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順金
(江蘇宜興214200)
從圣桃壺淺析紫砂花貨的魅力
倪順金
(江蘇宜興214200)
宜興紫砂陶的設計造型千姿百態(tài)、變化無窮,其中花器紫砂壺表現手法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之感,本文將從圣桃壺出發(fā),探討紫砂花貨的獨特魅力。
圣桃壺;花器;自然;神韻
紫砂壺品種的分類一般分為光貨、花貨、方貨與筋瓤貨四類,其工藝各有特色,這里主要結合圣桃壺的創(chuàng)作,談談花貨的獨特魅力。
花貨的稱謂,有宜興獨特的地方特色,其實這個“貨”即解作“類”,所以花貨也稱作“花貨類”。紫砂壺的花貨類產品,大多取自于自然生活環(huán)境,在造型和裝飾上以動植物為原型,以寫實或夸張的手法,取松樹、竹子、梅花、藤蔓、瓜果、蟲草魚獸等精巧構思,經取舍適當、堆雕捏塑,作品追求寫實逼真,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自然樸實純真的美感,且能做到雅俗共賞。歷史上擅長制花貨壺的人很多,有陳鳴遠、俞國良、邵大亨、馮桂林等,當代也有裴石民、朱可心、蔣蓉、周桂珍、謝曼倫諸名人。風格各異,與其他紫砂壺類相比,喜歡花貨壺的消費者比較多。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最親近的,做紫砂花貨就是希望把大自然中笑的東西運用到壺器上。紫砂花貨的題材來自生活,比生活更美。紫砂文化關于美的觀念是相通的,紫砂花貨施藝嚴遵、古樸典雅,追求深摯敦樸、簡練大方的氣質。但是每把紫砂花貨那是特別的,和人一樣,它都應該有自己獨具枯力的性格,正所謂“一壺一世界”。
以“圣挑壺”為例,它對道法自然的文化理念有著直觀的反映和深刻的表現力。道家祟尚自然、取法自然。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薄白匀弧笔俏簳x時期陶淵明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道家思想的最高層次。道家還追求幽野之趣、閑遠之心。魏晉以后.“自歷代許多文人競相追逐的一種生活方式,那就是歸陳山林、浪跡天涯、放浪不羈、追求精神的自由自在?!笆ヌ魤亍本褪悄7伦匀唤绲奶易幼龀鰜淼膲?,此壺做工細致,扁圓的壺身珠圓玉潤,隱隱含著一股貴氣;壺體即壽桃,以小桃為蓋鈕,保持了整器的完美,以一個完整的桃形為壺身,以一截挺拔蒼勁的虬枝為提梁,枝葉花果生機盎然,構思精巧,形象完美,妙趣天成。流、把都以桃枝彎曲而成,小花小果洋溢著瑞氣,幼桃俯仰,藏露于葉間,好似兒孫嬉戲繞膝,大小桃子共五只,寓意五世同堂,溫馨祥和。
無藝無趣是無知,有藝無趣是俗品,有藝而清是佳作,有藝有趣是大作,雅俗共賞,能怡心養(yǎng)性是難得的珍品。精妙之壺見之而能產生美好的聯想或某種高雅之趣,圣桃壺做圣桃形狀之壺,可以見得可見得吉祥長壽、子孫繞膝等情趣。圣桃壺是傳統壺式,歷來都有紫砂藝人創(chuàng)作過。此壺在筆者的想象中也是依照傳統壺式創(chuàng)作的,加人一些想象。融合雕塑、貼花、刻樓等工藝手段創(chuàng)作的,非常有趣味。
神與韻難以用言語表達,而是靠心靈感受、心領神會,這是由里向外藝術感染力的反映,也就是所謂的藝術魅力的真諦所在。源于生活又必須高于生活。藝術并不是生活原型再現,藝術的形式必須在似象非象之間,吸取自然形態(tài)、造型或是將自然形態(tài)作為局部的裝飾,要將生活中美的東西提煉升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濃縮美化進行創(chuàng)造,也就是追求自然生氣的骨力所在,而絕不是停留在表面照搬硬抄、重復堆砌、僵硬死板或者不倫不類、庸俗低下的紫砂。
紫砂壺要具有鮮明的個性,富有生命的活動感,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壺的生命不可自立,要在形態(tài)中流露出來,凡無神韻者,皆是死壺,不過是用泥土捏制出的用具而已,不能算作藝術品。它們在外形上有時無太大差別,其大小、高矮有時區(qū)別無幾,只是在韻律、節(jié)奏組合上略有差異,壺的高雅、粗俗便立即區(qū)別開來。
以圣桃壺為例,它以自然古樸為基調,具有豐富文雅的造型語言、千姿百態(tài)的表現形式、自然逼真的型制造型,深思熟慮、提煉變化、合理布局,追求自然生命的骨力,內涵深蘊的傳統文化的精神所在。壺身上的壽桃生態(tài)各異、姿態(tài)優(yōu)雅,萌發(fā)出勃勃生機,寓意萬壽無疆、闔家歡樂、兒孫繞膝、吉祥如意。桃是傳說中的王母蟠桃園的圣桃。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十分難得。傳說中吃了此桃可長生不老。在紫砂藝術的創(chuàng)作下,經過藝人的想象,使得桃這樣的果子成為了紫砂藝術的形象。故而用桃作為吉祥長壽的象征成為中國藝術家喜聞樂見的題材之一。此壺仿自然之桃而生,以鮮嫩飽滿的桃形構成壺體,嘴作為“桃”尖,增強了壺嘴的美感,栩栩如生的鮮桃呈現干眼前,充滿令人垂涎欲滴的魅力。在紫砂花貨塑器作品中是自然界的真善美和人性間的真善美有機結合得到了充分體現。
花貨紫砂壺已走過了數百年的歷程,它的存在即是它生命的延續(xù),漫長的歲月蘊藏了它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日用價值,明末的雍容大度,清代的繁褥,近代的衍生,當代的創(chuàng)新,給花貨壺確定了應有的地位和延伸了發(fā)展的前景,重視花貨壺的自然情趣以及神韻,已被人們所接受。創(chuàng)造人們熟悉的美和人們追求所不能忘卻的傳統,以返樸歸真、凈化心靈、美化生活,仍是當代藝術匠師們承擔的重任。
[1]錢劍華.紫砂茶壺的造型與鑒賞[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2.
J527
A
1005-5312(2015)29-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