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燕
美國英語文學中的中國形象解讀
姚海燕
美國英語文學對于中國形象的塑造多種多樣。英語文學作品中的中國形象與真實存在的中國文化身份有所差異,這與諸多英語文學作品中作者的立場、所持的態(tài)度、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等有一定的關系。以美國英語文學中的中國形象為例,對美國英語文學中塑造的中國形象進行解讀,促使外國人對中國形象形成一個全面的認識和正確的把握。
中國形象;英語文學;解讀
一個國家的形象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內(nèi)在實力。21世紀,在全球化和多極化的社會發(fā)展趨勢下,國家的形象顯得尤為重要,它代表著一個國家在國際環(huán)境中呈現(xiàn)的姿態(tài),關系著一個國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背景以及在世界各國人民心中所形成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國人能對自己的國家形象正確地認識和把握,那么將對國際之間開放性的交流合作和中國自身的發(fā)展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美國自建國以來,在經(jīng)濟、貿(mào)易、文化上一直與中國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往來,許多美國作家依據(jù)中美貿(mào)易往來的商品或美國商人的評述來描繪中國形象,如傳教士、外交官等來到中國后所寫的回憶錄以及歐洲各國關于中國經(jīng)濟文化狀況的作品。在鴉片戰(zhàn)爭期間,中國被列強強行打開國門,在此期間撰寫的關于中國的文學作品存在許多歪曲和偏頗之處。本文將從作者的寫作動機及讀者對中國形象的誤讀等進行全面解析。
美國文學作品中有大量表現(xiàn)中國形象的作品,以詩歌和游記的寫作形式最為常見,其中塑造的中國形象差異較大。美國商船“中國皇后”的東航之行,對于早期中美交往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當時的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貿(mào)易往來日益密切,為美國作家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素材。例如,美國革命詩人弗瑞諾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詩歌《第一艘駛?cè)A商船頌》中將中國形象描述得“美不勝收”。除了詩歌外,還有紀實性、虛構性的游記文學,例如美國作家富蘭克林的紀實與虛構性作品《中國來信》,用一種異國情調(diào)、原鄉(xiāng)記憶、故國想象式的態(tài)度,塑造了一個虛擬性的中國形象,這種中國形象明顯缺乏真實性和可靠性。由于作者創(chuàng)作動機、態(tài)度、立場、表現(xiàn)手法等的不同,其作品對中國形象的表現(xiàn)和描述也就不同,為了全面認識和把握中國形象,解讀這些美國英語文學作品就變得非常必要(胡春梅2007)。
(一)詩歌中的中國形象
以美國革命詩人弗瑞諾的詩歌為例:“這令人神往的遠航的終點/就是不久將至的中國海岸?!北磉_出詩人對中國強烈的喜愛之情,以及對東方物產(chǎn)財富和富饒繁華境地的仰慕之情。由于我國當時的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繁盛,茶葉文化又享譽世界,外國人源源不斷地將我國工藝精美的陶瓷運往自己的國家,我國豐富的物產(chǎn)及富饒繁華的經(jīng)濟社會狀況在弗瑞諾詩人的作品中有明顯的滲透和強烈的彰顯(衛(wèi)景宜2001)。另外,從“每一陣海風都帶給你繁榮和財富/直到,東方的寶石裝滿了船/你才又駛向那故鄉(xiāng)的海岸”這句詩也熱切地表達了作者對東航之行給美國經(jīng)濟貿(mào)易上帶來的巨大豐收和不凡意義的贊美之情,更表現(xiàn)了作者對中國的喜愛之情,也體現(xiàn)了作者獨立的民族精神和開拓精神。從弗瑞諾詩人在詩中描寫的關于中國的點點滴滴,不難看出當時中國形象在美國人心中獨特、重要的地位。
(二)紀實與虛構游記作品中的中國形象
紀實性與虛構性文學是另一種表述中國形象的題材,也可稱為“紀實性游記”和“虛構性游記”,紀實性游記根據(jù)作者在實際境況中的體會進行改編,真實性較強;虛構性游記則是作者根據(jù)個人的觀察和評價當時的中國社會編撰而成。在游記作品中,對中國形象表述最為著名的莫過于美國作家富蘭克林的《中國來信》,這部作品是虛擬性游記,作者虛構了一位英國水手,并借助這位英國水手的視角,描述了當時中國對于宗教的信仰,政府官員對于偷竊、犯上、不孝等行為的懲罰措施,中國女人裹腳的現(xiàn)象,飲食風俗習慣等各方面形象的表現(xiàn),而在閱讀這部作品時,人們可以明顯感到作者對于中國各種現(xiàn)象及文化風俗的一知半解。例如,他借助英國水手的眼光,發(fā)現(xiàn)中國人也有像他們國家一樣的宗教信仰及教堂,但是中國人拜神都只是在家里,基本不去教堂,其原因是節(jié)省供給神職人員的費用。
首先,從美國革命詩人弗瑞諾創(chuàng)作的《第一艘駛?cè)A商船頌》的文學評論角度看,其思想內(nèi)涵和修辭技巧都沒能深刻體現(xiàn),但是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中國古老悠久的歷史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富饒壯麗的山河景象、富饒繁華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等美好典型的形象,為美國人獨立創(chuàng)業(yè)和美國社會發(fā)展的動機起到了靈感上的烘托和啟發(fā)作用(熊潔2014)。
其次,富蘭克林創(chuàng)作的《中國來信》圍繞著英國水手在中國監(jiān)獄里的經(jīng)歷展開。表面上,人們很容易認為這是一個關于描寫冒險故事的游記文學作品,可是它的情節(jié)沒有過多的曲折性,也沒有使用高超的修辭手法。作者以虛擬主人公的視角去評價和分析異國的風情面貌以及人情趣事,難免會顯得有些片面和唐突。因此,富蘭克林通過另一種高明的方式,完善了作品的片面性,加強了作品的真實性和可讀性,即虛擬主人公,并將這個虛擬人物在中國的見聞、感受以及旅途情況介紹給一位叫斯本的先生,然后由這位先生通過書信的方式傳達給了作者,這使富蘭克林成為了中國真實形象的見證者。這種道聽途說的觀察角度和拐彎抹角的敘述方式巧妙地遮掩了他對于中國形象的不確定性和片面性,也因此加深了這部作品的真實性和可讀性。
英語新聞語篇是傳播中國形象的主要途徑與手段之一?,F(xiàn)階段,國際發(fā)展形勢以西方國家為主導,西方各國的傳播能力遠遠大于中國的傳播能力,而薄弱的國際傳媒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國良好形象的塑造,西方國家運用英語新聞語篇,肆意歪曲中國形象,使國人倍感恥辱。英語新聞語篇的主要傳播途徑有:報紙新聞、廣播新聞、電視新聞和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也包括短訊、報道、特寫、編者按等。其塑造的扭曲的中國形象對我國的發(fā)展和國際交往產(chǎn)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作為一名中國人,要重視西方國家對于中國形象的歪曲塑造,并將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傳播出去,正確認識自我,對于各種英語文學與英語新聞語篇中塑造的中國形象進行有效解讀和正確把握(于海斌2008)。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也尤其關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這是一種天然的、實際性的主動感,具有自然、本質(zhì)的始向。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輝煌與陰暗交錯的歷史天空下,中國在西方國家心目中的形象可謂天冠地屨,這與英語文學作品中塑造的中國形象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lián)。通過對英語文學中中國形象的剖析,可以深刻體會到由于社會地位、歷史背景、文化界域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形象的塑造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國人應該以客觀、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對待我國古老的文化與歷史文明。
引用文獻
胡春梅.2007.美國華人英語文學中的中國書寫[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4):33-38.
衛(wèi)景宜.2001.西方語境的中國故事——論美國華裔英語文學的中國文化書寫[D].暨南大學.
熊潔.2014.探析英語文學中的形象分析[J].校園英語,(28):255-256.
楊華.2012.二十世紀美國華人文學中的中國形象[D].山東大學.
于海斌.2008.20世紀美國文學中的中國形象[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作者信息:213164,江蘇常州,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