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清林
摘 要:如何根據(jù)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設計合理的教學途徑與方法,引導學生科學地理解化學概念,是搞好化學概念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概念教學;學習方式;前概念
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節(jié)都有,而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掌握的重要知識,準確地理解概念對于學好化學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把好這一關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瘜W基本概念是整個中學化學知識的基礎。加強基本概念教學,能使學生對化學所研究的物質(zhì)及其變化的認識不致停留在低級的感性階段,能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化學所研究的物質(zhì)及其變化規(guī)律。
化學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原理、反應規(guī)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每一個注釋都是經(jīng)過認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學性。掌握好化學概念是學生學好基礎理論、定律、公式的前提,也是發(fā)展學生智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必要條件。因此,基本概念在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何高效地進行化學概念教學?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教學。
一、從實驗事實引出概念,認真分析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
化學實驗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能吸引學生的眼球。課堂演示實驗可以很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由教師對演示實驗的現(xiàn)象分析引導學生正確地推理,從而形成化學基本概念。
例如,在講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兩個概念時,除了教材中鎂燃燒和加熱堿式碳酸銅兩個實驗外,還可以補充一個對比實驗,如將紙張撕碎和將紙點燃的兩個小實驗。邊演示邊提問,讓學生思考:在兩個對比實驗中變與不變的是什么?這兩種變化有什么不同?看起來這是一個極為簡單的實驗,學生在觀察變與不變的現(xiàn)象時能回答出以下兩點:剪紙的過程中紙的形狀變了,但紙還是紙,沒有變;紙燃燒過程中,紙由白色變成灰黑色的灰,灰不是紙。引導學生討論這兩種變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種變化紙沒有生成其他物質(zhì)是物理變化,第二種變化紙燃燒生成了不同于紙的灰是化學變化,這樣從這兩個對比實驗中引出了兩種不同“變化”的概念。通過總結(jié)、舉例練習,明確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概念的意義,了解二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抓住其發(fā)生變化的本質(zhì)。
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
例如在講物質(zhì)的分類的時候,學生常會出現(xiàn)以下的問題,在講“單質(zhì)”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diào)概念中的“純凈物”三個字。因為單質(zhì)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即是由一種物質(zhì)組成的,然后再根據(jù)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其是單質(zhì)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容易錯將一些物質(zhì)如金剛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zhì),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
在應用實驗引出概念的教學中更要重視學生實驗的直接體驗。例如,在實驗室制氧氣的過程中引入催化劑這一概念時,將教師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合并一起進行。實驗前先叫學生預習課本內(nèi)容,教學時教師通過對比實驗:加二氧化錳及未加二氧化錳的雙氧水分解產(chǎn)生氧氣的實驗。前后對比,然后討論得出結(jié)論: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質(zhì)量沒有改變,化學性質(zhì)沒有改變,但能改變其他物質(zhì)的反應速率。教師引入概念:具有上述特點的物質(zhì)叫催化劑。這樣學生對催化劑概念的認識就很深入。
二、從理解問題的過程中引出概念,剖析概念,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有一些概念含義比較深刻,內(nèi)容又比較復雜,這就要求教師要進行剖析、講解,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學的一大難點,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于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其一,強調(diào)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tài);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zhì)所溶解的克數(shù)。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又如,講解化合價概念時,注重引導學生對某些特殊的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加深理解,并板書形成過程,在理解過程的基礎上,觀察未得失電子時原子的結(jié)構示意圖,指出(結(jié)構決定性質(zhì))該元素有得失幾個電子的性質(zhì),各元素的原子只有按一定數(shù)目比作用(化合)時才表現(xiàn)出得失幾個電子的性質(zhì)。 順勢引導,化合物都是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數(shù)目比化合表現(xiàn)出的性質(zhì),此性質(zhì)叫元素的化合價。
三、從正反兩方面分析,講清概念,避免混淆
有些概念,有時從正面講完之后,再從反面來講,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講完 “氧化物”的概念: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這種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著提出一個問題:“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為什么?”這樣,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反復推敲,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概念中關鍵的詞句“由兩種元素組成”來分析,由此加深對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對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注意概念的系統(tǒng)歸類,找出概念間的從屬關系和內(nèi)在聯(lián)系
化學概念雖多,也是一個個地形成,要善于引導學生將概念逐步系統(tǒng)歸類,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例如,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zhì)、化合物這幾個概念后,總結(jié)這幾個概念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突出元素在這幾個概念中的主導地位,揭示這幾個概念的從屬關系、組成與構成關系、宏觀與微觀的關系。
五、注意概念的及時鞏固
在講授每一個概念后,注意整理一些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思考回答。例如,學習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后,為使學生能根據(jù)實驗得出概念的意義,正確的區(qū)分這三種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讓學生區(qū)分:(1)石灰乳,(2)牛奶,(3)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體,(4)白磷與二硫化碳溶液,(5)食醋,(6)石灰沙漿,(7)塵土飛揚的空氣,(8)清新的空氣,(9)液氧。學生回答后,根據(jù)掌握程度進行講評、分析、糾正錯誤。還有混合物、純凈物、單質(zhì)、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適當安排這樣的鞏固性習題,對學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學生在形成化學概念時,雖然經(jīng)歷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但有些概念受知識面的局限,一開始認識得可能不全面。比如,燃燒的概念突出“通常講的燃燒”及“空氣中的氧氣”這兩點,提出了燃燒不是非得有氧氣參加的懸念,指出的這個要點將在今后的學習中進一步深化。
總之,在進行化學概念的教學中,要抓住每個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質(zhì)屬性的詞、句子以及相關特征,把概念講清楚,講透徹,搞清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這樣,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強學習能力都是大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