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惠
(鹽城工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鹽城 224051)
梁實秋文藝觀的矛盾沖突與信仰堅守
于 惠
(鹽城工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鹽城 224051)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愈發(fā)認識到梁實秋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地位。但仔細閱讀梁實秋的批評文本,仍能發(fā)現(xiàn)其文藝觀中存在著或隱或顯的矛盾:反對思想統(tǒng)一與無形中厲行文藝思想統(tǒng)一之間的矛盾,歷史透視觀與時代、環(huán)境無關緊要論之間的矛盾,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矛盾。梁實秋對古典主義文藝觀的信仰與堅守是產(chǎn)生這些矛盾的根源,而這本身又體現(xiàn)了他所反對的二元對立的思維。
梁實秋;文藝觀;矛盾;古典文藝觀;信仰堅守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逐漸走出意識形態(tài)的泥沼,愈發(fā)認識到梁實秋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地位,“梁實秋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批評史上,無疑屬于那種一貫堅持一個理論并付諸實踐的學者,自有他的價值。”[1]的確,“作為一位有理論個性的嚴肅的批評家,梁實秋的批評時常針砭現(xiàn)代文學主潮的缺失,這在現(xiàn)代批評史的整體格局中,又不失為一種有價值的‘互補’?!盵2]他不人云亦云地贊揚五四文學,而是批評其割裂傳統(tǒng)、盲目西化;他不迷信左翼文學,而是指出其存在二元對立思維、文學工具論等問題;他不跟風當時盛行的文學進化論,而是直言古未必勝于今、今未必勝于古。在所謂的主流思潮占絕對統(tǒng)治地位的年代,梁實秋以其敏銳的洞察、過人的膽識糾偏補失,確實難能可貴。但我們也應注意到,梁實秋的批評文本自身存在著局限性,特別是其文藝觀中有著或隱或顯的矛盾。
在思想方法方面,梁實秋文藝觀中存在著反對思想統(tǒng)一與無形中厲行文藝思想統(tǒng)一之間的矛盾。梁實秋在《論思想統(tǒng)一》、《思想自由》、《文學的嚴重性》、《文學是有階級性的嗎?》等文章中多次表明反對思想統(tǒng)一、倡導思想自由的觀點,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中強烈抨擊以統(tǒng)一思想為目的排斥異己的民族主義、無產(chǎn)階級文學觀,他因此被視為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但他推崇古典主義為正統(tǒng)的文藝觀卻又在無形中厲行了某種思想統(tǒng)一,與之“反對思想統(tǒng)一”的觀點相矛盾。在梁實秋看來,“古典的”與“浪漫的”是西洋文藝思潮的兩大主潮,亦是兩種主要的文學批評方法。而作為文學里最根本的兩個流派,“‘古典的’即是健康的,因為其意義在保持各個部分的平衡,‘浪漫的’即是病態(tài)的,因為其要點在偏畸的無限的發(fā)展。”[3]以其平衡/偏畸、健康/病態(tài)的涇渭分明的判斷性論述而言,梁實秋無疑果斷地否定了浪漫主義文藝觀及其批評方法,確立了理性指導下的以人性為基石,蘊含著想象、情感、倫理、紀律等因子的古典主義文藝觀及批評方法的唯一合理性。在古典主義批評方法的觀照下,他以理性制約情感,反對基于普遍同情心贊美人力車夫等平民的人道主義文學;以形式的紀律反對抒情小說、散文詩等體裁的混亂;以普遍的固定的人性反對文學的階級性。從而將五四文學、無產(chǎn)階級文學貼上“浪漫”的標簽加以全面地否定,并將不合乎古典文學觀的唯美主義、象征主義、印象主義等文學作為浪漫主義的末端斥為“文學的墮落”。在梁實秋的古典主義文學批評觀中,他認為“純正之‘人性’乃文學批評惟一之標準”[4],將人性作為文學價值評估及判斷的唯一標準,唯人性獨尊的同時嚴詞批判印象鑒賞式批評觀以及精神分析、唯物歷史觀等批評視野,徹底抹殺了異于人性標準的任何批評尺度的合理性。梁實秋對古典主義文藝觀的執(zhí)著與堅守固然令人敬佩,但其視之為唯一真理而斥其他文藝觀為異端的毫無寬容的態(tài)度卻限制了他的視界,使其對五四文學、左翼文學等諸多文藝思想的估定與判斷有失公允。梁實秋的好友余上沅早就發(fā)現(xiàn)了梁實秋此方面的問題,在與他探討文藝觀時曾向他委婉提出,“我們不妨放寬大些,兼收并容;換言之,就是不要單指出一條路,應當讓大家各奔前程,也許將來還是殊途同歸的?!盵5]梁實秋對其他文藝觀無法寬容的態(tài)度帶來的可能是他都始料未及的后果,正如周作人所言,“世間有一派評論家,憑了社會或人類之名,建立社會文學的正宗,無形中厲行一種統(tǒng)一?!盵6]梁實秋推崇古典主義文藝觀正統(tǒng)地位的單向度思維在無形中其實又何嘗不是在建立一種統(tǒng)一的文藝思想呢?梁實秋曾大聲疾呼,“思想這件東西,我以為是不能統(tǒng)一的,也是不必統(tǒng)一的。”“天下就沒有固定的絕對的真理。”“思想若是統(tǒng)于一,那豈不是成為一個固定的呆滯的東西?”[7]可是反觀梁實秋對古典主義文藝觀的推崇,不能不說是莫大的諷刺。
在研究方法方面,梁實秋文藝觀中存在著歷史透視觀與時代、與環(huán)境無關緊要論之間的矛盾。梁實秋談論批評觀時,經(jīng)常提及“歷史的透視”,認為要將作家、作品放于歷史中考察,將其整個來龍去脈看清楚,才能正確估量其價值。即全面綜合判斷作家、作品的地位及價值,需要將作家與作品還原至其所屬的歷史環(huán)境。因而梁實秋談及研究文學的方法時,認為除了精讀作品等步驟外,“再進一步的研究便是作者的時代的背景,當時的政治狀況、社會情形、哲學潮流、文藝背景等等?!盵8]所以梁實秋所主張的歷史透視觀與當時流行的時代、環(huán)境、階級等科學批評觀不是一種批評流派,但能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作家、作品,是批評工作之初步準備的背景研究的一部分。這些論述即可作為梁實秋歷史透視觀的詳細注解。但他所提出的時代、環(huán)境無關緊要論卻與歷史透視觀形成了矛盾。一方面,他認為,“一部作品有它的精髓,亦有它的附屬的‘時代精神’與‘地方色彩’,那精髓即人性的描寫,其他附屬的則無關緊要。”[9]這說明梁實秋以人性衡量文學作品的價值優(yōu)劣,而將時代、環(huán)境等因素作為附屬成分簡單地忽略不計了。另一方面,他在批評實踐中踐行了此觀點,例如,梁實秋武斷地照搬古典文學觀審視五四文學、左翼文學,而沒有將之置于所屬的歷史中作全面的考察。如果梁實秋能切實考慮到它們產(chǎn)生的時代、環(huán)境、階級等因素,就會發(fā)現(xiàn)他眼中的五四抒情主義、感傷主義等情感不加節(jié)制的文學以及左翼文學的階級論、工具論等觀點都是特定時期的特定產(chǎn)物,在某種程度上是具有歷史的存在的合理性的。梁實秋在文學批評理論與實踐中對時代、環(huán)境、階級等背景因素的不屑,無疑與其歷史透視觀構(gòu)成了悖論。梁實秋的時代、環(huán)境無關緊要論其實是與他信奉的古典主義人性論緊密相連的,他認為,“人性乃一向所共有的,無分古今,無間中外,長久的普遍的沒有變動。人的生活形式,各地各時容有不同,所呈現(xiàn)的問題亦容有不同,但是基本的人性則隨時到處皆是一樣的?!盵10]他眼中的人性跨越時空、階級的限制,為古今中外的所有人共有,具有普遍性、固定性。他將此超越時空階級、處于本質(zhì)層面的人性看做文學的描寫對象、評判作品價值高低的唯一標準,所以才會批判創(chuàng)作局限于時空階級以及流于表面的情感無節(jié)制的浪漫主義文學以及所謂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乜礆v史,梁實秋忽略時代環(huán)境等其他因素、專注深層人性的古典主義人性論,與歷史的透視觀本身就是一悖論。
在文藝理念方面,梁實秋文藝觀中存在著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矛盾。在梁實秋的古典主義世界里,“古典主義者最尊貴人的頭,……頭是理性的機關,里面藏著智慧。……按照古典主義者的理想,理性是應該占最高的位置”[11],理性無疑占據(jù)著絕對的制高點。理性亦是古典主義人生觀和文藝觀的精髓,所以他認為,“在理性指導下的人生是健康的常態(tài)的普遍的,在這種狀態(tài)下所表現(xiàn)出的人性亦是最標準的,在這標準之下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學才是有永恒價值的文學?!盵12]143他將古典主義文藝觀中最重要的“文學的紀律”看作“是內(nèi)在的節(jié)制,并不是外來的權威”[12]147,從本質(zhì)上也折射出了遵從理性的理念:理性是最高的節(jié)制的機關,情感想象應被納入理性的正常軌道中、被束縛在理性的韁繩下;在理性的制約下,文學的內(nèi)質(zhì)應被注入充分表現(xiàn)其思想的完整形式中,使其成為一有機的整體;在理性的指導下,文學的創(chuàng)作者和批評者需持嚴肅的姿態(tài),以冷靜、清晰、客觀的態(tài)度把握森羅萬象的人生表象之后的人性本質(zhì)。但積極的主張者,未必是忠實的踐行者。梁實秋的許多批評、理論文字是與這種理性的理念相背離的。在中國本土推行古典主義文學觀時,為表明其可補中國晚近文學之弊,梁實秋比附他所認為的西洋文學中“古典的”、“浪漫的”兩大潮流分類法,武斷地將中國文學劃分為儒道兩大潮流。他棄之不顧《文心雕龍》等眾多文學思想經(jīng)典,妄言與古典主義頗多暗合之處的儒家思想雖號稱為中國思想的正統(tǒng),許多學說也不錯,但不合于文學的發(fā)展,根本就沒有正經(jīng)的有過儒家的文學思想,認為中國文學主要受近似于最趨極端的浪漫主義的老莊的隱逸思想的影響。從而根據(jù)古典/浪漫的健康/病態(tài)的既定思路,將道家文學思潮烙上浪漫的病態(tài)的印記予以否定,“自圓其說”地完成了所謂接續(xù)儒家思想傳統(tǒng)的古典主義文學觀的唯一有效性的刻畫。20世紀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梁實秋與魯迅圍繞“人性與階級性”等問題唇槍舌劍、文來筆往,論戰(zhàn)的白熱化階段,梁實秋的批評文字與之提倡的理性理念更是大相徑庭。在《魯迅與?!分?,他抓住魯迅在《阿Q正傳的成因》中“疲?!钡淖云┧烈獍l(fā)揮引申,“魯迅先生究竟現(xiàn)在是吃那一家的草,屬于那一個黨,我并不知道,也并不想知道。……然而魯迅先生以為我故意影射他是××黨,……其實魯迅先生何必要我‘影射’?!盵13]在人人談“赤”色變的年代,他影射魯迅是共產(chǎn)黨,情緒化的文學批評無異于惡意的人身攻擊。嚴正的批評、冷靜客觀的態(tài)度在這里全無影蹤,而字里行間折射出的情感根本無異于其給五四文學所下的情感狂熱、不節(jié)制的論斷,所不同的只是梁實秋產(chǎn)生熾熱情感的對象不是人道主義而是古典主義文學觀。這些難道都是他所推崇的理性理念的表現(xiàn)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梁實秋的文藝觀中出現(xiàn)這些矛盾,追根溯源,“罪魁禍首”當屬他對古典主義文學觀的鐘愛與堅守。因為這份信仰與執(zhí)著,梁實秋才會在無形中厲行了文藝思想的統(tǒng)一,才會忽略了時代、環(huán)境等背景研究,才會非理性地刻意曲解、武斷妄言、攻擊他人。但在為維護、鞏固古典主義文學觀的地位而清除障礙的過程中,其文藝理論或?qū)嵺`卻又在無意識中與他的其他觀點(包括“理性”等古典主義觀點)背離了。在那個特殊的時代,梁實秋曾經(jīng)明智而難能可貴地指出了左翼文學中普羅文學/資產(chǎn)階級文學、馬克思主義文學/“為藝術而藝術”文學[14]的二元對立思維的缺陷,其實他又何嘗不是因為心無旁騖地信仰古典主義文學觀而陷入了又一個二元對立思維的怪圈呢?
[1] 劉鋒杰.中國現(xiàn)代六大批評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05.
[2] 溫儒敏.中國現(xiàn)代文學批評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98.
[3] 梁實秋.文學批評論·結(jié)論[M]//梁實秋.梁實秋文集:第1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298.
[4] 梁實秋.文學批評辯[M]//梁實秋.梁實秋文集:第1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124.
[5] 梁實秋.論劇[M]//梁實秋.梁實秋文集:第1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190.
[6] 周作人.文藝的統(tǒng)一[N].晨報副鐫,1922-07-11(署名仲密).
[7] 梁實秋.論思想統(tǒng)一[J].新月,1929,2(3).
[8] 梁實秋.現(xiàn)代文學論[M]//梁實秋.梁實秋文集:第1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424.
[9] 梁實秋.古典文學的意義[M]//梁實秋.梁實秋文集:第1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462.
[10] 梁實秋.文學講話[M]//梁實秋.梁實秋文集:第1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577.
[11] 梁實秋.現(xiàn)代中國文學之浪漫的趨勢[M]//梁實秋.梁實秋文集:第1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41-42.
[12] 梁實秋.文學的紀律[M]//梁實秋.梁實秋文集:第1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
[13] 梁實秋.魯迅與牛[J].新月,1930,2(11).
[14] 梁實秋.文學的嚴重性[M]//梁實秋.梁實秋文集:第1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346.
〔責任編輯:陳濟平〕
I03
A
1003-6873(2015)03-0042-03
2015-03-09
于惠(1982-- ),女,江蘇鹽城人,鹽城工學院人文學院講師,蘇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生,主要從事文藝學研究。
10.16401/j.cnki.ysxb.1003-6873.2015.0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