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愛華
在婦產(chǎn)科領域,子宮肌瘤作為女性特有的良性腫瘤疾患,在女性生殖系統(tǒng)中發(fā)病率非常高,其主要患者年齡段集中在30~50歲,尤其是多見于以40~50歲年齡段的女性,它是由平滑肌及結締組織組成[1]。研究表明,子宮肌瘤的發(fā)生和生長與雌、孕激素水平關系密切[2]。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由于藥物治療副作用大,停藥后子宮肌瘤亦有增大的趨勢,故逐漸被手術治療方式取代。手術治療又可以分為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次全切除術以及子宮全切術。子宮肌瘤剔除術系子宮肌瘤的優(yōu)先遴選婦產(chǎn)科常用手術療法,年輕女性若是其主張日后生育要求,或是拒絕將子宮切除,則非常適用于子宮肌瘤剔切除術。隨著外科及婦產(chǎn)科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更新升級,內(nèi)鏡技術越來越開始成為優(yōu)先開展術式以替代常規(guī)開腹,并在全世界婦產(chǎn)科及外科領域收到了廣泛的好評,發(fā)揮了重要的臨床作用。本文對我院分別采用腹腔鏡及經(jīng)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術中及術后情況進行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42例子宮肌瘤患者均為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住院患者,患者平均年齡為34歲,均未曾實施過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所有患者實施本次研究前系統(tǒng)實施了婦科檢查,尤其依靠超聲檢查對肌瘤的數(shù)量、每個肌瘤的直徑、肌瘤所處解剖方位等進行確認,最后將惡性占位病變剔除在外。伴有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的患者,需排除子宮內(nèi)膜病變。隨機分為腹腔鏡組與開腹組,每組121例。2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患者手術時間一般選在患者月經(jīng)干凈后3~7 d,行常規(guī)清潔灌腸、禁食水、備皮等術前準備。
1.2.1 腹腔鏡經(jīng)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全身麻醉氣管插管后,患者仰臥,并使患者頭部放置低于腳部,使會陰部最大程度地暴露,常規(guī)消毒,鋪無菌巾單,建立CO2人工氣腹,氣腹壓力為1.8 kPa。本次術式沿用傳統(tǒng)的腹腔鏡四孔穿刺技術,相繼將腹腔鏡及手術相關器械置入腹腔內(nèi)。在子宮肌瘤假包膜層,將含有催產(chǎn)素20 U的0.9%氯化鈉溶液穿刺針多點注入。患者若是其肌瘤為肌壁間肌瘤,則遴選瘤體表面突出最顯著位置實施橫向切口,而后肌瘤包膜則應用電鉤將其切開,需深達肌瘤組織,較粗的瘤蒂須套扎后切除瘤體。如有肌層活動性出血,用干紗布壓迫,以可吸收線全層縫合切口,較深的切口必須縫二層。體積小的肌瘤選擇直接從左下腹切口取出,體積較大者選擇子宮旋切器,首先將肌瘤粉碎,然后經(jīng)左下腹15 mm切口取出。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盆腔,切除的肌瘤組織送病理檢查。
1.2.2 經(jīng)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均實施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將其體位擺置仰臥位,手術切口選定在下腹正中處,為橫切口,注入含有催產(chǎn)素20 U或30%垂體后葉素的0.9%氯化鈉溶液,隨后按照傳統(tǒng)手術操作方法即可完成[3]。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標準 (1)住院時間:從患者手術開始至出院結算;(2)術中出血量:手術過程中使用了止血紗布,術前先測量估算出單塊紗布重量,術后將所有使用的紗布進行稱重,算出術后紗布平均重量,手術前后紗布平均重量的差,再乘以使用紗布的總數(shù),即為大概的術中出血質(zhì)量,而后將血液密度按照1.1 g/ml實施數(shù)學換算,得出術中出血量;(3)術后肛門排氣時間;(4)術后體溫:在手術完成后:36 h以內(nèi)每隔6 h對患者進行體溫測量;(5)術后妊娠率和術后妊娠子宮破裂率:對術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術后生育情況進行隨訪;(6)剔除的肌瘤數(shù)目和肌瘤大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術中情況比較 本次研究全部患者其子宮肌瘤剔除術均按原計劃順利完成,手術過程中均為對周圍臟器或組織造成失誤性損害,也不存在術后血栓性靜脈炎、腸粘連等不良情況,術后病理報告為子宮平滑肌瘤。腹腔鏡組的住院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手術的出血量以及術后體溫均低于開腹組(P<0.05);腹腔鏡組的妊娠率高于開腹組,但差異不大(P>0.05);開腹組的手術時間、剔除的肌瘤數(shù)目和肌瘤大小均優(yōu)于腹腔鏡組(P<0.05)。見表1。
表1 2組術中情況比較n=121,±s
表1 2組術中情況比較n=121,±s
注:與腹腔組比較,*P<0.05
組別 住院時間(d)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排氣時間(min) 術后體溫(℃) 剔除肌瘤數(shù)目(個) 肌瘤直徑(cm)腹腔鏡組 3.2±0.7 109±39 93±31 17±8 37.5±0.6 2.2±1.3 5.1±2.2開腹組 6.4±0.6* 73±22* 138±48* 34±9*38.0±0.5 5.5±3.3 8.4±3.5
2.2 2組術后妊娠子宮破裂率比較 術后再次妊娠腹腔鏡組子宮破裂率高于開腹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術后妊娠子宮破裂率比較 n=121,例
我國大力提倡晚婚晚育,導致女性婚育年齡的推遲,患子宮肌瘤的未婚女性人數(shù)漸增,且人們對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使得女性不得不重視重視自身的內(nèi)分泌健康,更多患子宮肌瘤的的女性希望保留子宮生理功能和身體的完整性[4]。所以臨床上對子宮肌瘤的處置理念上,始終致力于探尋完全避免外科創(chuàng)傷,或是即使不免于外科創(chuàng)傷但要將該種創(chuàng)傷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時絕對保障手術的臨床規(guī)定或公認的療效預期成果。自1979年德國Semm教授描述了首例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因具有損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的優(yōu)勢,現(xiàn)越來越被患者青睞。
3.1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和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適應證及局限性 兩種術式均有其各自不可替代的優(yōu)點,所以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不同患者需要選用最為合適的方式進行治療。各自的適應證和局限性見表3。
表3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和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適應證和局限性
3.2 腹腔鏡組與開腹組子宮肌瘤剔除術術后情況分析 本組觀察資料顯示,接受子宮肌瘤剔除術的2組患者均順利完成,術中沒有出現(xiàn)臨近器官損傷。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是當前臨床主流應用的術式,用以有保宮需求的患者效果非常理想。而腹腔鏡手術與常規(guī)開腹手術相比,擁有著絕對的臨床綜合優(yōu)勢,不但能夠顯著地遏制手術過程中的失血,而且患者術后能夠更快排氣、腸道功能恢復更快,而且患者術后體溫也更低,以上指標方面的比較,2組差異極其顯著,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隨訪中,開腹組子宮肌瘤剔除術無1例復發(fā),而腹腔鏡組子宮肌瘤剔除術有3例復發(fā),主要原因為個別體積較小的病灶未能徹底清除,導致這些微小病灶日后仍然生長增殖,最終導致子宮肌瘤復發(fā)。事實上,此類微小肌瘤在臨床上一旦應用腹腔鏡進行剔除手術,有一定的幾率被操作醫(yī)生遺漏,最終極有可能造成肌瘤復發(fā)。與之相比,開腹手術時手術醫(yī)師可以用手進行全面的子宮觸摸,將這些微小病灶觸摸到,并進行徹底的清除,所以開腹術也有腹腔鏡術不可代替的優(yōu)點[6]。
綜上所述,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較之于開腹手術相比,其更能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壓縮住院時間、促進術后體質(zhì)恢復、肌瘤根除療效確切、發(fā)生在術中及術后的并發(fā)癥幾率更低,而且能夠完好地將患者的子宮予以保留。然而,該項手術需要手術醫(yī)師具有精湛的手術技術,手術過程中操作必須極其精細,對醫(yī)生要求非常高,而且相比于常規(guī)開腹會更加增添患者的經(jīng)濟支出。同時,若是體積微小的肌壁間或黏膜下肌瘤,依靠腹腔鏡探查非常困難,很可能被遺漏?;颊呷羰瞧渥訉m肌瘤的直徑在10 cm以上,則必須棄用腹腔鏡,而需實施開腹手術治療[7]。在臨床中要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具體的手術方式,不可一概而論。
1 樂杰主編.婦產(chǎn)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69-272.
2 湯玲,王冬梅,顧慧霞,等.肌瘤內(nèi)消丸治療子宮肌瘤臨床療效分析.世界中醫(yī)藥,2012,7:380-381.
3 張慶華.151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手術探討.中國婦幼保健,2007,22:2541.
4 金鳳斌,韓麗萍,尤俊嶺,等.腹腔鏡與開腹全子宮切除術的臨床效果比較.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7,7:3022.
5 徐平.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再次妊娠子宮破裂2例報告.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2,7:303-304.
6 馮鳳芝,冷金花,郎景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進展.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04,39:65-67.
7 宋丙蘭.腹腔鏡及經(jīng)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療效比較.山東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35: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