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俊,謝方偉,王存堂,崔建中,宣芮
(江蘇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江蘇鎮(zhèn)江 212013)
液黏傳動是一種繼液壓、液力傳動之后的新型流體傳動形式;它主要是以摩擦副之間的液力傳動油作為工作介質,通過改變摩擦副間油膜的厚度調節(jié)輸出轉速和扭矩并兼有離合功能。液黏傳動裝置在摩擦副接合過程中,經歷流體摩擦、混合摩擦和邊界摩擦3個階段。在混合摩擦階段,摩擦副會產生大量的熱量,使得其表面溫度急劇升高,最終導致摩擦副出現摩擦層燒結、蝶形翹曲等現象[1];而油槽對于摩擦片溫度的分布具有一定影響;因此,有必要研究混合摩擦狀態(tài)下不同油槽結構形式對摩擦副溫度分布的影響。
國內外已有很多學者對摩擦副結合過程進行了研究。M.M.RAZZQUE,J.Y.JANG[2-3]等采用雷諾方程、能量方程和傳熱方程,研究了表面油槽對摩擦副的影響作用;謝方偉等[4]在建立了壓力、徑向速度以及傳遞轉矩的理論方程基礎上,考慮溫度、壓力波動以及油液慣性力對傳遞轉矩的影響;崔建中等[5]建立了液黏調速離合器摩擦副三維瞬態(tài)溫度場模型,研究了多組摩擦副在工作狀態(tài)下的熱特性;曾紅等[6]建立了濕式摩擦離合器接合過程中摩擦片流固耦合瞬態(tài)傳熱模型,得出了摩擦片溫度場徑向和周向溫度分布規(guī)律,同時分析了不同油槽傾角對摩擦片瞬態(tài)溫度場的影響。
本文作者以一對摩擦副為研究對象,建立了對偶片、摩擦片的三維模型和瞬態(tài)熱傳導微分方程;分別研究了對偶片和摩擦片的溫度分布情況。
摩擦副作為液黏傳動裝置的主要零部件,由對偶鋼片和摩擦片組成。圖1為摩擦副幾何模型。
圖1 摩擦副模型
液黏調速離合器在混合摩擦階段時,摩擦副間的轉速差較小。主動軸輸入的功率一部分轉化為輸出轉矩,另外一部分以熱量的形式消耗,該部分功率轉化成熱量使摩擦片的溫度升高;即熱流密度可表示為[7]
式中:f為對偶片的摩擦因數,此處f取0.09;r為摩擦副的半徑,m;w(t)為摩擦副的相對滑動角速度,rad/s;p(t)為摩擦副表面沿徑向的壓力,MPa。
在混合摩擦階段時,摩擦副間以微凸體接觸為主,只有極薄的不連續(xù)的油膜;因此,在進行熱流密度計算時認為摩擦副產生熱量大部分傳遞給摩擦副,極小部分由油膜吸收帶走。對偶鋼片和摩擦片的熱流密度為:
式中:q1、q2為對偶片、摩擦片表面的熱流密度,W/m2;ρ1、ρ2為對偶片、摩擦片表面襯片密度,kg/m3;c1、c2為對偶片、摩擦片表面襯片比熱容,J/(kg·℃);k1,k2為對偶片、摩擦片表面襯片的導熱系數,W/(m·℃);s為熱流分配系數,W/(m·℃)。
由于摩擦副間存在極薄的不連續(xù)油膜的冷卻作用,引入修正系數k
式中k取0.95。
由于對偶片和摩擦片在接觸區(qū)屬于軸對稱結構,且沒有內熱源;構建圓柱坐標系下對偶片和摩擦片的瞬態(tài)熱傳導微分方程[8]:
式中:T為對偶片和摩擦片的溫度。
混合摩擦階段對偶片和摩擦片的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為:
初始條件:即t=0時摩擦副的初始溫度T0,
對偶片邊界條件:
摩擦片襯片邊界條件:
式中:α11、α12為對偶片內、外表面與工作油的對流換熱系數,W/(m2·℃);α21、α22為摩擦片表面襯片內、外表面與工作油的對流換熱系數,W/(m2·℃);Te為工作油的溫度,℃;T0為初始溫度,℃;h1、h2為對偶片、摩擦片襯片厚度,m。
文中以礦用大功率帶式輸送機的液黏傳動裝置80 s接合工況為例,對對偶片和摩擦片的瞬態(tài)溫度場進行研究。液黏傳動裝置最大的轉速為1 500 r/min,當摩擦副間轉速差為30 r/min時進入混合摩擦階段;根據Harrision啟動曲線可得,摩擦片轉速達到1 470 r/min時與啟動曲線的交點坐標為 (72,1 470);對應的混合摩擦時間為8 s;摩擦副在處于混合摩擦階段時,摩擦副間的壓力變化范圍取0.8~1.2 MPa,理論計算取壓力平均變化值1 MPa[9]。
摩擦副中對偶片材料取65Mn,摩擦片中的摩擦襯片材料取銅基粉末冶金;通過在同種工況下,取同一種材料65Mn的對偶片,摩擦片表面油槽具有不同結構的情形,對比分析油槽對對偶片和摩擦片的溫度分布情況的影響。
由于各摩擦副的結構和工作狀態(tài)基本相同,因此取其中的一對摩擦副進行熱分析;為簡化理論分析做如下假設[10]:
(1)工作時作用在對偶片和摩擦片表面上的正壓力均勻分布。
(2)對偶片和摩擦片各部分材質均勻,熱物理參數不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3)摩擦副間的摩擦因數為一常數,不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對偶片和摩擦襯片材料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對偶片和摩擦襯片材料參數
由上述熱流密度分配比計算公式得
由熱流密度計算公式 (2)— (4)可知,轉速差產生的熱量59.5%分配到對偶片表面,40.5%分配到摩擦片表面襯片表面;對偶片和摩擦片的熱物理性參數與結構參數見表2、3所示。
表2 摩擦副的熱物理性能參數
文中主要研究摩擦片油槽具有4種幾何結構模型,如圖2所示。
油槽結構參數見表3所示。
表3 摩擦片表面油槽參數
圖3 對偶片溫度分布圖
圖3為混合摩擦階段為8 s時對偶片溫度場及選取的徑向節(jié)點溫度隨時間變化曲線;由圖可以看出,在80 s接合過程中,對偶片溫度隨著接合時間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溫度在65 s左右達到峰值。沿對偶片徑向,溫度逐漸升高;但溫度的最大值并不是出現在最大半徑r=0.18 m處,而是出現在r=0.17 m處;此時最高溫度值為Tmax=215.848℃。
圖4—8為4種結構油槽處的溫度隨時間變化情況,由圖可以得出,摩擦片油槽區(qū)的溫度隨時間增加先升高后逐漸降低;溫度在65 s左右時達到峰值。對比圖4、6、8可以看出,5個周向油槽在油槽處溫度最大值Tmax=134.426℃,4個周向油槽在油槽處的溫度最大值為Tmax=130.999℃;此時復合型油槽在周向油槽處的最大溫度值為Tmax=129.145℃;對比圖5、7可以發(fā)現,4個徑向油槽在油槽處溫度的最大值為Tmax=115.141℃,而復合型油槽在徑向油槽處溫度的最大值為Tmax=100.84℃;由此可見,在同樣工況下采用復合型油槽結構形式油槽區(qū)溫度值較低。
圖4 5個周向油槽
圖5 4個徑向油槽
圖6 4個周向油槽
圖7 復合型油槽中徑向油槽
圖8 復合型油槽中周向油槽
圖9—12為4種油槽結構形式中摩擦接觸處的溫度值隨時間變化情況,由圖可以發(fā)現,在4種油槽結構形式下,摩擦接觸區(qū)的溫度值均隨著時間的增加先升高后逐漸降低,在t=65 s左右時溫度達到峰值。圖9—12表明,在摩擦接觸區(qū)的最大溫度值分別為Tmax=134.061℃,Tmax=152.27℃,Tmax=132.442℃,Tmax=131.255℃。由此可見,復合型油槽的摩擦接觸區(qū)最大溫度值相對其他幾種油槽結構形式較低。
圖9 5個周向油槽
圖10 4個徑向油槽
圖11 4個周向油槽
圖12 復合型油槽
以大功率帶式輸送機的液黏傳動裝置接合時間80 s工況為例,對比分析所提出的復合型油槽 (徑向+周向)同單一的徑向油槽、周向油槽溫度分布情況,通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在接合80 s過程中,對偶片和摩擦片的溫度均隨著時間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溫度在65 s左右時達到峰值。沿徑向方向,溫度逐漸升高,溫度的最大值并不是出現在半徑最大處而是出現在r=0.17 mm左右處。
(2)通過對比上述4種油槽結構形式可以發(fā)現,油槽處的最大溫度值要低于摩擦接觸區(qū)的最大溫度值;徑向油槽處的溫度降低值相對周向油槽處更為明顯。
(3)具有復合型油槽結構 (徑向+周向)形式的摩擦片在周向油槽區(qū)、徑向油槽區(qū)和摩擦接觸區(qū)的最大溫度值分別低于單一型油槽在對應區(qū)域的溫度;由此可見,復合型油槽結構在同等工況下具有更好的冷卻效果。
[1]JEN Tien-Chen,NEMECEK Daniel James.Thermal Analysis of a Wet-disk Clutch Subjected to a Constant Energy Eng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08,51(7-8):1757-1769.
[2]RAZZZAQUE M M,KATA T.Effects of Groove Orientation on Hydro-dynamic Behavior of Wet Clutch Coolant Films[J].ASME Journal of Tribology,1999,121:56-61.
[3]JANG J Y,KHOSARI M M.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a Wet Clutch[J].ASME Journal of Tribology,1999,121:610-617.
[4]XIE Fangwei,HOU Youfu,YANG Ping.Drive Characteristics of Viscous Oil Film Considering Temperature Effect[J].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 the ASME,2011,133(4):044502.
[5] CUI Jianzhong,WANG Cuntang,XIE Fangwei.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ransient Thermal Behavior of Multidisk Friction Pairs in Hydro-viscous Drive[J].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14,67(1/2):409-422.
[6]曾紅,徐家?guī)?,王延忠,?濕式摩擦片徑向梯形槽油槽傾角對溫度分布的影響[J].潤滑與密封,2013,38(9):14-17.
[7]呂和生.船用濕式多片摩擦離合器耦合分析及試驗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0.
[8]謝方偉,侯友夫.液體黏性傳動裝置摩擦副瞬態(tài)熱應力耦合[J].中南大學學報,2010,41(6):2201-2206.
[9]謝方偉.溫度場及變形界面對液黏傳動特性影響規(guī)律的研究[D].北京: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
[10]賈云海,張文明.濕式摩擦離合器摩擦片熱分析和油槽結構研究[J].設計計算研究,2007(9):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