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永宏
關于國外電視劇的記憶始于30多年前?!都永锷宜狸牎凡シ藕?,很多年輕人學著“酋長”練飛刀,日劇《血疑》則讓“幸子衫”“幸子頭”風靡。此后,國外劇貫穿了筆者觀劇的歷史。
看得多了,慢慢知道“幽默搞笑的個人英雄主義”和“催淚煽情的家庭倫理”不過是眾多類型劇的其中兩種,每個類型都有一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主流價值觀,被層出不窮的電視劇目反復售賣。而且,各個國家的電視劇販賣的方式和特點亦有區(qū)別。
美劇產量驚人,動輒八九季一百多集,故事大同小異,種類不斷分化,將工業(yè)化生產方式和市場化細分原則發(fā)揮到極致。《24小時》《犯罪心理》《成長的煩惱》《豪斯醫(yī)生》都是典型代表。
英劇略有不同,從最近走紅的《夏洛克·福爾摩斯》《唐頓莊園》《黑鏡》等劇來看,短小精悍是其主要特點,每季三集到六集。與美劇的鋪張相反,英劇莊重嚴謹、精益求精,臺詞刻薄尖酸,充滿反諷,藝術味頗為濃郁。
以《藍色生死戀》《大長今》《我是金三順》《來自星星的你》為代表的韓劇,則以“催淚”的倫理感情為主,因其描繪家長里短、兒女情長、鍋碗瓢盆的日常生活,與國人頗為“心心相印”。
與溫情脈脈的韓劇相比,日劇比較“狠”,通常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他們被置于逆境和困難之中,以此追問探討人生的大問題:奮斗、抗爭、團隊和意義,諸如此類?!夺t(yī)龍》《悠長假期》《工作狂》《一生的眼淚》等莫不如此。
然而,不論美英日韓劇,亦不論懸疑家庭的類別,廣受好評的電視劇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以觀眾為中心。美劇的搞笑幽默、英劇的現(xiàn)實主義、韓劇的平民風格、日劇的個人奮斗精神,都與觀眾的日常體驗緊密相連,并通過藝術化的手段精致呈現(xiàn)。
在這方面,美劇體現(xiàn)得無以復加?!都埮莆荨返闹谱鞣浇柚鋽?shù)據(jù)庫(內有3000萬用戶的收視選擇、400萬條評論、300萬次主題搜索等),拍什么、誰來拍、誰來演、怎么播,都由數(shù)千萬觀眾的喜好統(tǒng)計決定。這樣創(chuàng)作出的電視劇怎能不讓觀眾如癡如醉?反觀國產電視劇,抗日劇的狗血夸張,家庭倫理劇的瑣屑無聊,宮廷古裝戲的裝腔作勢,早已成了眾人吐槽的對象。遠離日常生活,粗制濫造,甚至違背基本的常識和倫理,怎會贏得觀眾的注意力?
不尊重觀眾,不能滿足觀眾需求的任何產品必將被淘汰?;ヂ?lián)網(wǎng)時代,這是一條鐵律。娛樂大眾不等同于“三俗”,商業(yè)化和市場化也不意味著藝術和精品的式微。電視劇亦不例外。
媒介和媒介產品承擔著教化功能,如同藝術作品必然承載著特定的文化價值。恰如韓劇的盛行,人們不僅看故事,也看其中的飲食、民俗、服飾、醫(yī)術和音樂等文化形式,還看故事中所傳達出的人生起伏、交往規(guī)則、情感體驗,并在這一過程中完成了文化的浸潤認同和價值觀的潛移默化。但這一切的前提,是電視劇的形式和內容讓觀眾喜聞樂見。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2014年第28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