàn)《臺符》比較神秘,恐涉及土戲的行業(yè)禁忌,故未對《臺符》進行深入了解。

參考文獻:

[1]李錦芳.布央語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

[2]田林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田林縣志[G].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

[3]盤康.田林舊州古鎮(zhèn)[M].廣西百色市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百色古鎮(zhèn)(下)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1.

[4]田林縣文化局.田林縣戲曲資料匯編[G].油印本,1986.

[5]政協(xié)田林縣委員會.廣西北路壯劇教程[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6]丘振聲,潘其旭.壯劇歷史及其發(fā)展中幾個問題的探討[C]//廖明君主編.壯劇藝術(shù)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王光斌)

A Study on the Inheritance Information of Tai Ping Chun

HUANG Shou-h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6, China)

Abstract:The ‘Ping’ tune songbook Tai Ping Chun is a precious ancient book of Zhuang nationality character. The book traces the history of ‘Zheng’ tune, which is the major one of north Zhuang drama tunes, back to 1681. Moreover, it attaches two synopsis. The three texts provide rich clues to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inheritance history of Zhuang drama.

Key words:songbook; Tai Ping Chun; Zhuang drama; artist

作者簡介:黃壽恒,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專業(yè)2012級碩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廣西碩士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壯字古籍《太平春》音律研究”(YCSW2014122)。

收稿日期:2015 - 04 - 12

中圖分類號:J825.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 - 9200(2015)04 - 0001 - 05

猜你喜歡
壯劇
百年壯劇 壯鄉(xiāng)大地上的藝術(shù)瑰寶
壯劇《牽云崖》“一趕二”的創(chuàng)作分析
歌海(2019年1期)2019-06-11 07:02:15
南路壯劇生存危機及發(fā)展對策研究
——以廣西靖西市、德??h為例
社科縱橫(2018年5期)2018-04-01 19:57:59
探索有效發(fā)揮云南壯劇保護的主體職責
壯劇的本質(zhì)內(nèi)涵及傳承發(fā)展
文教資料(2018年33期)2018-02-16 08:29:18
大象無形鑄英魂
藝苑(2017年2期)2017-06-08 22:45:17
壯劇來啦
廣西壯劇的保護與繼承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24期)2016-02-24 12:53:48
云南壯劇的舞臺類型
廣西壯劇南北路唱詞押韻特點之異同
杭州市| 绍兴市| 卫辉市| 田阳县| 尼玛县| 饶河县| 台东市| 株洲市| 军事| 新丰县| 综艺| 樟树市| 弥勒县| 阿坝县| 阿尔山市| 新丰县| 吴川市| 柳州市| 浪卡子县| 肃宁县| 景泰县| 西青区| 昭苏县| 昌宁县| 中卫市| 那曲县| 措美县| 罗山县| 隆林| 临清市| 竹北市| 英德市| 浮山县| 崇阳县| 新营市| 盖州市| 长垣县| 鲁山县| 曲水县| 饶平县| 龙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