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玉(吉林省龍井市龍井中學,吉林 龍井 133400)
淺談初中漢語課內閱讀教學
金美玉
(吉林省龍井市龍井中學,吉林 龍井133400)
我們朝鮮族學校的漢語教師都重視閱讀教學,因為漢語不是我們的母語,對朝鮮族學生來講是一門“外語”。朝鮮族學生要理解好漢語文章比較難,閱讀興趣不高自然閱讀量就少,閱讀能力也普遍低,但中考中閱讀分數(shù)占的比重大,并且在這題型中丟分多,還有通過閱讀可以認識世界,提高心理、思維、修養(yǎng)等方面素質,通過閱讀還可以認識自我、提高自我、升華自我。我們指導閱讀的目的是讓他們不僅看紙面上的話,而且讓學生體會并感悟字里行間包含的內在含義。近幾年,作為民族中學的漢語老師,我在不同課題研究中重點研究閱讀教學,不斷研究適合朝鮮族初中學生的課內閱讀教學方法。下面我來談一談課內閱讀教學方面的一些經驗。
1.選擇符合中學生年齡特征的并且生字比較少的程度適宜的文章。對于朝鮮族學生來說,讀朝鮮語文章閱讀速度快,但讀起漢語文章有點費勁,當閱讀一篇文章時生字多大部分學生不愿意耐心地往下讀,只是在老師的要求下被動地不情愿地往下讀,這樣有些部分不能理解會大大降低閱讀效果。做不到主動閱讀,學生無法理解關鍵語句的意思,不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要讓他們理解那真是雪上加霜,于是閱讀指導課有時會成為“滿堂灌”的課堂,達不到預期的閱讀目標,反而會產生厭煩心理,不能激發(fā)閱讀興趣。接受第二語言的時候第一語言肯定會起到一定的干擾作用,所以盡量避免第一語言帶給第二語言習得的負面作用。
2.選擇朝鮮族中學生用第一語言已經接觸過的文章,利用好第一語言的正遷移作用。比如朱自清的《春》這篇文章,是我們學生用母語已經接觸過的并且已經都背誦過的文章。選擇這樣的文章可以節(jié)省形成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時間,重點放在語言的積累和完整表達方面,這樣解決閱讀理解分析這一難點,運用好對第二語言習得者的第一語言的正遷移作用,多次做好類似的閱讀訓練逐步提高閱讀興趣。
3.選擇短小精悍并淺顯易懂的有趣的文章,這樣的文章有益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課內要讀篇幅長的文章,因為是第二語言朗讀速度慢,課內受到時間限制不能充分讀,讀得不通順肯定會影響閱讀興趣和閱讀效果。
4.選擇教師對每一個詞語每一句了如指掌的并在各個層面理解透的文章。這樣可以胸有成竹,做好教師的引導作用逐步引導學生充分思考、質疑,要做到師生共同閱讀、充分交流,達到理解的最高境界,讓學生嘗到閱讀的甜頭。
朗讀是人們將筆墨轉化為有聲語言,是口、耳、眼等器官一起參與的復雜的大腦活動過程。朗讀不光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多種因素。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用心地、有感情地讀,使文章的內容在頭腦中產生印象,產生立體感。讓學生把閱讀文章讀出意、讀出形、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我將朗讀文章作為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平時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在朗讀內容的同時,感悟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含義。朗讀的形式有教師或已經練好的學生范讀、好段的齊讀、含義深奧部分的個別讀、小組成員輪流讀等等。朗讀指導時候首先讓學生熟讀閱讀文章整體感知作者的情感世界;其次讓學生抓住句中重點詞語,在反復的誦讀中細細琢磨所包含的意思;最后讓學生感情讀文章的中心句,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此外,把朗讀讀延伸為背誦,學生頭腦中掌握的豐富的詞匯和句子是理解和表達的基本條件,我們朝鮮族學生恰恰就缺乏這一條件,我們朝鮮族中學生用母語表達時比較自信,但用第二語言漢語交流和表達時往往缺乏自信,語序混亂表達不夠完整,這就因為頭腦中沒有豐富的語料,這就需要平時積累。對于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講,我們應該通過背誦這一手段逐步積累語言素材并逐漸具備這些條件。要背誦閱讀文章的重點語句、精彩段落,這樣不僅為文本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還為口頭和書面表達做好儲備,當說出自己的理解時候有語料發(fā)表時候也有信心,久而久之可以逐步提高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有這樣的困惑:當閱讀一篇文章之后自己感覺好像理解了,所以面對一個一個閱讀問題的時候好像自己的答案寫得不錯語句也很優(yōu)美但卻發(fā)現(xiàn)得的分數(shù)很少,有些人簡單幾個詞卻分數(shù)較高,這是為什么呢?我針對這樣的困惑我拿出一些典型的題讓學生比較,并要求學生要弄清問題的著眼點、分析點、明確問題的角度和答題的思路并且讓學生要整合要求,明了表達。因為有些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不是沒有理解好而是缺少表達的水平更缺少表達的準確性。整理閱讀題答案的時候“0分”與“滿分”的距離實際上是很近很近,可能是100分的答案一不小心卻成了0分或者是不到50分的答案,因此“分析”時一定要把提問的重點和特點等找出來,這樣才不會走錯方向,回答閱讀問題時并不是把答案整理成長篇大論或寫得生動,而應該要將審好題把問題的關鍵理解部分揪出來才能完整地回答所得的分也自然就高了。
作者簡介:金美玉(1974-),吉林省龍井市龍井中學教師,中學一級。
張麗芝,吉林省長春市第八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