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新(唐山師范學(xué)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清代京津冀方言詞概況
—— 以史夢蘭《燕說》為參照
高光新
(唐山師范學(xué)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063000)
記錄清代京津冀方言詞的著作比較多,主要是專著和地方志。清代京津冀方言詞類別多,涵蓋日常生活的各個(gè)方面。方言詞之間的關(guān)系密切,區(qū)域內(nèi)部的方言詞共同點(diǎn)比較多,跨區(qū)域的方言詞之間有差異,但共同點(diǎn)大于差異。方言詞有些沿用到現(xiàn)在,有些則退出現(xiàn)實(shí)交際。
清代;京津冀;方言詞;《燕說》
現(xiàn)在京津冀三省區(qū)在清代基本上屬于直隸,但直隸的范圍要比京津冀大,故而使用清代京津冀的說法。
清代京津冀方言,專門方言著作有史夢蘭《燕說》四卷,英浩《神京方言小識(shí)》二卷,王樹枏《畿輔方言》五卷。記錄方言的地方志更多,以波多野太郎《中國方志所錄方言匯編》[1]為例,有康熙十五年《廣平縣志》、康熙二十四年《靈壽縣志》、乾隆二十三年《元氏縣志》、乾隆四十四年《寧河縣志》、乾隆五十五年《大名縣志》、道光十二年《內(nèi)丘縣志》、道光二十九年《直隸定州志》、咸豐三年《平山縣志》、同治七年《鹽山縣志》、同治十三年《元氏縣志》、光緒元年《贊皇縣志》、光緒七年《獲鹿縣志》、光緒十年《玉田縣志》、光緒十年《畿輔通志》、光緒十一年《重修新樂縣志》、光緒十二年《順天府志》、光緒十七年《豐潤縣志》、光緒二十二年《灤州志》,共18種。以上所錄并不全面,《畿輔方言》附各州縣志方言,其中《肥鄉(xiāng)縣志》《宣化縣志》就不在上列之內(nèi)??傊鞯胤街驹跁r(shí)間上,從康熙十五年(1676)到光緒二十二年(1896),跨度超過200年;在地域上,從灤州到大名,覆蓋京津冀全境。
除了專著與地方志以外,還有眾多筆記類著作零散記載方言,如《帝京景物略》《癸巳存稿》《陔余叢考》《清稗類鈔》等,《清稗類鈔·方言類·天津方言》記錄了26條方言詞和俚語。在有些訓(xùn)詁著作里面也零散收錄了一部分方言詞,例如郝懿行《晉宋書故》:“今之土豪,里庶之丑稱,京師人或謂此輩人為土包。”這類著作有《廣雅疏證》《說文解字注》《爾雅義疏》等。
清代京津冀三種方言著作,王樹枏《畿輔方言》被收入到《畿輔通志》中,收錄“河北古方言詞語345個(gè),清時(shí)方言詞語 63個(gè)”[2]?!渡窬┓窖孕∽R(shí)》收詞量很小,《燕說》四卷,“全書共收 600條俚語”[3]。600個(gè)詞語全部是清末的方言詞。
清代地方志收錄方言詞的有康熙十五年《廣平縣志》、乾隆四十四年《寧河縣志》、乾隆五十五年《大名縣志》、道光十二年《內(nèi)丘縣志》、光緒十年《玉田縣志》、光緒十二年《順天府志》、光緒二十二年《灤州志》,僅有7種。以上地方志收錄方言詞的情況并不一致,《玉田縣志》收詞374條,全部是當(dāng)?shù)厍宕姆窖栽~,《順天府志》收詞248條,包括歷代的方言詞,例如出自《爾雅》《方言》《說文》《玉篇》《集韻》等著作的,也包括清代的。
總體來看,記錄清代京津冀方言詞的著作所覆蓋的方言區(qū),包括今北京官話(《畿輔方言》《神京方言小識(shí)》《順天府志》)、冀魯官話(《燕說》《灤州志》《玉田縣志》《寧河縣志》《內(nèi)丘縣志》《廣平縣志》)、中原官話(《大名縣志》),《畿輔方言》與《順天府志》有一部分晉語區(qū)的方言詞。所屬行政區(qū)域,包括北京(《畿輔方言》《神京方言小識(shí)》《順天府志》)、天津(《寧河縣志》)、河北(冀東:《燕說》《灤州志》《玉田縣志》;冀南:《內(nèi)丘縣志》《廣平縣志》《大名縣志》),基本上能夠反映清代京津冀方言詞的概況。
在眾多記錄清代京津冀方言詞的著作中,史夢蘭的《燕說》記錄的詞最多,現(xiàn)以《燕說》為參照進(jìn)行分析。
(一)方言詞的類別
《燕說》共四卷,卷一收錄一般動(dòng)詞、形容詞,個(gè)別是名詞;卷二收錄的詞以人的肢體動(dòng)作詞為主;卷三收錄與天文、地理、農(nóng)具、日用器具、樂器、建筑、服飾等有關(guān)的詞語;卷四收錄與人體、飲食有關(guān)的詞語,以及名量搭配、慣用語。涵蓋的范圍很廣。例如,“釣絲之半系以荻梗曰浮子”(卷三),現(xiàn)在釣魚仍然使用浮子。
《寧河縣志》收詞55條,范圍涵蓋人體動(dòng)作、時(shí)間、物產(chǎn)、稱謂、慣用語,等等。如“補(bǔ)帄:補(bǔ)衣服布角也”今作“補(bǔ)丁”。
《大名縣志》收詞72條,范圍涵蓋天文、地理、物產(chǎn)、人體動(dòng)作、稱謂、慣用語,等等。例如,“夜曰黑家”,黑家是晚上的意思,這個(gè)詞至今還在用。
(二)方言詞之間的關(guān)系
各地方言詞有共同的,也有不同的,共同的說明方言詞的使用范圍廣,不同的可能說明方言詞不同,也可能說明記錄有遺漏。
1. 冀東冀魯官話范圍內(nèi)
《燕說》作者史夢蘭,樂亭人,記錄的是唐山、秦皇島一帶的方言詞,屬于冀魯官話保唐片,包括薊遵小片、灤昌小片和撫龍小片,《玉田縣志》記錄的是玉田縣的方言詞,屬于冀魯官話保唐片薊遵小片。
(1)詞義相同、詞形相同,有一組,即“咱們”(《燕說》卷四第72條與《玉田縣志》第20條。序號(hào)為我們所加,下同)。
(2)詞義相同相近,詞形不同,有6組。以《燕說》詞形為準(zhǔn),有:腌臜(《燕說》卷一第9條、《玉田縣志》第212條),邋遢(《燕說》卷一第10條、《玉田縣志》第63條),掂掇(《燕說》卷一第24條、《玉田縣志》第177條),糟蹋(《燕說》卷一第39條、《玉田縣志》第14條),梯己(《燕說》卷四第45條、《玉田縣志》第198條),打平伙(《燕說》卷四第46條、《玉田縣志》第54條)。
以上各組的詞義相同,只是用字不同,例如“梯己”,在《玉田縣志》里的詞形是“體己”。
(3)詞義不同、詞形相同,有兩組:“扔”、“伙計(jì)”。
①器物壞棄曰扔。(《燕說》卷二第17條)
扔:拋擲也。或作上聲?;蜃x若棱。(《玉田縣志》第223條)
②又俗謂同資本合謀商販者曰伙計(jì)。(《燕說》卷四第93條)
伙計(jì):農(nóng)商聚處之稱。(《玉田縣志》第363條)
第一組,對于扔的含義,《燕說》與《玉田縣志》的記錄不同,《燕說》認(rèn)為是丟掉、拋棄、丟棄,而《玉田縣志》的記錄是投擲,即現(xiàn)在的扔過去或扔過來,與《燕說》不一致。第二組,對于伙計(jì)一詞的含義,《燕說》與《玉田縣志》的記錄又不同,《燕說》認(rèn)為是共同出錢合伙做生意的人的相互稱呼,而《玉田縣志》的記錄是對聚在一起的農(nóng)民、商人的稱呼,與《燕說》不同。兩組詞的詞義雖然不同,但詞義之間有聯(lián)系,仍然是同一個(gè)詞。
以上三類都是同一個(gè)詞,沒有詞義完全不同的詞。因此在區(qū)域范圍內(nèi),《燕說》和《玉田縣志》所記錄的方言詞共同點(diǎn)還是很多的。
2. 冀魯官話與中原官話
《燕說》記錄的是冀東冀魯官話的方言詞,《大名縣志》記錄的是冀南中原官話的方言詞。
(1)詞義相同相近、詞形相同,有六組。吵(《燕說》卷二第145條、《大名縣志》第28條),薩(即“三”,《燕說》卷四第151條、《大名縣志》第40條),薅(《燕說》卷三第29條、《大名縣志》第44條),跐(《燕說》卷四第58條、《大名縣志》第45條),騲驢(《燕說》卷四第90條、《大名縣志》第54條),什么(《燕說》卷四第152條、《大名縣志》第66條)。
(2)詞義不同,詞形相同,有兩組。
①以手捫物曰摸索。(《燕說》卷一第64條)
遲緩曰摸索。(《大名縣志》第19條)
②鞍下薦曰屜。(《燕說》卷三第142條)
幾下函曰屜。(《大名縣志》第57條)
以上兩組詞,第一組,用手摸物和動(dòng)作遲緩之間的詞義聯(lián)系是義素“慢”。第二組,《燕說》里的屜指馬鞍下面的墊子,《大名縣志》里的屜指抽屜,二者的聯(lián)系是夾在物體中間。兩組詞的詞義雖然不同,但是詞義之間有聯(lián)系,仍然是同一個(gè)詞。
(3)詞義相近,詞形不同,有三組。
①人性寬緩曰顢頇。(《燕說》卷一第48條)
性緩曰粘。(《大名縣志》第22條)
②美貌曰標(biāo)致。蓋為風(fēng)標(biāo)姿致之意。(《燕說》卷一第7條)
美曰齊整。(《大名縣志》第35條)
③人不務(wù)正業(yè)曰無賴。(《燕說》卷四第102條)
無賴人曰無二鬼。(《大名縣志》第38條)
以上三組詞,分別是表達(dá)相同或相近概念的不同詞。第一組表達(dá)的概念是慢性子,《燕說》用顢頇,《大名縣志》用粘。第二組表達(dá)的概念是長得美,《燕說》用標(biāo)志,《大名縣志》用齊整。第三組表達(dá)的概念是不務(wù)正業(yè)的人,《燕說》用無賴,《大名縣志》用無二鬼。這三組詞完全不同,是不同的詞。
以上三類,有的方言詞相同,有的方言詞不同,相同的多,不同的少。說明距離遠(yuǎn)的方言之間有差別,不過從總體來講,相同點(diǎn)多于不同點(diǎn)。
通過比較區(qū)域內(nèi)的方言詞和跨區(qū)域的方言詞,說明清代京津冀方言詞之間有很強(qiáng)的聯(lián)系,盡管有不同點(diǎn),但不妨礙從詞匯角度把京津冀方言歸為一個(gè)整體。
(三)方言詞的沿用
清代京津冀的方言詞,有些沿用至今,有些退出實(shí)際交際。本節(jié)第一部分所舉例證,有些沿用至今,例如“浮子、補(bǔ)帄、黑家”,其中“補(bǔ)帄”的詞形發(fā)生變化,有些退出現(xiàn)實(shí)交際,例如“摟摗”。
成書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的《廣平縣志》記載:“呼父為伯,呼母為姐,呼伯為大爺,呼昨?yàn)橐?,顛倒反覆,此染于俗者也。”說明在清初的廣平縣,稱呼父親為伯,稱呼母親為姐,稱呼伯父為大爺,昨天叫夜。第一個(gè)詞“伯”確實(shí)是方言詞,后世很多地方志記錄了這個(gè)用法,例如1934年《靜??h志》:“父曰爹,亦曰伯,亦曰爸爸?!盵4]第二個(gè)方言詞“姐”,歷史很久,《說文·女部》:“姐:蜀人謂母為姐?!痹跂|漢時(shí)期,四川人稱呼母親為姐,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用了。第三、四個(gè)方言詞沿用到現(xiàn)在。
《燕說》成書于為同治丁卯年(1867年),所記600條方言詞,沿用至今的有253條,退出實(shí)際交際的有247條。例如:
譏人自夸曰賣弄?!逗鬂h書·朱浮傳》:“浮代竇融為大司空,坐賣弄國恩免?!保ň硪唬?/p>
皮鞋曰烏臘?!妒挛镌肌罚骸斑|東軍人著靴名護(hù)臘?!弊o(hù)臘當(dāng)即烏臘,今奉天出烏臘草,用以薦履最暖。(卷三)
鐵臭曰鉎。鉎音星?!都崱罚骸拌F衣也?!币嘧麇暋#ň砣?/p>
第一條“賣弄”沿用至今。第二條也沿用至今,但是詞形發(fā)生變化,今《現(xiàn)代漢語詞典》:“【烏拉】:名東北地區(qū)冬天穿的一種鞋,用皮革制成,里面墊烏拉草。也作靰鞡?!盵5]第三條退出實(shí)際交際,現(xiàn)在用“鐵銹”,不用“鉎”。
以上兩部著作所記錄的方言詞,沿用至今的方言詞,說明它們生命力強(qiáng),例如稱呼伯父為大爺。有的方言詞退出實(shí)際交際,退出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被替換,例如稱呼“母親”,現(xiàn)在最常用的詞是“媽媽”。二是事物消失,例如《燕說》卷三第144條:“騾驢后木曰紂棍?!爆F(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見到套驢騾拉車的情景了,紂棍這個(gè)詞也退出了實(shí)際交際。
[1] 波多野太郎.中國方志所錄方言匯編[Z].東京:橫濱市立大學(xué)紀(jì)要,1963-1972.
[2] 褚紅.王樹枏與他的《畿輔方言》[J].語文學(xué)刊,2009(12): 50-52.
[3] 高光新.《燕說》與清末唐山方言詞匯[J].唐山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13(4):9-12.
[4] 許寶華,等.漢語方言大詞典[Z].北京:中華書局,1999:240.
[5] 中國社會(huì)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1383.
(責(zé)任編輯、校對:郭萬青)
A Profile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Dialect Words in the Qing Dynasty-Shi Meng-lan’s Yanshuo(《燕說》)as a Reference
GAO Guang-xin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ere are many works record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dialect words in the Qing Dynasty, mainly monographs and local chronicles.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dialect words in the Qing dynasty covered all aspects of daily life. The 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dialect words are very close. For example, intra-regional dialect words have more similarities.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ross-regional dialect words.But there are more similarities than the differences. Some dialect words are still used today. But the others have exited from real communication.
Qing Dynasty;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dialect words; Yanshuo(《燕說》)
H171
A
1009-9115(2015)01-0007-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1.003
2014-10-04
高光新(1979-),男,山東五蓮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yàn)橛?xùn)詁學(xué)、方言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