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湯聯(lián)合米非司酮與單獨應用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分析
李素梅張全華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二中醫(yī)院,463000)
【關鍵詞】子宮肌瘤;膈下逐瘀湯;米非司酮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由平滑肌及結締組織組成。常見于30~50歲婦女,20歲以下少見。據(jù)報道,尸檢統(tǒng)計30歲以上婦女約20%有子宮肌瘤,因肌瘤多無或很少有癥狀,臨床報道發(fā)病率遠低于肌瘤真實發(fā)病率。其確切病因尚未明了,可能與女性性激素相關,肌瘤組織局部對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肌瘤發(fā)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藥物治療以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或米非司酮為主,但各有不足,只適合短期用藥,停藥后易復發(fā)[1]。
子宮肌瘤在中醫(yī)學中稱為癥瘕,以實證為主,治療大法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結為主。膈下逐瘀湯主要治療氣滯血瘀型子宮肌瘤[2]。筆者采用膈下逐瘀湯聯(lián)合米非司酮及單獨應用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現(xiàn)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門診接診且不愿手術的子宮肌瘤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做超聲檢查及婦科檢查確診,入選標準:①患者一般情況良好,無米非司酮過敏史及禁忌證;②治療前半年內(nèi)未使用任何藥物治療;③均經(jīng)宮頸細胞學檢查排除宮頸惡性腫瘤及宮頸病變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63例。觀察組年齡26~54歲,平均(35±1)歲;病程0.5~5年,平均(3.5±2.3)年;月經(jīng)改變20例,繼發(fā)性貧血4例,有壓迫癥狀3例,痛經(jīng)6例,不孕4例,白帶增多3例,無典型癥狀23例。對照組年齡27~53歲,平均(36±2)歲;病程0.5~5年,平均(3.4±2.6)年;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改變19例,繼發(fā)性貧血5例,有壓迫癥狀4例,痛經(jīng)5例,不孕4例,白帶增多4例,無典型癥狀22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臨床表現(xiàn)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
對照組:僅使用米非司酮片,12.5 mg/次,每晚睡前服用。
觀察組:米非司酮片,12.5 mg/次,每晚睡前服用。膈下逐瘀湯(《醫(yī)林改錯》),原方加減應用。使用顆粒劑早晚溫水沖服。兩組治療均3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3個療程。
觀察指標: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測量子宮及其肌瘤的三維徑線,以計算治療前后體積的變化。計算公式:子宮肌瘤或子宮體積(cm3)=[0.523×a×b×c],a、b、c分別代表子宮肌瘤或子宮的三維線半徑。對于多發(fā)性子宮肌瘤患者,以測量最大肌瘤體積作為代表。
不良反應觀察:觀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及頭暈、頭痛、潮熱、皮疹、乏力等情況。
治療結果
療效評定:根據(jù)患者子宮肌瘤體積縮小程度進行評定,并參照文獻[3]評價標準進行評價。治愈:子宮肌瘤完全消失;顯效:子宮肌瘤體積較治療前縮小且大于50%;有效:子宮肌瘤體積與治療前比較明顯縮小,但小于50%;無效:子宮肌瘤體積較治療前比較無縮小,甚至更大。以痊愈+顯效+有效計為總有效。
子宮及肌瘤體積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子宮及肌瘤體積較本組治療前明顯縮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子宮及肌瘤體積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愈15例,顯效28例,有效1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3.7%。對照組治愈7例,顯效23例,有效15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71.4%。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子宮及子宮肌瘤體積變化±s)
不良反應: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自感無明顯不適,個別患者出現(xiàn)輕微惡心、胃部不適等胃腸道反應,但能忍受,未放棄治療??诜幬镏委熐昂蟛檠R?guī)及肝腎功能均未見異常改變。
討論
子宮肌瘤又稱子宮平滑肌瘤,好發(fā)于育齡期中青年女性。子宮肌瘤的治療有手術治療及藥物治療兩種方法。對于計劃妊娠、不愿手術的患者,西醫(yī)以米非酮為治療主藥。近年來,臨床醫(yī)師多以中藥配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療效明顯。我院經(jīng)查閱相關材料,結合臨床本病以實證為主,治療大法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結為主,方選膈下逐瘀湯。膈下逐瘀湯方中當歸、赤芍、桃仁、五靈脂、牡丹皮活血破瘀,枳殼、烏藥、香附、延胡索行氣活血,甘草調(diào)和諸藥,三棱、莪術、鱉甲有消癥散結之功。全方共奏行氣活血、破瘀消癥之效[2]。
總之,臨床工作中經(jīng)常遇到子宮肌瘤患者,其治療方法較多,臨床應用藥物較廣泛。對于未孕、不愿手術的患者可采用保守的藥物治療,在選擇藥物治療時,西藥以米非司酮為主,中藥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結為主,臨床上常中藥西藥配合治療,療效明顯。但對子宮肌瘤近期內(nèi)生長速度較快的患者,需結合患者情況手術治療,明確肌瘤病變的性質(zhì)。我科在臨床工作中,應用膈下逐瘀湯配合米非司酮對比米非司酮單獨治療,療效明顯好于單獨應用米非司酮治療。兩藥合用,安全性高,療效明確,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謝幸,茍文麗.婦產(chǎn)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310.
[2]歐陽惠卿 .中醫(yī)婦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35.
[3]李天華,張亞琴,張英華.米非司酮聯(lián)合桂枝茯苓膠囊治療子宮肌瘤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2):162-163.
收稿日期(201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