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衰患者護理體會
周素琴趙衛(wèi)琴閔衛(wèi)朵
(江蘇省金壇市城東醫(yī)院, 213200)
肺源性心臟病是指肺組織或者肺動脈及其分支的病變,引起肺循環(huán)阻力增高,因而發(fā)生肺動脈高壓,導致右心室增大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組疾病[1]。其特點是病程較長、病情易反復、并發(fā)癥多發(fā),當患者急性發(fā)作時,支氣管黏膜水腫、充血、痰液阻塞、支氣管痙攣等原因導致缺氧與二氧化碳潴留,同時伴發(fā)感染、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等,最終導致心、腦、肝、腎和消化道等多臟器功能的衰竭[1],為了探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衰患者進行恰當的護理方法,筆者對入選患者進行了綜合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內科6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住院患者,經過分管醫(yī)師診治,入選患者均符合《實用內科學》中關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診斷標準[2]。按照NYHA心功能分級:心功能Ⅱ級18例,心功能Ⅲ級31例,心功能Ⅳ級11例。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57~83歲,平均(65.84±9.51)歲。干預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55~84歲,平均(66.45±8.97)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無明顯差異(P>0.05)。排除認知功能障礙、癡呆、精神異常、嚴重心肺功能、肝腎功能衰竭患者。
方法
對照組住院期間給予內科常規(guī)治療和常規(guī)護理,包括氧療、基礎護理、監(jiān)測生命體征、抗感染、改善心力衰竭。
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相關知識宣教。針對慢性心衰、肺部感染的特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 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如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用藥原則和預防措施,讓患者了解治療的目的和效果,提高患者的遵醫(yī)行為,爭取患者能配合醫(yī)療工作,提高治療依從性。
2.個體化心理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了解每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針對性地對其實施心理護理,通過與患者及家屬有效溝通,采取疏導、轉移注意力等科學方法,鼓勵患者將心中的焦慮、恐慌情緒表達出來,幫助患者及家屬積極面對疾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3.生活護理干預。根據患者不同的心功能分級指導患者進行日?;顒樱⒁獗E?,病房空氣流通,對需臥床的患者指導患者翻身拍背,鼓勵患者下床活動,保證大便通暢,密切注意患者出入量情況,觀察感染征象、呼吸變化,及時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指導患者進食清淡、低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和易消化飲食,不宜過饑或過飽,每日限制鹽的攝入量。戒煙酒,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品,有助于降低膽固醇和防止便秘。
4.指導用藥護理。詳細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科學用藥的重要性,指導患者正確用藥,避免漏服、多服、不遵醫(yī)囑服藥行為。多觀察患者,監(jiān)測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5.合理的運動鍛煉。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及早鍛煉有利于提高心臟功能,改善胃腸道消化能力,改善生活質量,防止靜脈血栓、肌肉萎縮等不良反應。
6.吸氧、輸液的護理。根據患者缺氧程度調節(jié)氧流量,一般為2 L/min,持續(xù)吸氧,耐心向患者家屬解釋持續(xù)低流量吸氧的治療意義,告知患者和陪護人員未經醫(yī)護人員允許,不能擅自停用或調節(jié)氧氣流量。為了預防感染,濕化瓶須每天更換一次。心衰患者輸液必須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和輸液量,輸液速度過快會導致進一步加重心衰,甚至會導致急性肺水腫發(fā)生,患者一般用藥天數較長,為了避免多次穿刺、可給患者使用靜脈留置針。
效果評定:患者出院時均采用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采用百分制,滿分為100分,同時對患者住院天數進行統(tǒng)計登記。
結果
入選兩組患者60例全部好轉出院,完成問卷調查。兩組患者住院天數以及護理滿意度分值的對比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干預組患者住院天數和護理滿意度調查±s)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日趨嚴重的復雜心血管疾病,是各種心臟病造成的功能衰退并損傷心室的充盈或者射血效果,具有預后差、病死率高的特點,患者一般合并有多種慢性疾病,因此臨床上需要醫(yī)護人員進行認真細致地治療和護理。而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轉變,目前臨床護理工作已不再是單純打針、輸液、發(fā)藥等簡單技能性的操作,而是更具有人性化的護理模式手段,護理操作應該更加關注患者的感受,如何讓患者接受診治的同時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往往沒有針對性,經常因繁忙、瑣碎的護理工作而忽視了患者的要求,可造成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不滿。
許多臨床研究表明,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不規(guī)則服藥是心力衰竭的誘因之一。老年患者對自身病情缺乏相應的了解,對藥物治療缺乏足夠的認識,若診療方案與患者的意愿發(fā)生沖突,患者的依從性一般較差。故在診療行為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充分利用與患者密切接觸的機會,有針對性地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進行用藥指導,使患者對病情有最基本的認識,緩解患者恐懼、緊張等負面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4,5]。心理護理已經成為現(xiàn)代護理模式和程序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及時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和行為療法可以使患者的恐懼得到明顯緩解,對疾病的轉歸起到重要作用,心理護理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本身,改善患者對疾病的不良認知,使患者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改善不良情緒。研究表明多方面護理干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情況[6,7],與本研究結果類似,本研究通過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明顯提高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縮短住院天數,從而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經濟負擔,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湯賽飛.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fā)作合并多臟器衰竭67例臨床護理體會[J].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9):1381-1382.
[2]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545-1546.
[3]韓廣英.實施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4,2(4):161-162.
[4]黃麗娟,黎觀梅,洪玉芬.社區(qū)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復的影響[J].護理學報,2007,14(5):77.
[5]劉麗萍.護理干預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依從性及預后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28):3175-3176.
[6]胡新君,張穎,王倩,等.持續(xù)心理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8):12-15.
[7]唐景花.5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4,2(2):134-135.
收稿日期(201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