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烏 蘭,孫初峰
(西北民族大學 化工學院,甘肅 蘭州730000)
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大環(huán)境下,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的必然趨勢,也是當前教學改革的熱點和重點之一.雙語教學改革隨著中國參與科技競爭和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培養(yǎng)專業(yè)素質高,熟悉有關國際規(guī)則,熟練掌握外語進行國際交往的復合型中高級專業(yè)人才,已經(jīng)成為高等院校責無旁貸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也是教學改革的一個戰(zhàn)略要點,因此,強化英語教育成為高等教育調整的重心之一[1].
“制藥工程原理”是本?;W院制藥工程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程之一,在培養(yǎng)化工制藥類專業(yè)的“三基”(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制藥工程專業(yè)的教學計劃中起到承前啟后、由基礎理論向工程實踐過渡的作用.制藥工程原理的雙語教學改革既受前期相關課程教學質量與方式的制約,又直接影響后續(xù)專業(yè)課的雙語教學效果,具有典型性,也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因此,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大環(huán)境下,對“制藥工程原理”采用雙語教學是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的必然趨勢,也是當前深化雙語教育研究,加強校園雙語文化建設,進一步提高雙語教學水平的重點之一.
與其他地方高校相比,民族院校推行雙語教學面臨著更為復雜的特殊問題.首先,對于民族院校的學生來講,其英語水平相對較低,這必然影響到雙語教學的效果.其次,民族院校師資力量有限,能熟練用英語上專業(yè)課的教師很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雙語教學總體質量的提高.最后,目前還沒有適合民族院校使用的制藥工程原理雙語教學教材[2].其他高校大多使用國外著名教材《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但這套教材專業(yè)性較強,文字和語句對民族院校學生而言偏難.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培養(yǎng)民族學生工程理念和工科思維,滿足髙素質、創(chuàng)新型民族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是該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筆者認為教學改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在高等學校中,雙語教學的模式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①全外型:即開設的雙語教學課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講授.②混合型:即采用外文教材,教師采用外文與漢語交互講授.③半外型:這種模式屬于雙語教學模式的一種初級形式,即采用中文或外文教材,用漢語講授,關鍵知識點及章節(jié)英語講授或標注[3].民族院校與重點大學相比,在師資力量、學生的英語水平及學術水平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所以,從師資力量、學生的英語水平等方面考慮,不片面追求全外型雙語教學模式.在雙語教學的起始階段,應采用混合型或半外型的教學模式.
雙語教學并不是一個靜態(tài)過程,而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可根據(jù)前述對學生的測試結果實行循序漸進的三步走方式:第一步以中文授課,配以英語章節(jié)名稱專業(yè)詞匯和術語;第二步以中文授課為主,對部分章節(jié)采用中英文教學并重的方式;第三步逐步加大英語比例,基本實現(xiàn)雙語教學.
教學改革之所以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除學生的英文水平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外,另一個更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一些原版教材在我國雙語教學的實施中出現(xiàn)“水土不服”現(xiàn)象,普遍使用的教材沒有重大改革,缺乏對原版教材進行必要改編和創(chuàng)新.
由 MaCabe,Warren L,Julian C Smith和Peter Harriott(美國)主編的《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是一本在化學工程領域具有權威性的名著,在全球范圍內(nèi)都很有影響力,被譽為是迄今最好的一本化工原理的英文教科書[4]..盡管《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有其突出的優(yōu)點和特色,但由于國內(nèi)外在國情和教學模式等方面存在差異,原版英文教材在內(nèi)容編排、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教學要求、講述方式及總體架構上與我國制藥工程原理教學大綱有明顯的區(qū)別,使用原版英文教材進行《制藥工程原理》雙語教學尚有一定的局限性,究其原因:①原版內(nèi)容較多、取材豐富、不受學時限制,教材所包含的內(nèi)容遠遠超出90個學時才能講授完畢.學時少與內(nèi)容多的矛盾較突出,按照正常教學進度,教師一般只能講授教材中1/3至1/2的內(nèi)容.同時,篇幅長也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自學時把握不住重點.②原版中各章節(jié)的例題和習題多采用英制單位,不符合國際化要求,給教學特別是學生的計算帶來不便.③雙語教師多數(shù)都會推薦幾本中文參考教材以便學生學習,原版內(nèi)容與中文教材的順序編排不同,而且語言難度較高,不易理解,給學生的課程學習帶來很大困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④原版教材價格不菲,超出大部分學生的承受能力.
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將中外教材相互結合,汲取、借鑒國外教材中的精華和長處,剔除其糟粕,編寫出既有科學性、先進性與適用性,又達到國際水平且具有我國特色的高質量雙語教學教材,以較少的投資、較快的速度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素質.使原版教材本土化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需要,也是高校的雙語教學試驗的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意義長遠且重大.目前國內(nèi)正式出版的英文版的化學教材還很有限,對于當前沒有自編雙語教材或英文原版教材影印本的化學專業(yè)課程,最簡單的辦法是將英文原版教材改編成講義.在改編時為減少工作量,對英文原版教材可只做章節(jié)順序的調整和內(nèi)容的刪減,以保持原版教材的原汁原味;同時對所有專業(yè)詞匯、術語及化合物名稱都給出中文注釋,并附專業(yè)詞匯和術語的中英文對照表,方便學生自學和查閱.每章結尾也需要有中文概要,以有利于學生對教學重點的理解和掌握.
多媒體組合技術在圖片、視頻、flash動畫及仿真等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可以彌補雙語教學影印版教材黑白圖片的缺憾,加強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5].開發(fā)制藥工程原理雙語教學多媒體課件可以借鑒傳統(tǒng)中文課件中豐富的工程圖片、優(yōu)秀的flash動畫和視頻片段.學校和學院應在政策和經(jīng)費上給予“制藥工程原理”雙語教學多媒體研制更多支持,鼓勵主講老師開發(fā)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
根據(jù)化工制藥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及教學內(nèi)容體系要求,結合現(xiàn)在已有的中文課件,在編寫過程中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提高”的歸納法來組織課件內(nèi)容,力求保留原中文課件的次序和安排,加入英文教材中最新的學科前沿、豐富的單元過程示例,以及新穎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并合理調整例題、習題的深度、廣度及啟發(fā)性等,爭取做到理論闡述簡明,精講多練,中英文對照明確,由簡到難,通俗易懂,清晰明了[6].
雙語課程的開設,首先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較高的英語水平,又要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較為困難的是課堂講授英文的使用量如何把握,從教師的角度講,專業(yè)課教師不像基礎英語教師在英語聽、說、讀、寫各方面都受過專門訓練,課堂上完全用英文表達備課壓力會很大,因此,學校應給予特殊政策大力培養(yǎng)雙語教學的人才,調動教師投身雙語教學的積極性,加強雙語教學人才隊伍建設,給教師提供崗前英語培訓,與國外高校進行教學交流的機會,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以提高教師的雙語教學水平.
高等工程教育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高要求使得目前的理論課程學時不斷受到壓縮以增加實踐課學時.本校制藥工程原理的理論學時已壓縮至90學時.由于制藥工程原理課程涵蓋了大量工程設備的選型與設計知識,而學生在此之前幾乎從未接觸過生產(chǎn)實際,對于這些工程設備的結構及其操作狀態(tài)沒有直觀的認識,對設備里面復雜的流體流動狀況及其伴隨的熱量傳遞和質量傳遞很難有直觀的了解.而引入雙語教學要使用兩種語言教學,再加上學生的思維習慣問題以及英語水平等因素,講授同樣的內(nèi)容花費的時間比單純用漢語要多得多.實踐證明,在開展制藥工程原理雙語教學實踐過程中都發(fā)現(xiàn)課時不足的現(xiàn)象.學校管理部門應該對雙語教學給予更多的關心.雙語教學無論對學生還是教師,都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校應進一步完善雙語教學所需要的相應的配套制度和措施,以鼓勵雙語教學的教與學雙方.
本文結合民族院校的學生特點及專業(yè)實際,分別從教學模式構建、教材選用、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新、課件開發(fā)、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就提高制藥工程原理的教學質量,雙語教學開展的可操作性進行了分析與探討,供同行借鑒.筆者深有感觸,教師必須立足于專業(yè)特色及民族特點,因材施教,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也才能為民族地區(qū)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賈原媛,趙征.化工原理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踐和體會[J].廣東化工,2013,40(10):174-175.
[2]雒春輝,張玉真.民族院?;ぴ碚n程教學改革探討[J].廣東化工,2014,42(11):243-245.
[3]張慶印.普通高?;ぴ黼p語教學的幾點體會[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4:195.
[4]袁光輝.地方高?;ぴ黼p語教學的思考[J].廣州化工,2011,39(7):164-165.
[5]齊濟,胡欣,李光浩,楊曉琴.“化工原理”雙語教學改革的實踐與研究[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5,7(5):82-84.
[6]李金龍,隋國哲,鄧啟剛,李英杰,宋波,陳國良,張德慶.地方院?;ぴ碚n程雙語教學研究與探索[J].廣東化工,2012,39(5):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