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州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一些中職學校,語文課流于形式,教師疲于應付,學生得過且過,因而,導致中職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思想性、審美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本人在教授《赤壁賦》時卻頗有心得。
學習文言文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誦讀。我所帶班的學生大多朗讀水平不高,平時又不重視誦讀。這無疑給學習帶來了很大的障礙。
我先精心下載了《赤壁賦》配樂朗誦范讀,是鮑國安(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曹操的扮演者)朗誦的,他的聲音渾厚,有激情,有感情,很能感染人,以至于朗讀結束,有的學生竟說,怎么完了呢?我還沒聽夠。有的學生說,哎呀,我都沉浸在里面了。真是先聲奪人,給學生的欣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僅僅有這個基礎還不夠,要讓學生體會得更深,非他自己去品讀不可。所以,我就從第一段入手,反復指導朗讀。中職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太好,注意力普遍不夠集中,老師對易讀錯的字音反復強調后,再讓學生讀,仍能讀錯,而且不止一人。在反復誦讀后,有的學生說,我讀出一點感覺了。有的學生說,蘇軾筆下的景色太美了……學生在讀中體會到了文字背后的美。顯然蘇軾高超的語言藝術打動了學生,教師再趁勢用優(yōu)美抒情的語言描述,讓學生再次體會這種美好寧謐的意境。
蘇軾的《赤壁賦》美就美在它傳達出了身處逆境中的人能唱出曠達樂觀的心聲,以此引領人們的精神世界朝著更為健康的方向邁進。
如何更好地欣賞此點呢?我要求學生閱讀本文的“閱讀提示”。然后插入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談談心目中蘇軾的形象。學生大多知道學過的蘇軾的作品及其所處的時代等,對蘇軾的經(jīng)歷知之甚少,這時我就相機介紹起蘇軾來,從他才華橫溢、少年得志到入朝后仕途起伏、遭人誣陷、一貶再貶的經(jīng)歷,引起了學生的共鳴。這樣的人生際遇,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蘇軾在這篇文章中也表達了自己的苦悶愁憂之情,讓學生再讀課文,這里不是一般的泛讀了,而是要帶著思考深入閱讀。有敏感的學生發(fā)現(xiàn)在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出現(xiàn)了“客”的形象,經(jīng)過合作探究,學生意識到,這里不只是要表現(xiàn)客的吹簫技藝,更重要的是要表現(xiàn)一種凄清苦愁。這種愁情源自何處?莫不是蘇軾內心的苦悶的婉曲表現(xiàn)?
最后客人的心緒平靜下來,他是在聽了蘇子的話后釋然的,蘇子的話究竟有著怎樣的力量?這是本文審美性具體體現(xiàn)的地方,也是對中職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關鍵所在。
蘇子曰:“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比f事萬物都是相對而言的?!捌埛俏嶂校m一毫而莫取”,不屬于我的東西,我也不必強求,人生還有更美好的事物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和享用,為什么要糾結于一些虛幻的東西呢。只有立足現(xiàn)實,樂觀坦蕩,才能活得灑脫。
欣賞至此,學生陷入了沉思。教師也道出原委,這可能是蘇軾內心掙扎斗爭的過程。面對貶謫失意,產(chǎn)生苦悶彷徨之情是很正常的。關鍵是,有的人有力量、有視野、有厚度,能逐漸消解內心的郁悶,用樂觀豁達戰(zhàn)勝消極苦悶;而有的人面對人生的低谷,一味地悲觀絕望,消極避世,他們的內心失去了依靠,精神支柱轟然倒塌,其人生也愈發(fā)顯得蒼白無力。
這時,我讓學生談談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遇到挫折、坎坷時,他們是如何做的。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的回答,就不是泛泛而談或是無話可說了。他們大膽訴說著自己的心聲。因為所帶學生,大多是學困生,有的多次受過處分,有的不被家庭重視,有的長期受歧視……這些學生上中職,本身目標就不夠明確,而且其家長也對其沒抱太大的希望,只是覺得放在學校,有學校管著,有老師看著,不出事就行了。所以,這些孩子思想大都不夠成熟,精神營養(yǎng)很缺乏。所以,語文課教學在提高學生心性、陶冶學生情操上就應該起到很大的作用。
蘇軾的人生經(jīng)歷、人生感悟,可能會給學生一些啟示,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喚醒他們的審美意識。但是,我想說,僅憑一節(jié)課的“蘇軾”教育,是遠遠達不到教育的目的的。這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師一定要一方面深入研究語文教材,挖掘語文課文的審美性;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樹立生活處處有學問、處處有美感的大語文觀,教育他們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只有這樣,這些孩子才能在職校中找到立足點,個人修為提高了,對專業(yè)的學習也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也會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此看來,在審美教育上,中職語文教學任重道遠!
顏碧偉.賞景品情悟人生:《赤壁賦》教學設計[J].語文建設,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