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衛(wèi)紅
(重慶圖書館,重慶 400037)
《古文苑》是我國古代的一部重要文學總集,編者不詳,相傳為唐人舊藏本,北宋孫洙(1031~1079)得于佛寺經(jīng)龕中。收錄了先秦至齊梁的詩賦雜文264篇,大多不見于史傳及《文選》。自石鼓文而下,收有賦、詩、歌、曲、敕、書、對、頌、箴、銘、贊、記、碑、雜文,均為周、秦和漢人所作。以目前所保存的版本來看,有南宋淳熙六年 (1179)韓元吉(1118~1190)加以整理的南宋婺州(今浙江金華)刊九卷本;紹定五年(1232),章樵又加增訂、注釋的二十一卷本。二十一卷本收錄了周代至南朝齊代詩文260余篇,分為20類。雖編錄未為精核,然而唐以前散佚之文,間或賴此書流傳?,F(xiàn)行刻本分兩個系統(tǒng),宋淳熙本九卷,有清嘉慶十四年(1809)孫氏仿刻本等。章樵二十一卷本,有明成化十八年(1482)張世用刻本等。
此后,清代孫星衍(1753~1818)又輯金石、傳記、地志和類書中的遺文,自周迄元,編為20卷,名《續(xù)古文苑》。引文均注出處,輯佚有校訂,并有案語疏通隱奧。有嘉慶十二年(1807)刻本,《萬有文庫》影印本。
《古文苑》韓元吉本和章樵本的最大區(qū)別是,前者無注釋,后者有注釋。筆者在這里重點論述國家圖書館藏南宋婺州刊九卷本。
南宋婺州(今浙江金華)刊本,現(xiàn)藏國家圖書館。版框:18.8cm×15.5cm。半葉十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左右雙邊,白口,順魚尾。鈐有“武陵”“顧印從德”“華廳朱氏珍藏”“旅溪后樂園得閑堂印”“太上皇帝之寶”“八征耄念之寶”“乾隆御覽之印”“天祿琳瑯”“天祿續(xù)鑒”等印。清彭元瑞等撰《天祿琳瑯書目后編》卷七著錄此本。
是書刊刻中,在卷九中附有一篇韓元吉撰寫的《古文苑》題記,稱:“世傳孫巨源于佛寺經(jīng)龕中得唐人所載古文章一篇,莫知誰氏錄也,皆史傳所不載,文選所未取。而間見于諸集及樂府,好事者因以《古文苑》目之。今次為九卷,可類觀。唯晉以還,制作逾靡,學者思欲近古,于是其考焉。惟訛舛謬缺者,多不敢是正而補之,蓋傳疑也。淳熙六年六月,潁川韓元吉記?!苯駨捻n氏所言,有兩點值得關注:
第一,此書來源于孫巨源從佛寺經(jīng)龕中所得唐人文獻。孫洙,字巨源,廣陵人。羈丱能文,博習墳史,多識典故。十九歲進士及第,補秀州司法參軍,調杭州于潛縣令。曾進策五十篇,一時傳寫摹印,稱為《經(jīng)緯集》(亦名《孫賢良進卷》,計十卷)。又遷集賢校理、知太常禮院。歷秘書丞,兼史館檢討、同知諫院,因與王安石不合,出知海州使君。尋干當三班院,進知制誥。元豐初,兼直學士院,以作《澶州靈津廟碑文》擢翰林學士。撰有《褒恤雜錄》三卷、《褒題集》三十卷、《張氏詩傳》一卷?!端问贰酚袀鳎瑫r人李清臣撰有《學士洙墓志銘》。孫氏提倡“博學能文,所守亦端可充文翰史臣之選?!辈粶士闯觯闹敬娓哌h,具有王佐之才。尤其在收集前人遺文方面,已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另外,他還與時之名賢多有交往,其中蘇東坡撰有 《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更漏子·送孫巨源》等詞,張耒有《讀孫巨源〈經(jīng)緯集〉》都曾提到他。
第二,自孫氏發(fā)現(xiàn)并獲得《古文苑》之后,在傳至韓元吉時才刊版。其間相隔七、八十年,到底是孫氏所得或是所選,已經(jīng)說不清楚了。此書僅為國家圖書館一家所藏,并定為宋刻本。以版刻形式來看,定為宋本是沒有歧義的。如果我們再稍細致一點,其著錄內容就更可具體一點,這些均可從以下方面來進行說明。
(1)按避諱字來分析。是書于北宋帝諱回避不甚嚴謹,如目錄第一卷《魏敬侯碑陰文》中的“敬”字不缺筆;卷二《太玄賦》、卷四《棲玄寺聽講畢游邸園》中的“玄”字缺末筆,可正文卷三《琴賦》中的“感激弦歌”的“弦”字又不缺筆;卷六“弘農(nóng)”“孫弘”中的“弘”字亦缺末筆;卷三“劉禎”與正文卷一“貞士耿介”、正文卷三《枯樹賦》“白鹿貞松”中的“禎”“貞”缺末筆;可卷三中的“鏡”字卻不缺筆,表現(xiàn)出很大的不嚴肅性。這是南宋刻書常有的現(xiàn)象。而卷三《首陽山賦》“忽覯其不詳”、卷五《揚雄答劉歆書》“極至精之所想遘也”、卷七 《將作大匠箴》“侃侃將作,經(jīng)構宮室”中的“覯”“遘”“構”三字均缺筆,以示回避,表明其刻必在南宋高宗之世或其后。再檢卷八《雜文僮約》“慎護奸偷”、卷九《漢故中常侍騎都尉樊君之碑》“貞固密慎”中的“慎”字亦均缺末筆,表明南宋孝宗趙眘之嫌名也已經(jīng)回避。可是此本刻工多次出現(xiàn)“金敦”名字,表明南宋光宗趙惇嫌名之諱尚未回避。這可以肯定,此書之刻必在孝宗一朝。
(2)在書口下方鐫有金敦、金章、吳正、吳浩、徐游、徐逵、徐彥、徐通、宋琳、李忠、張升、張明、周祥等刻工名字。其中徐逵在南宋紹興間曾刻過《漢書》;徐彥于紹興二年為兩浙庾司刻過《資治通鑒目錄》;徐通、徐逵和李忠在南宋淳熙八年為唐仲友在臺州刻過《荀子》;金敦于淳熙十四年為嚴州郡齋刻過《劍南詩稿》;吳正、吳浩南宋初在明州參與刻過《文選》;張明在淳熙三年參與張杅桐川郡齋刻《史記》,以此表明《古文苑》之付梓離不開南宋孝宗一朝。
(3)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五著錄云:“世傳孫巨源于佛寺經(jīng)龕中得之,唐人所編也。韓無咎類次為九卷,刻之婺州?!表n無咎也就是韓元吉。婺州為唐仲友老家,他在婺州市門巷開有書鋪,并刻書和賣書。淳熙八年他在臺州做知州,曾動用該州公使庫公款以犯人蔣輝領銜刻 《荀子》,并偷運回婺州市門巷發(fā)賣,中飽私囊,最后遭到朱熹彈劾。為他在臺州刻過《荀子》的徐通、徐逵、李忠又出現(xiàn)在了《古文苑》中,由此證明這批刻工就是活躍在浙東一帶的良工。陳氏所云:“韓無咎類次為九卷,刻之婺州”,可信不誣。
(4)此書有淳熙六年韓元吉無咎《后記》,雖然未言鐫刻時間,但卻說明是書“惟訛舛謬缺者,多不敢是正而補之,蓋傳疑也”。表明此言為傳刻此書有感而發(fā)。綜合上述分析,筆者認為此書定為“宋淳熙六年韓元吉婺州刻本”應屬合理推論。
2006年,國家圖書館藏宋淳熙六年韓元吉婺州刻本《古文苑》被收入《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出版,真正實現(xiàn)了化身千百、服務大眾的古籍收藏保護理念。
[1]彭元瑞.欽定天祿琳瑯書目后編二卷:古文苑7卷[M].刻本.長沙:王氏,1884(清光緒十年).
[2]章樵.四部叢刊初編集部316:古文苑21卷[M].上海:上海書店,1989:34.
[3]章樵.古文苑[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4]孫星衍.續(xù)古文苑1-5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5.
[5]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一至五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5.