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英
(中共河北省委黨校 黨建教研部,河北 石家莊 050061)
關(guān)于提升領導干部親和力的思考
梁瑞英
(中共河北省委黨校 黨建教研部,河北 石家莊050061)
為克服部分黨員干部在聯(lián)系群眾方面存在的官僚作風與親和力缺失問題,促進干群關(guān)系和諧發(fā)展,各級領導干部應深刻理解和領會親和力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從提升人格魅力、培養(yǎng)為民情懷兩個方面不斷提升親和力。在此過程中,應堅持把握規(guī)律、親和有道以及過猶不及、親和有度兩個基本原則。
領導干部;親和力;人格魅力;為民情懷
一個民族有親和力會興旺發(fā)達,一個社會有親和力會溫馨和諧,一個政黨有親和力會萬眾歸心,一個領導有親和力則會受人敬仰。可見,領導干部具有親和力非常重要,它是領導行為中不可或缺的柔性領導力,發(fā)揮著其他領導力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親和力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必然要求
親和力屬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范疇,與古代親民思想一脈相承。中華和合文化源遠流長,是傳統(tǒng)文化特有的精神特質(zhì)?!霸陂L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傳統(tǒng)和合文化既是人們的處世原則,也是一種處世態(tài)度,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源泉和歷史發(fā)展的內(nèi)在思想動力?!盵1]“和”包含有對萬事萬物的理解與包容,也體現(xiàn)著與其和諧共處、共同發(fā)展的信仰與追求。親和力即表現(xiàn)為“和”,試想一個領導者霸氣十足,缺少平和之氣,只有刻薄而無和善,只有傲慢而無謙和,那就會成為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孤家寡人,難以有所作為。
2. 親和力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法寶
和諧的干群關(guān)系是鞏固執(zhí)政地位、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基石。各級領導干部不僅要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民本思想,還要有勤政為民、深入實際的務實作風。只有這樣才能和群眾形成同甘共苦的融洽關(guān)系,創(chuàng)造出和諧的氛圍。親和力就像是一張閃光的名片,也像是一張柔和的笑臉,可以瞬間拉進與群眾的心理距離,進而和群眾建立起密切的魚水之情。
3. 親和力是反對官僚主義的銳利武器
領導干部在與群眾接觸過程中,多一些平民之態(tài)、平和之氣、平實之言,少一些官僚作風、官僚氣派、官話套話,不斷提升親和力,就會走進老百姓的心中,真心受到老百姓的擁護和喜愛。其實,親和力是一種柔性領導力,也是抵制官僚作風的銳利武器,可以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效。
4. 親和力是領導干部的必備素質(zhì)
領導干部具有親和力不僅可以調(diào)動班子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構(gòu)建和諧班子,進而形成合力。同時,也能很好地化解矛盾,處理問題,化干戈為玉帛。因為親和力強的領導干部聯(lián)系群眾的能力較強,說話有分量。當工作中出現(xiàn)矛盾和問題的時候,他們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并對群眾進行耐心說服、教育和引導,從而使問題得到順利解決。
5. 親和力是領導干部事業(yè)成功的重要因素
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將天時、地利、人和視為事業(yè)成功的“三要素”,并且認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領導活動中,具備親和力是達到“人和”的一個重要條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的那樣,“團結(jié)就是力量,人和才能政通。同志之間、上下級之間以及部門之間以‘人和’為樂,以團結(jié)為貴,以協(xié)作為重,是事業(yè)成功的關(guān)鍵?!盵2]具有親和力的領導與同事相處時態(tài)度謙和,平易近人,不管與上級相處,還是與下級、同級共事,都游刃有余,恰到好處,能贏得同事的理解、支持和幫助,因此工作得心應手,也容易得到上級的賞識,助力其事業(yè)成功。
1. 苦練內(nèi)功,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領導干部人格魅力是居于領導干部權(quán)力影響力之外的、能讓下屬和群眾敬佩和信服的一種自然影響力。因為僅靠權(quán)力筑起的威嚴是不會長久的,只有靠人格魅力樹起的威信才是永恒的。
塑造完美人格。人格是一個人的性格、志趣、氣質(zhì)、心理和能力等特征的總和以及道德品質(zhì)的集中表現(xiàn)。健全的人格是領導干部的必備素質(zhì),也是順利開展工作的前提。一般來說,親和力較強的領導干部更容易做到心態(tài)平和。他們的群眾觀念較強,始終將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而且人際關(guān)系處理得較好,心胸也比較開闊,懂得如何體恤民情和換位思考。因此,他們能夠贏得群眾的支持。
提高智商和情商。智商包括知識要素和能力要素兩個方面。古語有云: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領導干部,要不斷加強學習,掌握一定的本領,學會和群眾打交道。只有這樣才能為培養(yǎng)親和力奠定基礎。其次,在情商方面,領導者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大部分歸于情商,只有一小部分因素取決于智商的影響。可見,情商非常重要。這就要求領導干部不僅要具備良好德行,還要能夠自我管理,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更要有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
培養(yǎng)三種意識。培養(yǎng)包容意識,具體表現(xiàn)為容人之長不嫉妒,容人之短不排斥,容人之錯不苛責。培養(yǎng)溝通協(xié)調(diào)意識,良好的溝通是領導干部親和力的最主要表現(xiàn)形式。這就要求稱職的領導干部必須具有很好的與上下級、同級進行溝通的能力。培養(yǎng)自律意識。領導干部要樹立學習意識,加強自我修養(yǎng);樹立法紀意識,用法紀規(guī)范從政行為;樹立責任意識,敢于擔當。領導干部必須做到在其位,謀其政,盡其心,履其責。
強化四心修養(yǎng)。保持一顆“公心”,給人希望。孔子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作為領導干部,要盡力做到公正、公平,決不以權(quán)謀私、任人唯親或徇私枉法。保持一顆“愛心”,給人溫暖。作為社會人,每個人都有愛的渴求。領導干部千萬不能小視“愛心”的效用,務必要培養(yǎng)“愛心”、傳遞“愛心”,這樣就會使他人倍感溫暖。保持一顆“誠心”,感化同心。在實際工作中,領導干部要想感化群眾,就必須真誠地與群眾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保持一顆“恒心”,給人信心。對于領導干部而言,一定要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工作作風,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熱情、工作干勁、工作勢頭。只有如此,才能讓群眾信心滿懷地一心一意干事業(yè)。
加強五項演練。注意講話效果,提高語言親和力。對領導干部而言,親和的語言不僅可以拉近與群眾的距離,還可以構(gòu)建和諧的干群關(guān)系。杜絕不良言行,作為領導干部,說話一定要有水平,并且掌握一定的策略,有憑有據(jù),做到以理服人。學會表揚和贊美。作為領導干部,不要錯過對他人褒獎的機會,尤其對下屬的積極行為要進行及時和適當?shù)墓膭?。責罰須知。不要在眾人面前責罵下屬,掌握適當時機與下屬進行溝通,對于下屬的工作要清楚地了解和把握,不要妄下結(jié)論。學會有效傾聽,善于傾聽別人講話是一種高雅的素養(yǎng),表現(xiàn)出對說話者的尊重,人們也往往會把忠實的聽眾視作自己可以信賴的知己。
2. 以人為本,不斷培養(yǎng)為民情懷
領導干部應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牢固樹立群眾觀點,不斷培養(yǎng)為民情懷,使自己離百姓越來越近,感情越來越深,“親和力”自然不斷提升。
以民為本,把群眾當靠山,這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因為政治的根基和血脈在于人民,只有把群眾當“靠山”,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真正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擁護,才能立得直,站得穩(wěn),才能長遠。
以民為宗,視群眾如父母。領導干部必須始終牢記宗旨,時刻將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像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愛他們,帶著老百姓奔好日子。試想每一位領導干部,都像愛自己的雙親那樣愛老百姓,還有什么事情辦不成呢?
以民為用。掌權(quán)要為民造福。領導干部要始終牢記自己是人民公仆,人民才是國家主人的觀念。要始終謹記手中的權(quán)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應該自覺做到為民掌好權(quán)、用好權(quán)。同時,權(quán)力的行使要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防止個別領導干部把職權(quán)變成特權(quán)。
以民為師,求教于群眾。毛澤東指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盵3]劉云山也指出:“對人民群眾要有敬畏之心,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边@些話語充分體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的群眾觀念和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因為人民群眾的實踐是知識和智慧的源泉。只有虛心向群眾學習,不斷總結(jié)群眾的經(jīng)驗,才能實現(xiàn)正確的領導。
以民為尺,把群眾當桿秤。無論做任何工作,都要將人民群眾是否滿意、擁護、贊成、答應作為檢驗工作好壞、成效大小的標準,真正為民解憂,為民辦事。正如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4]。
以民為鏡,查擺自身不足。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是“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這句話既通俗易懂,又充滿哲理,寓意深刻。通過照人民之鏡,查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內(nèi)正其心,外正其形”,然后虛心改正。
領導干部在提升親和力的過程中,除了不斷增強人格魅力、培養(yǎng)為民情懷外,還要把握一定的原則。只有如此,才不會偏離親和的正常軌道,出現(xiàn)官員另類“親和力”的現(xiàn)象[5]。
1. 把握規(guī)律,親和有道
任何事物的運動變化發(fā)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提升親和力也是如此。因此,領導干部在提升親和力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人際交往互動的規(guī)律。只有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取得不一樣的親和效果。比如,遵循接近吸引律,就要求領導干部多到群眾中去,多搞調(diào)查研究,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從而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信任乃至吸引;遵循對等吸引律,就要求領導干部在與老百姓打交道過程中不要高高在上,不要盛氣凌人,一定要和群眾平等對話,交心換心,這樣就會受到百姓的喜愛;遵循誘發(fā)吸引律,就要求領導干部在聯(lián)系群眾時,不管是正式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都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親切隨和,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給群眾留下美好的印象,真心贏得群眾的擁戴;遵循互補吸引律,就要求領導干部潛下身子,多到民眾中去汲取知識和營養(yǎng),虛心向群眾學習請教;遵循光環(huán)吸引律,要求領導干部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自身的閃光點,以便增強個人魅力。如果每一位領導干部都按照“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標準去做,像孔繁森、焦裕祿一樣勤勉工作、夙夜在公,就會不斷形成光環(huán)效應,成為黨和人民喜愛的好干部。
2. 過猶不及,親和有度
當然,在培養(yǎng)親和力的過程中,領導干部也不應陷入誤區(qū),為此放棄原則,要始終牢記過猶不及,親和有度。事實上,當前有的領導干部將私德代替了公德,認為為官只要不做壞事就可以了,殊不知不作為即是失德;有的領導干部為了求得暫時的“和諧”,不惜拿原則做籌碼進行交易,或是與別人稱兄道弟,觥籌交錯,這就把親和力徹底庸俗化了;有的領導干部為了不得罪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做老好人,搞“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做批評與自我批評。這種缺乏擔當?shù)暮萌酥髁x會給黨的事業(yè)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比如,湖南省政協(xié)副主席童名謙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八o人的印象是‘基本不管事,也不擅權(quán),平時做人謙和低調(diào)’?!盵6]他本人在官場上也是以清流自詡,但老百姓對他的評價則是公道的:他雖是個好人,但絕不是個好官。
總之,只要領導干部心中始終裝著人民,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就會和老百姓親如一家,我們黨的事業(yè)就能無往而不勝。
[1] 藺淑英.中國傳統(tǒng)和合文化及其現(xiàn)代啟示[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55-58.
[2] 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78.
[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9.
[4] 梁瑞英.領導干部要樹立為民情懷[J].領導之友,2013(8): 15-16.
[5] 鄭根嶺.官員另類“親和力”當止[J].人民論壇,2010(10):5. [6] 張濤.沒有“倒霉官員”只有瀆職干部[J].當代廣西,2014(2): 7.
(責任編輯、校對:孫尚斌)
On Promoting Leading Cadres’ Affinity
LIANG Rui-ying
(Department of Party Construction, Party School of Hebei CPC Committee,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bureaucracy and lacking of affinity when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are in contacts with the masses. The Party’s leading cadres should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importance of leading cadres with affinity profoundly, because affinity is the best showing picture of ties with the masses. On this base, the practice paths on promoting the affinity in developing their personality charm, training for the people are put forward. In addition, the leading cadres must grasp the affinity laws and have affinity degree.
leading cadres; affinity; personality charm; people feelings
C933
A
1009-9115(2015)03-0121-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3.031
河北省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課題(2014030615),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HB14DD003),河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科研合作課題(JRSHZ-2015-02007)
2014-09-27
梁瑞英(1977-),女,河北遷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執(zhí)政黨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